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可久

《增訂十藥神書》~ 十藥總論

回本書目錄

十藥總論

1. 十藥總論

夫人之生也,皆稟天地之氣而成形,宜乎保養真元,固守根本,則一病不生,四體輕健。若曰不養真元,不守根本,病即生矣。根本者,氣血精津也。予得先師之教,萬病無如癆症之難,蓋因人之壯年血氣充聚,津液完足之際,不能守養,惟務酒色,豈分飢飽,日夜耽欲,無有休息,以致耗散精液,則嘔血吐痰,骨蒸煩熱,腎虛精竭,形羸,頰紅,面白,口乾咽燥,小便白濁,遺精盜汗,飲食難進,氣力全無。斯因火乘金位,重則半年而斃,輕則一載而傾。

況為醫者,不究其源,不通其治,或大寒大熱之藥,妄投亂進,不能取效。殊不知大寒則愈虛其中,大熱則愈竭其內,所以世之醫者,無察其情。予師用藥治癆,如羿之射,無不中的。余以用藥次第,開列於後,用藥之法,逐一條陳。如嘔血咳嗽者,先服十灰散劫住,如不住者,須以花蕊石散止之,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則止,此定理也。

止血之後,患人必疏解其體,用獨參湯補之,令其熟睡一覺,不要驚動,醒則病去六七矣,次服保真湯止嗽寧肺,太平丸潤肺扶痿,消化丸下痰疏氣,保和湯分治血盛、痰盛、喘盛、熱盛、風盛、寒盛六事,加味治之,余無加法。

又服藥法曰:三日前服保真湯,三日後服保和湯,二藥相間服之為準,每日仍濃煎薄荷湯灌漱喉中,用太平丸徐徐嚥下,次噙一丸,緩緩化下,至上床時候,如此用之,夜則肺竅開,藥必流入肺竅,此訣最為切要。如痰壅,卻先用餳糖烊消化丸百丸吞下,又依前嚼太平丸,令其仰臥而睡,嗽必止矣。

如有餘嗽,可煮潤肺膏服之,復其根本,完其真元,全愈之後,方合十珍丸服之,此謂收功起身藥也。前藥如神之妙,如神之靈,雖岐扁再世,不過於此,籲!世之方脈用藥,不過草木金石,碌碌之常耳,何以得此通神訣要奇異之靈也?余蒙師授此書,吳中治癆何止千萬人哉!未嘗傳與一人,今衛世恐此泯失,重次序一新,名曰《十藥神書》,留遺子孫以廣其傳矣。

白話文:

人之所以能活著,都是稟受天地之間的氣而形成身體,所以應該保養體內的真元,守護好根本,這樣就不會生病,身體也會輕盈健康。如果不懂得保養真元、不守護根本,疾病就會產生。所謂的根本,指的就是氣、血、精、津。我從先師那裡學到,所有疾病當中,沒有比癆病更難治療的。因為人在壯年時期,血氣充盛、津液充足的時候,沒有好好保養,只知道沉迷於酒色,不分飢飽,日夜放縱慾望,沒有休息,導致精液耗散,就會出現嘔血吐痰、骨蒸潮熱、腎虛精竭、身體消瘦、臉頰潮紅、面色蒼白、口乾咽燥、小便混濁、遺精盜汗、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等症狀。這是因為火氣侵犯了肺金的位置,嚴重的會在半年內死亡,輕微的也會在一年內衰弱而亡。

況且,有些醫生不追究病因,也不了解治療方法,隨意使用大寒或大熱的藥物,胡亂投藥,都不能產生效果。卻不知道大寒的藥會使虛弱的身體更虛,大熱的藥會使身體內部更加枯竭。所以,世上的醫生大多不了解病情。我的老師用藥治療癆病,就像后羿射箭一樣,沒有不中的。我將用藥的順序,一一列在下面,用藥的方法,也逐條說明。如果病人出現嘔血咳嗽的症狀,先服用十灰散來止血,如果止不住,就必須用花蕊石散來止血。大抵來說,血遇熱則流動,遇冷則凝固,看到黑色的血就表示止住了,這是個原則。

止血之後,病人一定會感到身體虛弱,要用獨參湯來補養,讓他好好睡一覺,不要驚動他,醒來後病就好了六七分了。接著服用保真湯來止咳寧肺,太平丸來潤肺扶虛,消化丸來化痰疏氣,保和湯來分別治療血盛、痰盛、喘盛、熱盛、風盛、寒盛六種情況,根據不同的情況加味藥材來治療,其他的沒有加藥的方法。

另外,服藥的方法是:三天前服用保真湯,三天後服用保和湯,這兩種藥間隔服用,每天還要用濃煎的薄荷湯漱口,然後將太平丸慢慢吞下,再含一丸,慢慢讓它化開。等到上床睡覺的時候,也這樣服用,晚上肺竅會打開,藥力一定會流入肺竅,這個訣竅非常重要。如果痰多阻塞,就先用麥芽糖融化一百顆消化丸吞下,然後按照先前的方法咀嚼太平丸,讓病人仰臥睡覺,咳嗽一定會停止。

如果還有殘餘的咳嗽,可以用潤肺膏來調理,恢復根本,補足真元,完全康復之後,再服用十珍丸來鞏固療效,這就是所謂的收功起身藥。前面所說的藥方,就像神一樣的靈驗,即使是扁鵲、岐伯再世,也不過如此。唉!現在世上的醫生用藥,不過是些草木金石之類,平常的藥物而已,怎麼能得到這種通神的訣竅、神奇的靈驗之藥呢?我蒙受老師傳授這本書,在吳中地區治好了不知道多少癆病患者!我從來沒有傳給任何人,現在擔心這些方法會失傳,所以重新整理一遍,命名為《十藥神書》,留給子孫後代,讓它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