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煉雄丹

治暑穢痧邪,直犯包絡,神明閉塞,昏憒如屍,及霍亂初定,餘熱未清,驟爾神昏,如醉如寐,身不厥冷,脈至模糊者。皆燥熱無形之氣,矇蔽膻中,如人在煙塵障霧中行,治失其宜,漸漸燥悶而死。此非牛黃清心、犀角地黃等方可療,此丹主之。

極明雄黃(一分,研極細),提淨牙硝(六分)

研細,同入銅勺內,微火熔化撥勻,俟如水時,急濾清者於碗內,粗渣不用,俟其凝定收藏,此丹灶家秘製也。

按:此法,見《遊宦紀聞》,陳平伯載此方,黃多而硝少。素園糾其誤,謂黃多硝少。何能熔化,今依楊定雄一硝六為率。

木通(一錢),通草(三錢),陳雨水(一碗,用冬雪水似更良)

煎出味,去滓,再以陳雨水九碗,與藥汁和勻,每次用藥水一碗,磨入犀角三分,挑入煉雄三釐調勻,徐徐冷灌。能於三日內服盡十碗藥水,必有清痰吐出數碗而愈。簠齋嘗親驗矣。

白話文:

[煉雄丹]

這方子主要治療夏季因熱氣、污濁之氣及痧邪直接侵犯心包,導致神智閉塞,昏沉如同屍體般的狀態;以及霍亂初癒,餘熱尚未完全消退,突然出現神志昏迷,彷彿醉酒或沉睡,身體並未冰冷,但脈象模糊不明的情況。這些都是由燥熱的無形氣體矇蔽了心胸間的膻中部位,猶如人在煙塵霧障中行走,若治療方式不當,會慢慢因為乾燥悶熱而死亡。這種情況,不是牛黃清心丸、犀角地黃湯等方子所能治療的,此煉雄丹正是針對這種症狀。

所需材料為極純的雄黃(一份,需研磨到極細),以及提純的牙硝(六份)。

將兩者研磨細後,一同放入銅勺中,用小火熔化拌勻,等到像水一樣流動時,迅速將澄清的部分濾入碗內,粗渣則捨棄不用,等到它凝固後妥善保存,這是丹爐家祕傳的製作方法。

根據《遊宦紀聞》記載,陳平伯所載的這個方子中,雄黃的份量多於牙硝。然而,素園指出這樣的配比是錯誤的,認為雄黃多於牙硝,如何能熔化?現在我們按照楊定雄的比例,牙硝佔六分。

另外還需準備木通(一錢)、通草(三錢),以及陳年的雨水(一碗,如果使用冬季的雪水效果更好)。

先將木通和通草煎煮出藥汁,去渣後,再加入九碗陳年雨水,與藥汁混合均勻。每次取一碗藥水,加入磨碎的犀角三分,以及煉雄丹三釐,調勻後,慢慢冷灌服用。如果能在三天內喝完十碗藥水,必定會有大量痰液被排出,然後病情就能好轉。這點已經經過簠齋親自驗證過了。

2. 三聖丹

治寒濕為病,諸痧腹痛,霍亂吐瀉。

木香(一兩,不見火),明雄黃(二兩),明礬(三兩)

共研細末,以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汁,丸綠豆大,每服九分。重者,再服。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三聖丹]的藥方,用於治療因寒冷和濕氣引發的疾病,如各種腹部疼痛、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

藥方成分包括:木香(一兩,使用時不需經過火烤處理),明雄黃(二兩),明礬(三兩)。

將以上成分共同研磨成細粉,然後用新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碎榨出的汁液,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量為九分,病情嚴重者可以再次服用。

3. 蟾酥丸

治暑月貪涼飲冷,食物不慎,兼吸穢惡,成痧脹腹痛,或霍亂吐瀉。

杜蟾酥(燒酒化),硃砂(飛,各五錢),明雄黃(飛),茅山蒼朮(土炒焦,各一兩),丁香,牙皂(各三錢),當門子(一錢)

七味,各研極細,蟾酥打丸,鳳仙子大,辰砂為衣,放舌底化下。重者二三丸。洄溪云:此秘方也。

又方,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化開),明雄黃(水飛,各三錢),丁香,木香,沉香(各二錢),茅山蒼朮(土炒焦,四錢),硃砂(飛,一錢五分),當門子(一錢),西牛黃(三分)

九味,各研極細。擇上吉日,淨室中合研勻。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個,搗千餘下,丸如椒子大,曬乾,盛於瓷碗內,再用硃砂一錢五分,燒酒調塗碗內,蓋好,用力搖一二千下,則光亮矣。密收瓷瓶內,每三粒。輕者,一粒;重者,五粒。泉水下。

白話文:

【蟾酥丸】

主治在夏季過度貪圖涼快,飲食生冷,食用不潔食物,加上吸入污濁空氣,導致腹部脹痛,或是霍亂引起的嘔吐與腹瀉。

使用材料包括:蟾酥(用燒酒溶解)、硃砂(需飛揚去雜質,以下同)、明雄黃、茅山蒼朮(需用土炒至焦色)、丁香、牙皁、麝香(各成分份量不同,具體請參考原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至極細,利用蟾酥製成丸藥,大小約鳳仙花種子,並以硃砂包裹表面,放置舌下待其溶解。病情較輕者服用一丸,嚴重者可服用二到三丸。此方來自迴溪,他評論這是個祕方。

