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本方主要功用是「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疹發不出,身熱頭痛,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脈數。本方為麻疹未發,或發而不透的基礎方。
麻疹的發病原因,歷來認識並不一致。主要觀點有「胎毒蘊於肺脾,因受感冒而引動外發者」。「肺胃蘊熱於內,發為痧」,「天行時毒,而受感染,發為本病」。
確切地說,麻疹之疾.應是小兒肺胃蘊熱,又感麻毒時疫之邪而發病。若麻疹初起,又遇外邪襲表,將疹毒外達之機抑遏.不易透發,以致疹發不出,或疹出不暢。
麻毒系由口鼻而入,每損及於肺,六淫病邪亦從口鼻或皮毛而人,累及於肺。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職司呼吸。肺臟清肅失節,故初起可見肺衛症狀,如身熱頭痛,咳嗽等;。
風邪疹毒上攻頭面,故目赤流淚;熱灼津傷,則口渴,舌紅苔乾。治陽明傷寒中風,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不得臥。
麻疹未發或發而未透,症見發熱惡風,頭痛體疼、噴嚏、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苔乾、脈浮數。綜合言之,本方證的病機為邪鬱肌表,肺胃熱毒。
加減法:麻疹其邪屬熱,初起治宜透邪外出為主,清熱解毒為輔,本方清疏之力皆不強,臨床可選加薄荷、荊芥、蟬蛻、牛蒡子、銀花,以增強透疹清熱之功。
若因風寒襲表不能透發,兼見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風、荊芥以發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紅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葉以涼血解毒。
傳統服藥法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9g),用水一盞半,煎取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一日二三次。以病氣去,身清涼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升麻甘辛微寒,透疹解毒;葛根甘辛平,解肌透疹,生津止渴,二味相配,不但清熱解肌之功倍增,且透疹之力更著;赤芍和營瀉熱與甘草同用,養陰和中,甘草又能調和諸藥,益氣解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使用本方,宜早不宜遲,若毒熱旺盛而內陷,非本方所能為力。 麻疹初起,疹毒自內達表.宜於涼散,若疹已出透,則當禁用。 疹毒內陷而見氣急而粗,甚或喘息抬肩,鼻冀煽動者,不宜用本方。
相關證候

外感風熱
風熱犯肺鼻息不利,風熱壅肺,風熱襲肺,風熱外襲,肺經風熱,風溫犯肺,熱鬱肺氣,邪熱乘肺,外感風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升麻葛根湯,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川芎、白芷、麻黃。 主治:傷寒用十神湯身大汗而不解者。
升麻葛根湯,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乾薑、升麻、芍藥、甘草、葛根各等分。 主治:傷寒、瘟疫,風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
升麻葛根湯, 出處:《痘疹全集》卷十四。 組成:升麻1錢,乾葛1錢,白芍1錢,甘草5分,山楂1錢,牛蒡子1錢。 主治:初熱壯盛疑似未明,或疹已出而表熱甚者。
升麻葛根湯,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人參、紫蘇、前胡、半夏、葛根、茯苓、枳殼、桔梗、陳皮、甘草。 主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發熱,肢體煩痛,及瘡疹末發,疑似之間。
升麻葛根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葛根2錢,升麻1錢,秦艽1錢,荊芥1錢,蘇葉1錢,赤芍1錢,白芷1錢5分,甘草7分。 主治:外感邪在陽明,頭痛連及目眶;及面浮腫而痛,屬於風者。
升麻葛根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七。 組成:山梔1錢,升麻1錢,葛根1錢,白芍1錢,柴胡1錢,黃芩1錢,黃連5分,木通5分,甘草5分。 主治:酒毒爲病而致心癰,巨闕穴隱痛微腫,令人寒熱身痛,頭面色赤,口渴,隨飲隨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