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運氣證治歌訣》~ 《三因》司天運氣方 (4)

回本書目錄

《三因》司天運氣方 (4)

1. 十四、備化湯

治丑未之歲,太陰司天,太陽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厥陰風木,民病血溢,經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腳弱。二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溫癘盛行,遠近咸若。三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少陽相火,民病身重跗腫,胸腹滿。四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太陰濕土,民病腠理熱,血暴溢,心腹脹滿,寒瘧,甚則跗腫。

白話文:

在醜未年份,太陰之氣主宰天空,太陽之氣潛藏在地下,氣化運行遵從先天的規律。

一月份,厥陰風木之氣加劇,人們容易出現血溢、經絡拘緊、關節不利、身體沉重、腳部虛弱等症狀。

二月份,少陰君火之氣加強,溫熱疾病流行,各地都受到影響。

三月份,太陰濕土之氣加重,少陽相火之氣乘虛而入,人們容易出現身體沉重、腳部浮腫、胸腹脹滿等症狀。

四月份,少陽相火之氣加劇,太陰濕土之氣受到抑壓,人們容易出現皮膚發熱、血流不止、心腹脹滿、發寒發熱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腳部浮腫。

五之氣,陽明燥金加臨陽明燥金,民病皮膚寒氣及體。終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太陽寒水,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治法宜酸苦以平其上,甘溫以治其下,以苦燥之溫之,甚則發之泄之,贊其陽火,令御其寒。

白話文:

第五氣:陽明燥金之氣,加上陽明燥金,百姓會出現皮膚寒氣和身體寒氣的症狀。

第九氣:太陽寒水之氣,加上太陽寒水,百姓會出現關節僵硬、腰腿疼痛的症狀。

治療方法:適當使用酸苦藥物來平抑上焦,甘溫藥物來調理下焦,用苦燥藥物來溫暖身體,嚴重時可以用發散、瀉下的方法,補益人體陽氣,抵禦寒氣。

木瓜(酸溫),茯神(甘淡),牛膝(苦酸),附子(苦辛熱),地黃(甘寒),覆盆子(甘溫),甘草(甘平),生薑(辛溫)

白話文:

  • 木瓜:性酸,溫熱
  • 茯神:性甘,味淡
  • 牛膝:性苦,味酸
  • 附子:性苦,味辛,熱性
  • 地黃:性甘,寒涼
  • 覆盆子:性甘,溫熱
  • 甘草:性甘,平性
  • 生薑:性辛,溫熱

自大寒至春分,依原文。

自春分至小滿,去附子,加天麻、防風。

自小滿至大暑,加澤瀉。

自大暑至秋分、小雪、大寒,並依原方。

白話文:

從大寒到春分,依照原本的藥方。

從春分到小滿,去掉附子,加入天麻和防風。

從小滿到大暑,加入澤瀉。

從大暑到秋分、小雪、大寒,都依照原本的藥方。

歌訣,備化湯年臨丑未,司天濕土太陰居,覆盆茯膝瓜甘地,贊火禦寒姜附胥。

白話文:

歌訣:

備化湯 適用於牛年和羊年。

這兩個年份對應的天干星屬於濕土,太陰星座主導。

備化湯 的組成:

  • 覆盆子、茯苓、白瓜、生地黃,用於滋養土行能量,平衡濕氣。
  • 炮薑、附子,用於溫補火力,抵禦寒邪。

方解,《內經》:「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太陽在泉,寒淫所勝。」為病與此大不同。其治司天之濕淫,主以苦溫,佐以酸辛。濕上甚而為熱,則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也。其治在泉之寒淫,主以甘熱,佐以苦辛。而此云,酸苦以平其上,甘溫以治其下,正與經文相合處。

白話文:

方子說明,《內經》記載:「太陰運行於天,濕熱過盛則受損。太陽運行於水泉,寒濕過盛則受損。」這種疾病和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

治療太陰受損造成的濕熱,主要用苦溫藥,輔以酸辛藥。濕熱上攻嚴重導致發熱,則輔以甘辛藥,以發汗的方式治療。

治療太陽受損造成的寒濕,主要用甘熱藥,輔以苦辛藥。而方子中提到,用酸苦藥平息濕熱上攻,用甘溫藥治療下寒,正好與經文所述相符。

2. 十五、正陽湯

治子午之歲,少陰司天,陽明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乃太陽寒水加臨厥陰風木,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中外皆瘡瘍。二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淋,目赤,氣鬱而熱。三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少陽相火,民病熱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太陰濕土,民病黃疸,鼽衄,嘔吐。

