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證治歌訣

《運氣證治歌訣》一書,根據提供的資料,作者為清朝醫學家王旭高。本書的核心在於闡述與應用中醫學中的運氣學說,並將其與臨床證治相結合。運氣學說作為中國古代哲學和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天地間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及其對自然界萬物乃至人體的影響。王旭高此書,便是以此為基礎,旨在為醫者提供一套理解和處理因運氣異常所致疾病的理論與方法。

運氣,廣義而言,指的是天地陰陽五行之氣在時間(歲、時)與空間(方位)上的運行和變化。這種變化被認為是自然界生長收藏、萬物興衰的根本動力,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便有大量關於運氣的論述,認為人體健康與否,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都與天地運氣的變化息息相關。本書即承襲此學說,強調「人體與自然界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

本書首先從「運氣概論」入手,解釋運氣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自然界與人體中的重要性。隨後,詳細論述運氣與人體的關係,具體分析運氣如何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疾病發生以及治療策略。這種將天人合一思想具體化於醫學領域的視角,是中醫學區別於其他醫學體系的重要特點之一。

在「運氣與疾病」部分,本書進一步闡明運氣作為致病因素的角色。天地運氣的異常變化,如《總論》中所引述陳無擇所述的「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六氣升降,有逆從勝復之差」,當這些變化不符合正常的「德化政令」,成為「變眚」、「災沴」時,便能侵襲人體,導致疾病。這種因天地之氣異常鬱發而導致的疾病,被稱為「時氣」,與常見的感冒、瘟疫等天行疫診有所區別。書中強調,此類疾病的發生還會受到人體自身臟氣虛實狀態的影響。

診斷方面,本書提出運氣診斷應結合多方面信息,包括「觀察天象」、診察人體「脈象」以及其他「症狀」。這反映了傳統中醫對宏觀自然變化與微觀人體徵象的綜合觀察方法。雖然「觀察天象」在現代臨床實踐中較少直接應用,但在理論上,它代表了對大環境變化的感知,與通過脈象和症狀觀察人體對這種變化的內部反應相輔相成。

治療和預防是本書的重點應用層面。基於對運氣變化規律及其致病特點的認識,本書主張治療應「還以天地所生德味而平治之」,即利用自然界的藥物等手段來調和因自然異常之氣所致的失衡。預防策略也同樣強調順應運氣變化,調整個體的飲食、起居、鍛鍊等生活習慣,以增強自身對外邪的抵抗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提供的《三因》司天運氣方部分,為讀者展現了運氣理論如何具體落實到臨床用藥。陳無擇編輯的《三因方》是中醫史上重要的著作,而此處收錄並解釋的方劑,便是基於運氣理論而設計。書中列舉了針對不同歲運(如木運太過、火運太過、土運太過、金運太過、水運太過)及相應紀(如發生之紀、赫曦之紀、敦阜之紀、堅成之紀、流衍之紀)所致病症的方劑。

例如,在針對「六壬之歲,發生之紀,歲木太過」所致脾土受邪的「飧泄、食減體重」等症,提出了「苓朮湯」。方解中詳細闡釋了組方思路:木勝風淫導致脾土濕滯,治法當「苦溫以燥之,佐以甘辛」,「以淡泄之」,「以甘補之」。方中白朮、厚朴、草果、炮薑、半夏溫燥運脾,茯苓淡滲利濕,甘草補益,青皮瀉肝制木。此處特別引述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觀點,解釋了為何在歲木太過肝氣偏盛的情況下,治療重點卻放在了健脾燥濕。這體現了中醫「培土制木」的治療原則,也是對肝病傳脾、未病先防思想的應用。

又如,針對「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傷肺金所致的「咳喘咯血,嗌乾耳聾」等症,提供了「麥門冬湯」。方解指出火淫熱勝,肺金受制,治節失司,症狀多為肺失清肅、陰液灼傷。治法遵循「熱者寒之,燥者潤之,弱者補之,強者瀉之」的原則。方中麥冬、鍾乳粉、人參補益肺之陰陽與正氣,桑皮、紫菀、白芷、半夏等瀉肺中邪熱,竹葉清熱,甘草調和。體現了滋陰潤燥、瀉火保金的策略。

書中的每個方劑介紹都包含歌訣和詳細方解,這不僅便於記憶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方解部分將具體的藥物組合與抽象的運氣理論、臟腑病機、經絡循行以及經典治法(如《內經》、仲景方義)緊密聯繫起來,揭示了方劑背後的醫學邏輯。

王旭高在《總論》後的按語,尤為關鍵。他指出這些運氣證治方雖載於《三因書》,大旨不離《內經》六淫治例與五臟補瀉之義。他特別強調,應用這些方劑的關鍵在於「揆其大旨」,即理解其核心思想和適用證候,而不是機械地根據年份來確定用方。他明確指出:「假令風木之年,而得燥金之年之病,即從燥金之年方法求治。發生之紀,而得委和之紀之病,即從委和之紀方法求治。」這種靈活變通的原則,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以及更深層次的「辨證論治」思想。運氣理論在此成為一種幫助醫者理解天地之氣對人體影響、判斷疾病性質和預測傳變趨勢的工具,而最終的治療方案仍需結合具體證候來確定。若執迷於「其年必生某病,必主某方」,則被斥為「癡人說夢」。這段按語極大地提升了本書的臨床指導意義,避免了將複雜的運氣學說簡化為僵化的對應關係。

綜上所述,《運氣證治歌訣》是一部將中醫運氣學說系統化並應用於臨床實踐的重要著作。它不僅闡述了運氣理論的基礎概念、與人體的關聯及其致病機制,更通過收錄並詳細解釋具體的運氣證治方,為醫者提供了實際操作的範例。尤其是作者王旭高的按語,為讀者指明瞭學習和應用運氣學說的正確態度:應深入理解其精髓,並結合具體證候靈活變通,而非拘泥於表面的年歲對應。本書對於研究中醫運氣學說的歷史發展、理解其臨床應用思路,以及提升中醫臨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提醒後世醫者,診治疾病應放眼天地之間,體察自然變化的奧秘,並以此為參照,深入辨析人體內部的病理狀態,最終實現天人協調的健康目標。


總論

《三因》司天運氣方 (1)

《三因》司天運氣方 (2)

《三因》司天運氣方 (3)

《三因》司天運氣方 (4)

《三因》司天運氣方 (5)

《三因》司天運氣方 (6)

《三因》司天運氣方 (7)

《三因》司天運氣方 (8)

《三因》司天運氣方 (9)

《三因》司天運氣方 (10)

《三因》司天運氣方 (11)

《三因》司天運氣方 (12)

《三因》司天運氣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