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驚悸」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無故自驚而悸動不寧之證。《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虛勞損傷血脈,致令心氣不足,因為邪氣所乘,則使驚而悸動不定。」
因驚而悸之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驚悸,則因事有所大驚」,「遂使驚悸,名曰心驚膽寒。」
3.突然心跳欲厥之證。《醫學正傳.怔忡驚悸健忘證》:「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小腹脹滿,煩渴,小便難,頹疝,偏枯,四肢不收,驚悸不眠。」
1.《針灸大成》:「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目赤澀,頭痛,暴得耳聾,齒齦痛。」
2.《子午流注說難》:「證治:驚悸妄言。寒厥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頭痛。目眩赤澀。淚出。耳暴聾。咽外腫。牙齦痛。」
1.《針灸大成》:「主心胸痛,咳嗽上氣,短氣不得語,唾膿,不嗜食,寒熱淒淒不得臥,驚悸,瘛瘲,癲疾,五癇,風痺,耳聾嗌腫,喉痺汗出,目銳眥痛,頰腫痛,耳後臑臂肘痛,捉物不得,嗜臥,扑傷腰髖疼,振寒頸項痛,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腳氣上攻。」
2.《子午流注說難》:「證治:咳嗽上氣。胸滿不得語。唾膿不嗜食。寒熱悽悽不得臥。驚悸悲傷。瘛瘲癲疾五癇。風痹頭頸肩背痛。耳聾目銳眥頰肘痛腫。臂腕不得捉物。及瀉一切瘰癧瘡腫疹。」
1.《針灸大成》:「主上氣咳逆,胸滿短氣,背痛胸痛,痞塞,數種心痛,冷痛,蛔蟲痛,蠱毒貓鬼,胸中痰飲,先心痛,先吐,霍亂不識人,驚悸,腹脹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傷寒煩心,喜嘔發狂,少氣腹痛,黃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脹噫,煩熱,膈中不利,五臟氣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衝心昏悶,刺巨闕,下針令人立蘇不悶,次補合谷,瀉三陰交,胎應針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有針痕,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向後枕骨有針痕,是驗。」
2.《針灸甲乙經》:「狐疝驚悸少氣,巨闕主之。」
1.《針灸大成》:「主傷寒發熱,頭痛,進退往來,痎瘧,恍惚,悲愁健忘,驚悸。失欠、牙車蹉,張口不合。小兒風瘑,瘛瘲,可灸七壯。」
1.《針灸大成》:「主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吐舌,癲疾風癇,目上視不識人,頭風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淚出。驚悸不得安寢,嘔吐煩滿。寒熱頭痛,喘渴。」
1.《針灸大成》:「主驚悸怔忡,呆痴,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