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卷上 (6)
卷上 (6)
1. 熱證
又曰:觸犯臭穢,而腹痛嘔逆,刮其脊背,隨發紅斑者,俗謂之痧。甚則欲吐不吐,欲瀉不瀉,乾嘔㽲痛者,曰絞腸痧。更有感惡毒異氣而驟發黑痧,俗名番痧。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脹,不呼不叫。如不急治,兩三時即斃。有微發寒熱,腹痛麻瞀,嘔惡神昏者。或濈濈汗出,或隱隱發斑,此毒邪焮發於表也。
亦有發即瀉利厥逆,腹脹無脈者,此毒邪內伏,不能外發也。所患最暴,多有不及見斑而死者。經謂大氣入於臟腑,雖不病而卒死是也。初覺,先將紙捻點淬頭額,即以蕎麥焙燥,去殼取末三錢,涼開水調服;重者少頃再服即安。蓋蕎麥能煉腸胃滓穢,降氣寬胸,而治濁滯,為痧毒之專藥。
其毒甚面黑者,急於兩膝後委中穴,砭出黑血,以泄毒邪。凡驟發之病,勿慮其虛,非此急奪,束手待斃。原夫此病與臭毒相類,與霍亂相似,乃疫癘之最劇者。初起昏憒不省,脈多沉匿不顯,或渾渾不清。勿以腹痛足冷而與溫藥,如蕎麥一時莫得,或服之不應,即宜理氣為先,如香蘇散加薄荷、荊芥,辛涼透表;次則辟邪為要,梔子豉湯加牛蒡、生甘草,解毒和中。表熱勢甚,清熱為急,黃芩湯加連翹、木通,分利陰陽。
若見煩擾腹脹,脈來數疾,急投涼膈散,以竹葉易生薑,則毒從下奪。熱劇神昏,雖合三黃,多不可救。煩渴引飲,遺溺,速清陽明,白虎湯加蔥豉,使毒從表化。斑點深赤,毒在血分者,濃煎益母草,少投生蜜,放溫恣服,取效最捷。以其專下惡血也,或加生萊菔汁半杯,總取散血之功。
以上諸法,在未經誤藥,庶可挽回一二。曾見一商,初到吳會,暢飲酣歌,席間,霎時不安,索生薑湯一啜而逝。又有朔客,到楓覓湯澡浴,忽然眩暈嘔逆,到舟即斃(凡感受暑熱穢疫諸邪者,大忌熱湯澡身也)。更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周身焮紫如雲而死者。亦有誤認麻疹,而與檉柳櫻桃核湯,咽痛失音而死者(亦有誤認寒證而與熱劑,口鼻流血而死者)。變生反掌,不似時行,猶可遷延數日也。
上海,特海陬一邑耳。二十年來,屢遭兵燹,乃滄海漸變桑田,外國之經營日廣,蘇省又以為會垣,而江浙之倖免於難者,率遷於此。各省商舶麇集,帆檣林立,踵接肩摩,居然一大都會矣。然人煙繁萃,地氣愈熱,室廬稠密,穢氣愈盛,附郭之河,藏垢納汙,水皆惡濁不堪。
今夏,余避地來遊,適霍亂臭毒番痧諸證盛行,而臭毒二字,切中此地病因。奈醫者茫然,竟有令人先服薑汁一盞者;有以大劑溫補主治者。皆刊印遍貼通衢,病家信之,死者日以千計,道殣相望。錢塘吳菊,潭茂才告余,曰:目擊一人七竅流血而死,聞之惻然,豈亦劫運使然歟。
白話文:
熱證
俗稱痧症的疾病,是由於接觸污穢之物引起腹痛嘔吐,脊背刮拭後出現紅斑。嚴重時想吐吐不出,想瀉瀉不出,乾嘔腹痛,稱為絞腸痧;若因接觸惡毒異氣而突然出現黑色痧斑,俗稱番痧,患者會突然昏倒,腹痛,面色發黑腫脹,不呼不叫,如不緊急治療,兩三個小時就會死亡。有些患者會輕微發冷發熱,腹痛麻木,嘔吐噁心神志昏迷;有的會大量出汗,有的會隱約出現斑點,這是毒邪在體表發作。
