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回陽膏

治同上。

生香附(或用吳茱萸亦可,一兩八錢),母丁香(一兩二錢),上桂心(八錢),倭硫黃(五錢),當門子(四錢)

五味,共研極細,瓷瓶密收。每二三分安臍中,以膏藥封之,一時即愈。孕婦忌貼。

按:霍亂轉筋,既有寒暑之分,亦有寒暑雜感而成者。更有暑伏於內,而寒束於外者,故服藥最宜審慎。況利多亡陰,津液大奪,雖可投熱藥者,亦恐剛烈劫陰,終於不救。此方藥雖猛峻,而僅取其氣由臍入腹,自能溫通臟腑,以逐寒邪,不致傷陰,誠為善策。惟口渴苔黃,下利極熱者,顯為陽證。雖見肢冷脈伏,亦勿妄貼此膏,更張其焰也。

白話文:

治同上。

方劑:

  • 香附(或用吳茱萸亦可,一兩八錢)
  • 母丁香(一兩二錢)
  • 桂心(八錢)
  • 倭硫黃(五錢)
  • 當門子(四錢)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裝入瓷瓶中密閉保存。每次取二三分的藥粉,貼於肚臍中,用膏藥封住,約一小時即可痊癒。孕婦忌用此藥。

方義:

霍亂轉筋,可能是寒證、暑證或寒暑雜感而成,也可能暑氣伏於內,寒氣束於外,因此用藥需謹慎。因為霍亂容易導致陰液虧損,即使可用熱藥,也要擔心藥性過於猛烈,反而損傷陰氣,導致病情難以控制。

此方藥性雖猛,但只取其藥氣由臍入腹,溫通臟腑,驅逐寒邪,不會傷陰,可謂良方。

但是,如果患者出現口渴、舌苔發黃、腹瀉伴有極度燥熱等症狀,則屬於陽證。即使出現手腳冰冷、脈象微弱等寒象,也不要輕易使用此方藥膏,以免火上加油。

以上諸方,雖分別熱證寒證之治,而和平猛厲,用得其宜,並皆佳妙。然非倉卒可辦者,故列諸前茅。冀仁人君子,量力製備,刊明藥味證治,廣為傳播。俾醫家病家,一覽瞭然,不但將死者可以得生,而不死者亦不致誤藥以喪其生,利濟之功,不其偉哉。方下兼及別證治例者,既不敢沒良方之大用,且以推廣施藥之仁懷也。

白話文:

上述這些藥方,雖然分別針對熱證和寒證進行治療,但無論是平和溫和的,還是猛烈峻急的,只要用得恰當,都非常有效。然而這些藥方並非急於一時就能準備妥當的,所以列在前面,希望仁人君子量力而行,準備好藥材,並詳細記載藥味和證治方法,廣泛傳播出去。這樣一來,醫家和病家都能一目瞭然,不僅能使將要死去的人得以活命,而且也不至於因誤用藥物而喪失性命,其救治的功效,實在是偉大至極。藥方下方還附帶了一些其他證型的治療方法,一方面是為了不埋沒良方的大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秉持推廣施藥的仁愛之心。

2. 黃芩湯

(《傷寒論》)

治溫病變霍亂之主方,用者因證加減。

黃芩(三兩),炙草,芍藥(各二兩),大棗(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治療溫病轉變成霍亂的主要方劑,使用時根據症狀加減用藥。黃芩三兩,炙草、芍藥各二兩,大棗十二枚。用水一斗,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一天服兩次,晚上服一次。

3.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傷寒論》)

原方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按:冬傷於寒,至春發為溫病,有或瀉或嘔之兼證,皆少陽犯陽明也。故仲聖以黃芩清解溫邪,協芍藥泄迫血之熱,而以甘、棗、夏、姜,奠安中土,法至當矣。其溫病轉為霍亂,果由中虛飲聚而伏邪乘之者,仍宜以此法治之。如火勢披猖,上衝下迫,或脈數口渴,或熱深厥深,則無藉乎奠中滌飲,當從事於瀉火清中,舉一反三,在人善悟也。

白話文:

傷寒論中記載,原方需加入半夏半升,生薑三兩。冬日寒氣入侵,到了春天就可能發展成溫病,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皆因少陽犯陽明所致。因此,仲景用黃芩來清解溫邪,配合芍藥瀉去血熱,再用甘草、大棗、半夏、生薑來安穩中土,用藥精準。若溫病轉為霍亂,是因中氣虛弱,寒飲積聚,邪氣乘虚而入,仍可依此方治療。但若火勢蔓延,上衝下迫,或是脈數口渴,或熱厥深重,則需瀉火清熱,不可單靠安中滌飲,要靈活運用,善加理解。

4. 梔子豉湯

(《傷寒論》)

治溫熱暑疫,轉為霍亂之主劑。

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綿裹)

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升半,去滓,分二服。

按:此傷寒吐劑也,然古方梔子生用,故能湧吐。今皆炒黑用之,雖不作吐,洄溪謂其滌熱除煩之性故在也。而余之治熱霍亂,獨推以為主劑。蓋梔子苦寒,善泄鬱熱,故《肘後方》以之治乾霍亂矣。豉經蒸腐,性極和中。凡霍亂多由濕鬱化熱,挾穢濁惡氣,而擾攘於中宮,惟此二物,最為對證良藥。

