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匯補》~ 卷之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4)

1. 積聚

大意

積聚癥瘕。皆太陰濕土之氣。名雖不同。大要不出痰與食積死血而已。氣則不能成形也。(玉冊)

內因

積之始生。因起居不時。憂恚過度。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結於腹中。或因內傷外感氣鬱誤補而致。(匯補)

外候

或惡寒潮熱。或痞滿嘔吐。或走注疼痛。或腹滿泄瀉。或眩暈嘈雜。脅肋攻衝。(吳球)

左右有別

舊說以積塊在中為痰飲。在右為食積。在左為死血。此大概之論。不可拘執也。常有胃家食積而病發於中者。亦有氣與食積相假而積留於左者。(匯補)

積聚不同

積屬陰。五臟所主。發有常處。痛不離部。聚屬陽。六腑所成。發無定所。痛無常處。(難經)

癥瘕各別

癥者。徵也。以其有所徵驗也。腹中堅硬。按之應手。不能移動。瘕者。假也。假物而成蠢動之形。如血鱉之類。中雖硬而聚散無常。且有活性。故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癥因傷食。瘕是血生。二症多見於臍下。(匯補)

痃癖痞異

痃在腹內。貼近臍旁。左右一條。筋脈急痛。有時而見。癖居兩肋。有時而痛。外不可見。痞居心下。滿悶壅塞。按之不痛。而無形跡。(匯補)

脈法

大率實大堅強者生。虛弱沉細者死。又沉而附骨者積脈也。

積聚分治

食積。氣口緊盛。或弦急。或中或右。硬痛不移。嘔吐飽脹。或作寒熱身痛。痰積。脈來沉滑。忽時眩暈麻木。噁心痞塞。嘈雜。蟲積。口吐清水。或時吐蟲。或偏嗜一物。脈來乍大乍小。面生白斑。唇紅能食。時痛時止。血積。因打撲閃肭。血瘀成塊。或婦人產後不月。多有是症。

蓋月事正臨產後虛弱。適感寒氣。寒氣客於子門。血凝成塊。多在小腹。發則痛楚萬倍。面色不澤。(匯補)

五臟積名

肝積曰肥氣。在右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龜鱉狀。久不愈。令人嘔逆。或胸脅痛引小腹。足寒轉筋。肺積曰息奔。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愈。令人洒洒寒熱。嘔逆喘咳。發肺癰。心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久不已。令人煩心。身體脛股皆腫。環臍而痛。

脾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心背徹痛。腎積曰奔豚。發於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狀。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匯補)

養正

壯實人無積。虛人則有之。皆因脾胃虛衰。氣血俱傷。七情悒鬱。痰挾血液凝結而成。若徒用磨堅破積之藥。只損真氣。積雖去而體已備。雖或暫時通快。藥過依然。氣愈耗而積愈大。惟當漸磨熔化。攻補兼施。若去積及半。即宜純與甘溫調養。使脾土健運。則破殘餘積。不攻自走。所謂養正積自除之謂也。(匯補)

治法

大法。咸以軟之。堅以削之。惟行氣開鬱為主。或以所惡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匯補)

治分初中末

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則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則邪氣侵凌。

正氣消殘。則任受補。(潔古)又初起為寒。宜辛溫消導。久則鬱熱。宜辛寒推蕩。(匯補)

用藥

主以二陳湯。隨症加減。消痰。加南星、枳殼、海石。去食。加山楂、神麯、草果。追蟲。加檳榔使君子、楝樹根、花椒。破瘀。加桃仁紅花赤芍、玄胡索、歸尾。導飲。加茯苓澤瀉。順氣。加香附砂仁。開鬱。加木香白豆蔻。溫散。加肉桂沉香。削堅。加三稜、蓬朮。

滋陰。加鱉甲知母。化熱。加黃連、山梔。平胃。加蒼朮厚朴。疏肝。加青皮柴胡。補氣。加人參白朮。養血。加當歸川芎。又積屬陰。參攻積丸。聚屬陽。兼行氣散結。癥加麥芽、神麯、山楂、枳實、厚朴。瘕加川芎、當歸、丹皮、烏藥、玄胡、桃仁、紅花、海石。

痞加黃連、枳實、厚朴、山楂、栝蔞。癖加肉桂、玄胡。若久病人虛。法須六君歸脾理中等湯大補。若在皮裡膜外者。用撫芎、香附等開之。仍須斷厚味。

積聚選方

新制陰陽攻積散,治積聚癥瘕痃癖蠱血痰食。不問陰陽。皆效。

吳茱萸(泡),乾薑(炒),官桂,川烏(泡各一兩),黃連(炒),半夏橘紅,茯苓,檳榔,厚朴,枳實,菖蒲,玄胡索,人參,沉香,琥珀(另研),桔梗(各八錢),巴霜(五錢另研)

末之。皂角水煎汁泛丸綠豆大。每服八分。漸加一錢五分。薑湯送下。

遇仙丹,治血積氣積痰癖。肢節腫痛。一切有餘濕熱痰火。痰涎壅滯。脈滑實有力者。

白牽牛(頭末四兩半生牛炒),白檳榔(一兩),茵陳(六錢),蓬朮,三稜(各五錢俱醋炒),牙皂(五錢炙去皮弦)

一方。加沉香一兩。末之。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三錢。五更涼茶下。天明看所去之物。有積去積。有蟲去蟲。小兒減半。孕婦勿服。

濟陰丸,治經候不調。痃癖積塊刺痛。

香附(一斤醋浸炒),莪朮,當歸(各四兩俱酒浸)

末之。醋糊丸。醋湯下。

三聖膏,貼積。

用未化石灰十兩。篩過極細。炒紅。將好醋熬成膏。入大黃末一兩。再入肉桂末五錢。略炒。攪勻。厚攤烘。

熱貼之。

琥珀膏

用大黃、朴硝各一兩為末。以大蒜搗膏貼之。

黃蜀葵根煎湯,治小腹有塊。曾服澀藥止經。因而血滯成塊。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牛膝煎膏。入研細桃仁、玄明粉少許。熱飲之。二服當見塊下。病重者。補接之後。加減調理。或再行一度。去塊一二次。去葵根、玄明粉。

積塊,用海石、三稜、莪朮、香附。俱醋炒。桃仁、紅花、五靈脂之類為丸。石咸、白朮湯下。

六君子湯歸脾湯(二方見中風),理中湯(方見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