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熨灸

主霍亂轉筋,乾霍亂之屬寒者。

炒鹽,一包,熨其心腹,令氣透,又以一包熨其背,待手足暖。再服神香散一錢。寒重者,再服(方見四篇)。或以吳茱萸,食鹽各數兩炒熱,包熨臍下亦妙。或以芥子研末,和塗臍上。胡椒七粒,以布包之,嚼碎,納臍中,用膏藥封之,再以熱手按之。蓋被臥少頃,腹中熱,有汗,則寒邪散矣。

甚者,用回陽膏貼臍間(方見四篇),或以鹽填臍中。上蓋蒜片,艾灸二七壯。危甚者,再灸臍兩旁各開二寸之天樞二穴,臍上四寸中脘一穴,臍下寸半氣海一穴。

《外臺》法:以手挽所患腳大拇趾,當腳心急筋上,灸七壯。

喻氏法:凡卒中陰寒,厥逆吐瀉,色清氣冷,凜冽無汗者。用蔥一大握,以帶束緊,切去兩頭,留白寸許。以一面熨熱安臍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蔥上面。俾熱氣從臍入腹。甚者,連熨二三餅。又甚者,再用艾炷灸關元、氣海各二三十壯。若腠理素疏,陰盛逼陽而多汗者,用附子、乾薑回陽之不暇,尚可熨灼以助其散越乎?嘗讀仲聖《傷寒論》,知病屬陰虛血少者,概不可灸。必陽虛氣弱者,始可用灸。

今喻氏復辨陽虛者,固宜用灸。若陽虛至於外越者,豈容再灸?是亦發人所未發,可補長沙之未及矣。世之不別陰陽,而妄施灼灸以傷人者,豈特霍亂為然乎?籲可嘆已!又案:凡腹雖痛極,而喜得溫。按,唇口刮白者,乃內虛陰寒之病。宜用火灸,切忌針刺。若四肢雖冷而苦渴苔膩,腹痛雖甚而睛赤唇紅,或煩躁喜涼者,乃熱鬱氣閉之證。

急宜刺血,切忌火攻。設不辨明而誤用之,禍皆反掌。

白話文:

主要治療霍亂轉筋,以及乾霍亂這類屬於寒性的疾病。

取一包鹽,炒熱後放在心腹部位熱敷,讓熱氣透進身體,再取另一包鹽熱敷於背部,直到手腳回暖。然後服用神香散一錢。對於寒性較重的患者,需再次服用特定藥方(詳見第四章)。或者使用吳茱萸與食鹽各數兩,炒熱後包起熱敷於肚臍下方也有奇效。或者將芥子磨成粉末,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上。取七粒胡椒,用布包好,咬碎後放入肚臍中,再用膏藥封住,再用手熱按壓。蓋上被子躺下片刻,腹部會感到熱度並出現汗水,這樣寒邪就會消散了。

嚴重的情況,可以使用回陽膏貼在肚臍周圍(詳細配方見第四章),或者將鹽填充在肚臘中,上方放一片大蒜,進行艾灸,每次七次。對於病情非常危險的患者,除了在肚臍旁邊各兩寸處的天樞穴進行艾灸,還需在肚臍上方四寸的中脘穴以及下方一寸半的氣海穴進行艾灸。

根據《外臺祕要》的療法:握住患者大拇指,對準腳心的緊繃筋絡,進行艾灸七次。

喻氏的療法:對於突然受到陰寒影響,出現厥逆、嘔吐、腹瀉,皮膚顏色清冷,且無汗的患者,取一把蔥,用帶子緊緊捆綁,切去兩端,留下一寸左右的蔥白部分,將其加熱後放在肚臍上,再使用裝有炭火的熨斗放在蔥的上方,讓熱氣通過肚臍進入腹部。病情嚴重時,連續進行二到三次此療法。更嚴重的情況,再使用艾炷灸關元穴、氣海穴各二三十次。如果皮膚毛孔本來就較鬆散,陰寒過盛導致大量出汗的患者,使用附子、乾薑等溫陽藥物已經忙不過來,哪還有餘力進行熨灸來促進其散熱呢?曾經閱讀張仲景的《傷寒論》,瞭解到屬於陰虛血少的病症,一律不能進行艾灸。只有陽虛氣弱的患者,才適合進行艾灸。

現在喻氏進一步指出,對於陽虛的患者,確實應該進行艾灸。但如果陽虛到外泄的程度,怎麼可能還能進行艾灸呢?這是前人未曾提及的觀點,可以彌補張仲景未涉及的部分。世間那些不區分陰陽屬性,盲目進行艾灸而傷害患者的行為,難道僅僅在霍亂上才如此嗎?真是令人嘆息!另外,對於腹部疼痛至極,但喜歡得到溫暖,並且嘴脣口角有白沫的患者,這是內部虛弱、陰寒的病症。應使用火灸治療,絕對禁止針刺。如果四肢雖然冰冷但口渴舌苔厚膩,即使腹部疼痛劇烈但眼睛發紅、嘴脣紅潤,或者出現煩躁喜歡涼爽的症狀,這是熱鬱氣閉的症狀。

