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家秘》~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驚風總論
小兒大病是驚風,急慢陰陽便不同,
採集前賢諸秘訣,指揮後學救孩童。
錢氏云:急驚,或聞大聲,或大驚而發搐,發過則如故,此無陰也,當下之。此症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嗜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熱也。蓋熱甚則生風,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故下之以除其痰也。不可與巴豆大溫藥下之,恐觸虛,熱不消也。小兒熱痰客於心間,因聞非常之聲,則動而驚搐矣。
若熱極,不聞聲及驚,亦自發搐也。按錢氏治之用利驚丸,亦以硃砂膏代之。
慢驚因疾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出氣亦冷,手足時瘈瘲,昏睡露睛,此無陽也。按錢氏用瓜蔞湯,不知其義。今用調元合建中湯。
急、慢驚,陰陽異證,切宜辨而治之。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如不分別,則誤甚矣。
陳氏曰:小兒平常無事,忽發壯熱,手足搐搦,眼目戴上,涎潮壅塞,牙關緊急,身熱面赤,此急驚風,屬陽,病在腑,當治以涼。如面白身無熱,口中氣冷,多啼不寐,目睛上視,項背強直,牙關緊急,涎潮,或自汗,此慢驚風,屬陰,病在臟,當治以溫。
肝驚眼赤面青,糞下青白。
心驚麵皮紅赤,夜啼至晚。
肺驚氣喘,飲水喉中痰鳴。
腎驚夢中咬牙,睡中驚哭。
脾驚五心煩熱,乾嘔,腹脹不食。
又陳氏治慢驚風,初去痰,用芎蠍散;次溫中,用油珠膏;後補元氣,用補脾益中湯。多辛燥之藥,今改用沉香礞石丸,以降其痰;調元建中湯加附子,以溫其中;十全大補湯以復其元氣,或用參苓白朮散。
潔古云:急驚,陽證也,俱腑受病耳。小兒客痰熱於心膈,是少陽相火旺。經云:熱生風,因時火盛而作。蓋東方震木,得火氣而發搐。木火不動,得風而動,兩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主之。搐止,服安神丸,乃東垣安神丸也。
慢驚,陰證也,俱臟受病耳。小兒吐瀉病久,脾胃虛損,若不早治則成慢驚,名曰瘈瘲,似搐而非真搐也。因脾虛損,故大便不聚,當去脾間風,則其利自止。既以失治,則脾肺俱虛,致肝木所乘,是為慢驚也,當用溫補。按潔古用宣風散以導脾間之風,不知其義。蓋脾胃虛損,豈可用牽牛大瀉元氣,此不可服也。
用益黃散、羌活膏皆犯辛熱,大耗真氣之藥,不如東垣之論,其義最精。(見後。)
東垣曰: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錢氏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以辛溫之藥,必殺人,何也?辛散溫浮,熱火也。
因驚而瀉青色,先治肝,以硃砂之類,勿犯寒涼之氣,大禁涼驚丸。風木旺必克脾胃,當先實其土,後瀉其木。閻孝忠集錢氏方,以益黃散補土,誤矣!其藥有丁香辛熱,以助其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丁香辛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
白話文:
驚風總論
小兒患了重病,大多是驚風,但急驚與慢驚,陰陽虛實各有不同。
古人留下許多治療驚風的秘訣,用來指導後輩醫生救治孩子。
