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運氣證治歌訣》~ 《三因》司天運氣方 (3)

回本書目錄

《三因》司天運氣方 (3)

1. 十一、靜順湯

治辰戌之年,太陽司天,太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瘟癘,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二之氣,乃陽明燥金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氣鬱中滿。三之氣,乃太陽寒水加臨少陽相火,民病寒,反熱中,身熱瞀悶。四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太陰濕土,風濕交爭,民病肉痿足痿,注下赤白。

白話文:

在辰年戌年,太陽當令主宰天氣,太陰在泉下,氣化運轉遵循先天。

初始之氣,是少陽相火與厥陰風木結合。人們會得瘟疫,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嘔吐、肌肉和皮膚潰瘍。

第二種氣,是陽明燥金與少陰君火結合。人們會得氣鬱中滿,症狀包括胸悶氣脹。

第三種氣,是太陽寒水與少陽相火結合。人們會得寒症,但又會反覆發熱,同時出現發熱和頭暈的症狀。

第四種氣,是厥陰風木與太陰濕土結合。風濕交織,人們會得肌肉萎縮、腳步無力,大小便失禁。

五之氣,少陰君火加臨陽明燥金,民病鬱郁不舒。終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太陽寒水,民病悽慘。治法宜用甘溫平其水,酸苦補其火,折其鬱氣,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也。

白話文:

五行的「少陰君火」混雜了「陽明燥金」,導致人民覺得胸悶不舒暢。終極的「太陰濕土」夾雜了「太陽寒水」,使人民感到悲傷苦惱。

治療的方法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來平衡水氣,用酸苦的藥物來補充火氣,消除鬱結之氣,幫助身體化解,抑制過激的運氣,扶助衰弱的部位。

附子(辛甘熱),炮姜(苦辛溫),木瓜(酸溫),茯苓(甘淡),牛膝(苦酸),甘草(甘平),訶子(苦溫),防風(甘辛溫)

自大寒至春分,去附子加杞子。

自春分至小滿,依原方加杞子。

白話文:

冬天大寒到春分期間,原本藥方要減去附子,改加枸杞。 春分到小滿期間,則保留原方藥材,再加枸杞。

自小滿至大暑,去附子、木瓜、炮姜,加人參、杞子、地榆、白芷、生薑。

自大暑至秋分,依原方加石榴皮。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不加減。

白話文:

從小滿到處暑,去除附子、木瓜、炮製的生薑,增加人參、枸杞、地榆、白芷、生薑。

自小雪至大寒,去牛膝,加當歸、白芍、阿膠。

白話文:

從小雪到冬至,去掉牛膝,添加當歸、白芍、阿膠。

歌訣,靜順湯醫辰戌年,太陽寒水是司天,附姜茯膝木瓜草,訶子防風八味全,隨氣初終加減服,扶其不勝抑其偏。

白話文:

歌訣:

在辰戌年(特定年份)用靜順湯來治療。

陽氣主宰這一年,寒氣像水一樣。

用附子、薑、茯苓、膝骨草、木瓜草、訶子仁、防風這八味藥。

根據病症的輕重緩急加減用藥。

扶助虛弱的陽氣,抑制偏盛的陰氣。

方解,按《內經》運氣篇,「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為病與此不同。其治司天之寒淫,平以辛熱,佐以甘苦。治在泉之濕淫,主以苦熱,佐以酸淡。立方大意即本之,此後俱仿此。

白話文:

處方分析: 根據《內經》中的運氣篇,「太陽主司天,寒邪主勝。太陰主司泉,濕邪主勝。」由此可見,疾病的種類不同。

治療太陽主司的天寒之邪,用辛熱藥物平衡,輔以甘苦藥物。治療太陰主司的泉濕之邪,主要用苦熱藥物,輔以酸淡藥物。立方的基本思路就是基於這些原則,後面的處方也都是仿照這個思路。

2. 十二、審平湯

治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初之氣,乃太陰濕土加臨厥陰風木,此下克上,民病中濕腫脹,面目浮腫,善上氣,鼽衄,嚏欠,嘔吐,小便黃赤,甚則淋。二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少陰君火,民病寒熱。三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少陽相火,此下克上,民病燥熱交合,涼風間發,寒熱、頭痛作渴。

白話文:

