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家秘》~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驚風總論
其風木既旺,有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豈可以助火瀉金?今立一方,先瀉火補金,大補其土,之為神治之法,宜黃耆湯主之,乃治慢驚之神藥也。即調元湯加芍藥是也。
丹溪曰:驚風有二:慢驚屬脾虛,所主多死,宜溫補。一云溫補宜參朮煎湯,下安神丸;急驚屬痰熱,宜涼驚。一云用養血藥作湯,下降火清痰丸子。錢氏涼驚丸,世以一概通治二證,甚謬。
急慢發熱、口瘡、心肺伏熱、痰熱、痰嗽、痰喘,並用湧法,重則瓜蒂散,輕則用苦參末,小豆末,以淡豆豉湯調服吐之。吐後搐定,更宜防風通聖散為末,蜜丸服之。
《全嬰方》云:驚證因風則目青、面紅、發搐,其病在肝;因驚,舌瘡面赤,忽然作聲發搐,其病在心;因食,則嗄吐氣而發搐,其病在脾,皆陽癇也。脾胃經虛則生黏痰,痰涎者,脾胃所出也。痰則凝滯,在於咽喉,如牽鋸之聲。時復瘈瘲,或因吐瀉所致。脾虛則肺亦虛,痰涎流溢,其證亦然,此陰癇也。
身熱脈浮,精神恍惚,或吐瀉不思乳食,發搐,即半陰半陽合病。身熱脈沉,精神倦怠,或吐不瀉,又能乳食,發搐,亦半陰半陽合病者也。
亦有急驚,涼瀉而不愈,或與吐下藥太過者,變為慢驚。又有慢驚溫補而不愈,變為急驚者。
急慢驚風,症有陰陽,證有順逆,搐有真假,治有次第,不可不知。其候可預防者,如目鮮、目眩、目白、目青、目斜、目閉、目轉、目瞪,聲實、聲嗄、聲戰、聲輕、咂口、弄舌、捲舌,露筋、噓風、撮口,噎乳噎食,忽然定睛,吐涎沫,扭項搖頭,仰身擦面,藏頭畏明,手攣手戰,腳攣不伸,忽撩忽亂,失張失志,精神恍惚,睡臥不寧,睡中喜笑,困齧齒齦,心煩躁啼哭咬人,面臉色變,或紅或青,身舒用力,呢呢作聲者,已上應,乃急驚之先兆也。宜預防之,驅風膏、錢氏抱龍丸。
凡見搖頭斜視,以手抹人,昏睡喜臥,額上多汗,身亦黏汗,其脈沉細,即是慢驚之候。宜急溫之,調元湯、建中湯、定心丸主之。
病有陰陽,急驚風屬實熱,病在肝心二臟,謂之陽癇,慢驚風屬虛寒,病在脾肺二臟,謂之陰癇,此以寒熱分陰陽也。五臟為陰,六腑為陽,急驚發於六腑,為易治;慢驚發於五臟,為難治,此以臟腑分陰陽也。
證分順逆者,男發搐目左視,握拳拇指在外者為順,反此者逆。女發搐目右視,握拳拇指在內者為順,反此者逆。蓋天地之道,陽左陰右,陽外陰內也。
錢氏云:男發搐目左視無聲,右視有聲,女發搐目右視無聲,左視有聲,相勝故也。蓋震東兌西,男女之定位也。震屬乙木,兌屬辛金,肝肺之分位也。男子生於寅而左行,女子生於申而右行,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今男搐左視無聲,寅乃甲之旺位,乙之從甲,妹之從兄也,故為順而無聲。
白話文:
驚風總論
風邪旺盛,脈象洪大,手掌心發熱,腹部皮膚也發熱,怎能用瀉火的方法?現在制定一個方劑,先瀉火補金,大補脾土,這是神奇的治療方法,宜用黃耆湯為主,是治療慢驚的良藥。也就是調元湯加芍藥。
