《醫學正傳》~ 卷之五 (14)
卷之五 (14)
1. 邪祟
論
《內經》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夫經之所謂邪者,風寒暑濕燥火有餘之淫邪耳,非若世俗所謂鬼神之妖怪也。病有心虛驚惕,如醉如癡,如為邪鬼所附,或陽明內實,以致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皆痰火之所為,實非妖邪祟之所迷也。古雖有禁咒一科,及龍樹咒法之治,皆移精變氣之術,但可解疑釋惑,以使心神之歸正耳,何邪祟之可祛哉。
丹溪曰:血氣者,心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按:此恐指山谷間狐魅而言)。若夫氣血兩虛,痰塞心胸,妨礙升降,不得運行,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為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可不審乎。
白話文:
論
《內經》說:「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所謂「邪」,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過盛而侵入人體的邪氣,並非世俗所說的鬼神妖怪。
有些病症,例如心神虛弱、驚慌失措、神志恍惚,如同醉酒或癡呆,或是被邪鬼附身一樣,或者陽明經實熱,導致登高唱歌,脫衣狂奔,這些都是痰火所造成的,絕非妖邪作祟。古時候雖然有禁咒一科,以及龍樹咒法等治病方法,這些都是運用精氣神轉化的技巧,只能解疑釋惑,使心神歸於正位,並不能驅除邪祟。
丹溪先生說:「血氣是心神之本,心神衰弱,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這道理也許存在(按:此處可能是指山谷間的狐魅之說)。但是,如果氣血兩虛,痰積塞於心胸,阻礙氣血升降運行,導致十二臟腑失職,視聽言行都變得虛妄,用邪術治療,此人必死無疑,不可不慎!」
脈法
脈乍疏乍數,乍大乍小,或促或結,皆邪脈也。脈緊而急者,遁屍。
方法
丹溪曰:俗之沖惡者,謂沖斥邪惡鬼祟而病也。如病此者,未有不因氣血先虧而致者焉。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
《素問》遺篇曰:入憂愁思慮則傷心,又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神明失守。蓋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不及歲,有黑屍鬼見之,令人暴亡。治法,刺手少陽之所過,陽池穴也,復刺心俞即生。人飲食勞倦則傷脾,又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入房,汗出於脾,或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脾神不守。
白話文:
脈法
脈搏時而疏緩時而急數,時而強大時而微小,或急促或停滞不順,這些都是邪氣入侵的脈象。脈象緊而急促的,稱為遁屍。
方法
丹溪先生說:民間所說的“沖惡”,指的是被沖斥的邪惡鬼祟所致的病症。患此病的人,無一不是因為氣血先期虧損而導致的。
(以上丹溪先生的方法只有一條)
《素問》遺篇說:如果陷入憂愁思慮之中,就會傷心,再加上受驚而損耗精氣,汗出於心,或者遇上少陰司天,天數不足,因此導致心氣、心血、心神三虛,神明失守。因為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官,神明由此而出,神明失守,神光無法凝聚,又遇上火氣不足的年份,就會有黑屍鬼看到,讓人暴亡。治療方法是,針刺手少陽經脈所經過的陽池穴,再針刺心俞穴,就能使人活過來。
如果飲食勞累就會傷脾,又或者飲食過飽,汗出於胃,醉酒飽食後房事,汗出於脾,或者遇上太陰司天,天數不足,因此導致脾氣、脾血、脾神三虛,脾神不守。
蓋脾者為諫議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土不及歲,有青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陽明之所過,衝陽穴也,復刺脾俞即生。人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又遇持重遠行,汗出於腎,或遇太陽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腎神不守。蓋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水不及歲,有黃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京骨穴也,復刺腎俞即生。
