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十藥神書》~ 甲字十灰散
甲字十灰散
1. 甲字十灰散
治癆症,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大薊,小薊,荷葉,扁柏葉,茅根,茜草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上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後服下,如病勢輕,用此立止,如血出成升斗者,用後藥止之。
十灰大小薊大黃,梔子茅根茜草根,側柏葉同荷葉等,棕櫚皮並牡丹嘗。
陳修園按:前散自注云:燒灰存性,今藥肆中止知燒灰,則色變為黑,而不知存性二字,大有深義。蓋各藥有各藥之性,若燒之太過,則藥成死灰無用之物矣。唯燒之初燃,即速放於地上,以碗覆之,令滅其火,俾各藥一經火煉,色雖變易,而本來之真性俱存,所以用之有效,人以為放地為出火氣,猶其淺焉者也。
然余治證四十餘年,習見時醫喜用此藥,效者固多,而未效者亦復不少,推原其故,蓋因制不如法,亦因輕藥不能當此重任,必須深一步論治。審其脈洪面赤,傷於酗醉惱怒者,為火載血而上行症,余制有惜紅丸,日夜三四服,但須以麻沸湯泡服,不可煮服為囑。審其素能保養,脈沉而細,面赤淡白,血來時外有寒冷之狀者,為陽虛陰必走症,余制有惜紅散加鮮竹茹,日夜服三劑,其藥之配合,散見於拙刻各種中,茲因集隘,不能備登。
白話文:
[甲字十灰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肺癆病症,像是嘔血、吐血、咳血、嗽血等出血症狀,先用這個藥來止血。
藥材包含:大薊、小薊、荷葉、扁柏葉、茅根、茜草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將以上藥材分別燒成灰,但要保留藥性,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紙包好,用碗蓋在地上放置一晚,去除火毒。使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是用蘿蔔汁磨半碗墨汁調和,然後用五錢藥粉混合服用,在飯後服下。如果病情輕微,服用後就能立即止血;如果出血量很大,達到好幾升的程度,就要用後續的藥方來止血。
十灰散的組成是大小薊、大黃,加上梔子、茅根、茜草根,側柏葉和荷葉等份量相同,還有棕櫚皮和牡丹皮。
陳修園說:過去的醫書在提到這個藥方時,都說要「燒灰存性」,但現在的藥店只知道把藥材燒成灰,導致顏色變黑,卻不知道「存性」這兩個字有很深的含義。每一種藥材都有它獨特的藥性,如果燒得太過,藥材就會變成沒有用的死灰。正確的做法是,藥材剛開始燃燒時,就要馬上放在地上,再用碗蓋住,讓火熄滅,這樣就能讓藥材在經過火燒後,顏色雖然改變,但原本的藥性還能保留,所以用起來才有效。一般人認為放在地上是為了去除火氣,其實是太淺顯的看法。
我行醫四十多年,常見到許多醫生喜歡用這個藥方,確實有很多人用有效,但也有不少人用了沒效。探究原因,可能是因為炮製方法不正確,也可能是藥力太輕,不足以應對重症,必須更深入地分析病情。如果患者脈象洪大,臉色赤紅,是因為過度飲酒或情緒激動而導致的出血,這是因為火氣引導血液向上竄的症狀,我另外有「惜紅丸」這個藥方,早晚服用三四次,但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不可煎煮。如果患者平時注重保養,脈象沉細,臉色雖然泛紅但偏淡白,出血時又會覺得身體發冷,這是因為陽氣虛弱導致陰血外洩的症狀,我另有「惜紅散」加鮮竹茹這個藥方,早晚服用三劑。這些藥方的配伍,散見於我寫的各種醫書中,這裡因為篇幅有限,無法全部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