此時應立即進行放血治療,絕對禁止使用火攻。如果不分辨清楚病情就誤用療法,後果不堪設想。

2. 偵探

生黃豆,細嚼,不腥者痧也。既可試病,亦解痧毒,生芋亦可。

大赤雄雞一隻,放病人腹上,以雞口朝其面,雞即伏而不動。痛止,雞自跳下。亦治屍厥中惡。神清而嚼姜,不辣者,真寒證也。

白話文:

[偵探]

若懷疑是痧症,可以試著生吃黃豆,慢慢咀嚼,如果嘴巴裡沒有腥味,那可能就是痧症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判斷是否為痧症,同時也能緩解痧症的毒素,生芋頭同樣具有此效。

取一隻大紅色的公雞,放置在病患的腹部,讓雞喙朝向病患的臉部,公雞會自動安靜下來不再動彈。當病人的疼痛消失,公雞就會自己跳下去。這種方式同樣適用於治療突然昏迷或中邪的狀況。

如果一個人精神清醒但咀嚼薑片時感覺不到辛辣,這可能是真正的寒性體質的徵兆。

3. 策應

新汲井水,百沸天泉,各半和服,名陰陽水。《瀕湖》曰:上焦主納,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陰陽調和,升降周流,則臟腑暢達。一失其道,二氣淆亂,濁陰不降,清陽不升,故發為霍亂吐利之病。飲此即定者,分其陰陽,使得其平也。案:汲井泉以上升,天雨水而下降,故汲者宜新,而降者宜熟也。

以之煎瘧疾藥。蓋取分解寒熱之邪,而和其陰陽也。

東壁土煎汁飲。(《聖濟》)

鍋底墨煤、灶突上墨煤(各五分)百沸湯急攪數千下,以碗覆之,通口服一二口。(《經驗》)

生扁豆(研末)入醋少許,新汲水和服。(《普濟》)

絲瓜絡(一斤)白霜梅肉(一錢並核中仁用),共研爛,新汲水調服。(《廣筆記》)

梨樹枝,煎汁服。(《聖惠》)

海桐皮,煎汁飲。(《聖濟》)

路旁破草鞋,(去兩頭,洗三四次,)水煎服。(《事海文山》)

生藕,搗汁飲。(《聖惠》)

陳倉米煮清湯,稍稍飲之,治霍亂大渴。(《永類鈐方》)

冬瓜,水煮清湯,俟涼飲之,(半癡。)案:陳倉米,雖云清熱止渴,惟霍亂已止者,服之為宜。若邪勢方張,吐下未平之際,尚嫌其守。冬瓜,甘淡微涼,極清暑濕。無論病前、病後,用以代飲,妙不可言。即溫、濕、暑、疫、瀉、痢諸病,皆可用也。

蘆根、麥冬,水煎服。(《千金》)案:單用蘆根煎飲,亦止煩渴,或與竹葉同煎,更佳。

梨肉,煮湯服,渴甚,搗汁飲。(夢隱)

萊菔,煮湯服,或生嚼咽汁,吐去渣。(夢隱)

生綠豆急火煎清湯,涼服。(夢隱)

枇杷葉(刷去毛),濃煎,徐飲。此方不但解霍亂之渴也,若深冬採之,刷毛洗淨切碎,淨鍋炒乾,瓷缸密收,常以代茗,可杜暑濕時疫,及噎利諸病。(夢隱)

以下治霍亂轉筋。

雄雞矢白,臘月收之,為末,水和溫服。(《金匱》)

地漿(掘乾淨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井水沃入攪之,少頃取清者)飲三五杯。(《千金》)案:羅謙甫云:霍亂乃暑熱內傷,七神迷亂所致。陰氣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非至陰之氣不愈。坤為地,屬陰,土曰靜順,地漿作於陰地坎中,為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也。愚謂得羅氏此言,治霍亂,已思過半矣。蔣式玉稱其勤求古訓,洵不誣也。

新汲井水,徐徐冷飲之,外以一盆盛水浸兩足,忌食熱物。(《救急良方》)案:果系暑熱熾盛,用臘雪水尤勝。

扁豆葉一握搗絞汁一碗,飲。(《廣筆記》)

桑葉一握煎汁服。(《聖惠》)

木瓜一兩水煎服。余湯浸青布,裹其腓。本方加桑葉七片尤良。(《聖惠》)

龍腦薄荷,煎湯飲。(《聖惠》)案:有汗者,此方勿服。

青錢(四十九枚),木瓜(一兩),烏梅(炒,五個),水二盞煎,分溫服。(《聖濟》)案:此方專治風木行脾之證。時行重感,非所宜也。

白話文:

