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胞煎

下胞煎

XIA BAO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5%
腎經 15%
心經 9%
肺經 6%
三焦經 6%
胃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下胞煎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下胞煎多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疾病,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月經正常,緩解痛經等症狀。

2. 調和氣血:當歸具有養血和血的作用,能使氣血調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女性生殖系統的血液供應,從而有效治療下焦虛寒、血瘀等病症。

下胞煎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經活絡,引血下行: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對於下焦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小腹冷痛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川牛膝亦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腰膝痠軟、筋骨不健等腎虛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下胞煎中加入川牛膝,可以起到通經活絡、引血下行,以及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治療下焦虛寒、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胞煎方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對於下胞積聚、便祕不通者,可藉由芒硝的瀉下作用,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達到通便之效。
  2. 清熱解毒: 芒硝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下胞熱毒蘊積,導致疼痛、腫脹者,芒硝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症狀。

因此,下胞煎方中加入芒硝,可發揮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有效改善下胞積聚、便祕、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下胞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下胞煎》主治「胎衣不下」,即產後胎盤滯留子宮、無法自然排出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產後氣血虛弱、瘀血阻滯,或寒凝氣滯所致,導致胞宮收縮無力、經絡不通。此方以活血化瘀、溫通下行為核心,藉酒煎增強藥勢,助胎衣排出。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當歸(五錢)

    • 作用: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原理:當歸為婦科要藥,既能補產後氣血之虛,又能活血化瘀,改善子宮血行,促進收縮。《本草綱目》言其「和血補血,為產科要劑」。
  2. 牛膝(五錢)

    • 作用:活血通經、引血下行。
    • 原理:牛膝性善下行,直達胞宮,配合當歸增強活血效果;其下行特性可引藥力至下焦,推動胎衣排出。《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
  3. 芒消(二錢)

    • 作用:軟堅瀉下、消積散結。
    • 原理:芒消(芒硝)咸寒軟堅,能鬆解黏滯之胎衣與子宮壁的附着,助其脫落;兼有瀉下之效,間接促進宮縮。古籍多用以治「胞衣不下」,如《本草備要》謂其「能化七十二種石」。
  4. 酒煎服

    • 作用:溫通血脈、助藥力行散。
    • 原理:酒性辛熱,可行藥勢、通血脈,增強當歸、牛膝的活血效果,並載藥直達病所。《千金方》云:「酒能行藥勢,通血脈。」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活血化瘀」為主軸,佐以「軟堅下行」之法:

  • 當歸、牛膝配伍,一補一通,活躍子宮氣血,推動胞衣;
  • 芒消破解滯留之黏着,減輕排出阻力;
  • 酒煎協同藥力,溫通經絡。全方共奏「破滯下行」之效,使胞衣得下,產後瘀滯得解。

其思路符合中醫「通因通用」之法,針對瘀滯實證,以行血、消積為核心,非單純補虛,體現「以通為用」的產後調治理念。

傳統服藥法


當歸5錢,牛膝5錢,芒消2錢。
酒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下胞煎,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當歸5錢,牛膝5錢,芒消2錢。 主治:胎衣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