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麥門冬湯

(《金匱》)

治霍亂後,餘熱未清,神倦不飢,無苔而渴,或火升氣逆,乾咳無痰。

麥冬(一兩),製半夏(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炙,六分),粳米(半合),大棗(四枚,擘)

水煎,溫分四服。

按:海藏以竹葉易半夏,治溫熱後房勞復之氣欲絕者,大效。余謂即不因房勞復,而氣液兩虧,不能受重劑峻補,皆可以此湯接續其一線之生機,余屢用輒效。

2. 致和湯

(《霍亂論》)

治霍亂後,津液不復,喉乾舌燥,溺短便溏。

北沙參,生扁豆,石斛陳倉米(各四錢),枇杷葉(刷),鮮竹葉,麥冬(各三錢),陳木瓜(六分),生甘草(一錢)

水煎服。

3. 五苓散

(《傷寒》)

治傷寒轉霍亂,身熱頭痛,渴欲飲水。

白朮(石頑云:宜用生白朮),茯苓豬苓(各十八銖,按二十四銖為一兩,每銖重四分二釐弱,六銖為錙,即二錢五分,十八銖即七錢五分),澤瀉(一兩六錢),桂(五錢)

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愈。

按:仲聖於霍亂,分列熱多寒多之治,皆為傷寒轉為霍亂而設。故二多字最宜玩味,所云:熱多者,謂表熱多於裡寒也;寒多者,裡寒多於表熱也。豈可以熱多二字,遂謂此方可治熱霍亂哉。沈果之云:其用桂者,宣陽氣,通津液於周身,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用瀉、朮、二苓,以通三焦之閉塞,非開膀胱之溺竅也。

如果熱入而渴,復用桂、術以溫液耗津,又加苓、澤以滲之,是熱之又熱,耗之又耗,速之斃矣。余謂觀此,則多飲暖水,汗出愈之義益明。故霍亂無陽氣鬱遏身熱之表證,無三焦閉塞氣化不宣之裡證,而欲飲水者,切勿誤解熱多為熱證,而妄援聖訓,浪投此藥也。石頑、又可皆語焉未詳,河間則加三石以駕馭之,茲復詳述方義,庶用者,知所取捨焉。

而今人治濕熱病,不察其有無外挾風寒,內傷生冷之兼證,輒以胃苓湯為通用之方,因則僨事者亦多,且古方用散,不過三錢,權量又小,今世改為湯劑,動輒一二兩,權量又大。宜乎中病者,恆少;而誤人者恆多也。豈獨霍亂然哉!可慨也夫。

又按:此方與苓桂朮甘湯,同為溫中滌飲之劑,而力較峻。凡霍亂之寒濕內盛,水飲阻閉三焦者,雖外無風寒之表邪,未嘗不可用也。故亦治水蓄之疝,濕聚之腫。氣滯者加厚朴,氣虛者加人參(名春澤湯),用藥如用兵,苟能量敵而選將,斯戰無不克矣。

4. 理中丸

(《傷寒論》)

治寒霍亂,口不渴者。

人參甘草白朮乾薑(各三兩)

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碎研,溫服之,日三夜二,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味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加減法: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

尤氏云:臍上築者,臍上築築然跳動,腎氣上而之脾也。脾方受氣,術之甘能壅脾氣,故去之。桂之辛能下腎氣,故加之。

按:此陽虛之腎氣動,欲作奔豚也。故去朮加桂,以杜其上凌之萌。若陰虛而臍上築築者,大忌剛燥之劑,非峻滋肝腎之陰不可。蓋一為水動,一為火動也。

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

尤氏云:吐多者,氣方上壅,甘能壅氣,故去朮。辛能散氣,故加生薑。

按:鄒潤安云:即吐且利,有屬太陰者,有屬少陰者。在少陰,則無用術之理。在太陰,亦在可用不可用之列。以術能治脾胃虛,不能治脾胃實。故吐多者,去之。下多者,還用之。蓋術能舉脾之陷,不能定胃之逆也。又洄溪云:寒霍亂可用理中者,百不得一。余謂是霍亂矣,可用理中矣。

尚有如此細密加減之法,何今人既不議病,又不議藥,輕於一試,何異以不教之民,而使之戰耶。籲,可哀已。

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

尤氏云:下多者,脾氣不守,故須術以固之。悸者,腎水上逆,故加茯苓以導之。

按:今人治霍亂,既不辨其證之虛實寒熱,亦不察其吐多下多。溫補率投,漫無忌憚者,吾不知其何心也。

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

尤氏云:渴欲得水者,津液不足,白朮之甘,足以生之。

按:此渴因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加朮以補脾而致其津夜也。所謂白朮能生津液者,其義如此,豈熱爍津液而渴者,所堪一試哉。

腹中痛,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

尤氏云:腹中痛者,裡虛不足。人參之甘,足以補之。

按:裡虛腹痛,必喜溫按。

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

尤氏云:寒者,腹中氣寒也。乾薑之辛,足以溫之。

按:五苓,主熱多,謂表有熱也。理中,主寒多,謂里有寒也。故方下既有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之法。此復云:寒者加乾薑,是腹中尚未熱。故獨於此味,又加重也。蓋腹中寒,為寒之真諦。故仲聖不嫌煩複,而瑣瑣教人,以此為辨證之法。顧昧者一見吐下肢寒,略不察其腹中光景何如,擅以薑、附、丁、桂欲其轉熱,遂至從此而一身皆冷。嗚呼!豈未聞熱深厥深之聖訓乎。

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尤氏云:腹滿者,氣滯不行也。氣得甘則壅,得辛則行,故去朮加附子。

按:飲熱粥一升許,固是助藥力,亦是辨證法。設時行熱霍亂,不但熱粥在所大忌,即使不忌,亦萬不能強飲升許。果能飲熱粥升許者,豈非虛寒為病乎?故可以理中治之,若蔽於古而不知今,是房琯之以車戰也。

按:原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加青皮陳皮,名治中湯。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湯。加黃連,名連理湯。合五苓,名理苓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