治理卯酉年的方法,陽明主宰天氣,少陰潛藏於地下,氣化運行是後天形成的。

第一種氣候: 太陰濕土影響厥陰風木,這種下克上的情況,會導致民眾患上濕腫、面部浮腫、氣喘、鼻子出血、打噴嚏、嘔吐、尿液黃赤,嚴重時會小便困難。

第二種氣候: 少陽相火影響少陰君火,民眾會出現寒熱症狀。

第三種氣候: 陽明燥金影響少陽相火,這種下克上的情況,會導致民眾患上燥熱夾寒的疾病,間歇性地出現冷風,伴有寒熱、頭痛和口渴。

四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太陰濕土,此下克上,民病暴僕,振慄譫妄,少氣,咽乾引飲,心痛,癰腫瘡瘍,骨痿便血。五之氣,厥陰風木加臨陽明燥金,民病氣不和。終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太陽寒水,此下克上,民病溫。治法宜鹹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適事為故。

白話文:

第四種氣象:太陽寒水侵犯太陰濕土,這是下犯上,人會突然發病,發抖胡言亂語,少氣,口乾咽痛,心臟疼痛,生瘡生腫,骨頭萎縮,大便帶血。第五種氣象:厥陰風木侵犯陽明燥金,人會出現氣血不調。最後一種氣象:少陰君火侵犯太陽寒水,這是下犯上,人會發燒。治療方法:宜用鹹寒的藥物來抑制火氣,用辛甘的藥物來幫助金氣,發汗、清熱、散瘀,讓氣血運轉正常,適應當下的氣候變化。

天冬(甘寒),遠志(苦辛溫),白朮(苦甘溫),白芍(苦酸寒),檀香(辛溫),山萸(酸微溫),炙甘草(甘微溫),生薑(辛溫)

白話文:

天冬:甘味、寒性

遠志:苦辛味、溫性

白朮:苦甘味、溫性

白芍:苦酸味、寒性

檀香:辛味、溫性

山萸:酸味微溫性

炙甘草:甘味微溫性

生薑:辛味、溫性

自大寒至春分,加茯苓、半夏、紫蘇。

自春分至小滿,加元參、白薇。

白話文:

從大寒到春分,加入茯苓、半夏、紫蘇。

從春分到小滿,加入元參、白薇。

自小滿至大暑,去遠志、白朮、山萸,加丹參、澤瀉。

白話文:

從小滿到夏至,去掉遠志、白朮、山萸肉,加入丹參、澤瀉。

自大暑至秋分,去遠志、白朮,加酸棗仁、車前子。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依原方。

白話文:

從大暑到秋分,去除遠志和白朮,加入酸棗仁和車前子。

歌訣,審平湯方治燥淫,司天卯酉屬陽明,檀香遠志山萸肉,白朮天麥芍藥並,甘草生薑同入劑,扶金抑火令其平。

白話文:


這首中醫古方歌訣,介紹了中醫方劑「審平湯」的組成和功效。

審平湯可以治療燥熱引起的疾病(燥淫)。它的作用是加強人體的「陽明經氣」,疏通體內的水液運化。方劑中包含以下藥材:

  • 檀香
  • 遠志
  • 山萸肉
  • 白朮
  • 天麥冬
  • 芍藥
  • 甘草
  • 生薑

這些藥材協同作用,既能滋補身體的元氣(金氣),又能抑制虛火(火氣),從而達到平衡身體陰陽的目的。

方解,按方下原注云:「宜鹹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而方中無鹹寒之藥,何也?《內經》「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少陰在泉,熱淫所勝」。為病與此不同。其治司天之燥淫,主以苦溫,佐以酸辛。治在泉之熱淫,主以鹹寒,佐以甘苦。細繹其義,亦不外五行生剋之理。

白話文:

方劑的解說裡,原本註解說:「宜用鹹寒藥物來抑制火氣,辛甘藥物來助益金氣」,但方劑裡並沒有鹹寒藥物,這是為什麼呢?

