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散中使用百草霜,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百草霜為多種藥草經煙燻後凝結的粉末,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病菌感染,治療外感熱病、瘡瘍腫毒等症狀。
- 收斂止癢:百草霜亦具收斂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因此,百草霜在千金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藥材,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千金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靜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千金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等症狀,龍骨能平息心火,安定神志,緩解上述症狀。
- 固澀止汗: 龍骨亦有固澀止汗的作用,可收斂津液,減少汗液分泌。千金散中,龍骨與其他收斂固澀藥材配合,能有效控制汗液分泌過多,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之,千金散中使用龍骨,主要依賴其鎮靜安神及固澀止汗的功效,達到治療心神不寧,汗出不止等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千金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內容,中藥方劑「千金散」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配方,主治的症狀也有所不同,以下分別進行分析:
一、治癰疽惡瘡
組成: 人參,當歸,黃耆,芍藥,川芎,甘草,栝蔞,白芷,官桂,桔梗,金銀花,防風(各等分)。
用法: 水煎,入酒,溫服。
加減: 瘡痛甚者,加當歸、芍藥或乳香。
主治: 腦背癰疽、乳疽、便毒等惡瘡。
分析: 此方以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
- 人參、黃耆、甘草:補氣扶正,增強抗病能力。
- 當歸、芍藥、川芎:養血活血,消腫止痛。
- 栝蔞、白芷、金銀花、防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官桂:溫經通絡,助陽化氣。
- 桔梗:宣肺利氣,排膿消腫。
治療原理: 癰疽惡瘡多因氣血瘀滯、熱毒壅盛所致。此方扶正與祛邪並用,補氣養血以助正氣,活血化瘀以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以祛除邪毒,排膿消腫以促使瘡口癒合。加酒同煎,可增強藥物活血通絡之效。
二、治一切臌脹
組成: 千金子(取白仁去油約一兩),枳實(炒),青皮(炒),陳皮,香附,山楂肉,木香,砂仁,云術(土炒各五錢),沉香(三錢)。
用法: 九味為末,秤五分,加千金子霜八分,入生蜜調丸,五更用淡薑湯下。
主治: 一切臌脹。
分析: 此方以理氣消脹、攻逐水飲為主。
- 千金子:峻下逐水,為君藥。
- 枳實、青皮、陳皮、香附:理氣行滯,消脹除滿。
- 山楂肉:消食導滯。
- 木香、砂仁:溫中行氣,醒脾和胃。
- 云術:健脾燥濕。
- 沉香:降氣溫中。
治療原理: 臌脹多因脾胃運化失司,氣機阻滯,水濕內停所致。此方以千金子峻下逐水,配合多味理氣藥,加強行氣消脹之功,使氣行則水行,臌脹自消。方中用千金子霜,可減輕其峻烈之性。
三、治發斑瘡、小兒瘡子不透、旋出旋焦
組成: 石榴葉(不拘多少)。
用法: 為散,每服一字,或半錢匕,溫水調下。
主治: 發斑瘡,小兒出瘡子不透、旋出旋焦。
分析: 此方以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為主。
- 石榴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治療原理: 發斑瘡、小兒瘡子不透,多因熱毒內蘊,血熱外發所致。石榴葉清熱解毒,涼血透疹,可使熱毒從內而解,疹毒外透。
四、治小兒一切痰喘、急慢驚風
組成: 全蠍(炙三分),硃砂(四分水飛),牛黃(六釐),炙甘草(一分),麝香(二釐),膽星(二分),黃連,天麻(各四分),殭蠶(三分)。
用法: 共為細末,用五六釐,薄荷、燈心同金銀花煎湯,不拘時調服。
主治: 小兒一切痰喘、急慢驚風。
分析: 此方以清熱化痰、熄風鎮驚為主。
- 全蠍、殭蠶、天麻:熄風鎮驚。
- 硃砂、牛黃:清心安神。
- 膽星、黃連:清熱化痰。
- 麝香:開竅醒神。
- 炙甘草:調和藥性。
治療原理: 小兒痰喘、驚風,多因痰熱壅盛、肝風內動所致。此方清熱化痰以治其標,熄風鎮驚以治其本,標本兼顧。
