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6)
卷下 (6)
1. 煉雄丹
治暑穢痧邪,直犯包絡,神明閉塞,昏憒如屍,及霍亂初定,餘熱未清,驟爾神昏,如醉如寐,身不厥冷,脈至模糊者。皆燥熱無形之氣,矇蔽膻中,如人在煙塵障霧中行,治失其宜,漸漸燥悶而死。此非牛黃清心、犀角地黃等方可療,此丹主之。
極明雄黃(一分,研極細),提淨牙硝(六分)
研細,同入銅勺內,微火熔化撥勻,俟如水時,急濾清者於碗內,粗渣不用,俟其凝定收藏,此丹灶家秘製也。
按:此法,見《遊宦紀聞》,陳平伯載此方,黃多而硝少。素園糾其誤,謂黃多硝少。何能熔化,今依楊定雄一硝六為率。
白話文:
夏天暑熱引起的痧氣,直接侵犯到人體的包絡,導致神智不清,昏昏沉沉如同死人,或是霍乱初癒,餘熱未消,突然神志昏迷,像是醉酒或睡覺,身體沒有厥冷,脈象模糊。這些都是燥熱無形的氣,遮蔽了膻中,就像人在烟塵霧障中行走一樣,治療不得當,就會逐漸燥悶而死。這些情況不是用牛黃清心、犀角地黃等方子可以治癒的,用這個丹藥主治。
將雄黃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取淨化的牙硝,研磨成細粉,两者混合在一起,放入銅勺中,用微火慢慢熔化,並用工具攪拌均勻,直到熔化成液體狀,迅速將清澈的液體過濾到碗中,粗渣不要,待其凝固後收藏起來,這是煉丹師的秘方。
根據《遊宦紀聞》记载,陈平伯收录了这个方子,但雄黃比例過高而牙硝比例过低。素園指出了錯誤,认为雄黃過多而牙硝过少,无法熔化。現在根据楊定雄的比例,以一硝六雄黃的比例來配製。
木通(一錢),通草(三錢),陳雨水(一碗,用冬雪水似更良)
煎出味,去滓,再以陳雨水九碗,與藥汁和勻,每次用藥水一碗,磨入犀角三分,挑入煉雄三釐調勻,徐徐冷灌。能於三日內服盡十碗藥水,必有清痰吐出數碗而愈。簠齋嘗親驗矣。
白話文:
藥方
- 木通:一錢
- 通草:三錢
- 陳雨水:一碗(用冬雪水更佳)
製法
- 將木通和通草煎煮至藥味出,去渣。
- 以九碗陳雨水與藥汁混合均勻。
- 每服藥水一碗,研磨犀角三分,加入煉雄三釐,混合均勻。
- 慢慢地冷卻後灌服。
療效
三日內服用完十碗藥水,必能清痰吐出數碗而痊癒。
注
- 簠齋:指古代一位醫生,可能是一位醫學著作的作者。
- 陳雨水:指經長時間沉澱的雨水,古人認為其具有清涼解毒之效。
- 冬雪水:指冬天降落的雪水,也具有清涼解毒之效,比陳雨水更佳。
- 犀角:指犀牛角,古人認為其有清熱解毒之效。
- 煉雄:指煉製過的雄黃,也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現代觀點
2. 三聖丹
治寒濕為病,諸痧腹痛,霍亂吐瀉。
木香(一兩,不見火),明雄黃(二兩),明礬(三兩)
共研細末,以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汁,丸綠豆大,每服九分。重者,再服。
白話文:
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諸如痧症腹痛、霍亂吐瀉。
材料:木香一兩(不經火炒),雄黃二兩,明礬三兩。
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以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爛取汁,混合藥末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九分。病情嚴重者,可再次服用。
3. 蟾酥丸
治暑月貪涼飲冷,食物不慎,兼吸穢惡,成痧脹腹痛,或霍亂吐瀉。
杜蟾酥(燒酒化),硃砂(飛,各五錢),明雄黃(飛),茅山蒼朮(土炒焦,各一兩),丁香,牙皂(各三錢),當門子(一錢)
七味,各研極細,蟾酥打丸,鳳仙子大,辰砂為衣,放舌底化下。重者二三丸。洄溪云:此秘方也。
又方,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化開),明雄黃(水飛,各三錢),丁香,木香,沉香(各二錢),茅山蒼朮(土炒焦,四錢),硃砂(飛,一錢五分),當門子(一錢),西牛黃(三分)
白話文:
治療夏季過度飲用寒涼飲料,食用不當,並吸入污穢之氣,導致的痧脹腹痛,或是霍亂吐瀉的病症。使用以下藥方:
杜蟾酥(以燒酒調和),硃砂(經過飛粉處理),明雄黃(經過飛粉處理),茅山蒼朮(經過土炒並焦化),丁香,牙皁(各取三錢),當門子(取一錢)。
以上七味藥物均需研磨至極細,然後與杜蟾酥一起打成丸狀,大小如鳳仙子,外覆以辰砂作為包衣,服用時讓其在舌底融化。嚴重的情況下可服用2-3顆。
回溪認為這是個祕密的方子。
另外一個方子,治療同樣的症狀。
杜蟾酥(以燒酒調和開),明雄黃(以水飛粉處理),丁香,木香,沈香(各取二錢),茅山蒼朮(經過土炒並焦化,共四錢),硃砂(經過飛粉處理,共一錢五分),當門子(取一錢),西牛黃(共三分)。