《內經》說:「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兩者的病症並不相同。治療司天的燥淫,主要用苦溫藥物,輔以酸辛藥物。治療在泉的熱淫,主要用鹹寒藥物,輔以甘苦藥物。仔細推敲其道理,也不外乎五行生剋的原理。

3. 十三、升明湯

治寅申之歲,少陽司天,厥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痛,膚腠生瘡。二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少陰君火,民病熱鬱,咳逆嘔吐,胸臆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三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少陽相火,民病熱中,耳聾目瞑,血溢瘡瘍,咳血鼽衄,渴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太陰濕土,民病脅胸支滿,身重。

白話文:

寅申之歲的治療

寅申之年,少陽主宰天空,厥陰主宰地下,氣化的運作遵循先天的規律。

初之氣

少陰君火加臨厥陰風木,導致人們氣鬱於上焦,出現血溢目赤、咳嗽逆氣、頭痛、崩漏、脅痛、皮膚生瘡等症狀。

二之氣

太陰濕土加臨少陰君火,導致人們熱鬱,出現咳嗽逆氣、嘔吐、胸悶不適、頭痛、發熱、神志不清、膿瘡等症狀。

三之氣

少陽相火加臨少陽相火,導致人們熱中,出現耳聾目盲、血溢瘡瘍、咳嗽出血、鼻出血、口渴乏力、喉嚨腫痛、目赤、易於暴死等症狀。

四之氣

陽明燥金加臨太陰濕土,導致人們脅腹脹滿、身體沉重等症狀。

五之氣,太陽寒水加臨陽明燥金,民病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太陽寒水,民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法宜鹹寒平其上,辛溫治其下,滲之,泄之,漬之,發之。

白話文:

第五天的氣候:太陽寒水的能量與陽明燥金的能量相遇,民眾容易被寒邪入侵,因此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君子要做好周密的準備,預防寒邪侵襲。

最後一天的氣候:厥陰風木的能量與太陽寒水的能量相遇,民眾容易閉塞不通暢,導致心痛,陽氣無法收藏而引起咳嗽。

治療方法:宜用鹹寒的藥物以平息上焦,辛溫的藥物以調理下焦,並採取滲透、瀉下、漬敷、發散等方法。

酸棗仁(甘酸),薔薇(甘苦微寒),生薑(辛溫),半夏(辛溫),青皮(辛酸),紫檀香(辛溫),炙草(甘平),車前子(甘淡微寒)

白話文:

酸棗仁:

  • 味道:甘酸
  • 性質:

薔薇:

  • 味道:甘苦,微寒
  • 性質:

生薑:

  • 味道:辛辣
  • 性質:溫熱

半夏:

  • 味道:辛辣
  • 性質:溫熱

青皮:

  • 味道:辛酸
  • 性質:

紫檀香:

  • 味道:辛辣
  • 性質:溫熱

炙草:

  • 味道:甘甜
  • 性質:平和

車前子:

  • 味道:甘淡,微寒
  • 性質: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參。

自春分至小滿,加丁香。

白話文:

從大寒到春分,加入白薇和玄參。

從春分到小滿,加入丁香。

自小滿至大暑,加漏蘆、升麻、赤芍。

白話文:

從小滿到夏至,再加入漏蘆、升麻、赤芍。

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

白話文:

從大暑到秋分,加入茯苓。

從秋分到小雪,按照原本的藥方。

從小雪到大寒,加入五味子。

歌訣,升明湯治寅申歲,相火司天木在泉,酸棗薔薇青與草,檀香姜夏共車前。

白話文:

在寅年申年,服用升明湯進行治療。

相火掌管天時,木氣潛藏於地下。

酸棗、薔薇、青草、檀香、生薑、車前草等藥物搭配使用。

方解,按原注云:鹹寒平其上,而方中仍無鹹寒之藥。惟加減法有白薇、玄參,正是鹹寒之味。所謂平其上者,司天之氣,主上半年也。《內經》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厥陰在泉,風淫所勝,與此為病不同。其治司天之火淫,主以鹹寒,佐以苦甘,則與此略同。其治在泉之風淫,主以辛涼,佐以苦甘,而此方云辛溫,則不同矣。

白話文:

根據原註解,「方解」的目的是用鹹寒來調和上部的火氣,但藥方中並沒有鹹寒的藥物。不過,加減法中加入了白薇和玄參,它們恰好是鹹寒之味。所謂「平其上」,指的是主導上半年的司天之氣。

《內經》提到,少陽主司天,火氣過盛會讓厥陰在泉受到影響,與這種疾病不同。治療司天火氣過盛,主要用鹹寒之味,搭配苦甘之味,與本方的方式大致相同。治療在泉風氣過盛,主要用辛涼之味,搭配苦甘之味,但本方提到用辛溫之味,因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