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膝煎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補血活血:牛膝善於活血通絡,但其性偏寒,容易傷血。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可溫煦血脈,避免牛膝過寒傷血,並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二、調和藥性:牛膝偏於向下引導,容易耗氣。當歸則能補氣養血,平衡牛膝的偏性,使藥性更加溫和,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偏激,更利於藥效發揮。
牛膝煎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功效:牛膝擅長通經活絡、引血下行,川芎則以行氣活血、止痛散瘀見長。兩者搭配使用,可協同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引導藥力,直達病竈:川芎具有芳香開竅的特性,可引導牛膝的藥力向下,直達病竈,加強藥效。例如,治療下肢血瘀疼痛時,川芎可引導牛膝的藥力向下,更有效地改善下肢循環,緩解疼痛。
「牛膝煎」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乃因其性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通絡: 川牛膝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利水消腫: 川牛膝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川牛膝的加入,有助於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牛膝煎中加入蒲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通經活血,消腫止痛: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膀胱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牛膝則性味苦甘,入肝、腎經,擅長通經活絡、引血下行。兩者合用,能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利尿排石:蒲黃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能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和病理產物。牛膝則擅長利水滲濕,能改善水腫、尿少等症狀。兩者配伍,能加強利尿排石的效果,對於腎結石、膀胱結石等病症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牛膝煎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溫陽助陽,驅寒止痛。牛膝性寒,擅長活血通絡,但對於陽虛體寒者,單用牛膝恐有寒涼之弊。肉桂則性熱,能溫補腎陽,協同牛膝,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尤其適合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
其二,溫經散寒,促進藥效。肉桂性溫,能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牛膝的活血化瘀作用發揮,增強藥效。同時,肉桂還能溫脾胃,避免牛膝寒性傷脾胃,提高藥物療效。
牛膝煎中加入芒硝,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點特性:
-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牛膝煎常用於治療熱證引起的便祕、小便不利等症,芒硝可輔助牛膝清熱利濕,促進排泄,達到通便的目的。
- 活血化瘀:芒硝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牛膝煎中常加入牛膝、赤芍等活血化瘀藥物,芒硝可加強其活血效果,促進瘀血的排出。
因此,芒硝的加入,可使牛膝煎的療效更為顯著,達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目的。
牛膝煎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牛膝煎多用於熱毒壅盛、血瘀疼痛等症,牡丹皮可協同牛膝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二、 配伍增效: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擅長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牡丹皮則性寒,味苦,入心、肝經,擅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兩者配伍,寒熱相濟,一瀉一引,相得益彰,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平和,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牛膝煎主治「胞衣不下,腹中脹急」,屬婦產科難證。胞衣(胎盤)產後滯留,氣血瘀阻,壅滯胞宮而致脹痛。此方以溫通活血、下行引墜為核心,兼祛風散寒,契合產後體虛感寒、瘀滯交結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牛膝
- 性味苦酸平,歸肝腎經,專攻「下行通利」。
- 《本草綱目》載其「治產後血暈,胞衣不下」,其強筋骨、逐瘀血之效,可引血下行、推動胞衣排出。
臣藥:附子、天麻
- 附子(炮製去皮臍)大辛大熱,溫通十二經,散寒破滯。炮製減毒性存藥力,助陽氣推行瘀血,解除腹中寒凝脹急。
- 天麻息風定痙,「主諸風濕痺」(《開寶本草》),與牛膝協調,緩解胞宮痙攣性疼痛,輔助鬆解胞衣黏滯。
佐藥:羌活、當歸
- 羌活辛溫解表,祛風勝濕,善走膀胱經,「散肌表八風之邪」(《珍珠囊》),宣通產後風寒外束之氣滯。
- 當歸補血活血,「破惡血,養新血」(《日華子本草》),溫潤調和,防附子、羌活燥烈傷陰。
使藥:黑豆、桑枝、生薑
- 黑豆利水下氣,解附子毒,滋腎行瘀;桑枝祛風濕、通經絡;生薑溫中散寒,三藥煎湯為媒介,增強全方溫通之效。
【方劑配伍特點】
- 溫通並行:附子配牛膝,一溫陽一導下,破解寒凝血瘀。
- 動靜結合:當歸養血潤燥,制約羌活、附子之辛燥,防耗血動血。
- 外透內降:羌活宣散外邪,牛膝引血下達,調暢氣機升降。
此方針對「寒凝血瘀型胞衣不下」,通過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引血下行之機理,解除胞宮瘀滯,促進胞衣排出。屬標本兼治之法,兼顧產後正虛與瘀實。
傳統服藥法
牛膝(去苗)2兩,天麻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生用)2兩,羌活(去蘆頭)2兩,當歸(切,焙)1兩。
上為末。用黑豆2升,桑枝3斤(細銼),生薑4兩(切),用水2鬥,煎至2升半,去滓;入藥末,煎成膏。
每服半匙匕,空心溫酒調下。日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膝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牛膝2錢,當歸3錢,陳皮3錢。 主治:截瘧。主治:瘧疾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
牛膝煎,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當歸3錢,川芎2錢,牛膝(鹽水炒)2錢,蒲黃1錢5分,肉桂(去皮,另炖)1錢,朴消3錢,丹皮1錢。 主治:胞衣不下,腹中脹急。
牛膝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組成:牛膝(去苗)2兩,天麻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生用)2兩,羌活(去蘆頭)2兩,當歸(切,焙)1兩。 主治:傷寒後,或中風濕,毒氣流註,腰脊日夜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