白話文:

當值子、午年的時候,少陰經主掌天象,陽明經運轉於泉位,氣血運行遵循先天法則。

第一個時段,太陽經的寒水之氣侵犯厥陰經的風木之氣,人們容易出現關節僵固、腰背疼痛,內外交加的瘡瘍。

第二個時段,厥陰經的風木之氣侵犯少陰經的君火之氣,人們容易出現淋病、眼睛發紅,氣鬱化熱。

第三個時段,少陰經的君火之氣侵犯少陽經的相火之氣,人們容易出現發熱昏厥、心痛,寒熱交替,咳嗽喘息,眼睛發紅。

第四個時段,太陰經的濕土之氣侵犯太陰經的濕土之氣,人們容易出現黃疸、鼻出血、嘔吐。

五之氣,少陽相火加臨陽明燥金,民病乃安,邪復至,春為瘧。終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太陽寒水,民病上腫,咳喘,甚則血溢,下連少腹,而作寒中。治法宜咸以平其上,苦熱以治其下,咸以軟之,苦以發之,酸以收之。

白話文:

五運之氣:少陽相火會加臨陽明燥金,百姓平安無事。邪氣再次侵襲,春天就會發作瘧疾。終結之氣:陽明燥金會加臨太陽寒水,百姓會上半身腫脹、咳嗽氣喘,嚴重的話會流血,下連腹部,導致寒中。治療方法應使用鹹味藥物來平息上半身的症狀,用苦熱藥物來治療下半身的症狀。鹹味藥物具有軟化作用,苦味藥物具有發散作用,酸味藥物具有收斂作用。

白薇(鹹寒),玄參(鹹苦寒),川芎(辛甘溫),當歸(辛甘溫),桑白皮(甘寒),白芍(酸寒),旋覆花(鹹辛),甘草(甘平),生薑(辛溫)

白話文:

**白薇:**鹹味,性寒

玄參: 鹹味、苦味,性寒 川芎: 辛味、甘味,性溫 當歸: 辛味、甘味,性溫 桑白皮: 甘味,性寒 白芍: 酸味,性寒 旋覆花: 鹹味、辛味 甘草: 甘味,性平 生薑: 辛味,性溫

自大寒至春分,加杏仁、升麻。

自春分至小滿,加茯苓、車前子。

自小滿至大暑,加杏仁、麻仁。

自大暑至秋分,加荊芥、茵陳蒿。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杜蘇子。

白話文:

從大寒到春分,要加入杏仁和升麻。

從春分到小滿,要加入茯苓和車前子。

從小滿到大暑,要加入杏仁和麻仁。

從大暑到秋分,要加入荊芥和茵陳蒿。

從秋分到小雪,依照原來的藥方。

從小雪到大寒,要加入杜蘇子。

歌訣,正陽湯里鹹酸苦,君火司天交子午,旋覆玄參桑白薇,芎歸芍草姜同取。

白話文:

《歌訣》中提到,正陽湯包含鹹、酸、苦三種味道。

天上的太陽象徵君火,它在子午時分交替運行。

正陽湯的藥材包括:旋覆花、玄參、桑白皮、紅花、當歸、芍藥、草果、生薑。

方解,《內經》:「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陽明在泉,燥淫所勝,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此方治法,皆合經旨。惟以苦發之之句,見少陰在泉治法中,少陰司天無此句。(按此句原本於《六元正紀大論》所云:「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

白話文:

處方原理:

《黃帝內經》中提到:「少陰主宰天,受熱邪侵襲,用鹹寒藥物治療,配伍甘苦藥物,用酸味收斂。」「陽明在泉,受燥邪侵襲,用苦溫藥物治療,配伍甘辛藥物,用苦味下瀉。」以上處方原理都符合經典的記載。

但是,「用苦味發散」這句話只出現在少陰在泉的治療方法中,而少陰主宰天並沒有這句話。(註:這句話最初出自《六元正紀大論》:「嚴重時可以用苦味發散,用酸味收斂,緩解流利症狀。」)

