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枕散

QI Z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3%
心經 20%
腎經 7%
肺經 7%
心包經 5%
胃經 5%
膽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心包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起枕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補血活血的功效。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起枕散常用於治療血虛頭暈、心悸失眠等症,而當歸可以補益心血,改善氣血循環,從而緩解頭暈、心悸等症狀。同時,當歸還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緩解失眠。因此,當歸是起枕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起枕散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緩解頭風痛: 白芍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可緩解因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頭暈等症狀,而起枕散的功效即在於治療頭風痛。
  2. 滋陰養血: 白芍具有滋陰養血、柔肝緩急的作用,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痛、頭暈,以及伴隨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白芍在起枕散中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緩解頭風痛,改善因肝風內動或血虛所致的頭痛、頭暈等症狀,起到滋陰平肝、熄風止痛的效果。

起枕散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起枕散主治頭痛,而頭痛多因風寒入侵、氣血阻滯所致,川芎能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竅開竅: 川芎還具活血化瘀、通竅開竅的功效,可以改善腦部微循環,改善頭部供血不足,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頭痛也有良好療效。

起枕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起枕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疼鼻淵,白芷可有效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鼻塞和頭疼。
  2. 升清降濁,止癢消腫:白芷還具有一定的升清降濁作用,可將體內濁氣排出,改善鼻腔通氣,並可止癢消腫。起枕散中加入白芷,有助於緩解鼻淵所致的鼻癢、鼻腔腫脹等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起枕散中添加肉桂,主要是基於其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熱,歸心、脾、腎經。其溫陽散寒之力,可溫經通絡,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腰膝酸冷、頭痛鼻塞、四肢冰冷等症狀。

同時,肉桂亦能行氣止痛,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悶、疼痛不適等症狀。

因此,在起枕散中添加肉桂,可發揮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起枕散中包含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蒲黃性味甘平,入肝、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止血化瘀的功效。起枕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蒲黃的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2. 活血化瘀:蒲黃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起枕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搭配使用,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達到治療目的。

起枕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起枕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痰濁上擾所致的頭痛、頭昏、目眩、鼻塞等症狀,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消散瘀血,達到緩解頭部症狀的效果。
  2. 配伍增效:牡丹皮與其他藥材如白芷、蒼朮等配伍使用,可協同增強清熱解毒、化痰開竅的功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例如,牡丹皮與白芷可清熱解毒,消散瘀血;與蒼朮可化痰開竅,通鼻竅。

起枕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起枕散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胸悶、脅痛等症,而延胡索可以疏通肝氣,緩解肝鬱氣滯引起的疼痛,並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延胡索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起枕散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赤芍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治療頭風、眩暈、頭痛等症的目的。

起枕散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起枕散主治頭痛眩暈,多由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五靈脂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頭痛。
  2. 祛風止痛: 五靈脂亦有祛風止痛之效,可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並改善因氣血不暢而導致的頭部疼痛。

因此,五靈脂的加入,既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又能祛風止痛,綜合作用有助於緩解頭痛眩暈,是起枕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起枕散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起枕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傷勢恢復。
  2. 止痛止癢:沒藥亦具有止痛止癢的功效。起枕散中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沒藥能有效緩解疼痛和瘙癢,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起枕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起枕散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特別是:

  • 產後心腹痛:產後子宮收縮或惡露排出不暢引起的腹部疼痛。
  • 惡血不行:產後惡露排出不暢,瘀血停滯。
  • 兒枕作痛:產後子宮收縮引起的劇烈腹痛,也稱為產後宮縮痛。
  • 古文中還提到惡露流注四肢腰背引起的腫痛,以及婦人乳核等症狀。

治療原理

起枕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理論。

1. 活血化瘀:

  • 當歸川芎牡丹皮五靈脂沒藥蒲黃 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從而緩解疼痛。
  • 當歸白芍相配可以補血活血,養陰柔肝,有助於產後氣血的恢復。

2. 溫經散寒:

  • 肉桂 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子宮,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在古文中特別提到用於治療產後感受風寒的狀況。

3. 行氣止痛:

  • 延胡索 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 川芎 兼具行氣活血的功效,加強止痛效果。

4. 綜合作用:

  • 古文中提到配合外用的熨法、敷法等,加強藥效,起到更好的消散瘀血、活血止痛的作用。例如「膏貼痛處或用起枕散延胡當歸官桂末糝膏貼或再用此三味加川芎蒲黃靈脂吳萸紅花乳香沒藥等醋炒熨並縛之凡瘀血為病皆可用此消散血得熱則行也」。
  • 文中也提到可以根據不同症狀加減用藥,例如「血虛腹空痛,用生化湯:芎歸、炙草、紅花、炮姜煎抹,或炒熨;兼寒者,膏內糝炮姜、肉桂末貼。兒枕痛,用蒲黃、靈脂炒醋熬膏敷,勝於內服;或用金仙膏中起枕散,亦良。」

總結:

起枕散通過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等多重作用,有效地治療產後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此外,該方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和體質進行加減,並且可以配合外用方法,提高治療效果。通過以上古文內容,可見起枕散在古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產後相關疾病,是一個有效且靈活的方劑。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白芍(酒炒)3錢,川芎2錢,白芷1錢,官桂1錢,蒲黃1錢,牡丹皮1錢,玄胡索1錢,五靈脂1錢,沒藥1錢。
上銼一劑。
水煎,入童便,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

相同名稱方劑


起枕散, 出處:《理瀹》。 組成:延胡、當歸、官桂。 主治:婦人産後兒枕痛。

起枕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二。 組成:當歸3錢,白芍(酒炒)3錢,川芎2錢,白芷1錢,官桂1錢,蒲黃1錢,牡丹皮1錢,玄胡索1錢,五靈脂1錢,沒藥1錢。 主治:産後心腹痛,惡血不行,或兒枕作痛,甚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