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治大便

大便鞕結須宜下,亦有諸般不可攻,

食少氣虛脈濡弱,不如膽導有奇功。

夫飲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宜急下之,使舊谷去而新谷得入也。然有實秘者,有虛秘者,臨病之時,最宜詳審。如形實,氣實,脈實,又能食者,的有可下之症,則下之。如河間涼膈散、承氣湯、八正散、三黃枳朮丸、木香檳榔丸、丁香脾積丸擇而用之,中病即止,不可過也。

如形虛,氣虛,脈虛,又食少者,雖有可下之症,緩則救其本,用保和丸、枳朮丸、大黃丸微利之。如常便難者,血不足也,宜潤腸丸主之。急則治其腸,使其通利,豬膽汁導法神效。此家秘之法也。

潤腸丸,治老人、虛人、小兒、產婦,大便秘結者,良驗。

麻子仁(去殼),杏仁(去皮尖,略炒),桃仁(去皮尖,各半兩),歸梢,枳殼(炒,各七分半),阿膠(蛤粉炒,二分半),紫蘇(炒),蘿蔔子(炒,各三分)

煉蜜丸,如麻子,二三十丸,陳米湯下。

膽導法,豬膽一個,以小竹管放口內,用線紮緊,勿使移動,吹氣一口,另用一線從管下近氣處系定,勿使泄了氣。插入穀道中,解去系氣線,一手拿住膽筒,一手捏膽汁入腹,直待氣通,隨捏隨起,便即通矣。如不通,又有別法,口言不盡。

凡小兒病,有可下不可下者說,見第一卷歌中。

凡小兒大便下血者,宜四物湯加枳殼、荊芥穗及柏葉主之。

白話文:

【治療大便問題】

大便乾硬需及時通便,但也有各種情況不宜強行通便, 飲食少、氣虛弱、脈象柔弱,此時使用膽導法效果顯著。

食物進入身體,必然會有排出。如果大便不暢,應急切通便,讓舊的食物排出,新的食物才能進入。然而,便祕有實證和虛證之分,面對病情,最應該詳細判斷。例如,如果體型壯實、氣力充沛、脈象有力,且食慾旺盛,明確有適合通便的症狀,那就可以進行通便。如涼膈散、承氣湯、八正散、三黃枳朮丸、木香檳榔丸、丁香脾積丸等,選擇使用,病症改善就應停止,不可過度。

如果體型虛弱、氣力不足、脈象虛弱,且食慾不佳,即使有適合通便的症狀,也應緩慢地根治根本原因,使用保和丸、枳朮丸、大黃丸等輕微通便。對於經常排便困難的人,可能是血液不足,適合使用潤腸丸來調理。若情況緊急,則要直接處理腸道,使其通暢,豬膽汁導法效果神奇。這是家傳祕方。

【潤腸丸】適用於老人、虛弱的人、小孩、產婦等大便乾硬的問題,效果良好。

成分:麻子仁(去殼)、杏仁(去皮尖,略炒)、桃仁(去皮尖)、歸梢、炒過的枳殼、蛤粉炒過的阿膠、炒過的紫蘇、炒過的蘿蔔子,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加入煉蜜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粒,用陳米湯送服。

【膽導法】取一個豬膽,用小竹管插入膽口,用線綁緊,防止移位,向膽內吹一口氣,再用線在接近氣口的地方綁緊,防止漏氣。將竹管插入肛門,解開綁氣的線,一手握膽,一手將膽汁捏入腹中,直到感覺到氣流通順,邊捏邊提起,大便就會排出。如果還未通便,還有其他方法,這裡無法一一詳述。

所有兒童疾病中,有關是否可以通便的說明,請參閱第一卷的歌謠。

對於兒童大便出血的情況,宜使用四物湯加枳殼、荊芥穗和柏葉來治療。

2. 小兒目病

存乎人者惟眸子,五臟真邪並見此,

一點塵埃不可侵,風熱肝虛為病耳。

目主五臟,瞳人屬腎,黑珠屬肝,白珠屬肺,兩角屬心,上下胞屬脾。目內五臟症,錢氏云: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熱,瀉青丸主之;淺淡者地黃也補之;黃者脾熱,瀉黃散主之;無精光者,腎虛,地黃丸主之;白而澀者肺熱,瀉白散主之。

生犀散

地骨皮,赤芍藥,柴胡,葛根(各一兩),甘草(一兩半),生犀角(銼,二錢)

每一錢,水煎服。

眼目視物不明,不腫,不痛,不赤,無翳膜,或目緊小無精光者,是肝腎俱虛,不可便服涼藥,宜地黃丸主之。

目者肝之竅,瞳人者,通竅於腎。腎屬水,肝屬木,母子相依者也。故肝腎之氣實,則精彩光明;氣衰,則昏矇暈眩。烏輪赤,暈痛,淚漿流,此肝熱也。眼生清淚,黏臉遮睛,此肝虛也。瞳人散大,淡白偏斜,此腎虛也。瞳人焦小,或帶微黃,此腎熱也。一虛一實,以此驗之。

然心者,神之舍也,又為腎之主也。心主血,目得血而能視。心主熱,目因熱而昏昧,故四物湯與地黃丸要藥也。補腎水,制心火,養肝血,莫有加於是方者矣。

—目痛赤腫有二症:或因天行時氣,症候暴赤腫痛,晝夜若啼哭不止,或因臟腑積熱,兩目赤腫,並宜瀉青丸方加蟬蛻、白蒺藜(炒)、蔓荊子、荊芥穗、柴胡、黃連(酒炒)、車前子、甘草等分,每末一錢,生蜜水調細服之。

