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6)

1. 行軍散

治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急等證,並治口瘡喉痛,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闢時疫之氣。

西牛黃,當門子,真珠,梅冰,硼砂(各一錢),明雄黃(飛淨,八錢),火硝(三分),飛金(二十頁)八味,各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之。每三五分,涼開水調下。

白話文:

這方主要治療霍亂、痧脹、山間瘴氣及各種因暑熱、髒汙環境所引起的疾病,如這些病邪直接影響到心包,導致頭暈眼花,失去意識,甚至在危急情況下使用。此外,此方也適用於口瘡、喉嚨痛,以及點入眼睛去除風熱引起的眼疾。用鼻子吸入,還能防範當時流行的疫情。

所需藥材包含:西牛黃、當門子、珍珠、梅冰、硼砂(各約3.75公克)、明雄黃(需磨細淨化,約30公克)、火硝(約1.125公克)、飛金(約6.67公克)。以上八種藥材,分別研磨至極細如粉狀,再混合均勻,最後用陶瓷瓶密封保存,並用蠟封口。每次服用約1.5至2.5公克,以冷開水調和後服下。

2. 千金丹

(一名人馬平安散)

治同上。

明雄黃,硼砂,硝石(各一兩),硃砂(五錢),梅冰,當門子(各二錢),飛金(一百頁)

七味,各為細末合研勻,瓷瓶緊裝,每二三分,涼開水下。或嗅少許於鼻內,或加牛黃。洄溪云:此秘方也。

白話文:

(又稱為「人馬平安散」)

用於治療上述相同的病症。

所需藥材包括:明雄黃、硼砂、硝石(各自一兩)、硃砂(五錢)、梅冰、當門子(各自二錢)、飛金(一百頁)。

將這些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後混合均勻,再裝入瓷器瓶中密封保存。每次使用時取二到三分量,以冷開水服用。或者在鼻子內嗅入少量藥粉,亦可添加牛黃。洄溪先生表示:這是個祕密的配方。

請注意,以上僅為古文的現代漢語翻譯,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

3. 紫雪

治痧脹穢毒,心腹㽲痛,霍亂火熾,躁瞀煩狂。及暑火溫熱,瘴疫毒癘諸邪,直犯膻中猝死。溫瘧發斑,狂易叫走,五屍五疰,鬼魅驚癇,急黃蠱毒,麻痘火閉,口舌生瘡。一切毒火邪火,穿經入臟,蘊伏深沉,無醫可治之證。

黃金(百兩,石頑云:須賃金鋪中煉過葉子煮之方有性味,而止用十兩。薛公望雲:不用亦可。洄溪云:如用飛金萬頁研入,尤妙。)

寒水石(石頑云:如無真者,以元精石代之),磁石(醋煅),石膏,白滑石(各三斤,石頑止用各五兩)

四石共搗碎,用水一斛,(石頑一斗)連金煮至四斗(石頑五升)去滓,入下藥:

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切),沉香(研,各五斤,石頑止用五錢,按斤字恐是兩字之訛)丁香(一兩,石頑止用一錢。洄溪云:可用二兩),元參(切),升麻(各一斤,石頑用一兩六錢)甘草(八兩,石頑用生者八錢,洄溪用炙)

八味,入前藥汁中,煮取一斗五升(石頑一升五合),去滓,入下藥:

朴硝(十斤,石頑用芒硝一兩),焰硝(四斤,石頑用三兩,洄溪云:余制此二硝,止用十之一)

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石頑七合半),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藥:

硃砂(研細,水飛淨,三兩,石頑五錢),當門子(研,一兩二錢五分,石頑一錢二分)

二味,入前藥中攪勻,勿見火,寒之二日。候凝結成霜紫色,鉛罐密收,每服三四分至一錢,量用,新水調灌。

按:《雞峰方》無磁石、滑石、硝石。二角只用各十兩,丁、沉、木香各五兩,升麻六兩,朴硝二斤,麝香卻用三兩。餘六味分兩同。《醫通》云:此方即千金元霜加甘草、丁香、硃砂三味,遂易紫雪之名。余以其香味易散,故減小其制。竊謂宜從張氏配合為是。