3. 十六、敷和湯

治巳亥之歲,厥陰司天,少陽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初之氣,乃陽明燥金加臨厥陰風木,民病寒,於右脅下痛。二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少陰君火,民病熱中。三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少陽相火,民病淚出,耳鳴,掉眩。四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太陰濕土,民病黃疸,跗腫。五之氣,太陰濕土加臨陽明燥金,燥濕相勝,寒氣及體。

白話文:

在已亥年,厥陰之氣主管天象,少陽之氣潛藏於地泉之下,氣化運行在後天中。

第 一 步:陽明燥金之氣加臨厥陰風木之氣,民眾會發病,出現右脅下疼痛。

第 二 步:太陽寒水之氣加臨少陰君火之氣,民眾會發熱。

第 三 步:厥陰風木之氣加臨少陽相火之氣,民眾會流淚、耳鳴、眩暈。

第 四 步:少陰君火之氣加臨太陰濕土之氣,民眾會得黃疸、水腫。

第 五 步:太陰濕土之氣加臨陽明燥金之氣,燥濕相剋,寒氣侵襲身體。

終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太陽寒水,此下水克上火,民病瘟癘。治法宜用辛涼平其上,鹹寒調其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白話文:

最終的氣息,也就是少陽相火會加臨在太陽寒水上,因此下水剋制上火,人就會生病。治療的方法應該使用辛涼之氣來平衡上部,使用鹹寒之氣來調和下部,要避免火氣,不要隨意觸犯。

半夏(辛溫),棗仁(甘酸),五味子(甘酸),炮姜(苦辛),枳實(苦辛),茯苓(甘淡),訶子(苦溫),橘皮(辛甘),炙甘草(甘平)

白話文:

半夏:辛辣、溫暖

棗仁:甘甜、微酸

五味子:甘甜、微酸

炮姜:苦、辛辣

枳實:苦、辛辣

茯苓:甘甜、淡

訶子:苦、溫暖

橘皮:辛辣、甘甜

炙甘草:甘甜、溫和

自大寒至春分,加牛蒡子。

自春分至小滿,加麥冬、山藥。

自小滿至大暑,加紫菀。

自大暑至秋分,加澤瀉、山梔。

自秋分至小雪,大寒,並依原方。

白話文:

從大寒到春分,加入牛蒡子;春分到小滿,加入麥冬和山藥;小滿到大暑,加入紫菀;大暑到秋分,加入澤瀉和山梔;秋分到小雪,以及大寒,則按照原本的配方使用。

歌訣,厥陰巳亥用敷和,風木司天土病多(《內經》:厥陰風木司天,脾胃之病為多。),橘半草苓姜味枳,棗仁訶子九般哦。

白話文:

記住這個歌訣,在「厥陰」的巳、亥兩日,可以敷藥和解。因為「風木」掌管著春天,「土」屬脾胃的疾病較多。(根據《內經》記載,厥陰主風木,司掌春天,脾胃相關的疾病較多。)

使用的藥材有:橘皮、茯苓、生薑、枳實、棗仁、訶子,總共有九種。

方解,《內經》:「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治以鹹冷,佐以苦辛。」此方辛涼鹹寒,在加減法中,而不入正方,正方九味,多是溫中補土益肺之藥。蓋木盛者土必衰,培土生金,正所以抑木也。

白話文:


在《內經》裡提到,厥陰之氣主宰天氣,容易受風邪侵襲,治療時要用辛涼藥,並搭配苦甘藥輔助。少陽之氣在泉水裡,容易受火邪侵襲,治療時要用鹹冷藥,並搭配苦辛藥輔助。

這個方劑的藥性是辛涼鹹寒,在中藥加減法的原則中,這些藥物不作為主藥,而是輔助正方。正方有九味藥,大多是溫中補土、益肺的。因為木氣太旺,土氣就會衰弱,所以要培土生金,來抑制木氣。

以上六方,治六氣之客氣為病者,客氣遷移,故法有加減。其方意深奧,有與病相合者,有與病不相合者,若必欲為強解,未免昧心誣聖,寧闕其義,以俟明者。

白話文:

以上六個方劑,都是用於治療六氣所致的外感病症。由於外感之氣具有遷移流動的特性,因此治療方法會根據其變化而有所增減。這些方劑的組成原理深奧微妙,有的符合病症,有的不符合病症。如果勉強解釋,難免會違背良心,玷污聖賢之論。寧可暫時保留疑問,等待精通醫學者來解答。

