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下 (29)
卷下 (29)
1. 霹靂散
治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脈微欲絕者。
附子(濃甘草湯煎去毒),吳茱萸(泡去第一次汁,鹽水微炒,各三兩),陳伏龍肝(二兩,燒酒一小杯收干),木瓜(絡石藤七錢,煎汁炒乾,一兩五錢),丁香(蒸曬,一兩),絲瓜絡(燒酒洗,五兩)
六味,共為極細末,分作十九服,外以醋半酒杯,鹽一錢五分,藕肉一兩五錢,煎滾,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三釐,每病止須用半服,參湯下。
按確係寒證,此散固佳,若未辨陰陽,而用熱藥,以為外治,尚無大害,內服之藥,極宜審慎,勿輕試也。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霹靂散」,主要治療因陽氣虛弱,身體受寒導致的腹部疼痛、嘔吐與腹瀉、肌肉抽筋、四肢冰冷、大量出汗且舌苔呈白色、口不渴、脈搏微弱近乎停止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炮製過的附子、經過處理的吳茱萸各三兩,陳年的龍骨(伏龍肝)二兩並用少量燒酒收乾,木瓜與絡石藤煎煮後炒乾的一兩五錢,以及蒸曬過的丁香一兩和用燒酒清洗過的絲瓜絡五兩。
以上六種藥材磨成極細粉末,分成十九份。另外,半杯醋、一錢五分鹽及一兩五錢的藕肉一同煎煮,然後在瓦片上烤乾再研成粉。每次服用時,添加三釐量的這些粉,但每次生病只需服用半劑,以人參湯送服。
按照準確的寒症判斷,這個散劑確實有效。然而,如果未能辨別是陰虛還是陽虛,而輕易使用溫熱藥物,作為外部治療可能問題不大,但對於需內服的藥物,必須非常謹慎,切勿輕易嘗試。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