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精詳》~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逆症一十三條

久吾聶氏曰:黃西邱著順、險、逆三圖,順症不須用藥,險症有藥可治,若逆症雖勉強用藥,斷不得活。曾立逆症圖三十條,予每看痘症,逐年經見,實有一十三圖,果系不可治之症,無再生之望,雖細心極力,變方設法,亦不能出西邱範圍之外,因以揭逆症一十三條,分例於後,以廣後學之見聞。

矇頭(此毒參陽位也)

矇頭者,面部身上及手足,俱稀疏,獨頭上以至髮際,形如蠶種,此逆症也。若稠密有界,又當別論。

蓋面

蓋面者,他處俱稀疏,獨面上形如蠶種,無絲毫空處,此逆症也。若稠密有地界,又當別論。

托腮

托腮者,他處俱稀疏,獨兩腮頰及地角,相連一片,形如蠶種,此逆症也。若稠密有地界,又當別論。

鎖項

鎖項者,他處俱稀疏,獨項間形如蠶種,無絲毫空處,此逆症也。若稠密有地界,又當別論。

雲錦鋪胸

鋪胸者,他處俱稀疏,獨胸前一處,上連咽喉之下,下及兩乳之間,形如蠶種,此逆症也。若稠密有地界,又當別論。

雲錦鋪肩

鋪肩者,他處俱稀疏,獨兩肩及後頸窩形如蠶種,此逆證也。若稠密有地界,又當別論。

前後補服

前後補服者,他處俱稀疏,獨心窩之下,肛臍之上,脊背風翅骨之下,脊後腰之上,前後如職官穿補服樣,或方或圓,一片形如蠶種,此逆症也。若稠密有地界,又當別論。

斷橋

斷橋者,他處俱稠密,不分地界,獨腰間絕無一點,猶橋之有梁而中斷也,故名斷橋,此逆症也。若上下別處所出之痘有地界,猶可望生,又當別論。

蝦蟆瘟

蝦蟆瘟者,遍身上下,痘出稠密,不分地界,惟胸腹之間,不見痘粒,有似於蝦蟆形,故名蝦蟆瘟,此逆症也,若稀疏又當別論。

無根

無根者,通身上下,痘俱稠密,不分地界,獨兩手心兩足心無痘,蓋以手足為諸陽之本,陽絕則兩手心兩足心皆不出痘,此逆症也,若通身出痘稀疏,又當別論。

玉帶橫腰

玉帶橫腰者,他處俱稀疏,獨前後腰間,闊不過二寸,周圍密如蠶種,如帶束腰間一樣,此逆症也,倘若稀疏,又當別論。

枯樹掛蛇

枯樹掛蛇之症,有單掛,有雙掛,有掛在手肱者,有掛在腿股者,他處俱稀疏,獨掛處如蛇形而纏繞之,密如蠶種,此逆症出,倘稀疏有地界,又當別論。

形如瓜瓠

形如瓜瓠者,痘初見標,尚未出齊,以及將出齊之際,痘未見起發,而面部腮頰,以及兩目,俱皆腫脹,形如瓜瓠,此逆症也。煩躁昏迷,不省人事者,決不可救。

2. 異痘類

痘有吉凶,症有生死,不能識其吉凶,焉敢決其生死乎?況有似吉而凶,似凶而吉者,尤不可以不詳辨也。

天根痘

天根者,諸痘不起,惟天庭太陽起灌也,天庭乃諸陽之首,此處若起,則陽氣必旺,將漸次而起,十有九生,陽氣為痘根本,天庭起者,其根本故也,故名天根而必生。

天空痘

天空者,諸痘雖起,而天庭曉星不起也,此必其陽氣已虧,不能直灌於陽會之處,即諸部起者,必漸剝落,而成空瘡。故天庭不起,十有九凶。

明朗痘

明朗者,諸痘不起,而太陰太陽獨起也,太陰太陽,乃日月光華之地,二處灌漿,則血氣俱盛,故直達於日月高懸之所,諸痘自將漸次而起,故曰明朗而生。

