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斑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斑疹是中醫皮膚科的常見病證,多由外感風熱、內蘊濕熱、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斑疹,伴有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斑疹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風熱斑疹:多見於春夏季節,皮疹呈鮮紅色,密集成片,伴有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濕熱斑疹:多見於夏秋季節,皮疹呈暗紅色,伴有發熱、頭痛、身重、口苦、大便黏膩等症狀。
  • 脾胃虛弱斑疹:多見於秋冬季節,皮疹呈淡紅色,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斑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健脾利濕為主。常用方藥有銀翹散、桑菊飲、三仁湯等。

斑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接觸不潔物。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在流行季節,注意防護,避免外出。

斑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但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現皮膚斑疹,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虎湯

  • 1.《本草害利》:「輕者用桑菊飲,重者用銀翹散,溫病夾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黃湯,口渴脈洪壯熱日甚者用白虎湯,脈虛者加人參,舌有芒刺、身熱脈沉、神昏譫語、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調胃承氣湯。視人之強弱,病之緩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陰吳鞠通先生所撰《溫病條辨》中言之最悉。醫家但留心此書,按症服藥,自無差謬。
  • 2.《醫學答問》:「胃有表症,舌中或白、亦、黃不等,右關脈浮。傷寒邪入陽明經,其症為目疼頭重,鼻乾唇焦舌燥者,邪熱作火也,宜葛根竹葉石膏湯酌用;面浮腫而痛者,感風也,宜葛根湯;斑疹者,邪熱所化也,宜葛根湯加牛蒡子,甚者,犀角白虎湯或承氣湯酌用。
  • 3.《痧疹輯要》:「又云:一兒疹出彌盛,形如錦紋,而間有頭粒色赤,壯熱煩躁,舌苔,便秘。余謂斑疹並行,以調胃承氣湯利之,又白虎湯合葛根湯治之愈。

麥門冬湯

  • 1.《活幼心書》:「解斑疹熱毒,頭痛煩悶,狂渴妄語。

大建中湯


銀翹散

  • 1.《本草害利》:「輕者用桑菊飲,重者用銀翹散,溫病夾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黃湯,口渴脈洪壯熱日甚者用白虎湯,脈虛者加人參,舌有芒刺、身熱脈沉、神昏譫語、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調胃承氣湯。視人之強弱,病之緩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陰吳鞠通先生所撰《溫病條辨》中言之最悉。醫家但留心此書,按症服藥,自無差謬。

調胃承氣湯

  • 1.《本草害利》:「輕者用桑菊飲,重者用銀翹散,溫病夾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黃湯,口渴脈洪壯熱日甚者用白虎湯,脈虛者加人參,舌有芒刺、身熱脈沉、神昏譫語、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調胃承氣湯。視人之強弱,病之緩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陰吳鞠通先生所撰《溫病條辨》中言之最悉。醫家但留心此書,按症服藥,自無差謬。
  • 2.《痧疹輯要》:「又云:一兒疹出彌盛,形如錦紋,而間有頭粒色赤,壯熱煩躁,舌苔,便秘。余謂斑疹並行,以調胃承氣湯利之,又白虎湯合葛根湯治之愈。
  • 3.《續名醫類案》:「一痘出斑如錦紋,而間有顆粒,色赤,壯熱煩,燥舌苔,便秘,此斑疹並出,調胃承氣湯。又用白虎湯合葛根湯而愈。

葛根湯

  • 1.《痧疹輯要》:「又云:一兒疹出彌盛,形如錦紋,而間有頭粒色赤,壯熱煩躁,舌苔,便秘。余謂斑疹並行,以調胃承氣湯利之,又白虎湯合葛根湯治之愈。
  • 2.《醫便》:「(附)治麻症及斑疹,初因外感不解,熱蘊於內而成,宜用葛根湯以解散,痘瘡,初覺發熱,亦宜用之。若見標則不用也。(方見春類。)
  • 3.《醫學答問》:「胃有表症,舌中或白、亦、黃不等,右關脈浮。傷寒邪入陽明經,其症為目疼頭重,鼻乾唇焦舌燥者,邪熱作火也,宜葛根竹葉石膏湯酌用;面浮腫而痛者,感風也,宜葛根湯;斑疹者,邪熱所化也,宜葛根湯加牛蒡子,甚者,犀角白虎湯或承氣湯酌用。

