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四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2)

1. 治鼻

煉蜜丸,芡實大,服一丸,燈心湯化下。或用一丸,綿包塞鼻中。

禦寒湯,治寒邪傷於皮毛,令兒鼻塞上喘。

黃柏(二錢),黃耆(一錢),人參(五分),炙甘草,款冬花(各三分),羌活,黃連(各二錢),白芷,防風(各三分),陳皮,升麻(各五分),佛甘(三錢),蒼朮(七分)

末,蔥湯調服。

貼囟法(一名通散)

香附(炒),川芎,荊芥穗,殭蠶(炒),細辛,荷葉,牙皂

用末,生蔥白搗膏,以帛盛之,夜貼囟上。

塞鼻法,治齆鼻。

瓜蒂,明礬,細辛(各一分),雄黃(五分),麝香(少許)

末,以雄犬膽汁和丸,綿包塞鼻中。

鼻疳者,肺疳也,鼻下兩傍赤癢瘡濕,其瘡不痛,汁所流處,隨即生瘡,一名疳垚,宜清肺飲,化垚丸主之。

清肺飲,治肺疳垚,蝕鼻穿孔汁臭,或生息肉。

桑白皮(炒,半兩),紫蘇葉,前胡,黃芩,當歸,天冬,連翹,防風,赤茯苓,桔梗,生地黃,甘草(炙,各二錢半)

末,水煎服。次服化䘌丸。

化䘌丸

蕪荑,蘆薈,真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黃連,乾蟾(燒存性,各等分)

末,豬膽汁浸膏糊丸,麻子大,二十丸,食後臨臥,杏仁湯下。

其鼻昂,用雄膽泡湯,小筆蘸洗。俟煎藥各進數服,卻用青黛、當歸、赤小豆、瓜蒂、地榆、黃連、蘆薈等分,雄黃少許,細末,入鼻內斂瘡。

鼻瘡,用黃連、黃柏、檳榔,研末以豬骨髓和敷,或用青黛、槐花、杏仁研敷;鼻赤,用雄黃、黃丹(研末),無根水調敷。又用蒼耳葉(酒蒸乾),末,調服,最解食毒。

鼻乾者,肺熱也,用涼膈散加桑白皮(蜜水炒)、木通。

大病鼻乾黑燥者,火剋金也;鼻昂氣喘者,肺絕也。小兒山根青者多病,年上赤者,有血光病。

小兒腦疳,鼻癢頭髮作穗,面黃肌瘦,用鯽魚膽滴鼻中,連三五日效。

傷風寒頭痛,加川芎、白芷、藁本、蔓荊子、細辛。

眼痛,加酒黃連、羌活、防風、柴胡、膽草(酒洗)。

鼻病加升麻(酒洗)、白芷、細辛、蘇葉。

耳病加柴胡、木香、蔓荊子、全蠍。

口病加石膏、防風。

咽喉痛加玄參、牛蒡子(炒)、山豆根。

龍腦川芎丸,消風化滯,除熱清痰,通利七竅,精神氣爽。

桔梗(二錢半),片腦(六分),砂仁(二分),白豆蔻(去殼,五分),薄荷(一錢三分),川芎,防風,炙甘草,酒芩,連翹(各一錢)

煉蜜丸,每兩作二十丸,服則一二丸,茶清化下。

白話文:

治鼻

煉蜜丸,芡實藥材用量較大,服用一丸,用燈心草熬煮的湯水送服。或者用一丸,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中。

禦寒湯,治療寒邪侵犯肌膚毛髮,導致小兒鼻塞、呼吸急促。

配方:黃柏(2錢)、黃耆(1錢)、人參(0.5錢)、炙甘草、款冬花(各0.3錢)、羌活、黃連(各2錢)、白芷、防風(各0.3錢)、陳皮、升麻(各0.5錢)、佛甘(3錢)、蒼朮(0.7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蔥湯調服。

貼囟法(又名通散)

配方:香附(炒)、川芎、荊芥穗、殭蠶(炒)、細辛、荷葉、牙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蔥白搗成膏狀,用布包好,晚上貼在囟門上。

塞鼻法,治療鼻塞。

配方:瓜蒂、明礬、細辛(各1分)、雄黃(0.5分)、麝香(少許)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雄犬膽汁和成丸劑,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中。

鼻疳是肺部疾病的一種表現,鼻孔兩側發紅、瘙癢、潮濕,患處不痛,分泌的汁液流到哪裡,哪裡就會長瘡,也稱為疳垚,宜服用清肺飲、化垚丸治療。

清肺飲,治療肺部疳垚,導致鼻部潰爛穿孔,分泌物有臭味,或長出息肉。

配方:桑白皮(炒,半兩)、紫蘇葉、前胡、黃芩、當歸、天冬、連翹、防風、赤茯苓、桔梗、生地黃、炙甘草(各2.5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水煎服。然後服用化䘌丸。

化䘌丸

配方:蕪荑、蘆薈、真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黃連、乾蟾(燒存性,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浸泡成膏狀,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丸,飯後睡前,用杏仁湯送服。

鼻樑高聳,可用雄黃膽汁泡水,用小筆蘸水清洗。待服用幾劑藥後,再用青黛、當歸、赤小豆、瓜蒂、地榆、黃連、蘆薈等分,加少許雄黃,研磨成粉末,塞入鼻孔內以收斂瘡口。

鼻瘡,可用黃連、黃柏、檳榔研磨成粉末,用豬骨髓調和敷貼;或者用青黛、槐花、杏仁研磨敷貼;鼻部發紅,可用雄黃、黃丹(研磨成粉末),用無根水調和敷貼。還可用蒼耳葉(酒蒸乾)研磨成粉末,調服,最能解食毒。

鼻乾燥,是肺熱的表現,可用涼膈散加桑白皮(蜜水炒)、木通。

大病後鼻乾燥發黑,是火克金的表現;鼻樑高聳、呼吸急促,是肺部功能衰竭的表現。小兒鼻樑發青,多有疾病;鼻樑發紅,預示有血光之災。

小兒腦疳,鼻癢、頭髮成穗狀,面黃肌瘦,可用鯽魚膽滴入鼻孔中,連續三到五天見效。

傷風感冒頭痛,加川芎、白芷、藁本、蔓荊子、細辛。

眼痛,加酒浸黃連、羌活、防風、柴胡、膽草(酒洗)。

鼻病加升麻(酒洗)、白芷、細辛、蘇葉。

耳病加柴胡、木香、蔓荊子、全蠍。

口病加石膏、防風。

咽喉痛加玄參、牛蒡子(炒)、山豆根。

龍腦川芎丸,消風化滯,除熱清痰,通利七竅,使精神氣爽。

配方:桔梗(2.5錢)、片腦(0.6錢)、砂仁(0.2錢)、白豆蔻(去殼,0.5錢)、薄荷(1.3錢)、川芎、防風、炙甘草、酒芩、連翹(各1錢)

煉蜜丸,每兩藥材製成20丸,每次服用1-2丸,用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