五、治熱痰壅盛,咽膈不利
組成: 未見方劑組成。
用法: 未見用法。
主治: 熱痰壅盛,咽膈不利。
分析: 無法分析。
六、治小兒疳蛔動心痛,面伏地臥,口吐清水痰涎
組成: 未見方劑組成。
用法: 未見用法。
主治: 小兒疳蛔動心痛,面伏地臥,口吐清水痰涎。
分析: 無法分析。
七、治大風癩病
組成: 皂莢刺(燒灰),大黃(九蒸九曝乾)。
用法: 根據不同文獻,用法有差異,詳見原文。
主治: 大風癩病。
分析: 此方以瀉熱祛風、活血通絡為主。
- 皂莢刺: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 大黃:瀉熱通便,活血祛瘀。
治療原理: 大風癩病,多因風邪侵襲,熱毒壅盛,血瘀經絡所致。此方瀉熱祛風以驅除邪毒,活血通絡以疏通經脈。
八、治赤白痢,日夜無度
組成: 人參(五十文),紫蘇(連梗),糯米(各三文),罌粟殼(二十文,蜜炙),陳皮,良薑,燈心,甘草,黑豆,綠豆(各五文)。
用法: 水煎,入熟蜜少許,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
主治: 赤白痢,日夜無度。
分析: 此方以補氣固澀、清熱利濕為主。
- 人參、糯米:補氣健脾。
- 紫蘇: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 罌粟殼:澀腸止瀉。
- 陳皮、良薑:理氣和胃,溫中止瀉。
- 燈心、甘草:清熱利濕,調和藥性。
- 黑豆、綠豆: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治療原理: 赤白痢,多因濕熱蘊結腸道,氣虛不固所致。此方補氣固澀以止瀉,清熱利濕以祛除濕熱之邪,標本兼顧。
九、治痢下日久不瘥
組成: 未見完整方劑組成。
用法: 為末,滴水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二丸,量孩兒大小加減。如此○大,薄荷湯下。
主治: 痢下日久不瘥。
分析: 無法進行完整分析。
十、治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大人鰕嗽喘滿,唾涎黃色及小兒奶鰕
組成: 未見方劑組成。
用法: 未見用法。
主治: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大人鰕嗽喘滿,唾涎黃色及小兒奶鰕。
分析: 無法分析。
總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來看,「千金散」並非單一方劑,而是多種不同配方的統稱,主治的疾病涵蓋了癰疽惡瘡、臌脹、發斑瘡、小兒痰喘驚風、熱痰壅盛、小兒疳蛔、大風癩病、赤白痢等多種病症。不同的「千金散」配方,其組成、用法、治療原理也有所不同,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提供的古文內容,並非對所有名為「千金散」的方劑的完整總結。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病情和患者體質,辨證選方用藥。
傳統服藥法
乳香15克,沒藥15克,輕粉15克,朱砂15克,白信15克,赤石脂15克,五倍子15克,醋制蛇15克,含石15克,雄黃15克。
腐蝕惡肉。
上為細末,裝瓶備用。
將藥末以冷開水調塗患處,外用紗布、膠布固定,3天換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百草霜1兩,龍骨1錢,白石脂2錢。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千金散, 出處:《點點經》卷一。 組成:千步峰土1兩8錢3分(用戥子稱),食鹽5厘(搭稱)。 主治:嘔吐。
千金散,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苦實(去皮,用香油焙黃色)。 主治:傷寒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
千金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 組成:萹蓄4錢,瞿麥4錢,檳榔3錢,麥糵3錢,小茴香3錢,大黃(錦紋者)6錢。 主治:月經不通。
千金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乳香5錢,沒藥5錢,血竭5錢,雄黃5錢,杏仁5錢,輕粉5分,孩兒茶5分,枯礬5分,膽礬3分,麝香1分。 主治:楊梅瘡。
千金散,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千金子(取白仁,去油)約1兩,枳實(炒)5錢,青皮(炒)5錢,陳皮5錢,香附5錢,山楂肉5錢,木香5錢,砂仁5錢,雲朮(土炒)5錢,沉香3錢。 主治:一切臌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