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運氣證治歌訣》~ 總論

回本書目錄

總論

1. 總論

陳無擇曰:「五運六氣,乃天地陰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六氣升降,有逆從勝復之差。凡不合於德化政令者,則為變眚,皆能病人。故經云:『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併』。所謂治化,人應之也。或遇變眚,聿興災沴。因郁發以亂其正常之德,而致折傷,復隨人臟氣虛實而為病者,謂之時氣。

與夫感冒中傷,天行疫診,迥然不同。前哲知夫天地有餘不足違戾之氣,還以天地所生德味而平治之。經論昭然,人鮮留意,恐成湮沒,故敘而記之。」

旭高按,運氣證治方,載於《三因書》,系陳無擇編輯,未知創自何人。揆其大旨,不出《內經》六淫治例,與夫五臟苦欲補瀉之義。假令風木之年,而得燥金之年之病,即從燥金之年方法求治。發生之紀,而得委和之紀之病,即從委和之紀方法求治。此其道也。若謂其年必生某病,必主某方,真是癡人說夢矣。

白話文:

[總論]

陳無擇說:「五行運作與六氣變化,是天地陰陽運行升沉的自然規律。五行運轉時,會出現過剩或不足的差異;六氣升沉時,會有順逆、勝復的偏差。凡是不符合自然法則的,就會成為異常現象,這些都能使人患病。因此古籍提到:『六經的流動波動,五行的傾斜移動,過度與不足,專一勝出與互相兼併』。所謂的治理與變化,都是人們對應這些自然現象的結果。一旦遇到異常,就會產生災害。因為氣候的鬱悶爆發,擾亂了正常的自然法則,導致損傷,再根據人體臟腑氣血的虛實情況,引發疾病,這就是所謂的時氣。

這種時氣與普通的風寒侵襲、天災瘟疫等疾病完全不同。前輩學者知道天地之間存在著過剩或不足的違背自然法則的氣候,他們利用天地所孕育的各種食物來調理身體,恢復健康。這些理論在古籍中已經有明確的記載,但人們很少去關注它,恐怕會漸漸被遺忘,所以我在此詳細記錄下來。

旭高補註,關於運氣證治的方法,記載在《三因書》中,這是陳無擇編纂的,但不知道最初是由誰創立的。其主要思想並未超出《黃帝內經》對於六淫的治療原則,以及五臟的苦痛、需求、補益、泄瀉的理論。例如,在風木之年如果得了燥金之年的疾病,就應該按照燥金之年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在生長旺盛的季節如果得了和平緩和季節的疾病,就應該按照和平緩和季節的治療方法來治療。這就是其中的道理。如果認為每年一定會生某種病,一定會用某種方法治療,那真是荒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