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12)
卷下 (12)
1. 來復丹
(《局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夾陰霍亂危證。
太陰元精石,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用硫黃為末,微火炒,結成砂子大),橘紅,青皮(去皮),五靈脂(澄去砂,炒令煙盡,各二錢)
六味為末,醋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藥方
- 太陰元精石 一兩
- 舶上硫黃 一兩
- 硝石 一兩 (將硫黃研磨成粉末,用微火慢慢炒至結成砂子大小)
- 橘紅 二錢 (去皮)
- 青皮 二錢 (去皮)
- 五靈脂 二錢 (去除雜質,炒至煙氣消失)
製法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豌豆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2. 桂枝湯
(《傷寒論》)
治寒霍亂後,身痛不休。
桂枝(去皮),芍藥,生薑(切,各三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須臾,啜稀熱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白話文:
藥物
- 桂枝(去皮):三兩
- 芍藥:三兩
- 生薑(切):三兩
- 甘草(炙):二兩
- 大棗(十二枚,掰開):
用法
- 將以上藥物加水七升,用微火煮至三升,去渣。
- 待藥湯溫熱後,一次服用一升。
- 服藥後不久,再喝稀熱粥一升以上,以幫助藥力發揮。
註釋
- 寒霍亂:指由寒邪入侵引起的霍亂,症狀包括腹痛、嘔吐、腹瀉、肢體冰冷等。
-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這些藥材具有溫中散寒、解痙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寒霍亂之後的疼痛。
- 擘:掰開,將大棗掰成兩半。
- 須臾:一會兒,很快的意思。
- 啜:喝,慢慢地喝。
現代理解
這個方子是治療寒霍亂之後,身體疼痛不止的有效方法。藥物溫中散寒、解痙止痛,粥則溫胃暖脾,幫助藥力更好地發揮。
3. 異功散
治霍亂後,中虛主劑。
人參(一錢至三錢),白朮(炒黃,一錢至二錢半),茯苓(一錢至錢半),甘草(炙,六分至一錢),橘紅(一錢)
水煎服。肝風動而身痛肢浮者,加木瓜、薑、棗。
白話文:
治療霍亂之後,病人體虛需要補益,以下方劑可用來調理:
主藥:
- 人參(一錢至三錢)
- 白朮(炒黃,一錢至二錢半)
- 茯苓(一錢至錢半)
- 甘草(炙,六分至一錢)
- 橘紅(一錢)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若患者伴有肝風內動導致肢體疼痛、浮腫,可以加木瓜、生薑、大棗。
4. 梅花丸
治體虛多郁,血熱氣愆,木土相乘,嘔瀉腹痛,易感痧穢霍亂者。久服可杜外患,兼除宿恙。亦主肝胃久痛,消癥,調經帶,催生種子,孕婦忌之。
綠萼白梅蕊(三兩),飛滑石(七兩,以粉丹皮八兩煎汁制透,去丹皮曬乾),四制香附(三兩),甘松,蓬莪朮(各五錢),山藥,茯苓(各三錢五分),人參(潞參、洋參、高麗參皆可因人酌用),嫩黃耆,益智仁,砂仁(勿見火,各三錢),遠志肉(甘草水制,二錢五分),木香(不見火,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七分)
白話文:
這方藥適合治療身體虛弱、鬱結、血熱氣盛,導致木土相剋,出現嘔吐、腹瀉、腹痛,容易感染痧穢霍亂等症狀的人。長期服用可以預防外邪入侵,並消除舊病。也能治療肝胃久痛、消腫、調經帶、催生,但孕婦忌用。藥方包括綠萼白梅蕊、滑石粉、四制香附、甘松、蓬莪朮、山藥、茯苓、人參、嫩黃耆、益智仁、砂仁、遠志肉、木香、桔梗、甘草。
十五味,各研細末,合研勻,煉白蜜搗丸,每丸重一錢,白蠟衣之。每一丸去衣,開水調服。
按:此方調和氣血,舒郁培元,男女皆堪久服。以杜諸疴。不僅可已肝胃之痛,而御腸胃之亂也。孕婦體堅,或胎氣多滯者,正宜用以宣展充暢,惟虛而不固者忌之。
白話文:
將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再用白蜜揉製成丸,每丸重一錢,以白蠟包覆。服用時,去掉白蠟,用溫水送服。此方能調和氣血,舒緩鬱結,滋養元氣,男女皆可長期服用,預防各種疾病。不僅能止痛,還能調節腸胃,孕婦體質強健或胎氣不順者,可以用來舒展暢通。但虛弱體質者不宜服用。
