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大小便病

腎竅便開前後陰,便溺有病屬肝經,

血虛大便多硬結,氣熱常為小便淋。

《內經》曰:腎開竅於二陰。二陰者,前陰竅出小便,後陰竅出大便也。

又曰:肝病者則大小難。故中風者,多便溺之阻隔也。又云,前陰主氣,後陰主血者,語其用也。蓋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氣而後能出。太陰之傳送,氣之運也,由血而後能潤。此便溺之流通,然後見氣血之依附也。夫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出入也。如清陽出上竊,謂呼吸也,濁陰出下竅,謂大小便也。

一息不運,則機緘窮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脹氣喘、嘔噦煩躁者,不可治也。宜服八正散,外用掩臍法、蜜導法,則前後俱通矣。

白話文:

腎臟的開口就在前後陰,大小便出現病症就歸屬於肝經。

血虛的人大便容易硬結,氣熱的人則容易小便淋漓不盡。

《內經》說:腎臟的開口在前後陰。前後陰指的是前面開口排泄小便,後面開口排泄大便。

《內經》又說:肝臟有病的人大小便就會困難。因此中風的人,往往出現大小便不通暢的現象。又說,前面開口主氣,後面開口主血,這是在說它們的功能。因為膀胱的津液是血化成的,而氣能推動血使之排出。太陰經的傳送,是氣的運行,而血能滋潤它。所以大小便流通,才能看出氣血依附的狀況。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有進出。就像清陽之氣向上升發,就是呼吸;濁陰之氣向下排出,就是大小便。

如果一息不運,生命機能就會停止而死亡。因此,如果大小便不通,再加上腹脹氣喘、嘔吐煩躁,那就無法治療了。應該服用八正散,外用掩臍法、蜜導法,這樣前後開口就能通暢了。

八正散,治熱聚下焦,二便不通。

木通,滑石,山梔仁,車前子,瞿麥,甘草,大黃,芒硝(等分)

水一碗,先煎上六味二沸,入大黃煎至半碗,去渣,入硝煎一沸頃,熱服。

掩臍法,治驚風積熱,大小便閉塞,用:

連須蔥(七根,不洗帶土),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兩匙)

白話文:

八正散,用來治療熱氣積聚在小腹,導致大小便不通的情況。

藥材有:木通、滑石、山梔仁、車前子、瞿麥、甘草、大黃、芒硝,比例相同。

用水一碗,先將前六味藥煎煮至沸騰兩次,再加入大黃煎煮至半碗,去渣,最後加入芒硝煎煮沸騰片刻,趁熱服用。

掩臍法,用來治療驚風積熱,導致大小便阻塞。

藥材有:連根帶須的蔥七根,不洗帶土;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兩匙。

同研爛作餅,銚子烘熱,掩臍中,以綿扎定,良久氣通自利,不然,再換一餅。

又方,用:

大田螺(三五枚)

和殼杵爛,掩臍下,即通,異人加鹽半匙,更良。

蜜導法,治二便不通,以此通其大便則下焦氣行,而小便自通矣。用蜜煉成珠,滴水不散,入皂角末和丸,如小指頭大,似蔥管,送入穀道中,氣通則便通矣。

白話文:

將這些草藥一起磨碎做成餅狀,把鐵器烤熱後覆蓋在肚臍上,用棉花固定住,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排泄,如果不成功就再換一個餅。另一個方法是使用數隻田螺,連著殼搗碎後放在肚臍下方,就能讓排泄順暢;有人還會加入半勺鹽效果更好。最後一種方法叫做「蜜導法」,可以治療大小便都無法排出的情況。先將蜂蜜熬煮至成為珍珠般的形狀、不會分散於水中,然後加入肥皂果粉末攪拌均勻後搓揉成像手指般粗細的小條,放入肛門內,等氣流通了就可以解決便祕問題。

2. 治小便

膀胱不利號為癃,不約遺尿夢寐中,

如此兩端分冷熱,還來水火覓真蹤。

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癃者小便不通也。又曰:肝有熱則小便先赤。凡小便赤澀為熱,小便自遺為寒。熱者火有餘,水不足,治宜瀉心火,滋腎水,加味導赤散主之。寒者火不足,水有餘也,治宜溫腎水,益心火,益智仁散主之。

加味導赤散,治心熱肝熱小便赤澀者。

木通,生地,甘草梢,條芩,梔子仁,澤瀉,車前子,柴胡梢(等分)

白話文:

膀胱不利症狀:

膀胱功能失調稱為「癃」,無法控制而隨意小便稱為「遺尿」,在睡夢中遺尿也屬於此類。

辨別寒熱:

這種情況下,需要分辨是寒症還是熱症,才能對症下藥。

古籍記載:

經書記載:「膀胱功能失調稱為癃,無法控制而隨意小便稱為遺尿。癃是指小便不通暢。」

經書還記載:「肝臟有熱,就會導致小便先變紅。凡是小便顏色赤紅、排尿困難,都是熱症;而小便失禁則屬於寒症。熱症是因為體內火氣過盛,水液不足,需要清心火,滋腎水;寒症則是火氣不足,水液過盛,需要溫腎水,益心火。」

治療方法:

針對熱症:

  • 用 加味導赤散治療,此方主要針對心熱肝熱導致小便赤紅、排尿困難的症狀。

方劑組成:

  • 木通、生地、甘草梢、條芩、梔子仁、澤瀉、車前子、柴胡梢(各等份)