外用金沙散點洗之。(方見下。)

—目內翳膜有二症:或肝腎俱虛,眼生翳膜,及肝疳白膜遮睛者,宜用地黃丸加五味子、人參、當歸、川芎、黃連、蘆薈,蜜丸服。

或因痘疹之後,毒氣入目生翳膜者,用白菊花、綠豆、穀精草等分,咀,每二錢乾柿餅一枚,粟米泔汁一碗,慢火煎乾去渣,於食後臨臥,只吃柿肉,一日三枚。如兒不能服者,將煮過柿餅,母嚼爛喂之。此二症不可用點藥。

有初生下眼閉不開者,其症有二:

或因產母食熱毒物,以致斯疾,治當以膽草少許,蘸洗眼上,一日七次;或用黃連,磨乳點之,乳母服生地黃湯。

生地,赤芍藥,川芎,當歸(酒洗),瓜蔞根

加黃連,燈心引,水煎。

或以本方為細末,燈心湯調少許,搽兒口中。

或因初生,洗眼不淨,穢汁浸漬於眼目中不能開者,宜真金散方。

淨黃連,黃柏,當歸,赤芍,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切,乳汁浸一宿,曬,為極細末,以生地汁調一字,點眼中自開。

凡初生小兒,頭洗令淨。使瞼赤爛,至長不瘥,名曰胎赤。(見下爛弦。)

疳眼者,肝風入眼赤腫,目生眵淚,爛弦痛癢,揉擦昏暗雀盲,甚經目合不開,宜天麻丸。

天麻丸

真青黛,黃連,天麻,五靈脂,夜明砂,川芎,蘆薈(各二錢),膽草,防風,蟬蛻(去足,一錢半),全蠍(二枚,焙),乾蟾(炙焦,三錢),麝香(少許)

獖豬膽汁浸膏糊丸,麻子大,每十丸,薄荷湯下。

又方,治小兒疳眼赤爛,用:

苦參,蔓荊子,防風,龍膽草,玄參(各等分)

豬膽糊丸,麻子大,數量大小,茶清下。

疳眼生瘴者,用:

瓜蘆根,甘草,赤芍,草決明(等分)

每五分,蜜湯調下。

爛弦者,脾有濕熱也,或初生洗不淨所致者,用:

淨黃連(炒),蒼朮(童便浸,焙),防風(等分)

末,每服一字,蜜水調。

外用綠豆,爐甘石(煅、童便淬七次,半兩),海螵蛸(一錢),膽礬,輕粉,雄黃(各五分)

用黃連乳汁浸,清汁調藥,以鵝羽蘸藥搽上,一日三五次,以瘥為度。

有因塵埃入目,揩摩成腫,啼哭不已,作痛者,用油煙、金墨、新汲水磨濃,入玄明粉五分,如無,以馬牙硝代之,和勻為膏,取新筆蘸點目中,以瘥為度,忌熱物。

凡眼暴赤腫初起,勿服寒涼之藥,不能愈疾,又損脾胃氣,使兒不能飲食也。蓋藥之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故清陽出上竅,辛甘溫平是也。酸苦寒涼之藥,不能上升耳。宜先服九仙散發散之。此火鬱則發之也。不已者,以瀉青丸合小柴胡湯,加酒黃連作丸服,有大奇功。外當用金沙散洗之,黃連膏點之以愈。此治風熱眼病之要法也。

九仙散,時行目病,暴赤腫痛,以此發之。

柴胡,蒼朮(童便浸,各一兩),赤芍,荊芥穗,甘草(各六錢半),麻黃(不去根節,滾水泡),川芎,薄荷(和梗,半兩),旋覆花(去毛梗,三分)

末,每一錢,水一小碗,姜一片,蔥一莖,無時頻服。

金沙散,時行赤眼腫痛,或腎熱多淚。

淨黃連(一兩),硼砂,寒水石,大黃(各二錢),海螵蛸,銅青(各一錢),玄明粉(二錢半),全蠍(去毒,七枚),麝香(少許),爛弦加輕粉(五分)

末,每服一字至五分,涼水化,澄清去渣,無時頻洗,效。忌酒暈。

黃連膏,用:

淨黃連(半斤),苦參(四兩),秦皮(二兩),杏仁(四十九粒)

冬月制,取雪水四碗,煎二碗,放淨瓷器內,又以水煎,取一碗放前汁內,又以水一碗,煎取半碗,用淨取汁,與前汁和一處,取淨銅銚子入汁在內,慢火熬,以桑條不住手攪,勿令沉底,勿動灰塵,入汁中務宜仔細。待熬至一碗,再入馬牙硝半兩,同煎至半碗,取起以紙蓋定。

再製過爐甘石(末)二兩,硼砂(末)半兩,乳香、沒藥(末)各一錢,膽礬(末)三錢,海螵蛸(末)二錢,和勻,入膏中取起,攤冷待乾,以乳汁磨,點之效。

目直視者,肝有熱也;目連劄者,謂之目闢,肝有風也。並宜服瀉青丸。

目下胞腫者,水氣也。必待作腫,宜五苓散加車前子以利其水。

目中黃者,疸也,宜服茵陳胃苓丸。

兒有大病未愈,觀其目或直視,或斜視不轉睛者,或閉目不開者,或開目不合者,或哭無淚,或不哭淚自出者,有目胞腫者,有目陷者,有目中見物而畏怕者,皆惡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