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證治歌訣》~ 《三因》司天運氣方 (1)
《三因》司天運氣方 (1)
1. 一、苓朮湯
凡遇六壬年,發生之紀,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脅支滿;甚則忽忽喜怒,眩暈顛疾。為金所復,則反脅痛而吐血;甚則衝陽絕者死。
白話文:
每當遇到六壬年(即農曆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年),如果遇到了紀(即農曆九月),木氣太過旺盛,風邪盛行。脾胃受到邪氣侵犯,民眾會產生腹瀉、食慾減退、體重減輕、腹脹腸鳴、兩脅脹滿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精神恍惚、喜怒無常、頭暈目眩、抽搐等病症。如果再加上金氣的影響,就會出現肋痛吐血;嚴重時心陽衰竭,導致死亡。
茯苓,白朮,青皮,炙草,厚朴(薑汁炒),半夏,炮姜,草果(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杯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茯苓、白術、青皮、炙甘草、厚朴(用薑汁炒過)、半夏、炮姜、草果(各取等分)
歌訣,苓朮湯青甘樸夏,炮姜草果棗姜加,六壬之歲(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六年)發生紀(木運太過曰發生),木勝風淫土受邪,飧泄腸鳴脅支痛,苦溫甘淡治脾家。
白話文:
現代
苓朮湯的歌訣如下:苓、朮、青皮、甘草、樸硝、夏枯草、草果、大棗、生薑。
在六壬年(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木運太過,木氣過剩,風濕邪氣侵犯脾臟,導致腹瀉、腸鳴、脅痛。這時候,用苦味溫補、甘味淡補的藥物來治療脾胃。
方解,木勝風淫,則脾土受病而濕不運。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濕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故用白朮、厚朴、草果、炮薑、半夏之苦辛溫,以運脾燥濕;用茯苓者,所謂以淡泄之;甘草者,所謂以甘補之也。惟用青皮一味之酸以瀉肝,亦可曉然於肝邪之不可過伐矣。仲景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尤在涇云:「肝邪盛者,先實脾土,以杜滋蔓之禍。」然則歲木太過,民病飧泄,而主以苓朮湯,不治肝而治脾,不治風而治濕,謂非肝病實脾之一證乎。
白話文:
在方劑的解析中,當木氣過盛勝過「風」,脾胃就會受傷而導致水濕不能運化。經典中說:「脾臟不喜濕氣,因此要用苦味的東西來乾燥它。」「體內有過多的濕氣,要用苦溫的藥來治療,再搭配甘辛。」所以方劑中使用了白朮、厚朴、草果、炮薑、半夏等苦辛溫的藥物,來運化脾臟、祛除濕氣。用茯苓是因為它味淡,可以利尿疏通。甘草味甘,可以補益脾氣。另外,方劑中只用了青皮這一味酸性的藥材來瀉肝,這也是因為不能過度損傷肝氣。仲景說:「如果發現是肝臟疾病,就知道是肝氣傳給了脾臟,應該先補強脾臟。」尤在涇也說:「肝氣旺盛的人,要先補強脾土,才能防止事態惡化。」因此,當歲運中的木氣過於旺盛,人們就會出現腹瀉,而苓朮湯的原理是治脾不治肝,治濕不治風,這不正說明瞭這是肝病實脾的證據嗎?
2. 二、麥門冬湯
凡遇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痎瘧,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肩背熱甚,胸中痛,脅支滿,背髀並兩臂痛,身熱骨疼,而為浸淫。為水所復,則反譫妄狂越。太淵絕者死。
白話文:
凡是遇到庚戌、戊戌、丙戌等六戊之年,明光普照之年代,當年火氣太旺,炎熱的夏天盛行,肺金受到邪氣侵襲,民眾容易得瘧疾,上氣咳嗽喘息,吐血痰液阻塞,喉嚨乾澀耳聾,肩背火熱疼痛,胸中劇痛,脇肋脹滿,背部、大腿和雙臂疼痛,身熱骨痛,且為長期的浸潤所造成的。若是受到水氣反覆侵襲,則會反復發作神誌不清、狂妄失常。如果太淵穴被阻絕不通,患者將會死亡。
