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運氣證治歌訣》~ 《三因》司天運氣方 (13)

回本書目錄

《三因》司天運氣方 (13)

1. 天符歲會總歌

天符中運同天氣,太乙全兼運會支,歲會運支須四正,辰戌丑未亦相宜,同天同歲泉同運,陰歲陽天不必疑。

解釋,天符者,中運與司天相符也。如木運之歲,上見厥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水運之歲,上見太陽者是也。

太乙天符者,如戊午年,以火運火支,又見少陰君火司天,是天氣、運氣、歲支三者俱會,乃為太乙天符也。

歲會者,乃中運之氣,與歲支相同者是也。如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不分陰年陽年,但取四正之支,與運相合,乃為四直承歲,四正支者,子午卯酉是也。如辰戍丑未四年,土無定位,寄旺於四時之末,各十八日有奇,則亦通論歲值也。

同天符,同歲會者,中運之氣,與在泉相合也。陽年曰同天符,陰年曰同歲會。如甲辰年陽土運,而太陰在泉,則為同天符。癸卯年陰火運,而少陰在泉,則為同歲會。

白話文:

當中運和司天的氣候相符合,我們稱之為「天符」。例如:在木運的年份,上見厥陰;在火運的年份,上見少陽或少陰;在土運的年份,上見太陰;在金運的年份,上見陽明;在水運的年份,上見太陽等情況。

若在特定的年份,如戊午年,火運碰上火支,同時又遇到少陰君火司天,這種情況下,天氣、運氣和歲支三者都聚集在一起,我們稱之為「太乙天符」。

「歲會」指的是中運的氣候和歲支相同的情況。例如:木運到卯,火運到午,土運到四季,金運到酉,水運到子,這就是所謂的「歲會」,表示氣候處於平衡狀態。不論是陰年還是陽年,只要取得子午卯酉這四正之支,與運氣相合,就可以稱為「四直承歲」。而在辰戍醜未這四年中,因為土沒有固定的位置,所以它在四時之末各十八天多一點的時間,依然可以被視為歲值。

「同天符」、「同歲會」指的是中運的氣候和在泉的氣候相吻合。在陽年我們稱之為「同天符」,在陰年我們稱之為「同歲會」。例如:在甲辰年,陽土運,太陰在泉,就叫做「同天符」。而在癸卯年,陰火運,少陰在泉,則叫做「同歲會」。

2. 又:天符歌

執法天符十二年,若除太乙八年編(觀天符圖自明),丙辰丙戌兼丁巳,丁亥還同戊子聯,戊寅戊申更乙卯,中其邪者速危傳。

解釋,《經》曰:「天符為執法」,共十二年。《經》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以執法者之權重也。

白話文:

[再者:天符歌]

執行天律的天符,其影響力會持續十二年,如果我們排除掉太乙星影響的八年時間(觀看天符圖可更明白理解),在丙辰、丙戌以及丁巳年份,還有丁亥與戊子年是相連的,戊寅、戊申再加上乙卯年,如果在這些年間受到邪氣侵襲,病情會迅速惡化並有生命危險。

解釋,《經典》上說:「天符就像是執行法律的人」,它的影響力會持續十二年。《經典》上又說:「被執行法律的人影響,疾病會快速且危險地發展。」因為執行法律的人有著極大的權力。

3. 又:太乙天符歌

太乙天符為貴人,戊午己丑己未辰,更同乙酉年凡四,若中其邪暴喪身。

解釋,《經》曰:「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以三氣皆傷故也。

白話文:

【再者:太乙天符歌】

太乙天符象徵著貴人,特定的年份包括戊午、己丑、己未、辰年以及乙酉年共有四年,如果在這些年份中受到邪氣影響,可能會突然死亡。

進一步解釋,《經》書上寫道:「太乙天符象徵貴人,被貴人病所困的人,病情會非常急遽,甚至可能導致猝死」,這是由於三種氣運都受到損傷所致。

4. 又:歲會歌

經云歲會為行令,丙子年同丁卯春,又有甲辰與甲戌,中傷行令病徐循。

解釋,歲會共計八年,而四年同於天符,是即太乙天符也,故止四年為真歲會。《經》曰:「歲會為行令,中其令者,其病徐而持。」以行令者之權輕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當歲會時,這一年的氣候特徵會特別明顯,就好比在丙子年和丁卯年的春天,以及甲辰年和甲戌年,如果在這些年份裡,人體受到當年氣候特徵的影響,那麼所產生的疾病會慢慢發展,病情持續且緩慢。

這裡所說的歲會總共有八年,其中四年的情況會和天符相符,這就是所謂的太乙天符,因此真正的歲會只有四年。經典上提到:「當歲會時,那一年的氣候特徵會特別明顯,如果人體受到這種氣候特徵的影響,那麼產生的疾病會緩慢且持續。」因為那一年的氣候特徵的影響力較輕微,所以疾病的進展也會比較緩慢。

5. 司天在泉六淫治例

風淫,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熱淫,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濕淫,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燥淫,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白話文:

【對於風邪的治療方式】,應使用具備辛涼特性的藥材來對抗,輔以苦味和甘味的藥材。用甘味的藥材來緩和病情,用辛味的藥材來散發風邪。

【對於熱邪的治療方式】,應使用鹹且寒涼的藥材來對抗,輔以甘味和苦味的藥材。用酸味的藥材來收斂病情,用苦味的藥材來發散熱邪。

【對於濕邪的治療方式】,應使用苦且溫熱的藥材來對抗,輔以酸味和淡味的藥材。用苦味的藥材來燥濕,用淡味的藥材來利尿排濕。

【對於火邪的治療方式】,應使用鹹且冷冽的藥材來對抗,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材,用酸味的藥材來收斂病情,用苦味的藥材來發散火邪。

