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12)
卷下 (12)
1. 來復丹
(《局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夾陰霍亂危證。
太陰元精石,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用硫黃為末,微火炒,結成砂子大),橘紅,青皮(去皮),五靈脂(澄去砂,炒令煙盡,各二錢)
六味為末,醋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來復丹】
這藥方適用於治療上焦過旺、下焦虛弱,體內有寒、外表卻發熱,以及因夏季暑氣加上陰寒導致的霍亂,這種病情非常危險。
所需藥材包括:太陰元精石、舶來品硫磺、硝石(三者各一兩,其中硫磺需研磨成粉,用小火炒至結成如砂子大小的顆粒)、橘紅、青皮(需去掉皮)、五靈脂(需先篩去砂礫,再炒至無煙,兩者各二錢)。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醋和成糊狀製成丸,丸的大小約等同於豌豆。每次服用時,取三十粒藥丸,用溫開水送服。
2. 桂枝湯
(《傷寒論》)
治寒霍亂後,身痛不休。
桂枝(去皮),芍藥,生薑(切,各三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須臾,啜稀熱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白話文:
(出自《傷寒論》)
用於治療寒性霍亂之後,身體仍然持續疼痛的情況。
所需藥材:桂枝(去皮)、芍藥、生薑(切成片,各自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撕開)。
製作方法:加入七升水,用小火慢煮至剩下三升,去掉殘渣。根據個人體溫適應度服用一杯,稍待片刻,再飲用一杯多些的熱粥,以增強藥效。
3. 異功散
治霍亂後,中虛主劑。
人參(一錢至三錢),白朮(炒黃,一錢至二錢半),茯苓(一錢至錢半),甘草(炙,六分至一錢),橘紅(一錢)
水煎服。肝風動而身痛肢浮者,加木瓜、薑、棗。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霍亂後,用於滋補身體虛弱的藥方。
使用的人參為一錢到三錢,炒黃的白朮為一錢至二錢半,茯苓為一錢到一錢半,炙過的甘草為六分至一錢,橘紅為一錢。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出現肝風興起,身體疼痛和四肢浮腫的情況,則需在上述藥方基礎上加入木瓜、薑和棗一同煎煮服用。
4. 梅花丸
治體虛多郁,血熱氣愆,木土相乘,嘔瀉腹痛,易感痧穢霍亂者。久服可杜外患,兼除宿恙。亦主肝胃久痛,消癥,調經帶,催生種子,孕婦忌之。
綠萼白梅蕊(三兩),飛滑石(七兩,以粉丹皮八兩煎汁制透,去丹皮曬乾),四制香附(三兩),甘松,蓬莪朮(各五錢),山藥,茯苓(各三錢五分),人參(潞參、洋參、高麗參皆可因人酌用),嫩黃耆,益智仁,砂仁(勿見火,各三錢),遠志肉(甘草水制,二錢五分),木香(不見火,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七分)
十五味,各研細末,合研勻,煉白蜜搗丸,每丸重一錢,白蠟衣之。每一丸去衣,開水調服。
按:此方調和氣血,舒郁培元,男女皆堪久服。以杜諸疴。不僅可已肝胃之痛,而御腸胃之亂也。孕婦體堅,或胎氣多滯者,正宜用以宣展充暢,惟虛而不固者忌之。
白話文:
【梅花丸】
主治:適用於身體虛弱且情緒鬱悶,血液過熱導致氣息紊亂,肝脾功能失調,引起嘔吐、腹瀉、腹部疼痛,容易受到感染,如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等症狀的人。長期服用可以防止外來疾病,同時也能治療舊疾。也能治療長期的肝胃疼痛,消除腫塊,調節月經,幫助生產及提高生育能力,但孕婦需避免使用。
成分:綠萼白梅花蕾(90克)、滑石粉(210克,用牡丹皮240克煎汁製成,去除牡丹皮後曬乾)、四製香附(90克)、甘松、蓬莪朮(各約15克)、山藥、茯苓(各約10.5克)、人參(潞參、西洋參、高麗參都可以,視個人情況選擇使用)、黃耆嫩根、益智仁、砂仁(不要加熱,各約10克)、遠志(甘草水處理,約7.5克)、木香(不要加熱,約4.5克)、桔梗(約3克)、甘草(約2.1克)。
製法:將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白蜜煉製成丸,每丸重約3.75克,再以白蠟包裹。服用時去掉蠟衣,用開水沖服。
說明:此方能調節氣血,舒緩鬱悶,培養元氣,男女都適合長期服用,以防各種疾病。不僅可以緩解肝胃疼痛,還能預防腸胃紊亂。對於懷孕婦女,如果體質健壯,或者胎兒生長較慢,正好可以用此方來促進生長,但如果是體虛且不穩固的情況下則應避免使用。
5. 資生丸
調和脾胃,運化飲食,滋養營衛,消除百疾,可杜霍亂等患。
人參(酌用同上),白朮(各三兩),橘紅,楂肉,神麯(各二兩),茯苓(一兩五錢),甘草(炙,五錢)川連(薑汁炒),白蔻仁(各三錢五分)
九味研細末,煉蜜搗丸彈子大。每食後細嚼一丸,開水下,嚴寒時,或用淡薑湯下。
按:石頑云:此古方也。與後人加味者,雖繁簡不同,而功效不異。
