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0)

1. 內傷

黃耆(一錢),半夏(六分),甘草(炙二分),草豆蔻(四分),神麯(三分,炒),升麻,柴胡(各二分),當歸身,陳皮(各三分),黃柏(一分半),人參(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夫脾胃不足之證,須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脾胃中清氣,行於陽道及諸經,生髮陰陽之氣,以滋春氣之和也。又引黃耆、人參、甘草甘溫之氣味上行,充實腠理,使陽氣得衛外而為固也。凡治脾胃之藥,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

升陽補氣湯,治飲食不時,飢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下溜,氣短無力,不能寒熱,早飯後轉增昏悶,頻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懶倦動作,五心煩熱。

厚朴(薑製,三分),升麻,羌活(各五分),白芍藥(煨五分),獨活(五分),防己(五分),甘草(炙,五分),澤瀉(五分),柴胡(一錢二分),生地黃(七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大溫服。如腹脹及腹中窄狹,加厚朴一倍。如腹中似硬,加砂仁三分。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又云:血虛發熱。證像白虎,惟脈不長實為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

黃耆(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木香化滯湯

治因憂,食濕面結於中脘,腹皮抵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氣,或胃脘當心而痛,並皆治之。

半夏(湯泡洗,一錢五分),草豆蔻(濕麵裹煨,杵碎),甘草(炙,各七分半),柴胡(去蘆,六分),木香,橘紅(各四分半),枳實(麩炒黃色),當歸(各三分),酒紅花(一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升陽益胃湯,治肺及脾胃虛,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燥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欲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此藥主之。

黃耆(一錢),半夏,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五分),獨活(三分),防風(三分,因秋旺,故以辛溫瀉之),白朮(二分),羌活(三分),黃連(一分),柴胡(去蘆,二分),澤瀉(二分,不淋秘者,不可用),橘紅(二分半),白芍藥(三分,何故秋旺用人參白朮芍藥之類補肺?蓋為脾胃虛則肺最受邪,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茯苓(二分,小便利、口不渴者,勿用)

白話文:

內傷

第一個藥方

黃耆(3.75克),半夏(2.25克),炙甘草(0.75克),草豆蔻(1.5克),炒過的麥芽(1.1克),升麻、柴胡(各0.75克),當歸身、陳皮(各1.1克),黃柏(0.6克),人參(1.1克)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水兩碗,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這種情況是因為脾胃虛弱,所以要用升麻、柴胡這種味道偏苦平、藥性較薄的藥材,屬於陰中之陽,用來引導脾胃中的清氣,運行到身體的陽經和各個經絡,產生陰陽之氣,使身體充滿春天的和諧之氣。同時也引導黃耆、人參、甘草這些甘溫的藥性向上走,充實肌肉紋理,使陽氣能夠保衛體表。凡是治療脾胃虛弱的藥方,大多會用升陽補氣的名稱,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藥方叫做 升陽補氣湯,用來治療飲食不定時,飢餓或飽食,勞累過度,導致胃氣不足、脾氣下陷,出現氣短無力、忽冷忽熱、早上吃完飯後更加昏沈、常常想睡覺、四肢無力、懶得活動、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第二個藥方

薑製厚朴(1.1克),升麻、羌活(各1.9克),煨過的白芍藥(1.9克),獨活(1.9克),防己(1.9克),炙甘草(1.9克),澤瀉(1.9克),柴胡(4.5克),生地黃(2.8克)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三片生薑、兩顆大棗、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如果腹脹或覺得肚子裡狹窄,就將厚朴的用量加倍。如果覺得肚子裡硬硬的,就加入砂仁1.1克。

這個藥方叫做 當歸補血湯,用來治療肌肉發熱、乾燥發熱、口渴想喝水、眼睛發紅、臉色潮紅、整天都這樣,脈象呈現洪大而虛,按下去感覺沒有力量的情況。《內經》說:脈虛是血虛的表現,又說:血虛會發熱。這些症狀類似白虎湯證,只是脈象不是長而有力,這點是需要辨別的。如果誤服白虎湯,會導致死亡。這種病通常是因為飢餓勞累過度導致的。

第三個藥方

黃耆(37.5克),酒洗當歸(7.5克)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在飯前溫熱服用。

第四個藥方

木香化滯湯

用來治療因為憂愁,吃了濕麵食後結在胃部,導致腹部疼痛、心下痞滿、不想吃東西、吃了也難以消化、常常覺得胃部脹氣,或是胃部像心痛一樣的疼痛,都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

湯泡洗過的半夏(5.6克),濕麵包裹煨過的草豆蔻(搗碎)(2.8克),炙甘草(2.8克),去蘆柴胡(2.2克),木香、橘紅(各1.7克),麩炒黃色的枳實,當歸(各1.1克),酒紅花(0.4克)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兩碗水、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趁熱服用。

第五個藥方

升陽益胃湯

用來治療因為肺和脾胃虛弱,導致身體疲倦想睡覺、四肢無力、恰逢秋季乾燥時節,濕熱稍退、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口乾舌燥、吃東西沒味道、大便不正常、小便頻繁、不想吃東西、吃了難以消化,同時也出現肺部的問題,像是時冷時熱、心情不好、臉色不好等,都是因為陽氣無法伸展的緣故,應該用升陽益胃的方法來治療,這個藥方就是主要的用藥。

黃耆(3.75克),半夏、去蘆人參、炙甘草(各1.9克),獨活(1.1克),防風(1.1克,因為秋季乾燥,所以用辛溫的藥材來瀉邪),白朮(0.75克),羌活(1.1克),黃連(0.4克),去蘆柴胡(0.75克),澤瀉(0.75克,如果沒有小便不順暢或便秘的問題,就不要使用),橘紅(0.9克),白芍藥(1.1克,為什麼秋天乾燥還要用人參、白朮、芍藥這些補肺的藥材?因為脾胃虛弱,肺臟最容易受到邪氣侵擾,所以要根據時節來補養,才能更容易發揮藥效),茯苓(0.75克,小便順暢、不口渴的人,就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