按六氣有二:一曰主氣,一曰客氣。主氣者,節有常期,歲有常令。凡一歲之氣,始於大寒日,交風木之初氣;次至春分日,交君火之二氣;次至小滿日,交相火之三氣;次至大暑日,交濕土之四氣;次至秋分日,交燥金之五氣;次至小雪日,交寒水之終氣。每氣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

白話文:

根據六氣的特性,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做主氣,另一種叫做客氣。其中主氣的運行是有規律的,一年中每個季節都有相對應的主氣。一年的氣候從大寒日開始,與風木之氣相交;接著是春分日與君火之氣相交;接著是小滿日與相火之氣相交;接著是大暑日與濕土之氣相交;接著是秋分日與燥金之氣相交;最後是小雪日與寒水之氣相交。每種氣候主導六十天八十七刻半。

客氣者,三陰三陽之氣,更迭主時,而行天令,以加臨於主氣之上,而為一歲之變化。如子午年,則太陽寒水為初氣;丑未年,則厥陰風木為初氣;寅申年,則少陰君火為初氣;卯酉年,則太陰濕土為初氣;辰戍年,則少陽相火為初氣;巳亥年,則陽明燥金為初氣。以次而轉,余可類推。

白話文:

季節交替的變化,是由三陰三陽之氣交替主導,並遵循天道的規律,加在主氣之上,而產生一年的變化。例如:

  • 子年和午年,太陽寒水之氣為一年之初。
  • 丑年和未年,厥陰風木之氣為一年之初。
  • 寅年和申年,少陰君火之氣為一年之初。
  • 卯年和酉年,太陰濕土之氣為一年之初。
  • 辰年和戌年,少陽相火之氣為一年之初。
  • 巳年和亥年,陽明燥金之氣為一年之初。

以此類推,其他年份的季節變化也依此規律。

然主氣以五行相生為序,故太陰濕土居少陽相火之後。客氣以三陰三陽先後之數為序,故太陰濕土居少陽相火之前也。凡客氣所至,則有寒暑燥濕風火非常之變,故冬有爍石之熱,夏有淒滄之涼。和則生化,不和則為災傷,此蓋客氣所加,乃為勝制郁發之變耳。

白話文:

然而主氣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因此太陰濕土會在少陽相火之後。客氣則按照三陰三陽先後出現的順序,因此太陰濕土會在少陽相火之前。凡是客氣所到之處,就會有寒暑燥濕風火這些異常的變化,所以冬天的時候會有熾熱如燃石的感覺,夏天的時候會有陰冷潮濕的涼意。客氣和主氣和諧相宜,就會促進生命力生長繁衍;客氣和主氣不相協調,就會招致災害和疾病。這都是因為客氣對主氣產生作用,導致勝制鬱結,產生了異常的變化。

總而言之,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析而言之,六氣各有所主,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千變萬化,何有窮盡。上凡一十六方,不過示人以規矩耳。病有萬變,藥亦萬變,圓機之士,不須余贅矣。

附方,五瘟丹(《韓氏醫通》治瘟疫)

白話文:

總的來說,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具體來說,六種氣象各有主導,不是自身所在的位置就會作祟,處於自身所在的位置就會正常,氣相容就會輕微,不相容就會嚴重,變化無窮,沒有止境。前面所說的十六個方位,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法則而已。疾病的變化無窮,藥物的選擇也無窮,圓通明達的醫生,就不需要我多說了。

甘草(甲己年土運,甘草為君),黃芩(乙庚年金運,黃苓為君),黃柏(丙辛年水運,黃柏為君)

白話文:

在甲己年(五行屬土)時,甘草作為君藥。

在乙庚年(五行屬金)時,黃芩作為君藥。

在丙辛年(五行屬水)時,黃柏作為君藥。

梔子(丁壬年木運,梔子為君),黃連(戊癸年火運,黃連為君),紫蘇,香附

白話文:

丁壬年份(木運),梔子為君藥。

戊癸年份(火運),黃連為君藥。

其他藥材:紫蘇、香附。

上七味,俱生用,各等分,凡為君者多一倍(如甲己年甘草二兩,余各一兩)。於冬至日擇淨室,避婦女、雞、犬,研為末。用錦文大黃二兩,濃煎去渣熬膏和藥為丸。如嫌干,少加蒸餅糊搗丸,如彈子大,硃砂、雄黃為衣,再加金箔外護。凡病瘟疫,用一丸冷水磨服。並治諸瘡腫毒,以此外敷,無不神效。