白話文:
【資生丸】
這款藥丸能夠調理脾胃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滋補身體,增強免疫力,防止各種疾病,甚至能預防霍亂等傳染病。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根據情況酌量使用,與其他藥物份量相同),白朮(各90克),橘紅,山楂肉,神麯(各60克),茯苓(45克),炙甘草(15克),黃連(薑汁炒製),白豆蔻仁(各10.5克)。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加入煉蜜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細嚼一顆藥丸,再以溫開水吞服,在天氣極為寒冷的時候,也可以用淡薑湯送服。
註解:石頑先生說,這是個古老的配方。雖然後世有人在基礎上添加了其他成分,使配方變得複雜,但其功效並未因此改變。
6. 繆氏資生丸
治同上。
人參(人乳浸,飯上蒸,烘乾),白朮(米泔水浸,山黃土拌蒸九次,曬九次,去土切片,焙乾,各三兩),楂肉(蒸),橘紅(略蒸,各二兩),白茯苓(細末水澄,蒸,曬乾,入人乳再蒸,曬乾),懷山藥(切片,炒)白扁豆(炒),湘蓮肉(炒),芡實粉(炒),薏苡仁(炒,各一兩五錢),麥芽(炒研,磨取淨面,一兩)藿香葉(不見火,各三錢五分),甘草(去皮炙),桔梗(米泔浸,去蘆蒸,各五錢),澤瀉(切片,炒),白蔻仁(勿見火,各三錢五分),川連(如法炒七次,三錢)
十七味,如法修制,細末,煉白蜜搗丸,每丸重二錢。飲後白湯,或橘皮湯、砂仁湯嚼化下。
按:《治法匯》《醫通》《蘭臺軌範》載此方,皆有神麯二兩,其餘分兩亦稍有參差。《名醫方論》有神麯,無澤瀉。《廣筆記》云:妊娠三月,陽明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故易墮也。宜服此丸。洄溪云:此方治懷孕氣阻,用兼消補之法,以止嘔吐而固胎氣,意頗可取。
余謂保胎止吐,皆健運脾胃之功,故曰資生,夫脾胃位鎮中樞,而司出納,為人生後天之本。一失健運,百病叢生。凡衰老稚弱,及飢飽不時,勞逸過度,思慮久傷之輩,脾胃尤易受病。若能常服此丸,俾升降不愆,周流無滯,揮霍撩亂,於是弭焉。俱收並蓄,待用無遺,為將為醫,理無二致,對證發藥,諺語堪師,十劑七方,陣圖有法,故必藥性明而兵法諳,始可制方臨敵也。先藥性,後方劑,特其大略耳。
神明變化,存乎其人,方先外治而後內服,昭慎重也。始臥龍而中結以致和,末殿以資生,其有如臥龍之才者,出而撥亂反正,以致中和,則天地位,萬物育,化日舒長,更何疫癘之有哉。謹拭目待之,以慰余重訂此書之意焉。故列藥方第四。
白話文:
【繆氏資生丸】
用途與前述相同。
人參(使用人乳浸泡,然後放在飯上蒸煮,再烘乾)、白朮(用米泔水浸泡,再與山黃土混合蒸煮九次,晾曬九次,去掉土質部分切成片狀,再進行烘焙乾燥,各三兩)、山楂肉(蒸煮)、橘紅(稍微蒸煮,各二兩)、白茯苓(細碎成末後用水澄清,蒸煮,曬乾,加入人乳再蒸煮,再曬乾)、懷山藥(切片後炒製)、白扁豆(炒製)、湘蓮子(炒製)、芡實粉(炒製)、薏苡仁(炒製,各一兩五錢)、麥芽(炒製研磨,篩選出純淨的麵粉,一兩)、藿香葉(不要接觸到火,各三錢五分)、甘草(去除表皮,炙烤)、桔梗(用米泔水浸泡,去掉蘆頭後蒸煮,各五錢)、澤瀉(切片後炒製)、白豆蔻(不要接觸到火,各三錢五分)、黃連(按照方法炒製七次,三錢)。
共十七種藥材,依照方法製備,研磨成細末,用煉製的白蜜製成丸藥,每一丸重量為二錢。服用時在飲食後,用白湯,或者橘皮湯、砂仁湯嚼碎後吞服。
根據《治法匯》《醫通》《蘭臺軌範》記載此方,都含有神麯二兩,其他的分量也會有些許不同。《名醫方論》中有神麯,但沒有澤瀉。《廣筆記》提到:懷孕三個月時,陽明脈養護胎兒,如果陽明脈衰弱,胎兒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所以容易流產。適合服用此丸藥。洄溪先生認為:這個配方可以治療懷孕期間的氣血阻塞,同時具有消化和滋補的作用,可以防止嘔吐,鞏固胎氣,其理念值得借鑒。
我認為,保胎止吐,都是健脾和胃的效果,因此叫做資生。脾胃是身體中的主要器官,負責吸收和排泄,是人生後天的根本。一旦脾胃功能失調,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對於老年人、兒童、生活作息不規律、勞逸不均、思慮過度的人羣,脾胃尤其容易生病。如果能經常服用此丸藥,使身體的升降順暢,血液循環無阻,那麼身體的混亂就會消失。所有的營養都被吸收儲存,等待需要時使用,作為軍事家和醫生,他們的原理是一樣的。針對症狀開藥,民間的諺語也可以成為指導,十劑藥方中有七個方子,陣圖有其規律,因此必須要明白藥性的特性和軍事戰略,才能制定方子,應對疾病。先學習藥性,再學習方劑,這只是基本的步驟。
如何靈活運用,取決於個人的能力。方子首先用於外部治療,然後纔是內部服用,這是為了慎重考慮。開始像臥龍一樣蜷縮,中間階段緊密聯繫,最後達到和諧,最後以資生丸作為總結。如果有像臥龍一樣的才華,出來解決混亂,達到中和,那麼天地會定位,萬物得以生長,日子舒適長久,何來瘟疫之患呢。謹慎地等待著,以此安慰我重新編輯這本書的意圖。因此,將藥方列為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