麥冬,桑白皮,鍾乳粉,人參,紫菀,白芷,半夏,甘草,竹葉(各等分)
煎服如上法。
白話文:
麥冬、桑白皮、鍾乳粉、人參、紫菀、白芷、半夏、甘草、竹葉(以上藥材分量相等)
歌訣,麥門冬湯桑白皮,鍾乳人參紫菀隨,白芷半甘兼竹葉,咳喘咯血此方推。赫曦之紀(火運太過曰赫曦)年逢戊(戊辰、戊寅、戊子、戊戍、戊申、戊午六年),火灼金傷肺病宜。
白話文:
這首歌訣記載了麥門冬湯,由麥門冬、桑白皮、鍾乳石、人參、紫菀、白芷、半夏和竹葉組成。此方主治咳嗽、喘息、咯血。
在特定的年份,如火運太過(稱為赫曦之紀)的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等年,此方更適合治療肺病,因為這些年份火氣旺盛會灼傷金氣,導致肺臟功能受損。
方解,火淫熱勝,則相傳之官受制,而治節失司,為咳喘上氣咯血,肩背臂膊皆痛,皆肺病也。肺屬燥金而惡火,火就燥,燥火本為同類,故肺受火刑為病,與燥氣自傷無異。所謂自傷,氣之削也。是方以麥冬補肺之陰,鍾乳補肺之陽,人參補肺之正氣,此三味先為運籌帷幄,保守中軍。然後用桑皮、紫菀之苦以泄之,白芷、半夏之辛以瀉之,甘草緩之,竹葉清之,此數味者,是為斬將搴旗之師也。統而論之,即經旨熱者寒之,燥者潤之,弱者補之,強者瀉之,調其氣,而使其平,此之謂也。
白話文:
藥方解說:
如果體內火氣過旺,就會損傷肺部正常的運作,導致咳喘、氣喘、咯血,以及肩背手臂疼痛等症狀,這些都是肺部疾病的表現。肺屬金,喜燥惡火,而火與燥氣本屬同類,因此肺受火氣侵襲而生病,與肺部本身因乾燥而受損並無不同。這裡所說的「自傷」,是指肺氣的耗損。
這個藥方中,以麥冬滋補肺陰,鍾乳石滋補肺陽,人參補益肺氣,這三味藥材首先起到穩固根基、保全肺部中氣的作用。
然後,再使用桑皮、紫菀的苦味來疏散邪氣,白芷、半夏的辛味來瀉除熱氣,甘草來緩解燥熱,竹葉來清熱潤肺,這些藥材就像攻堅克敵的將士一樣。
總的來說,這個藥方遵循了經方中「熱者寒之,燥者潤之,弱者補之,強者瀉之」的原則,通過調整肺部氣血,使其恢復平衡。
3. 三、附子山萸湯
凡遇六甲年,敦阜之紀,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腰膝痛,中滿食減。為風所復,則反溏泄腸鳴,大腹腫脹。太谿絕者死。
白話文:
每逢六甲年(干支歲數的組合),陰陽失衡,土氣過盛,導致雨水過多,腎臟受邪氣侵襲。
此時民眾容易患上腹痛、腹瀉、精神不振、身體沉重、煩躁等症狀。嚴重者肌肉萎縮,雙腳麻木無法活動,腰膝疼痛,胃部脹滿,食慾不振。
若還合併風邪入侵,則會出現腹瀉、腸鳴、腹部腫脹等症狀。如果太谿穴(腳內側腳踝下方的凹陷處)脈象消失,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附子,山萸肉(各一兩),半夏,肉果(煨,各三錢),木瓜,烏梅,藿香,丁香(各一錢),姜(七片),棗(三枚),水煎服如前法。
白話文:
附子、山茱萸肉(各 60 克),半夏、肉桂(煨製,各 18 克),木瓜、烏梅、藿香、丁香(各 6 克),生薑(7 片),紅棗(3 枚),加水煎煮,服用法如前述。
歌訣,附子山萸半肉果,瓜梅丁藿二香和,再加薑棗治敦阜(土運太過曰敦阜),六甲之年土太過(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年),濕勝陽微脾腎傷,君以苦熱酸辛佐。
白話文:
藥方訣竅: 附子、山茱萸、半夏、肉果、瓜蒂、梅子、藿香、丁香、薑、棗,這些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土運太過導致的脾腎虛弱(稱為「敦阜」)。
適用時間: 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這六個「甲」年,土運太過。
病症: 濕氣盛,陽氣虛弱,脾腎受損。
治療原則: 使用具有苦、熱、酸、辛等性質的藥材調理。
方解,腹痛寒厥,足痿不收,濕傷脾腎之陽矣。經言濕勝陽微,治之以苦熱酸辛。蓋苦能燥濕,辛可理脾,熱性剛而扶陽,酸屬木而制土故也。然腎肝同處下焦,而脾與胃為表裡,脾腎既受濕邪,肝胃豈無波及。故用附子之熱壯腎陽,即用山萸之溫養肝陽,用肉果之辛醒脾陽,即用半夏之辛和胃陽,少佐瓜梅之酸甘,制敦阜之太過,丁藿之辛香,闢雨濕之陰氣,更加薑棗以和之,而邪有不卻者乎!