奈昔人皆不知察也。且二物之奇,匪可言罄,如偶以銀花、竹葉清暑風,配以白蔻、菖蒲宣穢惡,濕甚者,臣以滑、樸;熱勝者,佐以芩、連。同木瓜、扁豆則和中。合甘草、鼠黏而化毒。其有誤投熱藥而致煩亂躁悶者,亦可藉以為解救,厥功懋矣。而古今之治霍亂者,從不引用,豈非一大闕典耶。

白話文:

治療溫熱暑疫,轉變為霍亂的主要藥方。使用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用綿布包好,加水四升,先煮梔子,煮到剩二升半,再放入香豉,煮到剩一升半,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

這個藥方是治療傷寒的吐劑,古代的藥方使用生梔子,所以有嘔吐的效果。現在都用炒黑的梔子,雖然沒有嘔吐作用,但洄溪認為它清除熱氣、去除煩躁的效果依然存在。我治療熱性霍亂,特別推崇這個藥方作為主劑,因為梔子苦寒,擅長消除鬱熱,所以《肘後方》用它來治療乾霍亂。香豉經過蒸煮,性溫和,非常適合調理脾胃。霍亂大多是由濕氣鬱積化熱,夾雜著污濁惡氣,在中焦部位擾動,只有梔子和香豉這兩種藥物,最能對症下藥。

可惜古人都不懂得觀察,這兩種藥物的奇效,實在難以一一說盡。例如,有時我會用銀花、竹葉來清暑風,再配以白蔻、菖蒲來宣泄穢濁之氣,如果濕氣很重,我會加入滑石、白朮;如果熱氣很盛,我會加入黃芩、黃連。加入木瓜、扁豆則可以調和脾胃。再配合甘草、鼠黏則可以化解毒素。如果誤用熱性藥物,導致煩躁、悶熱,也可以用這個藥方來解救,功效非常顯著。然而,古今治療霍亂的醫者,從來沒有使用這個藥方,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大的缺失嗎?

5. 白虎湯

(《傷寒論》)

治暑熱熾盛而為霍亂者。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按:治霍亂,粳米,須用陳倉者。或用生苡仁亦妙。

白話文:

治療暑熱熾盛引起霍亂的方子: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用水一斗,煮米至粥成,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要注意,治療霍亂的粳米,必須使用陳倉米,或者用生薏仁也很好。

6. 白虎加人參湯

(《傷寒論》)

治證如前,而元氣已虛者。

原方加人參三兩。

按:白虎湯神於解熱,妙用無窮。加人參,則補氣以生津;加桂枝,則和營而化瘧;加蒼朮,則清濕以治痿。變而為竹葉石膏湯,則為熱病後之補劑。余因推廣其義,凡暑熱霍亂之兼表邪者,加香薷、蘇葉之類。轉筋之熱極似寒,非反佐莫能深入者,少加細辛、威靈仙之類。

白話文:

如果病症與先前相同,但元氣已經虛弱,就需要在原方中加入人參三兩。白虎湯在退熱方面功效顯著,妙用無窮。加入人參可以補氣生津;加入桂枝可以調和氣血,治療瘧疾;加入蒼朮可以清熱除濕,治療痿症。若將白虎湯方劑稍作修改,變成竹葉石膏湯,則成為熱病後的補益藥方。我進一步推廣其應用,凡是暑熱霍亂兼有表邪的病人,可以加入香薷、蘇葉等藥物。轉筋的熱症表現得像寒症,必須用反佐之法才能深入治療,因此可以少量加入細辛、威靈仙等藥物。

痰濕阻滯者,加厚朴、半夏之類。血虛內熱者,加生地、地丁之類。中虛氣弱者,加白朮、苡仁之類。病衰而氣短精乏者,加大棗、枸杞之類。無不奏效如神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痰濕阻滯的情況,就應該加入厚朴、半夏等藥物;如果患者血虛內熱,就應該加入生地、地丁等藥物;如果患者中氣虛弱,就應該加入白朮、苡仁等藥物;如果患者病體衰弱,氣短乏力,就應該加入大棗、枸杞等藥物。這些藥物都能發揮神奇的效果,無不奏效。

7.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

治中虛暑熱霍亂,及霍亂已定,而餘熱未清,虛羸少氣者。

竹葉(二握),生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人參(三兩),麥門冬(一升),粳米(半升),甘草(炙,二兩)

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按《集驗》云:此方加生薑,治嘔最良。余謂治霍亂,宜用地漿煎更妙。

白話文:

針對中氣虛弱,暑熱引發的霍亂,以及霍亂已經穩定,但餘熱未消,身體虛弱、氣力不足的情況,可以用竹葉、石膏、半夏、人參、麥門冬、粳米、甘草等藥材,以水煎煮,溫服三次,每次一升,可改善症狀。此外,加生薑可以更有效地止嘔,而用地漿煎煮則更適合治療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