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7)

1. 附錄醫案

瘧有一日一發,有二日一發、三日一發者,其理何哉?答曰:氣舍於皮膚,與衛氣並居。衛氣者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是以而作,此受之淺也。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故間日作,此受之深也。邪氣與衛氣客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能相爭,故數日作,此受之最深也。

問:發瘧之時,兒常用口吮母之乳,得乳即止者,何也?答曰:此內熱作渴也。兒不能言,故欲得乳以解耳。

瘧後汗出,初發無汗,退而有汗,何也?答曰:初發時邪氣鬱,寒多熱少,故無汗;及其退也,寒去而熱盛,此真氣外泄,故有汗也。凡治無汗者,要有汗,以散邪為主;有汗者,要無汗,以養正為主。此汗泄於外,便瀉於內,心下跳,腹中鳴,皆火證也。肝膽從火治,此其法也。

瘧退時,後覺頭頂上常有小汗,何也?答曰:頂巔者,乃足厥陰肝經之脈所會處。

以上所開,條論其大略也,若夫治法,當專以治疳為主。蓋小兒易虛易實,病不已,虛則成疳,當分二方治之:一方治癇,以平肝為主,內帶補脾藥;一方治瘧,以補脾為主,內帶平肝之藥,可收全效。幸遇秋金正旺,木因水衰,治不難矣。此疾勿圖速效,幸遇吾家世醫,治病有法。

若遇粗工,欲求速效,則攻補妄行,欲速之害,可勝言哉。其母當忌雞魚、生冷諸物。有衄血亦內熱也,宜亟調之。

治癇平肝

加減當歸龍薈丸

當歸(酒洗,曬乾,一錢),人參,川芎,雀腦(各一錢),膽草(酒浸),山梔仁(各五分),青皮,蘆薈(各七分),甘草,軟古柴胡(各一錢),半夏(大者三個,泡七次,切,生薑自然汁浸一時,又以白礬水洗之)

用水煮神麯糊丸,粟米大。二十五丸,寅卯時淡竹葉湯下。

治瘧補脾

加味參苓白朮散丸

人參,炙耆,白朮,歸身(酒,各一錢),炙草,青皮(各八分),陳皮(七分),柴胡,夜明砂,木香,厚桂(去皮),澤瀉(各五分),鱉甲(九肋,醋炙去爪,二錢),使君子肉,白芍(酒炒,各一錢),山藥(一兩)

煮糊丸,粟米大。巳戍時(每三十五)各一服,炒米湯下。

乳母服

加味四物湯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俱酒洗),柴胡,升麻,麥冬,木通(去皮),黃芩(酒炒),桔梗(各五分),薄荷(一分),燈心(十)

食後服。

白話文:

附錄醫案

瘧疾發作時間,有每天一次、每兩天一次、每三天一次的,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導致瘧疾的邪氣停留在皮膚,與衛氣一起存在。衛氣白天運行於陽經,晚上運行於陰經。這種邪氣受到陽氣的影響就外出,受到陰氣的影響就內斂,所以就發作了,這是邪氣停留在淺層的緣故。如果邪氣停留在較深層,內斂於陰經,陽氣單獨發作,陰邪內藏,陰陽之氣爭奪不得而出,所以就間日發作,這是邪氣停留在較深層的緣故。邪氣與衛氣停留在六腑,有時彼此錯開,不能互相爭鬥,所以就數日發作一次,這是邪氣停留在最深層的緣故。

問:瘧疾發作時,孩子常常吮吸母親的乳汁,一吸到乳汁就停止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孩子體內有內熱口渴。孩子不會說話,所以想通過吸吮乳汁來解渴。

瘧疾退後出汗,初期發作時不出汗,退燒後卻出汗,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初期發作時邪氣鬱結,寒邪較盛,所以不出汗;等到退燒時,寒邪消退而熱邪盛,這是因為正氣外泄,所以出汗。凡是治療不出汗的,要使其出汗,以散發邪氣為主;已經出汗的,要使其不出汗,以滋養正氣為主。如果汗液外泄,同時內裡也濕熱,心下悸動,腹中鳴響,都是熱證。應從肝膽入手治療,這就是治療的方法。

瘧疾退後,病人覺得頭頂上經常有微微的汗,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頭頂是足厥陰肝經的經脈交會之處。

以上所述,只是大體的論述,至於治療方法,應該主要針對疳積進行治療。因為小孩子容易虛弱也容易實證,病情持續不愈,虛弱就會導致疳積,應當分兩個方劑治療:一個方劑治療癇證,以平肝為主,內裡加入補脾的藥物;一個方劑治療瘧疾,以補脾為主,內裡加入平肝的藥物,可以收到痊癒的效果。幸好遇到秋季金氣正旺,木氣因水氣衰弱而相對較弱,治療並不困難。這種疾病不要圖求速效,最好能遇到我們家世代相傳的醫生,治療疾病有方法。

如果遇到粗心大意的醫生,想要快速見效,就會胡亂攻補,欲速則不達的危害,難以言喻。孩子的母親應該忌口雞、魚、生冷等食物。如果出現鼻衄(流鼻血),也是內熱的表現,應該及時調理。

治癇平肝:加減當歸龍薈丸

當歸(酒洗,曬乾,一錢),人參,川芎,雀腦(各一錢),膽草(酒浸),山梔仁(各五分),青皮,蘆薈(各七分),甘草,軟古柴胡(各一錢),半夏(大者三個,泡七次,切,生薑自然汁浸一時,又以白礬水洗之)

用水煮成神麴糊丸,粟米大小。二十五丸,寅卯時(凌晨3-5點)用淡竹葉湯送服。

治瘧補脾:加味參苓白朮散丸

人參,炙甘草,白朮,熟地黃(酒制,各一錢),炙甘草,青皮(各八分),陳皮(七分),柴胡,夜明砂,木香,厚樸(去皮),澤瀉(各五分),鱉甲(九肋,醋炙去爪,二錢),使君子肉,白芍(酒炒,各一錢),山藥(一兩)

煮成糊丸,粟米大小。巳戍時(下午2-7點)每服三十五丸,用炒米湯送服。

乳母服用:加味四物湯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俱酒洗),柴胡,升麻,麥冬,木通(去皮),黃芩(酒炒),桔梗(各五分),薄荷(一分),燈心草(十根)

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