針對寒症:

  • 用 益智仁散治療,此方主要針對火氣不足、水液過盛導致的小便失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根據古籍記載的簡單說明,實際情況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症進行辨證論治,建議咨詢專業的中醫師。

末,每一二錢,竹葉七片,燈心二十一寸,水煎,食前服。

益智仁散,治遺尿。

益智仁,破故紙(炒),白茯苓(等分)

細末,炒,鹽湯調服。

小便不通,乃內臟氣虛,受熱壅滯,宣化不行,非塞非痛,但閉不通,腹脹緊滿,宜五苓散加車前子、燈心主之。

有大病後,氣虛津液少者,不可利之,利則氣益虛,津液日枯,宜:

人參,麥冬,甘草梢(各等分),黃柏(鹽水炒,減半)

白話文:

最後,每次服用益智仁一到兩錢,竹葉七片,燈心二十一寸,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益智仁散,用於治療遺尿。

益智仁、破故紙(炒)、白茯苓(各等分)研成細末,炒熟,用鹽湯調服。

小便不通,是因為內臟氣虛,受熱阻滯,宣洩運化不暢,既沒有阻塞也沒有疼痛,只是閉塞不通,腹部脹滿緊繃,可以用五苓散加車前子、燈心來治療。

如果患有大病之後,氣虛津液不足,不可使用利尿藥物,因為利尿會導致氣更加虛弱,津液逐漸枯竭,應該服用人參、麥冬、甘草梢(各等分)、黃柏(鹽水炒,減半)來治療。

末,煉蜜丸,薑湯下。

小兒諸淋,不問五者,皆屬於熱,並用:

香附子,川芎,赤茯苓(各半兩),海金沙,滑石(各一兩),枳殼,澤瀉,石葦,檳榔(各二錢半)

糯米粉煮糊丸,麻子大,服二、三十丸,順取長流水,入鹽少許,煎湯下。

如小兒氣病,常病淋者,不可服上藥,宜補腎地黃丸,甚效。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謂之遺溺。睡里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虛寒所致也,宜雞腸散主之。用:

白話文:

最後,把藥材煉成蜜丸,用薑湯送服。

小兒各種尿淋,不論是哪種原因,都屬於熱症,可以用以下藥材:香附子、川芎、赤茯苓(各半兩)、海金沙、滑石(各一兩)、枳殼、澤瀉、石葦、檳榔(各二錢半)。

用糯米粉煮成糊狀,捏成麻子大小的丸子,一次服用二、三十粒,並用長流水加少許鹽煎湯送服。

如果小兒是氣虛體弱,經常出現尿淋,就不要服用上述藥物,應該服用補腎地黃丸,效果很好。如果小便不由自主地流出,稱為遺溺;睡覺時不由自主地流出,稱為尿床。這些都是腎和膀胱虛寒引起的,可以用雞腸散來治療。藥材包括:

雞腸(一具,燒),牡蠣(煅灰),白茯苓,真桑螵蛸(白之者,微炒,各半兩),辣桂,龍骨(各二錢半)

末,服一錢,薑棗引。或與益智仁散合,末,煉蜜丸,鹽湯下,尤妙。

小便出血者,謂之尿血。用:

生地,木通,甘草梢,赤茯苓,山梔仁,生蒲黃,滑石(等分)

末,每一錢,淡竹葉七片,水煎去渣,入車前草自然汁同服。

白話文:

雞腸(一具,燒),牡蠣(煅灰),白茯苓,真桑螵蛸(白之者,微炒,各半兩),辣桂,龍骨(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和紅棗煎湯送服。也可以與益智仁散混合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劑,用鹽湯送服,效果更佳。

小便出血,稱為尿血。可以用生地、木通、甘草梢、赤茯苓、山梔仁、生蒲黃、滑石(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淡竹葉七片,用水煎去渣,再加入車前草汁一起服用。

又方,用升麻甘草煎湯調一元散服。

小兒初出,便黃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謂之尿白。幼科云:久則成疳是也,宜用胃苓丸,鹽湯下,效。

如小便出而色白渾濁,謂之白濁,宜清心蓮子飲主之。

石蓮肉,白茯苓(各一錢),益智仁,遠志肉(去心),麥冬(去心),人參(各五分),石菖蒲,車前子,白朮,澤瀉,甘草(炙,各二分半),豬苓(三分)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用升麻和甘草煎湯,調和一元散服用。

嬰兒出生後,大便呈黃色或赤色,出生後很久,大便仍然凝結成白色膏狀,稱為尿白。兒科醫生說,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疳積,應該服用胃苓丸,用鹽湯送服,有效。

如果小便顏色白濁,稱為白濁,應該用清心蓮子飲治療。

石蓮肉、白茯苓(各一錢)、益智仁、遠志肉(去心)、麥冬(去心)、人參(各五分)、石菖蒲、車前子、白朮、澤瀉、甘草(炙,各二分半)、豬苓(三分)。

末,每一錢,燈心同煎。

又方,分清飲

益智仁(去殼),川萆薢,石菖蒲,天台烏藥(等分)

末,或和白茯苓尤妙,燈心湯服。

白話文:

取藥材研磨成粉末,每份一錢,加入燈心草一起煎煮。

另外一種方法:益智仁去殼,川萆薢、石菖蒲、天台烏藥等量,研末,可以加入白茯苓一起服用,用燈心湯送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