明蝕痘

明蝕者,諸痘雖起,惟太陰太陽不起也,日月當明而不明,猶如天狗之蝕矣,此處不明,則氣血兩虧,故不能充灌乎,陰陽聚精之位,其後諸痘,安能運化而無虞乎,故以死論也。

海溢痘

海溢者,諸痘不起,而耳後方圓一寸獨起也,蓋此處屬腎,名星宿海,此處升灌,故名海溢,海而充溢,則腎經壯旺,精髓已足,而血不虧,故可治。

海枯痘

海枯者,諸痘雖起,惟耳後方圓一寸不起也,此處不起,其腎已敗,若不調元補腎,後變唇裂齒崩之症,則難療矣。

有根痘

有根者,地角方圓,其痘起脹,明潤如珠,腎水足也,十有十生,腎為人之根本,故曰有根。

無根痘

無根者,諸痘雖好,而地角之痘,乾枯不灌,及灰陷白陷者,腎水絕也,治之何益。

抱鼻痘

抱鼻者,面部俱稀,而鼻梁左右,密如蠶種者,名為抱鼻,此毒聚於脾肺也,其症甚險。

鎖口痘

鎖口者,一口角有痘一粒,較諸痘獨大,名單鎖口,兩口角各有一粒,名雙鎖口,又口之上下四旁,連串環繞者,亦名鎖口,此毒擁於脾也,見此急以銀針挑破,令出惡血,以拔疔散敷之,或可救。

豬頸痘

痘出而喉窩及頸窩甚多者,名豬頸,急用藥以散其毒,緩則喉痛,咽爛,不進飲食,必難治也。

錄方:山豆根,元參,桔梗,生地,川芎,歸尾,牛蒡木通甘草

兩頭痘(自逆症中斷橋也)

自胸以上,自臍以下,俱有痘,而中間一截全無者,名兩頭痘,此氣血不能貫通於上下,而腰臍之間,恐為寒毒凝滯也,若不急治,必變灰白之痘,不可救矣。

錄方:生黃耆當歸赤芍,桔梗,防風厚朴續斷白芷山楂,木通,黃豆(三十粒)

逆痘

上身絕少,下身絕多,或從下身先出,而升漿收結,俱從下身先起,此雖出於常數之外,其實無妨。

鬼捏痘

通身無一點粒,各處一片紅青,形若打傷之狀,擬為鬼所傷也,故名鬼捏,遇此等症,何用施治。

鬼痘

手足胸背俱多,而頭面全無者,其痘如鬼,不敢現於陽道也,故名鬼痘,又曰無頭痘,此氣血不能上升,故頭面絕無點粒,急於五日之內,提氣上行,令頭面略見痘點,乃可。

錄方:升麻,川芎,白芷,防風,羌活前胡,黃耆(生),當歸,桔梗,甘草,生薑(引)

蛇皮痘

痘出稠密成片,遍身俱無空地,狀若蛇皮,故以是名,此乃毒火所致,宜急用解毒,庶或可救。

張氏遜玉曰:昔余孫女出痘如此,發熱之時,寒戰咬牙,口氣臭甚,常如食物。余曰:此惡候也,急與解毒。用解毒湯,日進三四服,及痘出密如蠶種,顆粒不明,乃用前胡、川芎、丹皮、生地、紫草茸、人中黃、連翹、牛蒡、紅花黃芩。連進數服,乃分顆粒,其後去人中黃、紫草、紅花、黃芩等藥,加生耆、白芷。

其水漸升,乃用參歸鹿茸湯,加丁香、官桂、白芷、白芍,次加白朮,其漿乃足,漿起之候,竟似蛇皮,落痂之際,成片連皮而去,遍身如蛇退殼,手足指甲,無一未落,毛髮悉皆脫換,其症果蛇皮也,善以治之,亦竟安全,可見不治之症,亦勿棄而不治也。但症遇惡烈,藥必猛攻,而遷延觀望,豈能救乎。

藥患痘

初標紅潤,至八九日忽變陷伏,此必其人氣血虛弱,而毒又盛,庸人見其初標明潤,而翫忽不治,當藥不藥,致有此變,或庸醫審症未明,誤投藥餌,致有此變,以為患也,故名藥患。誠觀此條,當顧名而思義,慎勿潦草而治也。