九味,各研極細。擇上吉日,淨室中合研勻。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個,搗千餘下,丸如椒子大,曬乾,盛於瓷碗內,再用硃砂一錢五分,燒酒調塗碗內,蓋好,用力搖一二千下,則光亮矣。密收瓷瓶內,每三粒。輕者,一粒;重者,五粒。泉水下。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選個吉利的日子,在乾淨的房間裡將藥粉混合研磨均勻。加入蟾酥,再加入五個糯米粽尖,一起搗碎一千多次,搓成像胡椒子一樣大小的藥丸,曬乾後裝入瓷碗中。接著取硃砂一錢五分,用燒酒調勻塗抹在瓷碗內,蓋上蓋子,用力搖晃一二千下,直到碗內藥丸變得光亮為止。最後將藥丸密封保存於瓷瓶內,每次服用三粒,輕症者服用一粒,重症者服用五粒,以泉水送服。
4. 姚氏蟾酥丸
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浸烊,如無杜酥,可以東酥加倍),明雄黃(研),硃砂(飛,各二兩),木香(曬),丁香(曬),茅朮(炒),滑石(飛,各四錢),當門子(一兩)
八味,各研極細,和入蟾酥杵勻,丸黍米大,每藥丸就四兩,以火酒噴濕,蓋在碗內,加入飛淨硃砂六錢,竭力搖播,以光亮為度。
(本方去木香、滑石、當門子,名截痧丸,治痧甚效,方亦較穩。)
白話文:
治療方法與前文相同。取蟾酥(用燒酒浸泡軟化,若無蟾酥,可用東酥加倍代替),雄黃(研磨成粉),硃砂(研磨成極細粉),木香(曬乾),丁香(曬乾),茅朮(炒制),滑石(研磨成極細粉),當門子(一兩),以上八味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粉,與蟾酥混合均勻,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劑藥丸重四兩,用火酒噴濕,蓋在碗內,加入飛淨硃砂六錢,用力搖晃,直到藥丸表面光亮為止。
(本方去除木香、滑石、當門子,名為截痧丸,專治痧症,療效顯著,配方也較為穩定。)
又方(一名通靈萬應丹),治同上,而力較峻。
杜蟾酥(九錢,燒,酒化),錦紋大黃(曬乾,六兩),硃砂(飛),明雄黃(飛),明天麻(焙乾),麻黃(去節,焙,各三兩六錢),丁香(六錢),甘草(去皮微炒,二兩四錢),當門子(三錢),茅朮(米泔水浸,切焙,三兩)
十味,各為細末,以糯米粥漿和,杵丸蘆菔子大,硃砂為衣。每七丸納舌下少頃,陰陽水下。若研細吹鼻,亦可取嚏。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為「通靈萬應丹」,主要用來治療與前述相同的病症,但其療效較強烈。
配方包含:
- 杜蟾酥(九錢,經燒製後,以酒溶解)
- 大黃(六兩,曬乾後使用,又名錦紋大黃)
- 硃砂(經過飛選處理)
- 明雄黃(經過飛選處理)
- 天麻(焙乾後使用,又名明天麻)
- 麻黃(去節後,經焙乾處理,總計三兩六錢)
- 丁香(六錢)
- 甘草(去皮後微炒,總計二兩四錢)
- 當門子(三錢)
- 茅術(先用米泔水浸泡,再切片並焙乾,總計三兩)
這十種材料各自磨成細粉,然後以糯米粥漿調和,再用杵臼研磨成大小如蘆菔子的丸狀。外層用硃砂包覆。每次服用七粒,放入舌下短時間,並以陰陽水送服。若需要,也可以將粉末研細後吹入鼻孔,以引發打噴嚏。
5. 霹靂散
治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脈微欲絕者。
附子(濃甘草湯煎去毒),吳茱萸(泡去第一次汁,鹽水微炒,各三兩),陳伏龍肝(二兩,燒酒一小杯收干),木瓜(絡石藤七錢,煎汁炒乾,一兩五錢),丁香(蒸曬,一兩),絲瓜絡(燒酒洗,五兩)
六味,共為極細末,分作十九服,外以醋半酒杯,鹽一錢五分,藕肉一兩五錢,煎滾,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三釐,每病止須用半服,參湯下。
按確係寒證,此散固佳,若未辨陰陽,而用熱藥,以為外治,尚無大害,內服之藥,極宜審慎,勿輕試也。
白話文:
治療陽氣虛弱、內寒,導致腹部疼痛、腹瀉、抽筋、四肢冰冷、出汗、舌苔白、不口渴、脈搏微弱幾乎消失的情況,可用附子(以濃甘草湯煎煮去除毒性)、吳茱萸(浸泡去除第一次汁液,用鹽水微炒)、陳伏龍肝(以燒酒一小杯收干)、木瓜(與絡石藤一起煎煮汁液,炒乾)、丁香(蒸曬)、絲瓜絡(用燒酒洗淨)六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分成十九份,每次服用一份。另外用醋半杯、鹽一錢五分、藕肉一兩五錢煎煮沸騰,放置瓦片上烤干研磨成粉末,每服添加三釐,每次只需服用一半,用參湯送服。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針對寒症有效,若未辨明陰陽就使用熱性藥物,外用尚無大礙,但內服藥物必須謹慎,不可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