白話文:
處方分解: 腹部疼痛,肢體冰冷,足部麻痺不能收縮,這是因為濕氣損傷了脾臟和腎臟的陽氣。醫經上說,濕邪勝過陽氣,要用苦熱酸辛的藥物治療。因為苦味能燥濕,辛味可以疏理脾臟,熱性剛烈能扶助陽氣,酸味屬木能制土。
但是,腎臟和肝臟位於下焦,脾臟和胃臟互為表裡,脾臟和腎臟受到濕邪侵襲,肝臟和胃部肯定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因此,可以用附子來溫熱腎陽,用山萸肉來溫養肝陽,用肉蔻來辛辣刺激脾陽,用半夏來辛和胃陽,再稍微加入一些瓜梅的酸甘味,來抑制敦阜的過於濃厚,還有丁香的辛香氣味,來驅散雨濕的陰氣,再用薑和大棗來調和這些藥物,這樣邪氣還能不退卻嗎?
4. 四、牛膝木瓜湯
凡遇六庚年,堅成之紀,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脅與少腹拘急痛,目赤耳聾,甚則咳逆,肩背尻陰股膝䟰足皆痛。為火所復,則暴痛,胠脅不可轉側,甚而喘咳溢血。太衝絕者死。
白話文:
每逢六庚年的年份,天氣會很炎熱乾燥,造成肝臟受到寒邪侵襲,使得人們出現脇肋和少腹絞痛,眼睛發紅、耳朵失聰。嚴重時還會咳嗽逆氣,肩背、屁股、大腿、膝蓋和腳部都會疼痛。如果火氣過旺,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肋骨下的部位腫脹劇痛,難以翻身,甚至會咳出帶血的痰。如果太衝穴與其他經絡之間的聯繫完全斷絕了,患者就會死亡。
牛膝(酒浸),木瓜(各一兩),炙甘草(五錢),芍藥,天麻,菟絲子(酒浸),枸杞子(各三錢),黃松節(二錢),姜(二片),棗(一枚),杜仲(薑汁炒三錢),煎同前法。
白話文:
牛膝(用酒浸泡),木瓜(各一兩),炙甘草(五錢),芍藥,天麻,菟絲子(用酒浸泡),枸杞子(各三錢),黃松節(二錢),生薑(二片),大棗(一枚),杜仲(用薑汁炒三錢),按照前面介紹的方法煎煮。
歌訣,牛膝木瓜杞菟草,天麻芍藥仲薑棗,六庚之歲(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六年)遇堅成(金運太過曰堅成),金行太甚肝傷燥,燥屬陽邪肝主筋,舒筋養血斯方好。
白話文:
以下這個歌訣所提到的藥材,包括牛膝、木瓜、枸杞、菟絲子、天麻、芍藥、乾薑、大棗。在金運太旺的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這六個年份,人們容易肝氣過旺、肝火上升。燥性屬於陽邪,而肝主筋,因此舒筋活血的方劑最為有效。
方解,歲運太過,燥氣傷肝,燥乃陽邪,傷肝之血,肝傷苦急,雖緩之者必以甘,而入肝者惟酸,故君牛膝、木瓜之苦酸以入肝,臣甘草之甘以緩肝,甘酸相得,便能化肝之液,以滋筋血之燥。仲景所謂「肝之病,補用酸,助用苦,益用甘味調之」是也。佐以白芍斂肝陰,天麻平肝陽,菟絲、枸杞養肝血,姜炒杜仲理肝氣。蓋燥氣傷肝,肝之陰血急宜培,而肝之陽氣不宜亢也。使以松節者,松為木長,其節多油,能祛骨節之風燥,肝屬木而主筋,又同氣相求之理也。統論全方,在養血以舒筋,則肝無燥急之苦矣。
白話文:
藥方解說:
當歲運的變化導致燥氣過盛時,會傷害肝臟,因為燥氣屬於陽邪,會損傷肝血。肝臟受傷後會產生苦澀的感覺。雖然緩解症狀的方法通常是用甘味,但能進入肝臟的只有酸味,因此方劑中君藥牛膝、木瓜具有苦酸味,可以進入肝臟。臣藥甘草的甘味可以緩解肝臟的症狀。甘酸兩味相輔相成,可以化解肝臟的液體,滋養筋血的乾燥。
仲景曾經說過:「肝臟的疾病,補用酸味,輔助用苦味,增益用甘味調和。」佐藥白芍可以斂肝陰,天麻可以平肝陽,菟絲子、枸杞子可以養肝血,姜炒杜仲可以理肝氣。
因為燥氣傷肝,肝臟的陰血需要及時滋養,而肝臟的陽氣不宜過盛。方劑中加入松節,是因為松樹是木本植物,其節點含油量豐富,可以祛除骨節的風燥。肝臟屬木,主筋,與松樹相屬,因此松節可以通過同氣相求的原理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這個方劑的目的是通過養血來舒緩筋骨,從而消除肝臟的燥急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