九焦痘

天庭、地角、左顴、右顴、耳後、胸、背、手、足九處,皆有一二點黑陷焦枯者,名九焦也,此臟腑皆滯留內毒,將漸遍身焦黑而死,誠不可治之症也。

伏陰痘

痘不灌漿而瀉膿血,此毒氣陰伏於內,而不升出於外,故名伏陰,亦不治症也。但痘方不振之際,七八日上,急用溫中內托,猶可救療。

石臼痘

石臼者,痘四邊起而中落,窩雖明亮好看,內並無漿,以手摸之,其硬若石,形如石臼。故名石臼。此毒凝於表,血涸於中,不能運化,其痘必壞不可治也。

茱萸痘

茱萸者,痘不甚起脹,有亂紋於頂上,形若茱萸,故名茱萸痘,此毒盛而中氣又虛,故痘頂有紋,而不尖圓,其後必空,漿倒陷而斃也。

張氏遜玉曰:一兒出痘如此,諸醫皆云難治。請余往視,見痘中間多有黑眼。余曰:此毒凝而氣不能升,其毒將入臟腑,急為解毒行氣,猶為可救。蓋此時止六日也,乃用川芎、升麻、生耆、赤芍、牛子、連翹、黃芩、黃連蟬蛻、白芷、甘草,外以楊柳水洗之。連服數劑,其痘漸圓淨,紋與黑眼俱無,後以補氣為君,補血為臣,治之竟愈。

余治此痘甚多,其先必須解毒行氣,茱萸紋乃可除也。

白漿痘

白漿者,初起發時,瘡頭即有白漿,其後必成灰白,癢塌而死。蓋漿必由腳而起,乃為順症,此毒參陽分,而陰血不能運化,故不久而即陷伏也。但初起之際,間有數點,即刺去其漿,旋有此者又刺之,時時瞻顧,不可怠玩,內服千金內托散,大補氣血,乃可無虞。若遍身如此則難治矣。

四圍痘

四圍者,其痘出後,四圍旋出小痘,叢簇本痘,故名四圍,後必串成一粒,而為水泡矣。此症僅見於手足者則無妨,若遍身如此,即不可治。

琉璃痘

琉璃者,痘雖光亮,全無血色,明若琉璃,略擦即破,內俱清水,而無膿漿,此氣血不能運化毒氣而然也。痘初起,見有此痘,急取其尤者,刺去其水,再用實漿散治之。

實漿散

錄方:人參,黃耆,當歸,鹿茸,白朮,淮山藥,山楂,扁豆,白芷,炙草,黃豆(四十九粒)

草尾珠

草尾珠者,謂遍身之痘俱陷,惟尻骨一圍,飽滿潤澤,其明如珠,猶之草尾露珠也,故以是名。蓋尻為腎部,此必腎強,精髓充足,急用內托之劑,則遍身之痘,旋覆起矣。

黑痘

痘毒隨血而出,毒盛血熱之甚,故其痘乃黑也,此必死之症,古方雖有數條,總以涼血解毒為主,姑載於後,以備參用。

初見黑點在皮膚之間者,用硃砂冰片牛黃,或用豬尾血調人牙散,好酒同服。初見點便黑者,用紫草茸三錢,好酒調服。又皮膚髮青紫紋者,用紫草、紅花、荊芥、防風、牛子、生耆、升麻、木香、甘草。又黑痕並黑靨者,用蟬蛻五個,紫草茸一錢。又黑如煤炭,血不紅活者,用紫草、紅花、生地、牛子、赤芍。

又黑而軟者,氣弱而血熱也,用保元湯,加紅花、紫草、生地。又焦黑潮熱煩躁者,用小無比散,加紫草、生地、紅花,磨犀角調服。

人牙散

人牙自落者,火煅存性,入韭菜汁淬之,加乳香一分,穿山甲二分,用雞冠血蔥白煎,酒調服。

保元湯

錄方:人參,黃耆(制),甘草(炙)

引加生薑,水煎服。

無比散

錄方:滑石(六兩),石膏(一兩,煅),寒水石(煅),鬱金甘草水煎透,煅干),甘草(各五錢)

共為細末。量兒與服。熱甚者,加犀角,磨水調服。

痘復出

復出痘者,初出之痘甚稀,已經起漿收靨,究竟皮膚之內,有痘未出,靨後毒發,常致莫救,此皆元氣虛弱,不能送毒故也。凡痘出稀者,須用捻子照之,若皮下隱隱有點,是痘未盡出,宜急用千金散托出其痘,方可無虞。

千金散

錄方:黃耆(蜜炙),當歸(酒洗),鹿茸(酒炙,各一兩),白芍(炒),川芎(各四錢),官桂,炙甘草,山楂(去核),木香,白芷,厚朴,丁香(各三錢),防風,桔梗,穿山甲(各二錢)

上方共為細末,將荔枝四兩,連肉及殼,慢火熬煎水,以入米糊為丸,如龍眼大。本方有人參一兩,臨時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