導赤散

  • 1.《幼科類萃》:「因斑疹而得之者,蓋疹為脾虛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勢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故也,斑為心所生,心主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故發搐也,宜瀉心肝補其母,導赤散,地黃丸主之。

涼膈散

  • 1.《疫疹一得》:「予曰:非虛也,乃疫耳。五曰:種種形狀是虛,何以言疫?予曰:若是虛症,面顏不至紅赤,舌不焦,唇不燥,通身大汗,乃元陽將脫之象,豈獨頭汗如淋、身熱肢冷哉?大劑決不敢服,暫用涼膈散,清其內熱,明日斑疹微露,症自明矣。次日斑點隱隱,含於皮內。五見駭然曰:幾誤矣。
  • 2.《大方脈》:「_涼膈散_,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狂,並治斑疹,小兒驚急,痘疹黑陷。

桔梗湯

  • 1.《醫通祖方》:「治斑疹肺熱,喘咳衄血。
  • 2.《張氏醫通》:「生地黃散,治斑疹肺熱。喘咳衄血。

防風通聖散

  • 1.《嬰童百問》:「_防風通聖散_,治小兒熱甚驚風,或斑疹出不快者,更熱劇黑陷將欲死者,或風熱瘡疥久不愈者,諸般風熱。
  • 2.《馮氏錦囊秘錄》:「治諸般風熱,或斑疹不快,熱極黑陷,驚風發熱,卒中不語。
  • 3.《濟世全書》:「_防風通聖散_,斑疹通治,消息隨宜。
  • 4.《御藥院方》:「或腎水陰虛,心太陽甚熱,暴甚而中風;或暴喑不語及暗風癇病,或破傷中風,時發時搐,並小兒熱甚驚風;或斑疹未出不快者;或熱劇黑陷將欲死者;或風熱瘡疥久不愈者,並解酒熱毒及調理傷寒發汗不解、頭項肢體疼痛宜服之。

荊防敗毒散

  • 1.《育嬰家秘》:「斑疹,加防風、荊芥,名荊防敗毒散。
  • 2.《外科備要》:「_荊防敗毒散_,治一切瘡瘍、斑疹、諸毒,初起焮腫,憎寒壯熱,頭痛背強,脈浮或兼洪弦者,用此汗之。
  • 3.《大方脈》:「凡平常風痧、斑疹或隱或現者,只服荊防敗毒散(見發表門)。余詳幼科。

人參白虎湯

  • 1.《痘疹心法》:「_二十四、人參白虎湯_(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 2.《痧疹輯要》:「_人參白虎湯_(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玉女煎

  • 1.《吳鞠通醫案》:「二十四日,斑疹已現,氣血兩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黃湯法。

桑菊飲

  • 1.《本草害利》:「輕者用桑菊飲,重者用銀翹散,溫病夾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黃湯,口渴脈洪壯熱日甚者用白虎湯,脈虛者加人參,舌有芒刺、身熱脈沉、神昏譫語、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調胃承氣湯。視人之強弱,病之緩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陰吳鞠通先生所撰《溫病條辨》中言之最悉。醫家但留心此書,按症服藥,自無差謬。

化斑湯

  • 1.《痧疹輯要》:「_人參白虎湯_(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 2.《痘疹心法》:「_二十四、人參白虎湯_(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 3.《醫門棒喝》:「又《上焦篇》化斑湯下「方論」之後曰,按吳又可有托裡舉斑湯,不言疹者,混斑疹為一氣也。考溫病中發疹者,十之七八;發斑者十之二三。蓋斑乃純赤,或大片,為肌肉之病;疹系紅點高起,麻、瘄、痧皆一類,系血絡中病也。觀此,益見鞠通將瘟疫風溫,混而不辨,並非又可不分斑疹也。
  • 4.《沈氏尊生書》:「則為夾斑疹(宜化斑湯。)若色白,則為血不足(宜養血益榮湯。)若黑色,
  • 5.《雜病源流犀燭》:「至疹子之色,則以鮮明紅潤為佳,赤紫乾燥晦暗,皆火盛毒熾,急治始無變症(宜六一散,或四物去地黃加炒黃芩、番紅花等類)。若渾身如錦紋,則為夾斑疹(宜化斑湯)。若色白,則為血不足(宜養血益榮湯)。若黑色,則九死一生矣(急與大青湯)。既沒之後,必慎風寒,戒勞碌,靜養三七日。