白話文:

紫雪主治:因痧脹穢毒引起的心腹劇痛,霍亂火熱導致的焦躁、神智錯亂、煩躁和狂亂。此外,對於暑火溫熱、瘴疫、瘟疫等各種邪氣直接侵犯心包(膻中)造成的突然死亡;溫熱引起的瘧疾、發斑、精神失常、狂奔不止;五屍五疰(一種古代對多種疾病的稱呼)、鬼魅驚癇(驚嚇引發的癲癇)、急黃蠱毒(急性黃疸)、麻疹、痘疹、口腔潰瘍等。所有由毒火或邪火穿透經絡進入臟腑,深藏潛伏,使一般醫生無法治療的病情,都適用於此方。

配方中的黃金需先經過煉製,用量不一。其他成分包括寒水石(若找不到可用元精石替代)、磁石(需用醋煅)、石膏、白滑石等,這些成分需先打碎,再加入大量水與黃金一起煮沸,直至水分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去除渣滓,再加入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丁香、元參、升麻、甘草等成分,繼續煮至一定濃度,然後加入朴硝和焰硝,並持續攪拌,待藥汁濃縮到特定程度後,倒入木盆冷卻半日。當藥膏開始凝固時,再加入硃砂和當門子,充分攪拌均勻,避免接觸火源,再冷藏兩天。等到凝結成紫色霜狀,即可裝入密封的鉛罐中保存。使用時,每次服用三到四分至一錢,視病情調整,用新鮮冷水調和灌服。

值得注意的是,《雞峯方》中未記載磁石、滑石、硝石,且犀角和羚羊角的用量較少,丁香、沉香、木香的用量也相對較低,升麻用量略高,朴硝用量較大,麝香用量則較多。《醫通》認為,此方為千金元霜方加上甘草、丁香、硃砂三種成分,因而改名為「紫雪」。然而,由於香味容易揮發,因此建議將劑量縮小,以確保藥效。最後,筆者認為應遵循張氏的配方比例為佳。 希望這個翻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4. 碧雪

治熱極火閉,痧脹昏狂,及霍亂誤服熱藥,煩燥瞀亂,及時疫憒亂,便秘發斑,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糜齦爛,舌瘡喉閉,水漿不下等證。

寒水石,石膏,硝石,朴硝,芒硝,牙硝,青黛,甘草

八味等分,先將甘草煎湯去滓,納諸藥再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凝結成霜,研細密收。每錢許,涼開水下。上焦病以少許含化咽津。不能咽物者,蘆筒吹入喉中,齒舌病抹患處。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講述一種用於治療各種由極度高燒、火氣過旺導致的疾病,如痧症脹滿、神智昏亂、狂躁,以及因霍亂而誤食熱性藥物導致的煩躁不安、意識混亂,還有因季節性流行病引起的神志不清、便祕、皮膚出現紅斑,所有由積累熱毒引發的病症,包括咽喉腫痛、口腔潰爛、牙齦腐爛、舌頭生瘡、咽喉閉塞、無法吞嚥等症狀的方劑。

所需藥材包括寒水石、石膏、硝石、朴硝、芒硝、牙硝、青黛、甘草,以上八種藥材需等量使用。首先將甘草煎煮成湯汁後濾去渣滓,然後加入其他藥材再次煎煮。在煎煮過程中,使用柳木製的梳子不斷攪拌,直到所有藥材都溶解並達到適當的濃稠度,接著加入青黛充分混合均勻,倒入砂盆中,待其冷卻凝固成霜狀,再研磨成細粉,妥善保存。每次服用約一錢左右,用涼開水送服。如果是上焦部位的疾病,可以取少量藥粉含在口中,使其自然溶解,慢慢吞嚥藥液。對於無法吞嚥的患者,可使用蘆葦管將藥粉吹入口中至咽喉部,對於牙齒或舌頭的疾病,可直接將藥粉塗抹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