也有些患者一開始就腹瀉不止,身體厥逆,腹脹無脈,這是毒邪潛伏在體內,無法外洩,病情發展極快,許多患者甚至還沒出現斑點就死亡了。這正如經書所說,大氣侵入臟腑,即使沒有明顯疾病也能突然死亡。初期症狀出現時,先用紙捻沾取患者額頭上的汗水,然後服用三錢焙乾去殼的蕎麥粉末,用涼開水調服;病情嚴重者,過一會兒再服用一次即可緩解。因為蕎麥能清除腸胃污穢,降氣寬胸,治療濁滯,是治療痧毒的專藥。
如果病情嚴重,患者面色發黑,要立即在兩膝後委中穴用針刺放出黑血,以排出毒邪。凡是突然發作的疾病,不要考慮虛實,必須迅速採取措施,否則只能束手待斃。這種疾病與臭毒相似,與霍亂類似,是疫病中最嚴重的。初期患者昏迷不醒,脈象多沉隱不明,或渾濁不清。不要因為腹痛足冷而服用溫藥,如果一時找不到蕎麥,或者服用蕎麥無效,就應該先理氣,例如服用香蘇散加薄荷、荊芥,辛涼透表;其次是辟邪,例如服用梔子豉湯加牛蒡、生甘草,解毒和中。如果表熱很嚴重,要優先清熱,服用黃芩湯加連翹、木通,分利陰陽。
如果患者煩躁不安,腹脹,脈搏頻數有力,要立即服用涼膈散,用竹葉代替生薑,使毒邪從下排出。如果病情嚴重,神志昏迷,即使服用三黃瀉心湯,也多數無法挽救。如果患者煩渴引飲,小便失禁,要迅速清泄陽明經,服用白虎湯加蔥豉,使毒邪從體表排出。如果斑點深紅,毒邪在血分,要濃煎益母草,加少量蜂蜜,溫服,療效最快,因為益母草專門清除瘀血,也可加半杯生蘿蔔汁,共同達到散血的效果。
以上方法,如果沒有服用錯誤的藥物,或許可以挽回一些。我曾見過一個商人,初到蘇州,暢飲唱歌,席間突然不適,喝了一口生薑湯就去世了。還有一個外地人,到楓橋沐浴,突然頭暈嘔吐,上船就死了(凡是感受暑熱穢疫等邪氣的人,都忌諱用熱水洗澡)。還有人誤認為是傷寒,而服用發散藥物,結果全身發紫像雲彩一樣而死;也有人誤認為是麻疹,而服用檉柳櫻桃核湯,結果咽喉疼痛失聲而死(也有人誤認為是寒證而服用熱藥,結果口鼻流血而死)。病情變化迅速,不像一般的流行病,或許可以延緩幾天。
上海,只是海邊的一個小城。二十年來,多次遭受戰亂,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外國的經營日益廣泛,江蘇省也把它作為重要的城市,而江浙地區倖免於難的人,大多遷移到這裡。各省的商船雲集,帆檣林立,人來人往,儼然成為一個大都市。然而,人煙稠密,地氣越來越熱,房屋密集,污穢之氣越來越盛,城邊的河流,污濁不堪。
今年夏天,我來到這裡避亂,恰逢霍亂、臭毒、番痧等疾病盛行,「臭毒」二字,恰好點中了這個地方疾病的病因。然而醫生們卻茫然無措,竟然有人讓病人先喝一碗薑汁;有人用大量的溫補藥物治療。這些錯誤的治療方法都印在紙上,張貼在街頭巷尾,病人相信了,每天死亡的人數以千計,屍體遍地都是。錢塘的吳菊、潭茂才告訴我,他們親眼看見一個人七竅流血而死,聽到這些,我感到非常悲痛,難道這是天災人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