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運氣證治歌訣》~ 《三因》司天運氣方 (6)

回本書目錄

《三因》司天運氣方 (6)

1. 天符歲會總歌

天符中運同天氣,太乙全兼運會支,歲會運支須四正,辰戌丑未亦相宜,同天同歲泉同運,陰歲陽天不必疑。

解釋,天符者,中運與司天相符也。如木運之歲,上見厥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水運之歲,上見太陽者是也。

白話文:

解釋一下,「天符」的意思是,中運與司天相應。例如:

  • 木運之年,上面會出現厥陰之氣。
  • 火運之年,上面會出現少陽、少陰之氣。
  • 土運之年,上面會出現太陰之氣。
  • 金運之年,上面會出現陽明之氣。
  • 水運之年,上面會出現太陽之氣。

太乙天符者,如戊午年,以火運火支,又見少陰君火司天,是天氣、運氣、歲支三者俱會,乃為太乙天符也。

歲會者,乃中運之氣,與歲支相同者是也。如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不分陰年陽年,但取四正之支,與運相合,乃為四直承歲,四正支者,子午卯酉是也。如辰戍丑未四年,土無定位,寄旺於四時之末,各十八日有奇,則亦通論歲值也。

白話文:

「歲會」指代的是年中運勢的氣場,與當年的支氣相同。比如,甲乙木運在卯年時運勢較旺,丙丁火運在午年時運勢較旺,戊己土運在四個季節交替時運勢較旺,庚辛金運在酉年時運勢較旺,壬癸水運在子年時運勢較旺。所謂「歲會」,就是氣場平衡的意思。不管陰年還是陽年,只要四個正位支氣(子、午、卯、酉)與大運相吻合,就稱為「四直承歲」。四個正位支氣就是子、午、卯、酉。比如辰、戌、醜、未這四年,土氣沒有固定的位置,寄居在四時之末,每過十八天左右才會有明顯的運勢變化,因此也可以通稱為「歲值」。

同天符,同歲會者,中運之氣,與在泉相合也。陽年曰同天符,陰年曰同歲會。如甲辰年陽土運,而太陰在泉,則為同天符。癸卯年陰火運,而少陰在泉,則為同歲會。

白話文:

當陽年的運氣(天符)與同歲的運氣(歲會)相同時,說明中氣和泉中的太陰或少陰相符合。陽年稱為「同天符」,陰年稱為「同歲會」。例如:甲辰年是陽土運,太陰在泉,則為「同天符」。癸卯年是陰火運,少陰在泉,則為「同歲會」。

2. 又:天符歌

執法天符十二年,若除太乙八年編(觀天符圖自明),丙辰丙戌兼丁巳,丁亥還同戊子聯,戊寅戊申更乙卯,中其邪者速危傳。

白話文:

在執法天符十二年的時候,如果你想消除太乙八年編的影響(觀看天符圖就會明確),丙辰年、丙戌年和丁巳年都會發生,丁亥年將與戊子年結合,戊寅年、戊申年再與乙卯年相連,遇到這些邪氣的人會迅速傳染。

解釋,《經》曰:「天符為執法」,共十二年。《經》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以執法者之權重也。

白話文:

醫書記載:「天符代表執法官」,共管十二年。醫書又說:「執法者掌管重大權力,所以如果他們生病,病情會很快而危急。」這是因為執法者的權力太重大了。

3. 又:太乙天符歌

太乙天符為貴人,戊午己丑己未辰,更同乙酉年凡四,若中其邪暴喪身。

解釋,《經》曰:「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以三氣皆傷故也。

4. 又:歲會歌

經云歲會為行令,丙子年同丁卯春,又有甲辰與甲戌,中傷行令病徐循。

解釋,歲會共計八年,而四年同於天符,是即太乙天符也,故止四年為真歲會。《經》曰:「歲會為行令,中其令者,其病徐而持。」以行令者之權輕也。

白話文:

所謂的「歲會」,總共有八年。其中四年跟「天符」相同,這就是「太乙天符」。所以只以四年為真正的歲會。《經文》上說:「歲會掌管命令,順應命令的人,他的疾病會慢慢地好轉。」這是因為掌管命令的人的權力較輕微。

5. 司天在泉六淫治例

風淫,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熱淫,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濕淫,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燥淫,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6. 六淫勝復治例

寒者熱之,微(隨之,逆之)

熱者寒之,衰(補之)散(收之)燥(潤之)

溫者涼之,強(瀉之)結(散之)急(緩之)

涼者溫之,甚(制之、從之)

