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3)

1. 頭病

小兒頭病亦多般,散出方書不多言,

感謝岐師施指教,法留後學作諦筌。

解顱者,生下惟囟不合,氣衰不盛也,多憂多笑。更有目白睛多,光白色嫩者,多愁多喜,以年久頭縫開解而不合。腎生髓,腦為髓海,腎氣有虧,故髓不滿,所以頭囟開而不合也,名曰解顱。凡得此疾,不及千日之內;間有數歲者,偶因他疾攻擊,遂成廢人,不可復藥也。

氣色清明,能飲食者,多服補腎地黃丸及調元湯,百日內須見效者,次第調理,或有可治。若投藥石如故,亦難治。

錢氏云:兒本虛怯,由胎氣不成,則神氣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顱即解,面色㿠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二八之數;若縱色欲,多不過四旬而亡。因病而成,致腎虛者,此也。

家秘云:解顱有二:初生後,頭骨漸開,此胎氣怯弱,腎不足也。有閉而後開者,自囟至印堂,有破痕可開一分。又有頭四破成縫者,此皆解顱,由病後腎虛,水不勝火,火氣上熏其髓則熱,髓熱則解,而頭骨復分開矣。腎虛者,宜服地黃丸,以補腎之不足。調元湯、十全大補湯,母子共服之,以補脾胃,使氣血漸實,其顱自合矣。

其髓熱者,宜通聖散為丸服,去硝不用。外用封囟法,或用新綿緊束之,有作巾遮護之,久而自合,亦良法也。

封囟法

防風,南星,白蘞,白及(等分)

末,豬夾車髓搗和,封囟上,一日三易之。

又方

顱頭骨不拘多少,燒灰存性,研末,以清油調敷頭縫。

腦疳者,頭皮光急,髮結如穗,滿頭餅瘡,腦熱如火者是也。用:

川芎(酒洗),片芩(酒炒),白芍,陳皮(去白,各半兩),白朮(酒),當歸(酒洗,各一兩半),天麻(酒炒),蒼朮,蒼耳子(各七錢),酒柏,酒粉草(各四錢),防風(三錢)

末,水煎,日服四五次,服後睡片時。

乳母宜服溯源解毒湯。

溯源解毒湯

酒芩,蒼朮(酒炒),白蒺藜(酒浸炒,去刺),蔓荊子(酒炒),何首烏(酒炒),胡麻(炒),升麻(酒)

末,酒糊丸,麻子大,服三、五十丸,防風湯下。

外用敷藥

松樹厚皮(燒灰,二兩),白膠香(二兩),黃丹(水飛,一兩),枯白礬(五錢),黃芩,黃連,大黃(各七錢),蛇床子,寒水石(各三錢),無名異(少許),木香(少許),輕粉(少許)

末,熬熱調敷瘡上。先用椒鹽湯洗,去瘡痂,敷之佳。又治白禿。

又有兒生後,其頭漸大,頭皮赤光,眼小,此亦腦疳也。乃受父母熱毒之氣,藏於腎中,上熏於腦,故頭大漸紅也,此難養,不出二八之數。其未周歲,滿頭生瘡結餅,作癢作痛,兒不能忍,日夜啼哭者,亦難養也,宜服前苦參丸,及松皮散敷之。

癩頭者,一名白禿,或父母之傳,或兄弟姊妹之相授,乃遺毒之氣也。初起可治,待皮毛光,不必治也。宜服消風通聖散除大黃,另研,酒蒸,炒末,再酒拌曬乾,每一錢,水煎熱服。外用炭燒紅,以長流水淬之,乘熱炭擦頭皮,以前松皮散敷之。

白話文:

頭病

嬰兒的頭部疾病種類繁多,散見於各方書中,記載不多。

承蒙岐黃之師指點,將其方法留傳給後學,作為探究的鑰匙。

解顱,是指嬰兒出生後顱骨縫隙未能閉合,這是由於體內氣血虛弱所致,患兒常表現為多愁善感、哭笑無常。此外,如果眼白部分較多,顏色發白且柔軟,也多伴隨多愁多喜,這是由於年幼時頭縫未癒合造成的。腎臟生髓,腦為髓海,腎氣不足,則髓液不足,因此頭顱縫隙無法閉合,稱為解顱。患此疾病者,大多在千日內夭折;少數能活數歲,但往往因其他疾病的侵襲而成為廢人,難以治愈。