【對於燥邪的治療方式】,應使用苦且溫暖的藥材來對抗,輔以甘味和辛味的藥材。用苦味的藥材來通便。

【對於寒邪的治療方式】,應使用甘且溫熱的藥材來對抗,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材,用鹹味的藥材來瀉下寒氣,用辛味的藥材來滋潤,用苦味的藥材來鞏固體質。

6. 六淫勝復治例

寒者熱之,微(隨之,逆之)

熱者寒之,衰(補之)散(收之)燥(潤之)

溫者涼之,強(瀉之)結(散之)急(緩之)

涼者溫之,甚(制之、從之)

白話文:

[對於六淫(風、寒、熱、濕、燥、火)過盛的治療原則]

如果感受了寒氣,就用熱性藥物來治療,根據病情輕重,選擇順應或逆向治療。

如果感受了熱氣,就用寒性藥物來治療,若病情減退則補養,若有散亂則收斂,若乾燥則滋潤。

如果感受了溫病,就用涼性藥物來治療,病情強烈時就用下瀉法,有結塊就散開它,急性的症狀就緩和它。

如果感受了涼氣,就用溫性藥物來治療,若病情嚴重,則要控制病情或順應其發展。

7. 六淫治法歌

風淫於內治辛涼,佐以苦甘緩辛散。熱淫鹹寒佐甘苦,酸收苦發相參贊。濕淫苦熱佐酸淡,苦燥淡泄斯斷斷。火淫鹹冷佐苦辛,苦發酸收與熱貫。燥淫於內治苦溫,佐以甘辛苦下看。寒淫甘熱苦辛佐,咸瀉辛潤苦堅玩。治諸勝復當逆從,溫清寒熱醫毋亂,五臟苦欲補瀉法,大段相同微有判。此卷專為運氣言,不編雜法君須按。

解釋,風乃陽邪,金能勝木,風淫於內,故治以辛涼。辛過甚,恐傷氣,故佐以苦甘,苦勝辛,甘益氣也。木性急,故以甘緩之。木喜條達,故以辛散之。水勝火,寒勝熱,熱淫於內,故治以鹹寒。甘勝咸,佐之以防其太過也。心苦緩,故以酸收之。熱鬱於內,故以苦發之也。苦熱能燥濕,酸木能制土,淡能利水,吳鶴皋曰:「使酸而非淡,則味厚滋濕矣。」泄者,滲利與汗也。鹹冷亦水勝火也,苦能泄熱,辛能散能潤。苦發酸收與治熱淫同。火能勝金,故治以苦溫。甘能致津,辛可潤燥,故佐以甘辛,燥熱內結,以苦瀉之可也。土能勝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苦而辛,亦熱品也。傷寒內熱者,以咸瀉之。腎苦燥,以辛潤之。腎欲堅,以苦堅之也。微者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治也。從者,反治也。《五常正大論》曰:「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此即「熱因寒用,寒因熱用」之謂。五臟苦欲補瀉治例,及五郁之法,與此六淫勝復之治,大段相同,而微有分別。但此卷專為運氣治法而設,故不編雜法,以滋擾亂也。

白話文:

[六淫治療法則]

風邪侵犯人體內部,應使用辛涼的藥物來治療,再輔以苦和甘的藥物調和辛味的散發性。因為辛味過強可能傷害氣血,所以用苦味抑制辛味,甘味增強氣血。木性質急躁,因此用甘味緩和它。木性喜愛自由伸展,所以用辛味幫助其散發。

熱邪侵犯人體內部,應使用鹹和寒的藥物來治療,再輔以甘和苦的藥物。因為甘味能抑制鹹味,防止過度。心臟的問題在於緩慢,因此用酸味收斂。熱邪在體內鬱積,所以用苦味促進發汗。

濕邪侵犯人體,應使用苦和熱的藥物,再輔以酸和淡的藥物。苦熱能去除濕氣,酸木能抑制土,淡味能利尿排水。吳鶴皋說:「如果只使用酸味而沒有淡味,會增加濕氣。」"泄"是指排汗和利尿。鹹冷也是用水來抑制火。

火邪侵犯人體,應使用鹹和冷的藥物,再輔以苦和辛的藥物。苦能去熱,辛能散熱並潤滑。苦發酸收和治療熱邪的方法一樣。

燥邪侵犯人體內部,應使用苦和溫的藥物,再輔以甘和辛的藥物。甘能增加津液,辛能潤燥,所以輔以甘辛。燥熱在體內結聚,可用苦味來清除。

寒邪侵犯人體,應使用甘和熱的藥物,再輔以苦和辛的藥物。苦和辛也是熱性的藥物。受寒導致的內熱,可以用鹹味來排除。腎臟怕乾燥,用辛味來潤滑。腎臟希望堅固,用苦味來堅固。

對於輕微的病態,採用相反的治療方式;對於嚴重的病態,則順其自然。相反的治療方式是正規的治療方式。順其自然的方式是反向治療。《五常正大論》說:「用寒來治療熱,要用溫和的方式。用熱來治療寒,要用冷靜的方式。」這就是「熱因寒用,寒因熱用」的意思。

五臟的痛苦、慾望、補充和排洩的治療原則,以及五鬱的治療方法,和這六淫的治療方式大體相同,但是有些細微的區別。然而,這一章專門講述運氣治療法則,因此不會編入其他複雜的治療方式,以免造成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