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證治歌訣》~ 《三因》司天運氣方 (6)
《三因》司天運氣方 (6)
1. 十三、升明湯
治寅申之歲,少陽司天,厥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痛,膚腠生瘡。二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少陰君火,民病熱鬱,咳逆嘔吐,胸臆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三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少陽相火,民病熱中,耳聾目瞑,血溢瘡瘍,咳血鼽衄,渴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太陰濕土,民病脅胸支滿,身重。
五之氣,太陽寒水加臨陽明燥金,民病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太陽寒水,民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法宜鹹寒平其上,辛溫治其下,滲之,泄之,漬之,發之。
酸棗仁(甘酸),薔薇(甘苦微寒),生薑(辛溫),半夏(辛溫),青皮(辛酸),紫檀香(辛溫),炙草(甘平),車前子(甘淡微寒)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參。
自春分至小滿,加丁香。
自小滿至大暑,加漏蘆、升麻、赤芍。
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
歌訣,升明湯治寅申歲,相火司天木在泉,酸棗薔薇青與草,檀香姜夏共車前。
方解,按原注云:鹹寒平其上,而方中仍無鹹寒之藥。惟加減法有白薇、玄參,正是鹹寒之味。所謂平其上者,司天之氣,主上半年也。《內經》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厥陰在泉,風淫所勝,與此為病不同。其治司天之火淫,主以鹹寒,佐以苦甘,則與此略同。其治在泉之風淫,主以辛涼,佐以苦甘,而此方云辛溫,則不同矣。
白話文:
[十三、升明湯]
用於治療在寅年或申年,這一年中少陽星主上半年,厥陰星主下半年的情況,整體氣候運行偏早。第一階段,少陰君火影響厥陰風木,民眾可能出現上部氣悶,眼睛充血,咳嗽頭痛,月經失調,胸部疼痛,皮膚長瘡等症狀。第二階段,太陰濕土影響少陰君火,民眾可能出現熱氣鬱積,咳嗽,嘔吐,胸部不適,頭痛,身體發熱,精神恍惚,膿包等症狀。第三階段,少陽相火影響少陽相火,民眾可能出現熱中暑,耳鳴,目眩,出血性瘡瘍,咳血,鼻血,口渴,打哈欠,喉嚨痛,眼睛紅,易突然死亡。第四階段,陽明燥金影響太陰濕土,民眾可能出現胸部脅部飽滿,身體沉重。第五階段,太陽寒水影響陽明燥金,民眾可能需要避免寒冷,保持身體溫暖。最後階段,厥陰風木影響太陽寒水,民眾可能出現關節問題,心痛,陽氣不足,咳嗽。
應使用鹹寒的藥物平衡上部,辛溫的藥物治療下部,並利用藥物進行滲透,排泄,浸泡,發汗。
主要藥材有酸棗仁(甘酸),薔薇(甘苦微寒),生薑(辛溫),半夏(辛溫),青皮(辛酸),紫檀香(辛溫),炙草(甘平),車前子(甘淡微寒)。
從大寒到春分,添加白薇、玄參。
從春分到小滿,添加丁香。
從小滿到大暑,添加漏蘆、升麻、赤芍。
從大暑到秋分,添加茯苓。
從秋分到小雪,依原方。
從小雪到大寒,添加五味子。
歌訣:升明湯治療寅申年,相火主上半年,木氣主下半年,酸棗,薔薇,青皮,炙草,檀香,薑,半夏,車前子共同組成。
解析:原註釋說:鹹寒的藥物平衡上部,但方中並無鹹寒的藥物。只有添加和刪除法則中有白薇,玄參,正是鹹寒的味道。所謂平衡上部,指的是主上半年的氣候。《內經》記載,少陽主上半年,火氣過盛,厥陰主下半年,風氣過盛,導致的疾病不同。治療上半年的火氣過盛,主要使用鹹寒的藥物,輔以苦甘的藥物,與此方略同。治療下半年的風氣過盛,主要使用辛涼的藥物,輔以苦甘的藥物,而此方使用辛溫,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