策應

剛打上來的井水和燒開的沸水各取一半混合,叫做陰陽水。《瀕湖》說:上焦主要負責接收,中焦負責消化,下焦主要負責排泄。三焦暢通,陰陽調和,升降循環順暢,臟腑就會舒適通達。一旦失去平衡,陰陽二氣混亂,濁陰無法下降,清陽無法上升,就會引發霍亂這種上吐下瀉的疾病。喝這種陰陽水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分開陰陽,使其恢復平衡。仔細分析,井水有上升的特性,雨水有下降的特性,所以用來上升的井水應該是新鮮的,而用來下降的水則需要煮熟。

可以用陰陽水來煎煮治療瘧疾的藥,這是因為要分解寒熱之邪,調和身體的陰陽。

東邊牆上的泥土,煎煮後喝汁。(出自《聖濟總錄》)

鍋底的黑煙灰和灶台上煙灰各取五分,用燒開的熱水快速攪拌數千下,用碗蓋住,從邊緣喝下一兩口。(出自《經驗方》)

生扁豆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醋,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和後服用。(出自《普濟方》)

絲瓜絡(一斤),白霜梅肉(一錢,連同核內的果仁一起用),一同研磨爛,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和後服用。(出自《廣筆記》)

梨樹枝,煎煮後喝汁。(出自《聖惠方》)

海桐皮,煎煮後喝汁。(出自《聖濟總錄》)

路邊破舊的草鞋,去掉頭尾,洗三四次後,用水煎煮服用。(出自《事林廣記·文山先生》)

生藕,搗碎後取汁飲用。(出自《聖惠方》)

用陳舊的米煮清淡的湯,慢慢喝,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極度口渴。(出自《永類鈐方》)

冬瓜,用水煮成清淡的湯,等涼了再喝。(出自《半癡老人方》) 說明:陳舊的米雖然說可以清熱止渴,但只適合霍亂已經停止的人服用。如果邪氣正盛,吐瀉還沒止住的時候,還是覺得它太過保守。冬瓜,味甘淡性微涼,能極好的清解暑濕,無論病前病後,用來代替飲品,效果都很好。像是溫病、濕病、暑病、瘟疫、腹瀉、痢疾等各種疾病,都可以使用。

蘆根和麥冬,用水煎煮後服用。(出自《千金方》) 說明:單獨用蘆根煎煮飲用,也可以止渴,如果和竹葉一起煎煮,效果會更好。

梨肉,煮湯服用,如果口渴很嚴重,就搗爛取汁飲用。(出自《夢隱方》)

蘿蔔,煮湯服用,或者生嚼吞下汁液,吐掉殘渣。(出自《夢隱方》)

生綠豆用大火快速煎煮成清湯,冷卻後服用。(出自《夢隱方》)

枇杷葉(刷掉上面的毛),濃濃地煎煮後,慢慢飲用。這個方子不僅能解霍亂引起的口渴,如果冬天採摘的枇杷葉,刷掉毛洗乾淨後切碎,在乾淨的鍋裡炒乾,用瓷罐密封保存,平時可以當茶飲,能夠預防暑濕時疫以及食道哽噎、腹瀉等各種疾病。(出自《夢隱方》)

以下是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的方子:

公雞的白色糞便,在臘月收集,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後服用。(出自《金匱要略》)

地漿(在乾淨的地上挖一個三尺深的坑,倒入剛打上來的井水攪拌,過一會兒取上面澄清的部分)喝三五杯。(出自《千金方》) 說明:羅謙甫說:霍亂是由於暑熱內傷,導致七神錯亂引起的。陰氣安靜的時候精神才能藏於內,躁動就會消散,只有至陰之氣才能治好這種病。坤卦代表大地,屬於陰,土代表安靜順利,地漿是在陰暗的土坑中製作的,是陰中的陰,能夠瀉掉陽中的陽。我認為如果能理解羅氏的這番話,治療霍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蔣式玉稱讚他勤勉地研究古籍,真是沒有說錯。

慢慢地喝剛打上來的井水,同時把雙腳浸泡在裝滿水的盆裡,忌吃熱的食物。(出自《救急良方》) 說明:如果是因為暑熱過盛引起的,用臘月收集的雪水效果更好。

扁豆葉一把,搗爛擠出汁液,喝一碗。(出自《廣筆記》)

桑葉一把,煎煮後喝汁。(出自《聖惠方》)

木瓜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剩餘的湯浸濕青布,包裹小腿。這個方子如果加入桑葉七片,效果會更好。(出自《聖惠方》)

龍腦薄荷,煎湯飲用。(出自《聖惠方》) 說明:有汗的人,不要服用這個方子。

銅錢(四十九枚),木瓜(一兩),烏梅(炒過的,五個),加兩碗水煎煮,分溫服。(出自《聖濟總錄》) 說明: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因風木導致脾胃不和的症狀。不適合治療流行性感冒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