5. 資生丸
調和脾胃,運化飲食,滋養營衛,消除百疾,可杜霍亂等患。
人參(酌用同上),白朮(各三兩),橘紅,楂肉,神麯(各二兩),茯苓(一兩五錢),甘草(炙,五錢)川連(薑汁炒),白蔻仁(各三錢五分)
九味研細末,煉蜜搗丸彈子大。每食後細嚼一丸,開水下,嚴寒時,或用淡薑湯下。
按:石頑云:此古方也。與後人加味者,雖繁簡不同,而功效不異。
白話文:
這方子能調和脾胃,幫助消化吸收,滋養身體,消除各種疾病,也能預防霍亂等病症。藥材包括人參、白朮、橘紅、山楂肉、神麴、茯苓、甘草、川連、白蔻仁,研成細末,用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飯後服用一丸,用開水送服,嚴寒時可以用淡薑湯送服。
6. 繆氏資生丸
治同上。
人參(人乳浸,飯上蒸,烘乾),白朮(米泔水浸,山黃土拌蒸九次,曬九次,去土切片,焙乾,各三兩),楂肉(蒸),橘紅(略蒸,各二兩),白茯苓(細末水澄,蒸,曬乾,入人乳再蒸,曬乾),懷山藥(切片,炒)白扁豆(炒),湘蓮肉(炒),芡實粉(炒),薏苡仁(炒,各一兩五錢),麥芽(炒研,磨取淨面,一兩)藿香葉(不見火,各三錢五分),甘草(去皮炙),桔梗(米泔浸,去蘆蒸,各五錢),澤瀉(切片,炒),白蔻仁(勿見火,各三錢五分),川連(如法炒七次,三錢)
白話文:
人參用人乳浸泡,放在飯上蒸,再烘乾;白朮用米泔水浸泡,混合山黃土拌勻蒸九次,曬九次,去掉泥土切片,焙乾;山楂肉蒸熟;橘紅略微蒸一下;茯苓研成細末,用清水澄清後蒸,曬乾,再加入人乳蒸,曬乾;山藥切片,炒;白扁豆炒;湘蓮肉炒;芡實粉炒;薏苡仁炒;麥芽炒研,磨取淨面;藿香葉不經火炒;甘草去皮炙;桔梗用米泔水浸泡,去除蘆頭蒸熟;澤瀉切片,炒;白蔻仁不經火炒;川連依照法度炒七次。各藥材的用量分別為:人參、白朮各三兩,山楂肉、橘紅各二兩,茯苓一兩五錢,山藥、白扁豆、湘蓮肉、芡實粉、薏苡仁各一兩五錢,麥芽一兩,藿香葉、甘草、桔梗各三錢五分,澤瀉、白蔻仁各三錢五分,川連三錢。
十七味,如法修制,細末,煉白蜜搗丸,每丸重二錢。飲後白湯,或橘皮湯、砂仁湯嚼化下。
按:《治法匯》《醫通》《蘭臺軌範》載此方,皆有神麯二兩,其餘分兩亦稍有參差。《名醫方論》有神麯,無澤瀉。《廣筆記》云:妊娠三月,陽明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故易墮也。宜服此丸。洄溪云:此方治懷孕氣阻,用兼消補之法,以止嘔吐而固胎氣,意頗可取。
余謂保胎止吐,皆健運脾胃之功,故曰資生,夫脾胃位鎮中樞,而司出納,為人生後天之本。一失健運,百病叢生。凡衰老稚弱,及飢飽不時,勞逸過度,思慮久傷之輩,脾胃尤易受病。若能常服此丸,俾升降不愆,周流無滯,揮霍撩亂,於是弭焉。俱收並蓄,待用無遺,為將為醫,理無二致,對證發藥,諺語堪師,十劑七方,陣圖有法,故必藥性明而兵法諳,始可制方臨敵也。先藥性,後方劑,特其大略耳。
白話文:
藥方
十七味藥材,依照古法製成細末,用白蜜調和製成丸藥,每丸重二錢。服用時,可用白開水送服,或以橘皮湯、砂仁湯送服,並將藥丸嚼碎吞服。
古籍記載
《治法匯》、《醫通》、《蘭臺軌範》等醫書記載此方,均含有神麴二兩,其他藥材的份量略有差異。《名醫方論》則有神麴,但沒有澤瀉。《廣筆記》記載:懷孕三個月時,陽明脈負責滋養胎兒,如果陽明脈虛弱,胎兒就缺乏營養,容易流產。服用此丸可以幫助安胎。洄溪說:此方治療懷孕期間氣阻,採用兼顧消補的方法,可以止嘔吐,並固護胎氣,藥理非常合理。
個人心得
我认为,保胎止吐的关键在于健运脾胃,所以才称之为“资生”。脾胃居于人体中枢,主司消化吸收,是人體後天之本。一旦脾胃運作失調,百病叢生。年老体弱、食慾不振、勞逸失度、思慮過度等,都會傷害脾胃。经常服用此丸,可以使脾胃升降有序,氣血運行通暢,各種病症自然消除。
将各种藥材的功效兼收并蓄,在需要时便能运用自如,无论是医者還是将領,道理都一样。对症下药,如同兵法中的布陣,十劑七方,皆有规律可循。因此,必須精通藥性,熟悉兵法,才能制訂藥方,應對病症。先了解藥性,再熟悉方剂,是学习中医的大致方向。
神明變化,存乎其人,方先外治而後內服,昭慎重也。始臥龍而中結以致和,末殿以資生,其有如臥龍之才者,出而撥亂反正,以致中和,則天地位,萬物育,化日舒長,更何疫癘之有哉。謹拭目待之,以慰余重訂此書之意焉。故列藥方第四。
白話文:
神明的變化,在於人的修為,因此先用外治法,再用內服藥,此乃謹慎之舉。就像臥龍初出茅廬,然後逐漸積累經驗,最終成就大業,以資養生。若有像臥龍般有才華之人,出來平定亂世,恢復秩序,使天下達到中和,那麼天地就會安定,萬物就會繁衍,太平盛世就會到來,何來疫病之憂呢?我謹慎地拭目以待,希望能藉此慰藉我重訂此書的初衷。所以,接下來列出藥方,作為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