錢氏認為:急驚,可能是聽到巨響,或是受到很大驚嚇而發作抽搐,抽搐停止後便恢復正常,這是沒有陰虛的表現,應該使用瀉下之法治療。這種病症的根本原因是心火旺盛,症狀包括身體發熱、面紅、口渴、口氣熱、大小便黃赤,嚴重時熱象明顯。因為熱極則生風,風屬肝,這是陽盛陰虛,所以要瀉下以去除痰濁。不可使用巴豆等溫熱性藥物瀉下,以免傷及虛弱之體,反而熱邪難以消退。小兒熱痰停滞在心間,因聽到異常的聲音,就會引發抽搐。
如果熱邪極盛,即使沒有聽到聲音或受到驚嚇,也會自行抽搐。錢氏治療此症常用利驚丸,也可用硃砂膏代替。
慢驚則是由於疾病之後或吐瀉之後,脾胃虛損所致,症狀包括全身冰冷、口鼻呼出的氣息也冰冷、手足時有抽搐、昏睡、眼睛睜開、露睛,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錢氏使用瓜蔞湯治療,其用意不明,現在則使用調元湯合建中湯治療。
急驚和慢驚,陰陽證候不同,必須仔細辨別後再治療。急驚宜用寒涼瀉下之法,慢驚宜用溫補之法。如果不加以區分,很容易造成錯誤治療。
陳氏認為:小兒原本好好的,突然發高燒,手足抽搐,眼睛上翻,唾液阻塞,牙關緊閉,身體發熱、面紅,這是急驚風,屬於陽證,病在腑,應該用寒涼藥物治療。如果面色蒼白,身體不發熱,口氣冰冷,啼哭不止,睡眠不安,眼睛上翻,項部和後頸僵硬,牙關緊閉,唾液阻塞,或自汗,這是慢驚風,屬於陰證,病在臟,應該用溫熱藥物治療。
肝經受驚,眼睛發紅,臉色青紫,大便青白。
心經受驚,面色紅赤,晚上啼哭不止。
肺經受驚,呼吸困難,喝水時喉嚨有痰鳴聲。
腎經受驚,睡夢中磨牙,睡著時驚哭。
脾經受驚,五心煩熱,乾嘔,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
陳氏治療慢驚風的方法是:首先去除痰濁,使用芎藭蠍散;然後溫補脾胃,使用油珠膏;最後補益元氣,使用補脾益中湯。這些藥物多屬辛燥之品,現在改用沉香礞石丸以化痰;調元建中湯加附子以溫補脾胃;十全大補湯或參苓白朮散以補益元氣。
潔古認為:急驚是陽證,都是腑臟受病。小兒痰熱客於心膈,這是少陽相火旺盛。經書說:熱則生風,因時令火盛而發病。東方震木,得火氣而發抽搐。木火不動,得風而動,可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治療。抽搐停止後,服用安神丸,即東垣安神丸。
慢驚是陰證,都是臟器受病。小兒吐瀉日久,脾胃虛損,如果不早治就會變成慢驚,稱為瘈瘲,看似抽搐,其實不是真正的抽搐。因脾胃虛損,所以大便不成形,應該疏通脾胃之風,則大便自會正常。如果延誤治療,則脾肺都虛弱,肝木乘克脾土,就會形成慢驚,應該溫補治療。潔古使用宣風散以疏通脾胃之風,其用意不明。因為脾胃虛損,怎能使用牽牛子等藥物大瀉元氣呢?這是不可以的。
使用益黃散、羌活膏等藥物都屬於辛熱之品,會大量消耗元氣,不如東垣的理論精確。(詳見後文)
東垣認為:因外物驚嚇而發病,應該鎮靜心神,使用黃連安神丸;如果是因氣機逆亂而受驚,應該使用錢氏寒水石安神丸。絕對禁止使用防風丸,治療風證用辛溫之藥,一定會致命,為什麼呢?因為辛散溫浮,屬熱性藥物。
因驚嚇而大便呈青色,應該先治療肝經,使用硃砂等藥物,不可使用寒涼之藥,絕對禁止使用涼驚丸。風木旺盛必然克伐脾胃,應該先補益脾土,然後再瀉肝木。閻孝忠彙集錢氏的方劑,用益黃散補脾土,這是錯誤的!益黃散中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則土更虛。青橘皮瀉肺,丁香辛熱,大量瀉肺和大腸,脾實則應該瀉下,現在脾胃虛弱反而再瀉下,助長火邪,更加虛弱脾土,必然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