另一種配方,同樣適用於上述病症。

使用材料有:蟾酥(用燒酒溶解)、明雄黃、丁香、木香、沉香、茅山蒼朮(需用土炒至焦色)、硃砂、麝香、西牛黃(各成分份量不同,具體請參考原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至極細,在選定的吉利日子,在清潔房間中混合均勻。加入蟾酥和五個糯米糉的尖端部分,搗製上千次,製成如胡椒籽大的丸藥,曬乾後放入瓷碗中,再使用硃砂和燒酒混合塗抹在碗內,蓋好,用力搖動一二千次,使藥丸表面光滑。密封保存於瓷瓶中,每次服用三粒。病情較輕者服用一粒,嚴重者可服用五粒,用水送服。

4. 姚氏蟾酥丸

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浸烊,如無杜酥,可以東酥加倍),明雄黃(研),硃砂(飛,各二兩),木香(曬),丁香(曬),茅朮(炒),滑石(飛,各四錢),當門子(一兩)

八味,各研極細,和入蟾酥杵勻,丸黍米大,每藥丸就四兩,以火酒噴濕,蓋在碗內,加入飛淨硃砂六錢,竭力搖播,以光亮為度。

(本方去木香、滑石、當門子,名截痧丸,治痧甚效,方亦較穩。)

又方(一名通靈萬應丹),治同上,而力較峻。

杜蟾酥(九錢,燒,酒化),錦紋大黃(曬乾,六兩),硃砂(飛),明雄黃(飛),明天麻(焙乾),麻黃(去節,焙,各三兩六錢),丁香(六錢),甘草(去皮微炒,二兩四錢),當門子(三錢),茅朮(米泔水浸,切焙,三兩)

十味,各為細末,以糯米粥漿和,杵丸蘆菔子大,硃砂為衣。每七丸納舌下少頃,陰陽水下。若研細吹鼻,亦可取嚏。

白話文:

【姚氏蟾酥丸】

用於同樣病症的治療。

杜蟾酥(用燒酒浸泡溶化,如果找不到杜蟾酥,可用東蟾酥加倍替代),明雄黃(研磨成粉),硃砂(研磨並過篩,各二兩),木香(曬乾),丁香(曬乾),茅朮(炒過),滑石(過篩,各四錢),當門子(一兩)

以上八種材料,各自研磨至極細,然後與蟾酥混合均勻,搓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製藥量為四兩,再用火酒噴灑使其濕潤,放入碗中,再加入過篩淨化的硃砂六錢,盡力搖動,直至藥丸表面光滑為止。

(此方去掉木香、滑石、當門子,稱為截痧丸,對治療痧症有顯著效果,且藥方相對穩定。)

另一方(又名通靈萬應丹),用於同樣病症,但藥性較強。

杜蟾酥(九錢,燒過後用酒化開),錦紋大黃(曬乾,六兩),硃砂(過篩),明雄黃(過篩),明天麻(焙乾),麻黃(去節,焙乾,各三兩六錢),丁香(六錢),甘草(去皮微炒,二兩四錢),當門子(三錢),茅朮(用米泔水浸泡,切片後焙乾,三兩)

以上十種材料,各自研磨成細末,再以糯米粥漿調和,杵成蘆薈子大小的丸狀,外層裹上硃砂。每次取七粒放在舌下稍待片刻,再以陰陽水送服。如果將藥材研磨細末吹入鼻中,也能達到打噴嚏的效果。

5. 霹靂散

治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脈微欲絕者。

附子(濃甘草湯煎去毒),吳茱萸(泡去第一次汁,鹽水微炒,各三兩),陳伏龍肝(二兩,燒酒一小杯收干),木瓜(絡石藤七錢,煎汁炒乾,一兩五錢),丁香(蒸曬,一兩),絲瓜絡(燒酒洗,五兩)

六味,共為極細末,分作十九服,外以醋半酒杯,鹽一錢五分,藕肉一兩五錢,煎滾,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三釐,每病止須用半服,參湯下。

按確係寒證,此散固佳,若未辨陰陽,而用熱藥,以為外治,尚無大害,內服之藥,極宜審慎,勿輕試也。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霹靂散」,主要治療因陽氣虛弱,身體受寒導致的腹部疼痛、嘔吐與腹瀉、肌肉抽筋、四肢冰冷、大量出汗且舌苔呈白色、口不渴、脈搏微弱近乎停止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炮製過的附子、經過處理的吳茱萸各三兩,陳年的龍骨(伏龍肝)二兩並用少量燒酒收乾,木瓜與絡石藤煎煮後炒乾的一兩五錢,以及蒸曬過的丁香一兩和用燒酒清洗過的絲瓜絡五兩。

以上六種藥材磨成極細粉末,分成十九份。另外,半杯醋、一錢五分鹽及一兩五錢的藕肉一同煎煮,然後在瓦片上烤乾再研成粉。每次服用時,添加三釐量的這些粉,但每次生病只需服用半劑,以人參湯送服。

按照準確的寒症判斷,這個散劑確實有效。然而,如果未能辨別是陰虛還是陽虛,而輕易使用溫熱藥物,作為外部治療可能問題不大,但對於需內服的藥物,必須非常謹慎,切勿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