白話文:

上述七味藥材,一起使用,各取等量,用作君藥的藥材多加一倍(例如甲己年的話,甘草用二兩,其他藥材各用一兩)。在冬至日選擇乾淨的房間,避免女性、雞、狗在場,將藥材研磨成細粉。

再用錦文大黃二兩,煎煮過後去除渣滓,熬成膏狀,與藥粉混合製成藥丸。如果藥丸太乾,可加入少許蒸餅糊來搗成藥丸,大小約如彈珠一般。最後,以硃砂、雄黃作為藥丸的塗層,再包上一層金箔。

凡是瘟疫,服下一粒藥丸,用冷水研磨後服用。此外,也能治療各種瘡腫毒,將藥丸敷在外傷患處,都能有非常顯著的療效。

歌訣,五瘟丹紫蘇香附,黃柏芩連梔草臨,大黃煮汁丸如彈,外護雄朱更貼金。甲己之年君甘草,丁壬梔子乙庚芩,戊癸黃連丙辛柏,除卻為君等分飲。

白話文:

用來對付瘟疫的「五瘟丹」,用紫蘇、香附、黃柏、黃芩、梔子草、大黃製成。把大黃煮汁做成如彈丸大小的丸藥。外層用雄黃和硃砂包裹,看起來像金子。

年份屬甲己,加入甘草;屬丁壬,加入梔子;屬乙庚,加入黃芩;屬戊癸,加入黃連;屬丙辛,加入黃柏。除了標明的「君藥」外,其他藥材分量相同。

方解,旭高曰:運氣錯雜,不得其正,人在氣交之中,受其不正之氣,則瘟病生。瘟之為病,雖有五運之分,要皆必有熱毒。蓋瘟癘鬱蒸則成熱,互相傳染則成毒也。故喻嘉言、張路玉、葉天士輩,治療瘟疫,清理三焦,均必佐以解毒。此方即黃連解毒湯合香附飲加味為丸,其分兩則隨五運而增減,以治五種瘟疫,義亦精矣。蓋香附、紫蘇,芳香辛散,足以辟邪,硃砂、雄黃、金箔,得天地陰陽精靈之氣,足以正不正之氣,餘五味,總言其功,清熱解毒,分言其妙,則甘草入脾,用以為君,能領諸藥,瀉土中之火。黃芩入肺,用以為君,能領諸藥瀉金中之火。故甲己土運,甘草為君;乙庚金運,黃芩為君。余可類推矣。

白話文:

解方解釋 ,旭高說:運行的氣息雜亂無章,不能回到正途。人在氣交會的過程中,受到不正之氣的影響,就會產生瘟病。瘟病雖然有五行運轉的區分,但都必定伴隨著熱毒。因為瘟疫的鬱結蒸發會化為熱,互相傳染就會產生毒。所以,喻嘉言、張路玉、葉天士等醫家在治療瘟疫時,清理三焦的同時,一定會輔以解毒。這個方劑就是黃連解毒湯加上香附飲再加味製成丸劑。其劑量根據五運的不同而增減,用於治療五種瘟疫。這個思路也很精妙。

因為香附、紫蘇具有芳香辛散的特性,可以驅邪;硃砂、雄黃、金箔含有天地間的陰陽精靈之氣,可以糾正不正之氣;其餘五味藥材的作用總的來說是清熱解毒,具體來說是:甘草歸脾,用作君藥,能夠引領諸藥,祛除脾胃中的火氣;黃芩歸肺,用作君藥,能夠引領諸藥祛除肺金中的火氣。所以,甲己土運時,甘草為君藥;乙庚金運時,黃芩為君藥。其他運勢也可以類推。

薑桂湯(《古方選注》)

治戊午年,少陰君火,太乙天符歲會,民病無論三因,舌苔盡白,火勝水復,宜此治之。

白話文:

治療在戊午年時,因為少陰君火旺盛,太乙天符歲會的影響下,人民生病不分病因,舌苔都呈現白色的症狀,火氣過旺導致水液功能受損,適合用這個方法來治療。

老生薑汁(三錢沖),肉桂(二錢四分去皮),人參(三錢),當歸(二錢四分),南棗(三枚)

水二鍾,煎八分,衝入薑汁,分三服,隨時服。

白話文:

  • 老薑汁(3錢,用溫水沖泡)

  • 肉桂(2錢4分,去皮)

  • 人參(3錢)

  • 當歸(2錢4分)

  • 南棗(3枚)

歌訣,薑桂湯用薑汁桂,人參南棗當歸繼,太乙天符戊午年(天符者,中運與司天相符也。太乙者,戊為火運,午為火支,又值少陰君火司天,三火相合,故曰太乙天符也。),火亢害則水承製(《經》曰:「亢則害,承乃制。」謂火極反兼水化也。),無論三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舌白苔,宜此通營以泄衛,一隅三反望後賢,莫謂司天無足系。

白話文:

歌訣: 薑桂湯使用生薑汁和桂枝,人參、南棗、當歸緊接著放。

太乙天符戊午年: 天符是中運與司天之氣相符的意思。太乙是戊屬火運,午是火支,又值少陰君火掌管天空,三火相合,所以稱為太乙天符年。

火亢害則水承製: 《傷寒論》說:「火旺盛則會造成危害,水滋養則可以抑制。」意思是火氣過於旺盛,反而會轉化為水氣。

無論三因: 不論是內因、外因,還是既非內因又非外因,只要舌頭有白苔,都應該用這個方子疏通營氣來發散衛氣。

一隅三反望後賢: 希望後人不要認為司天之氣不足以作為依據。

方解,王晉三曰:「傷寒臟結症,舌上白苔滑者難治,戒之不可攻。而《舌鑑》論白苔十九症,皆用汗下辛熱之法。余閱歷多年,未有能治之者。戊午歲,少陰君火太乙天符,自春徂秋,民病無論三因,舌胎白者居多,有白滑、白屑、白粉之異,原其義,即《至真要大論》熱勝寒復,熱極反兼勝己之化也。用炮薑、附子,則白胎厚而液燥,用芩、連,則手足冷而陽脫。余尋思舌為心之外候,其色當赤,白為肺之色,反加心火之上,是侮其所勝,顯系寒邪入肺,鬱蒸見於舌,是衛實營虛。乃以大劑生薑汁泄衛,肉桂通營,人參、當歸、南棗助營衛之正氣,服之皆應手而愈。名之曰薑桂湯,宗仲景心營肺衛立方也。」

白話文:

辨解 ,王晉三說:「傷寒中導致臟腑閉結的病情,如果舌苔白而滑,這是難以治療的,千萬不可攻伐。然而,《舌鑑》中記載的 19 種舌苔白證,全都是用發汗、瀉下、辛熱的方法來治療。我多年來觀察到的病例,沒有見過能治好的。戊午年,少陰君火太乙天符當令,從春天延續到秋天,百姓得病,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舌苔白色的人居多,有白滑、白屑、白粉的差別。深入探究其含義,就是《至真要大論》中提到的「熱勝寒復,熱極反兼勝己之化」。

運用炮薑、附子,舌苔會變得厚而乾涸;運用黃芩、黃連,會導致手足冰冷而陽氣衰竭。我仔細思考,舌頭是心臟的外候,其顏色應當是紅色,白色是肺的顏色,如今卻反過來加重於心火之上,這是侮辱了它所勝克的,顯然是寒邪入侵肺臟,鬱熱蒸發到舌頭上,屬於衛氣太盛而營氣不足。於是,我用大量生薑汁來宣泄衛氣,肉桂來通達營氣,人參、當歸、南棗來幫助營衛正氣,服用後都能很快見效。我將這個方劑命名為薑桂湯,尊奉仲景先生心營肺衛立方的理論。

旭高按,王氏此方,不從《內經》六淫治例,而別出心裁,又與司天勝復之義吻合。蓋少陰司天,熱淫寒復,即不當從熱淫起見,當以寒淫為治。《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此法是矣。舉一三反,是望後賢,莫謂司天一道,與藥無關,而勿之思也。

白話文:

旭高注釋:王氏這個方子不遵循《內經》六淫治例,而是另有創意,而且與司天勝復的理論相符。因為少陰司天,熱淫寒復,所以不應該從熱淫著手,而應該以寒淫為治療原則。《黃帝內經》說:「寒淫在內,以甘熱藥治療,輔以苦辛藥」,王氏這個方子正是如此。舉出這一條按語,是想告誡後人,不要認為司天這一條與藥物無關,而不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