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清代醫家王士雄所著的《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是一部深入探討霍亂病症的經典醫學專著。此書不僅系統地闡述了霍亂的病因、症狀、診斷與治療,更凝聚了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獨特的醫學見解,對後世霍亂的研究與防治產生了深遠影響。

王士雄,字夢隱,號隨息居士、半癡山人、華胥小隱,是一位經歷時代動盪(如太平天國之亂)的醫家。從其《自序》可知,他早年即有醫學著作,嘗刊行《潛齋醫學從書》,對醫學研究投入甚深。重訂此《霍亂論》,緣起於同治年間(1862年)上海地區霍亂大流行,死亡甚眾,而醫者多感束手無策。作者痛感舊版霍亂論板已毀失,難以廣傳,加之摯友金簠齋亦因此病逝世,故感傷之餘,接受朋友鼓勵,重加編訂,以期應對時疫,慰藉亡友。這段背景賦予了本書深切的現實關懷與人文情懷,使其不僅是學術著作,更承載了作者對生命的悲憫與醫者的責任感。

本書結構清晰,原版分為三卷,分別論述病因症狀診斷、治療方法及預防。而在重訂本中,如《自序》所述,作者將內容編為病情、治法、醫案、藥方四篇,體例嚴謹,層層深入。這種編排方式,先辨識疾病的表現與本質(病情),再論述應對之策(治法),輔以具體病案(醫案)以驗證理論,最後提供實用處方(藥方),條理分明,便於臨床實踐。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的開篇《病情篇》即為全書奠定基調。在《總義》中,作者廣引經典,從《素問》、《靈樞》、《傷寒論》、《醫徹》等醫籍中探討霍亂的病機本質。他闡明霍亂與「太陰濕土」及中焦濕邪的關聯,指出其發病常與季節、環境濕熱之氣相關。特別是芒種後土旺濕升,烈日暑爍,濕熱蒸淫之際,霍亂易於流行。這點與現代醫學對霍亂弧菌在濕熱環境下易於繁殖的認知不謀而合。

王士雄尤為強調「知常知變」的醫學思想。他指出,霍亂雖多因濕熱而成(熱化者,天運之自然),但也可能因人體中陽素虛、飲食生冷太過等因素導致濕邪從寒化(寒化者,體氣之或爾)。這種區分「天運」與「體氣」的觀點,展現了其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反對將霍亂一概視為寒證或熱證的偏頗。

書中對霍亂的定義,引述《傷寒論》「嘔吐而利」之說,並進一步闡釋「霍亂」之名取其「揮霍悶亂,成於頃刻,變動不安」之義,區別於一般的吐利久病。他還引述郭白雲、張路玉之說,辨析霍亂可由傷寒外邪所傷,亦可由飲食失節所傷,並強調若兼有發熱惡寒等表證,治法當兼顧表邪。這一點呼應了《傷寒論》中五苓散治霍亂的條文精神,同時也提醒醫者,即使是外感,亦有寒、溫、暑、濕等不同性質的邪氣,治療需靈活變通。

《醫徹》關於霍亂「其來暴疾,腹中㽲痛,擾亂不安」,並有吐瀉交作、或單吐單瀉、甚至吐瀉不出的不同表現,以及「總以得吐為愈」的論述,也被王士雄所採納和闡發。他提出鹽湯探吐是「上妙法門」,認為邪氣有入必有出,通過探吐可以宣洩上焦邪氣,然後再調理胃氣。這反映了古代醫家對急性胃腸道疾病排除毒物的樸素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臨床指導意義,儘管現代醫學有更安全的洗胃方法。同時,他也指出霍亂「每傷於胃」,且發病往往是「中必先虛」後邪氣乘虛而入,這為治療後期的調理和預防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熱證》一篇中,王士雄集中論述了熱性霍亂的病機與表現。他再次強調「土鬱之發,為嘔吐霍亂」源於中焦濕盛,升降被阻,常因吸受暑穢或飲食停滯而「從熱化」,導致清濁相干,頃刻發病。他提供了燃照湯、連樸飲等方劑作為治療熱性霍亂的基礎。對於因飽食導致的食滯,他強調即使有吐,仍應先用鹽湯探吐,然後再用調和胃氣之方。

