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
位置:下腹部,臍中下2寸(石門)旁開2寸處目錄
穴名介紹
胃經經水在此形成寬大的水道。
1.大巨。二詞合解,指穴內氣血物質所占據的區域為大為巨。本穴物質為外陵穴傳來的地部水液,其下傳之水為脾土中的外滲之水,來源及流經區域巨大,如同巨大的淺溪,故名大巨。
2.腋門、液門。腋,通液。液,地部水液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腋門、液門名意皆指本穴為胃經經水出入的門戶。理同大巨名解。
解剖位置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11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11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8~1.2寸。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男性勃起障礙(陽痿)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半身不遂
四肢麻痺癱瘓
睡眠障礙
消化系統疾病
闌尾炎
大便秘結
消化不良
腹股溝疝氣
慢性肝炎
腸炎
大腸激擾綜合症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月經腹痛
排尿困難
女性不孕症
尿道炎
膀胱炎
尿道結石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排尿困難
咳嗽
腹痛
胃腸脹氣
腹瀉
無尿及少尿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月經腹痛
遺精
胃腸脹氣
口乾口渴
夜間遺尿
睪丸疼痛腫脹
易感到驚嚇
小便疼痛
面色較黑
小便渾濁不清
大便溏(稀薄)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5分鐘,艾炷灸3-7壯
按摩推拿
每天可以用熱毛巾熱敷大巨穴,同時進行按摩,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提高腸道功能,有助緩解和預防便秘。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