人暴怒氣逆則傷肝,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或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肝神不守。蓋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木不及歲,有白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少陽之所過,丘墟穴也,復刺肝俞即生。人形寒飲冷則傷肺,復登高疾走,汗出於肺,或遇陽明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肺神不守。
白話文:
脾臟是負責諫議的器官,智慧和思慮都源於此。如果脾臟神氣失守,神光不聚,再加上遇到土氣不足的年份,就會有青色的屍鬼出現,讓人暴亡。這時可以針刺足陽明經脈經過的衝陽穴,再針刺脾俞穴,就可以救活。
人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或是在水中用力活動,就會傷到腎臟。如果又遇到負重長途跋涉,導致汗液從腎臟排出,或者遇到太陽司天,而天數不足,就會造成三虛,腎臟神氣失守。腎臟是負責作強的器官,技巧和能力都源於此。如果腎臟神氣失守,神光不聚,再加上遇到水氣不足的年份,就會有黃色的屍鬼出現,讓人暴亡。這時可以針刺足太陽經脈經過的京骨穴,再針刺腎俞穴,就可以救活。
人暴怒氣逆就會傷到肝臟,如果又遇到快速奔跑或感到恐懼,導致汗液從肝臟排出,或者遇到厥陰司天,而天數不足,就會造成三虛,肝臟神氣失守。肝臟是負責將軍的器官,謀略和決斷都源於此。如果肝臟神氣失守,神光不聚,再加上遇到木氣不足的年份,就會有白色的屍鬼出現,讓人暴亡。這時可以針刺足少陽經脈經過的丘墟穴,再針刺肝俞穴,就可以救活。
人體如果寒涼飲冷就會傷到肺臟,如果再加上登高疾走,導致汗液從肺臟排出,或者遇到陽明司天,而天數不足,就會造成三虛,肺臟神氣失守。
蓋肺為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金不及歲,有赤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過,合谷穴也,復刺肺俞即生。
愚按:人見五色非常之鬼,皆自己精神不守,神光不完故耳,實非外邪所侮,乃元氣極虛之候也。因患者親目所視,故實信真為邪鬼所迷,但當推其同行同坐者不見有物,足可以決此疑耳。
五邪刺法
肝虛見白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名曰卒屍(五邪病名並同)。目中神彩不變,四肢雖冷,心腹尚溫,口中無涎,舌不卷,卵不縮者,可刺之復甦。
丘墟二穴,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穴五寸,足少陽之原也,以毫針刺入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徐徐出針,按口中閉氣,腹中鳴者可治,更刺肝俞。
白話文:
肺主呼吸,掌管着人的气机,如果肺气虚弱,神气涣散,就容易招致邪气入侵,导致暴亡。可以针刺手阳明经络的合谷穴,以及肺俞穴,以助肺气复苏。
人之所以看到五色奇异的鬼怪,都是因为自身精神涣散,神气不足,并非外邪所侵,而是元气虚弱的表现。病人亲眼所见,因此坚信自己被鬼怪所迷惑,但其他人并没有看到任何异象,足以证明并非鬼怪作祟。
如果肝气虚弱,就会看到白色鬼怪,接着昏迷不醒,被称为卒屍。此时病人眼神没有变化,四肢冰冷,但心腹还温暖,口中没有唾液,舌头不卷曲,睾丸也不收缩,可以针刺丘墟穴和肝俞穴,以缓解病情。
肝俞二穴,在背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以毫針刺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三分,復取針至三分,留一呼,徐出針,氣反即蘇。
心虛見黑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四肢雖冷,目中精彩不變,氣雖閉絕,舌不卷,卵不縮,未出一時可治,刺之復甦。
陽池二穴,在手表腕陷中,手少陽之原也,用毫針刺入二分,得氣則補,留七呼,次進一分,留三呼,復退,留一呼,徐徐出針,手捫其穴即蘇。
脾虛見青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四肢冷而身溫唇溫,不出一時可治。
衝陽二穴,在足趺上骨間動脈,去陷谷三寸,足陽明之原,以毫針刺入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一呼,徐徐退針,以手捫之,復刺脾俞。
白話文: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用毫針刺入三分,感覺到氣血流通即為得氣,留針三呼,再進針二分,留針三分,然後退針至三分,留針一呼,緩慢出針,如果氣血回流則患者就會恢復意識。
