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桂苓甘露飲

(河間)

治暑熱挾濕之霍亂。

桂(去皮),白朮豬苓(各五錢),茯苓(去皮),澤瀉(各一兩),滑石(四兩),寒水石石膏甘草(炙,各二兩,一方甘草一兩五錢)

九味為末。每三錢,溫水或新汲水,或生薑湯,量證調下。小兒每服一錢。按:此方,一名桂苓白朮散。一方不用豬苓,或云去豬苓加人參,名桂苓白朮散

2. 六一散

(即益元散,一名天水散

桂府膩白滑石(六兩),甘草(炙,一兩)

二味為末。每三錢,溫水或新汲水調下,日三。挾表邪者,以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煎湯調下。本方加黃丹,名紅玉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加薄荷,名雞蘇散。加硃砂,名辰砂益元散

3. 蔥豉湯

(《肘後》)

治霍亂髮斑。

蔥白(一握),香豉(三合)

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日三服。

按:石頑云: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凡虛人風熱,伏氣發溫,及產後感冒,靡不隨手獲效。余謂胎前外感,何嘗不是妙劑。蘆根竹葉、蘇葉、黃芩,可以隨證佐入。

4. 四苓散

(《溫疫論》)

治濕盛霍亂,胸悶溺澀而渴者。

茯苓豬苓澤瀉橘皮

水煎服。

按:吳氏五苓去桂,而治胃中濕熱,最為有見,且以橘皮易術,則無實中之弊,而有利氣之功,當變而變,斯為善用古法。欲平霍亂者,宜知所趨響矣。(吳又可《溫疫論》解理透闢,用藥靈活,為病家不可不閱之書。素園)

5. 平胃散

(《局方》)

治濕盛於中,霍亂吐瀉。

茅朮(去粗皮,米泔浸,四兩),紫厚朴(去皮,薑汁炒),陳皮(去白,各三兩二錢),甘草(炙,二錢)

四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一片,煎七分服。轉筋者加木瓜。本方加藿香半夏,名金不換正氣散

6. 藿香正氣散

治濕蘊於中,寒襲其外,而為霍亂吐瀉者。

厚朴陳皮桔梗白朮半夏(各二兩)大腹皮(一本作蒼朮,或用檳榔亦可),白芷茯苓,蘇葉,藿香(各三兩),甘草(炙,一兩)

十一味為粗末。每三錢,姜三片,棗一枚,煎服。(《蘭臺軌範》此方無白朮,似更妥。謝城)

按:上二方,皆治風寒外感,食滯內停。或兼濕邪,或吸穢氣,或傷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證,的是良方。若溫暑熱證,不兼寒濕者,在所切禁。今人謂其統治四時感證,不審病情,一概濫用,誤人不少,用治霍亂,薑棗宜裁。

7. 半夏厚朴湯

(一名四七湯。《金匱》)

治情志不舒,痰濕阻氣,而成霍亂者。

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干蘇葉(二兩),生薑(五兩)

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

按:此方既主七情不適之郁痰證,亦治寒濕不化,風感外侵,食滯不消。誤投滋補,因而病劇者,無不所響輒捷。

8. 六和湯

治夏月虛人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之霍亂吐瀉,而身發熱者。

香薷(二錢),人參茯苓甘草,扁豆,厚朴(制),木瓜杏仁(去皮),半夏(各一錢),藿香砂仁(炒研,各六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