王士雄尖銳地批評了當時醫界將霍亂「咸謂霍亂本於風冷」,導致「凡患熱霍亂者,率為藥誤」的積弊。他認為「不遠熱則熱至」明確指出霍亂有因熱而成者,這可能是外感暑邪(如勞役中暑)或內生濕熱(如嗜食膏粱厚味)所致。前者宜用白虎湯、六一散等甘寒清熱,後者宜用梔豉湯、連樸飲等苦辛宣泄。他痛斥部分醫者不明辨證,對勞傷體虛者「信手溫補」,動輒殘生,認為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愚昧之舉。這種對當時醫學界僵化思維的批判,體現了王士雄求真務實的醫學態度。

他進一步引用《至真要大論》關於「諸熱瞀瘛,諸逆衝上,諸躁狂越,皆屬於火」以及「諸轉反戾,水液渾濁;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的條文,將這些典型的熱證表現與霍亂聯繫起來,指出這些症狀是「熱邪內盛之的據」。通過對這些經典條文的精準引述和解釋,他為熱性霍亂的診斷提供了明確的辨證依據。例如,他解釋轉筋拘攣(轉反戾)是由於熱氣燥爍於筋,小便渾濁是由於熱,嘔吐酸是肝熱內燔,暴注下迫是腸胃熱盛傳化失常等。這些解釋深入淺出,將經典理論與臨床症狀緊密結合。

綜觀《隨息居重訂霍亂論》的《病情篇》內容,可以窺見王士雄對霍亂認識的深度與廣度。他突破了當時偏重於「寒」的觀點,將霍亂置於濕熱為主的病機框架下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又不忘寒濕變化的可能性。他強調辨證求因,區分外邪與內傷、寒化與熱化、食滯與邪氣,並根據不同的病機提出相應的診斷要點。其學說體系根植於中醫經典,同時結合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對時疫的深刻觀察,形成了獨到的見解。

雖然本書後續的《治法》、《醫案》、《藥方》篇在此未能詳細展開,但從《病情篇》嚴謹的論述風格和條理清晰的分析,可以預見其在治療方法上必然秉持辨證論治、靈活應變的原則,而非固守一隅。通過醫案和藥方的呈現,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使得本書更具臨床實用價值。其所提出的防治方法,雖然受限於時代,無法達到現代公共衛生的水平,但在當時而言,可能已包含潔淨飲食、隔離等朴素有效的措施。

總而言之,《隨息居重訂霍亂論》不僅是清代一部重要的霍亂醫學專著,更是王士雄醫學思想的集中體現。他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對經典的深刻理解、對臨床的細緻觀察以及勇於批判時弊的精神,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醫學遺產。本書對於理解霍亂在中醫學中的病機演變、辨證論治思路以及清代醫家如何應對急性傳染病,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當今時代,儘管現代醫學對霍亂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及治療有了更科學的認知,但回溯歷史上醫家對此病的認識與應對,尤其是其辨證思維和「隨息」應變的理念,仍能為我們提供啟示,尤其是在理解疾病的複雜性和個體差異性方面。這部書是中醫對抗烈性傳染病歷史的一個重要縮影,彰顯了中國傳統醫學在面對疾疫時所展現的智慧與韌性。


汪序

自序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上 (7)

卷上 (8)

卷上 (9)

卷上 (10)

卷上 (11)

卷上 (12)

卷上 (13)

卷上 (14)

卷上 (15)

卷上 (16)

卷上 (17)

卷上 (18)

卷上 (19)

卷上 (20)

卷上 (21)

卷上 (22)

卷上 (23)

卷上 (24)

卷上 (25)

卷下 (1)

卷下 (2)

卷下 (3)

卷下 (4)

卷下 (5)

卷下 (6)

卷下 (7)

卷下 (8)

卷下 (9)

卷下 (10)

卷下 (11)

卷下 (12)

卷下 (13)

卷下 (14)

卷下 (15)

卷下 (16)

卷下 (17)

卷下 (18)

卷下 (19)

卷下 (20)

卷下 (21)

卷下 (22)

卷下 (23)

卷下 (24)

卷下 (25)

卷下 (26)

卷下 (27)

卷下 (28)

卷下 (29)

卷下 (30)

卷下 (31)

卷下 (32)

卷下 (33)

卷下 (34)

卷下 (35)

卷下 (36)

卷下 (37)

卷下 (38)

卷下 (39)

卷下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