7. 六淫治法歌

風淫於內治辛涼,佐以苦甘緩辛散。熱淫鹹寒佐甘苦,酸收苦發相參贊。濕淫苦熱佐酸淡,苦燥淡泄斯斷斷。火淫鹹冷佐苦辛,苦發酸收與熱貫。燥淫於內治苦溫,佐以甘辛苦下看。寒淫甘熱苦辛佐,咸瀉辛潤苦堅玩。治諸勝復當逆從,溫清寒熱醫毋亂,五臟苦欲補瀉法,大段相同微有判。此卷專為運氣言,不編雜法君須按。

白話文:

如果風邪侵襲體內,可用辛涼之藥治療,輔以苦甘之藥緩解辛散之性。

如果熱邪侵襲,可用鹹寒之藥治療,輔以甘苦之藥,酸收苦發之藥相輔佐。

如果濕邪侵襲,可用苦熱之藥治療,輔以酸淡之藥,苦燥淡泄之藥切忌斷用。

如果火邪侵襲,可用鹹冷之藥治療,輔以苦辛之藥,苦發酸收之藥與熱藥相結合。

如果燥邪侵襲體內,可用苦溫之藥治療,輔以甘辛苦下之藥。

如果寒邪侵襲,可用甘熱之藥治療,輔以苦辛之藥,鹹瀉辛潤苦堅之藥相配合。

治療各種疾病時,應逆從而治,溫補清熱,寒熱醫治,不可混淆紊亂。五臟之病,欲補欲瀉之法,大體相同,但有細微差異。

此卷專門論述運氣之法,不編雜其他方法,請務必根據具體情況按圖索驥。

解釋,風乃陽邪,金能勝木,風淫於內,故治以辛涼。辛過甚,恐傷氣,故佐以苦甘,苦勝辛,甘益氣也。木性急,故以甘緩之。木喜條達,故以辛散之。水勝火,寒勝熱,熱淫於內,故治以鹹寒。甘勝咸,佐之以防其太過也。心苦緩,故以酸收之。熱鬱於內,故以苦發之也。苦熱能燥濕,酸木能制土,淡能利水,吳鶴皋曰:「使酸而非淡,則味厚滋濕矣。」泄者,滲利與汗也。鹹冷亦水勝火也,苦能泄熱,辛能散能潤。苦發酸收與治熱淫同。火能勝金,故治以苦溫。甘能致津,辛可潤燥,故佐以甘辛,燥熱內結,以苦瀉之可也。土能勝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苦而辛,亦熱品也。傷寒內熱者,以咸瀉之。腎苦燥,以辛潤之。腎欲堅,以苦堅之也。微者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治也。從者,反治也。《五常正大論》曰:「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此即「熱因寒用,寒因熱用」之謂。五臟苦欲補瀉治例,及五郁之法,與此六淫勝復之治,大段相同,而微有分別。但此卷專為運氣治法而設,故不編雜法,以滋擾亂也。

白話文:

風邪

風屬陽邪,金克木,風邪侵襲人體內部,所以用辛涼之藥治療。辛味過於強烈,容易傷氣,因此配伍苦甘之藥,苦勝辛,甘益氣。木性急躁,用甘味緩和。木喜通達,用辛味疏散。

熱邪

水克火,寒勝熱,熱邪侵襲人體內部,所以用鹹寒之藥治療。甘勝鹹,配伍甘味防止過度。心苦緩,所以用酸味收斂。熱鬱於內,用苦味發散。苦熱能燥濕,酸木能制土,淡能利水。吳鶴皋說:「如果只有酸味沒有淡味,則味道濃鬱而滋生濕氣。」泄指滲利和發汗。鹹冷之藥也屬水克火,苦能瀉熱,辛能散能潤。苦發酸收與治療熱邪相同。

火邪

火能克金,所以用苦溫之藥治療。甘能生津,辛能潤燥,因此配伍甘辛之藥。燥熱內結,可用苦味瀉下。

濕熱邪

土能克水,熱能勝寒,所以用甘熱之藥治療。苦而辛,也是熱性藥物。傷寒內熱,用鹹味瀉下。腎苦燥,用辛味潤澤。腎要堅固,用苦味堅固。

治法原則

輕微的證候逆其性治療,嚴重的證候順其性治療。逆治是正治,順治是反治。《五常正大論》說:「治療熱邪用寒藥,溫和地使用。治療寒邪用熱藥,涼爽地使用。」這就是「熱因寒用,寒因熱用」的道理。

五臟苦欲補瀉的治例,以及五鬱的治療方法,與六淫邪氣的勝復治療原則大致相同,但也有細微的區別。但這卷書專門講述運氣的治法,所以不編入雜法,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