心虛導致患者看到黑色鬼影,之後突然昏厥失去意識,四肢冰冷,但眼睛依然有神采,呼吸雖然停止,但舌頭不捲曲,睪丸也不縮小,如果在一個小時內治療,可以使患者恢復意識。
陽池穴位於手腕背側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的原穴,用毫針刺入二分,感覺到氣血流通即為得氣,留針七呼,再進針一分,留針三呼,然後退針,留針一呼,緩慢出針,用手觸摸穴位,患者就會恢復意識。
脾虛導致患者看到青色鬼影,之後突然昏厥失去意識,四肢冰冷但身體和嘴唇卻溫暖,如果在一個小時內治療,可以使患者恢復意識。
衝陽穴位於腳背上骨頭之間的動脈處,距離陷谷穴三寸,是足陽明經的原穴,用毫針刺入三分,感覺到氣血流通即為得氣,留針三呼,再進針二分,留針一呼,緩慢退針,用手觸摸穴位,然後再刺脾俞穴。
脾俞二穴,在背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以毫針刺入三分,得氣則補,留二呼,進二分,動氣至徐徐出針即蘇。
肺虛見赤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雖無氣、手足冷,心腹溫、鼻微溫、目中神彩不變、口中無涎、舌不卷、卵不縮者,未出一時可治。
合谷二穴,在手大指次指兩歧骨間,手陽明之原也,用毫針刺入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復退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復刺肺俞。
肺俞二穴,在背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用毫針刺入一寸半,得氣則補,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穴即蘇。
腎虛見黃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氣絕,四肢厥冷,心腹微溫,目中精彩不變,唇舌不黑,口中無涎可救。
白話文:
脾俞穴位於背部第十一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用毫針刺入三分,針感明顯即為得氣,可補益脾氣,留針時間為兩次呼吸的時間,再進針二分,待針感緩慢消失後拔針,患者即可恢復意識。
肺虛症狀表現為患者出現赤紅色屍鬼,隨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雖然沒有呼吸、手腳冰冷,但心腹部位仍然溫暖,鼻子略微溫熱,眼睛神采沒有變化,口中沒有唾液,舌頭不捲曲,陰囊也不收縮,這種情況在一個小時內可以治療。
合谷穴位於手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骨縫處,是手陽明經的原穴,用毫針刺入三分,針感明顯即為得氣,可補益手陽明經氣,留針時間為三次呼吸的時間,再退針一分,留針一次呼吸時間,然後緩慢拔針,用手指按壓穴位,並再次刺入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背部第三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用毫針刺入一寸半,針感明顯即為得氣,可補益肺氣,留針時間為三次呼吸的時間,再進針二分,留針一次呼吸時間,然後緩慢拔針,用手指按壓穴位,患者即可恢復意識。
腎虛症狀表現為患者出現黃色屍鬼,隨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呼吸停止,四肢冰冷,心腹部位略微溫暖,眼睛神采沒有變化,嘴唇舌頭沒有發黑,口中沒有唾液,這種情況是可以救治的。
京骨二穴,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足太陽之原,用毫針刺入一分半,得氣則補,留三呼,進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穴,復刺足少陰之俞。
足少陰之俞,在背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用毫針刺入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次又進五分,留三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即蘇。凡以上刺法,必先以口含針暖而刺之,則經脈之氣無拒逆也。
丹溪治一婦人如癇,或作或輟,恍惚不省人事。一日略甦醒,診視間忽聞床上有香氣,繼又無所知識。丹溪曰:氣因血虛亦從而虛,邪因虛而入,理或有之。遂以秦承祖灸鬼法灸治,……即愈。
秦承祖灸鬼法
白話文:
京骨穴位於腳外側大骨下方,赤白肉交界處凹陷中,是足太陽經的原穴。用毫針刺入一分半,感覺到氣感即為得氣,補法,停留三呼,再進針至三分,停留一呼,緩慢出針,用手按壓穴位,接著刺足少陰經的俞穴。
足少陰經的俞穴位於背部第十四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用毫針刺入三分,感覺到氣感即為得氣,補法,停留三呼,再進針至五分,停留三呼,緩慢出針,用手按壓穴位,病人就會立刻清醒。以上所有針刺方法,都必須先用嘴含著針頭使其溫熱後再刺入,這樣經脈中的氣就不會阻礙針刺。
丹溪醫治一位婦女患有癲癇,發作時忽發忽止,神志恍惚。一天,婦人稍稍清醒,診脈時,突然聞到床上有香味,隨後又昏迷不醒。丹溪說:氣虛因血虛而引起,邪氣趁虛而入,這是很有道理的。於是,丹溪用秦承祖灸鬼法灸治,……婦女很快痊癒。
治一切驚狂譫妄,逾垣上屋,罵詈不避親疏等證。
以病者兩手大拇指,用細麻繩扎縛定,以大艾炷置於其中兩介甲及兩指角肉,四處著火,一處不著即無效,灸七壯神驗。
還魂丹,治中惡已死。
麻黃(三兩),桂枝(二錢),杏仁(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煎,灌下即醒。
桃奴丸,治心氣虛怯有熱屍注魘夢驚癇等證。
桃奴(即桃樹上不落干桃,十二月收七個,另研),辰砂(五錢,另研),桃仁(十四個,另研),玳瑁(一兩,另研),琥珀(三錢,另研),烏犀角(五錢,石上水磨),牛黃(一錢,另研),龍腦(二錢,另研),麝香(一錢,另研),雄黃(桃葉煮水飛,三錢),安息香(一兩,以無灰酒研飛)
白話文:
治療所有驚嚇、狂躁、妄想、越牆上屋、對親人和陌生人說話都不避忌等症狀。
使用病人的兩個大拇指,用細繩捆綁固定,將大艾炷放置在每隻手指的兩個關節以及指甲與皮肉交界處,四處點燃,若有一處不點燃則效果不顯著,灸七次後可見神效。
「還魂丹」,用於治療因中毒而昏迷甚至死亡的情況。
麻黃(三兩)、桂枝(二錢)、杏仁(十二粒)
以上材料做成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可使人恢復清醒。
「桃奴丸」,用於治療心氣虛弱、恐懼、有熱邪、夢中驚嚇、癇癥等病症。
桃奴(即冬季未掉落的桃子,共收集七個,研磨),辰砂(五錢,研磨),桃仁(十四個,研磨),玳瑁(一兩,研磨),琥珀(三錢,研磨),烏犀角(五錢,用水磨),牛黃(一錢,研磨),龍腦(二錢,研磨),麝香(一錢,研磨),雄黃(用煮過桃葉的水飛研,三錢),安息香(一兩,用無灰酒研磨飛研)
上以安息香同桃仁、琥珀共熬成膏,和諸藥末為丸,如雞頭實大,陰乾,每服一丸,人參湯化下。
蘇合香丸,治諸般怪疾。(方見氣門。)
一方,治魘死不還。
用半夏末不拘多少,吹入鼻中即醒。
(祖傳方)
辟邪丹,治沖惡怪疾,……。
人參,茯神,遠志,鬼箭羽,九節菖蒲,白朮,蒼朮(米泔浸),當歸(各一兩),桃奴(焙乾,五錢),雄黃(另研),辰砂(各三錢,另研),牛黃(一錢,另研,)金箔(二十葉),或加麝香(一錢)
白話文:
上以安息香與桃仁、琥珀一同煎煮成膏狀,再與各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如雞頭實一樣大的丸子,陰涼處風乾,每次服用一丸,用水參湯送服。
蘇合香丸,用於治療各種奇怪的疾病。(詳情見氣門部分。)
一方,用於治療魂魄出離身體而不回歸的病症。
使用半夏粉末,不論多少量,吹入鼻孔中即可使患者清醒。(此方法由家族傳承。)
闢邪丹,用於治療衝撞惡靈引起的怪異疾病,等等。
人參,茯神,遠志,鬼箭羽,九節菖蒲,白朮,蒼朮(需用米泔水浸泡),當歸(各一兩),桃奴(烘焙乾燥後,五錢),雄黃(單獨研磨),辰砂(各三錢,單獨研磨),牛黃(一錢,單獨研磨),金箔(二十片),或可加入麝香(一錢)。
上件以桃奴以上諸藥為細末,入雄黃、辰砂、牛黃三味末子和勻,以酒調米粉打糊為丸,如龍眼大,金箔為衣,臨臥以木香湯化下一丸,諸邪不敢近體,更以絳紗囊盛五、七丸懸床帳中尤妙。
(醫案)
一婦人年二十七美貌,得一證如醉如癡,頰赤面青,略有潮熱,飲食不美,其脈乍疏乍數而虛,……一醫與八物湯,服數十帖不效。召予治之,……取……膽汁丸安神定志之藥,以八物湯吞下。服藥十數帖,丸藥一料,以安其神。丸藥用遠志、石菖蒲、川歸、黃連、茯神、硃砂、側柏葉、草龍膽等藥。
白話文:
將先前用桃奴等藥材研磨成的粉末,加入雄黃、辰砂、牛黃三種藥材的粉末混合均勻,用酒調和米粉製成丸狀,大小如龍眼,以金箔包裹。睡前用木香湯服用一丸,可以驅邪避惡,防止邪氣入侵。此外,也可以將五到七顆丸藥裝在紅色紗布袋中,懸掛在床帳中,效果更佳。
一位二十七歲容貌美麗的婦人,患病後像醉酒一樣神志不清,臉頰發紅,面色蒼白,偶爾發熱,食慾不佳,脈象時而疏緩時而急促,虛弱無力。一位醫生用八物湯治療,服用數十帖後不見效。婦人請我診治,我使用了膽汁丸,這是一種安神定志的藥物,用八物湯送服。服用十餘帖藥,一料丸藥,便能安神。丸藥由遠志、石菖蒲、川歸、黃連、茯神、硃砂、側柏葉、草龍膽等藥材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