如果患兒氣色紅潤,能正常飲食,可以服用補腎地黃丸及調元湯等方劑,一般百日內應見效,之後再根據情況逐步調理,或許能治癒。若服用藥物後病情沒有改善,則難以治癒。

錢氏醫案云:嬰兒本就虛弱,如果胎氣不足,則神氣不足,眼白部分增多,顱骨就會解開,面色也蒼白,這些情況都很難養活,即使活下來,也很難超過二十八歲;若縱慾過度,則可能活不過四十歲就亡故。這也是因病導致腎虛所致。

家傳秘方云:解顱有兩種情況:一是出生後,頭骨逐漸裂開,這是由於胎氣虛弱,腎氣不足所致。二是顱骨先閉合後再裂開,從囟門到印堂之間出現裂痕,可裂開一分左右。還有一種是頭部出現四條裂縫,這些都是解顱,是因病後腎虛,水虧火盛,火氣上炎灼傷髓液,導致髓液受熱,進而使頭骨裂開。腎虛者,宜服用地黃丸補腎。服用調元湯、十全大補湯,母子同服,以補益脾胃,使氣血充盈,則顱骨自然會癒合。

如果髓液受熱,則應服用通聖散(去硝石)製成丸劑服用。外用封囟法,或用乾淨棉花緊緊包紮,或用布巾遮護,久之則會自然癒合,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封囟法:

防風、南星、白蘞、白及(等份),研末,與豬腦髓混合,敷於囟門上,一日三次更換。

又一方:

將顱骨碎片(數量不限)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清油調和,敷於頭縫。

腦疳:頭皮緊繃髮根糾結成束,滿頭瘡瘍,腦部燥熱如火,此為腦疳。治療方劑:

川芎(酒洗)、黃芩(酒炒)、白芍、陳皮(去白,各半兩)、白朮(酒)、當歸(酒洗,各一兩半)、天麻(酒炒)、蒼朮、蒼耳子(各七錢)、柏子仁(酒)、茵陳蒿(酒,各四錢)、防風(三錢)

研磨成粉末,水煎服,每日四五次,服藥後需休息片刻。

哺乳期母親宜服用溯源解毒湯。

溯源解毒湯:

黃芩(酒)、蒼朮(酒炒)、白蒺藜(酒浸炒,去刺)、蔓荊子(酒炒)、何首烏(酒炒)、胡麻(炒)、升麻(酒)

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劑,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防風湯送服。

外用敷藥:

松樹厚皮(燒成灰,二兩)、白膠香(二兩)、黃丹(水飛,一兩)、枯白礬(五錢)、黃芩、黃連、大黃(各七錢)、蛇床子、寒水石(各三錢)、雄黃(少許)、木香(少許)、輕粉(少許)

研磨成粉末,加熱後調和敷於瘡瘍處。先用椒鹽水清洗,去除瘡痂後再敷藥效果更佳。此方也可治療白禿。

還有一種情況是嬰兒出生後頭部逐漸增大,頭皮發紅光亮,眼睛較小,這也是腦疳。這是由於父母體內的熱毒之氣,積聚在腎臟中,上炎於腦部,因此頭部逐漸增大變紅,這種情況很難養活,通常活不過二十八歲。如果嬰兒未滿周歲,滿頭長瘡結痂,奇癢難忍,日夜哭鬧,也很難養活,應服用前述苦參丸,並用松皮散外敷。

癩頭,又稱白禿,可能是遺傳自父母,或兄弟姐妹互相傳染,是由於體內毒素積聚所致。初期可以治療,等到毛髮脫落,則不必治療。宜服用消風通聖散(去大黃),另將藥材研磨,酒蒸,炒乾,再用酒拌曬乾,每次服用一錢,水煎熱服。外用燒紅的炭火,用長流水淬滅,趁熱用炭火擦拭頭皮,再用前述松皮散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