人參敗毒散

  • 1.《時病論》:「_人參敗毒散_,: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及時氣疫癘,嵐障鬼瘧,腮腫毒痢,諸瘡斑疹。
  • 2.《馮氏錦囊秘錄》:「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及時氣疫癘鬼瘧,諸瘡斑疹等症。
  • 3.《成方切用》:「(活人),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及時氣疫癘,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眼赤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風寒在表,則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風寒在肺,則鼻塞聲重,痰多咳嗽,聲如蛙鳴。俗名蝦蟆瘟,邪氣實也。
  • 4.《齊氏醫案》:「專治傷寒頭痛,惡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及治時氣疫癘,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傷寒在表,則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風寒在肺,則鼻塞聲重,痰多咳嗽;聲如蛙鳴,俗名蛤蟆瘟,乃是邪氣實也。

升麻葛根湯

  • 1.《醫方集解》:「斑疹已出者勿服,恐重虛其表也(麻痘已見紅點,則不可服。陽明為表之裡,升麻陽明正藥,凡斑疹欲出未出之際,宜服此湯以透其毒,不可妄服寒劑以攻其熱,又不可發汗、攻下,虛其表裡之氣。如內熱甚,加黃連、犀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黃芩、黃柏、玄參之類。
  • 2.《醫方論》:「此方用升麻、葛根以升散陽明。又恐升提太過,致人喘滿,故用芍藥、甘草,酸收甘緩以佐之。究竟互相牽制,不如獨用葛根為君,加牛蒡、連翹、桔梗、薄荷等。斑疹、時疫,則加馬勃、青黛等,未為不可也。
  • 3.《成方切用》:「)傷寒未入陽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入陽明也。斑疹已出者,勿服,恐重虛其表也。(麻痘已見紅點,則不可服。陽明為表之裡,升葛陽明正藥。凡斑疹欲出未出之際,宜服此湯,以透其毒。不可便服寒劑,以攻其熱。又不可發汗攻下,虛其表裡之氣。如內熱甚,加黃連犀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黃芩黃柏玄參之類。
  • 4.《時方歌括》:「錢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升麻三錢。葛根芍藥各二錢。炙草一錢。)陽明發熱兼頭痛。(及目痛鼻乾不得臥等症。)下利生斑疹痘良。
  • 5.《神農本草經疏》:「升麻葛根湯,散足陽明之熱邪,發手太陰、陽明之斑疹,及天行豌豆瘡,水煎,綿沾拭之。引蔥白,散手陽明風邪。引石膏,止陽明經齒痛。或加生地黃、麥門冬、知母、牡丹皮、黃柏、連翹、玄參,彌良。醋炒綠色升麻,君蓮肉、人參,治噤口痢有神。同石膏、知母、麥門冬、竹葉,治陽明熱極,發斑頭疼口渴。
▼ 展開更多

甘露消毒丹

  • 1.《辨舌指南》:「_甘露消毒丹_,治濕溫時疫,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症。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者,是暑濕疫熱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 2.《六氣感證要義》:「_甘露消毒丹_,治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疼,斑疹身黃,項腫口渴,溺赤吐瀉等證。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淡黃,是暑濕疫癘之邪,尚在氣分,此丹悉主之。

敗毒散

  • 1.《疫疹一得》:「_敗毒散_(《活人》),治時行疫癘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咳嗽痰喘,眼赤口瘡,熱毒流注,腳腫腮腫,諸瘡斑疹,喉痹吐泄。
  • 2.《幼科證治大全》:「【醫統】敗毒散,斑疹出未快。寒熱頭痛身疼者。

瀉青丸

  • 1.《小兒藥證直訣》:「學海案:「聚珍本」方後附錄云,王海藏斑疹改誤云,東垣先生治斑後風熱毒,翳膜氣暈遮睛,以此劑瀉之,大效。初覺易治。

異功散

  • 1.《仁齋直指方論》:「女金丹、烏雞丸調氣血,令老婦妊娠;天一丸、連翹飲瀉火濕,主小兒百病。醒脾散、玉餅子、肥兒丸、香稜丸治嬰孩脾氣不足而致疾,瀉青丸、奪命散、抱龍丸、檳榔丸療童樨肝邪有餘而生災。金箔鎮心丸、金箔鎮心丹安神定驚,五福化毒丹、犀角消毒飲清熱解毒。異功散補痘瘡之虛寒,通聖散瀉斑疹之實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