丹溪先生說:驚風有兩種:慢驚屬於脾虛,預後多死亡,應溫補治療。一種說法是溫補宜用人參、白朮煎湯,再服用安神丸;急驚屬於痰熱,應涼治。一種說法是用養血藥煎湯,再服用清熱化痰丸。錢氏涼驚丸,世人用它來一概治療兩種證候,是很大的錯誤。
急慢驚風伴發熱、口瘡、心肺伏熱、痰熱、痰嗽、痰喘,都用湧吐的方法,病情重的用瓜蒂散,病情輕的用苦參末、小豆末,用淡豆豉湯調服,使其嘔吐。嘔吐後抽搐停止,更應服用防風通聖散研末做成蜜丸。
《全嬰方》說:驚證因風邪則眼白青綠、面紅、抽搐,病在肝;因受驚嚇,舌生瘡、面赤,突然發聲抽搐,病在心;因飲食不當,則聲音嘶啞、呼吸急促而抽搐,病在脾,這些都是陽癇。脾胃經虛則生黏痰,痰涎都是脾胃所產生。痰液凝滯在咽喉,發出像鋸木頭一樣的聲音。時而抽搐,可能是因嘔吐腹瀉所致。脾虛則肺也虛,痰涎溢出,症狀也是如此,這是陰癇。
身體發熱,脈象浮,精神恍惚,或嘔吐腹瀉,不願吃奶喝粥,抽搐,這是半陰半陽的合病。身體發熱,脈象沉,精神倦怠,或嘔吐不腹瀉,又能吃奶喝粥,抽搐,也是半陰半陽的合病。
也有急驚,用涼瀉的方法卻不痊癒,或服用瀉下藥過度,而變成慢驚。也有慢驚用溫補的方法卻不痊癒,而變成急驚。
急慢驚風,症狀有陰陽之分,證候有順逆之分,抽搐有真假之分,治療有先後順序,不可不知。其可以預防的先兆,如眼睛明亮、眼花、眼白、眼青、斜視、眼瞼閉合、眼球轉動、眼球突出、聲音洪亮、聲音嘶啞、聲音顫抖、聲音低弱、咂嘴、吐舌、捲舌、筋脈外露、噓氣、撮口、噎奶噎食、突然目不轉睛、吐口水、扭頭搖頭、仰身擦臉、躲避光亮、手抽搐、手顫抖、腳抽搐不能伸直、動作忽快忽慢、動作失常、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寧、睡夢中發笑、磨牙、心煩易哭鬧咬人、面部顏色改變,或紅或青、身體用力伸展、喃喃自語,以上這些都是急驚的先兆,應預防,可用驅風膏、錢氏抱龍丸。
凡是見到搖頭斜視,用手抹人,昏睡愛臥,額頭多汗,全身也黏膩出汗,脈象沉細,就是慢驚的先兆。應及時溫補,用調元湯、建中湯、定心丸。
疾病有陰陽之分,急驚風屬於實熱,病在肝心二臟,稱為陽癇;慢驚風屬於虛寒,病在脾肺二臟,稱為陰癇,這是從寒熱來區分陰陽。五臟屬陰,六腑屬陽,急驚發於六腑,容易治療;慢驚發於五臟,難以治療,這是從臟腑來區分陰陽。
證候分順逆,男子抽搐,眼睛向左看,握拳時拇指在外為順,反之則為逆。女子抽搐,眼睛向右看,握拳時拇指在內為順,反之則為逆。這是因為天地之道,陽左陰右,陽外陰內。
錢氏先生說:男子抽搐眼睛向左看無聲,向右看有聲;女子抽搐眼睛向右看無聲,向左看有聲,這是陰陽相克的道理。震卦在東,兌卦在西,這是男女的方位。震卦屬乙木,兌卦屬辛金,這是肝肺的方位。男子生於寅位而向左行,女子生於申位而向右行,左右是陰陽的運行路線。現在男子抽搐眼睛向左看無聲,寅位是甲木旺盛的地方,乙木依附甲木,妹妹依附哥哥,所以是順而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