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下 (13)

1. 烏頭赤石脂丸

(金匱),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赤石脂(煅淬),蜀椒(一兩),烏頭(炮),附子(炮),乾薑(炮半兩),蜜丸,日三服。不知,稍加。

白話文:

赤石脂(經過煅燒和淬火的),蜀椒(一兩),烏頭(泡製過的),附子(泡製過的),乾薑(泡製過的,半兩),用蜂蜜製成丸狀,每天服用三次。如果不知道病情和症狀,可以適當增加劑量。

此乃陰寒之氣,厥逆而上干,橫格於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痛楚,亂其氣血,攪其疆界。此而用氣分諸藥,則轉益其痛,勢必危殆。仲景用蜀椒烏頭,一派辛辣,以溫散其險邪。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而即於溫藥隊中,取用乾薑之泥,赤石脂之澀,以填塞厥氣所橫衝之新隧。俾胸之氣自行於胸,背之氣自行於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

白話文:

此為陰寒之氣,突然逆行向上,橫亙於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疼痛,擾亂氣血,攪動了經脈的疆界。如果此時服用氣分諸藥,反而會加重疼痛,病情勢必危殆。仲景使用蜀椒烏頭,一派辛辣,以溫暖散發邪氣。然而擔心胸背既亂之氣難以安定,就在溫熱藥物中,取用乾薑的泥濘,赤石脂的澀味,以填塞厥氣橫衝的的新的通道。讓胸中的氣自行在胸中運行,背部的氣自行在背部運行,互不侵犯,病患才能痊癒。

煉石補天之精義也,今人知有溫氣補氣行散氣諸法矣,亦知有堵塞邪氣攻衝之竇,令胸背陰陽二氣,並行不悖者哉。

白話文:

這便是像補天石一樣補天的精髓,現代人知道溫和的氣可以補氣的道理,也知道堵塞邪氣來防止邪氣衝擊,能使胸背陰陽二氣同時運行而不相悖嗎?

2.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乾薑(炒黃一二錢),白朮茯苓(二錢),甘草(炙一錢),加陳皮一錢,名六味異功煎,證治同前,而兼微滯者。

按此即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之變方也。

白話文:

人參(2-3錢)、乾薑(炒黃2錢)、白朮、茯苓(各2錢)、甘草(1錢),再加入陳皮1錢,稱為「六味異功煎」,治療的症狀與前面提到的相同,但另外兼具緩解氣血微滯的功效。

3. 感應丸

治新舊冷積瀉痢等證。

木香,肉豆蔻,丁香(兩半),乾薑(炮),百草霜(一兩),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巴豆(七十粒。去心皮膜。研去油。),巴豆杏仁另研。同前藥末和勻,用好黃蠟六兩,溶化,重絹濾去渣。好酒一升,於砂鍋內煮數沸,候酒冷蠟浮。用清油一兩,銚內熬熟,取蠟四兩,同化成汁。就銚內和前藥末,乘熱拌勻。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薑湯下。

白話文:

木香、肉豆蔻、丁香(切成兩半)、乾薑(炮製過)、白霜(一兩)、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和尖端)、巴豆(七十粒,去除芯、皮膜,研磨後去除油脂),將巴豆和杏仁另外研磨成粉末。將前面所有藥材的粉末混合均勻,加入六兩的優質黃蠟,將其融化,然後用乾淨的絹布過濾掉渣滓。取一升優質的酒,在砂鍋內煮沸幾次,等到酒冷卻後,黃蠟會浮在上面。取一兩的清油,在小鍋內熬製至熟,然後加入四兩的黃蠟,一起融化成汁液。將藥材粉末加入小鍋內,趁熱攪拌均勻。將混合物搓成豆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薑湯送服。

肉蔻逐冷消食,下氣和中。丁香暖胃助陽,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諸氣,和脾疏肝。杏仁降氣散寒,潤燥消積。炮薑能逐錮冷,而散痞通關。巴豆善破沉寒,而奪門宣滯。寒積深錮,非此莫攻。百草霜和中溫散,亦能消積治痢為佐也。(醫貫曰:此方神妙不可言,雖有巴豆,不令人瀉,其積自然消化。

白話文:

肉蔻:具有驅除寒冷、促進消化、降低胃氣、調和中氣的功效。

丁香:具有溫暖胃部、補腎助陽、宣發氣滯、去除異味的作用。

木香:能升降各種氣體,調理脾胃,疏散肝氣。

杏仁:能降低胃氣、散寒、潤燥、消食。

炮薑(炒過的生薑):能驅散腹中的寒冷、散結、暢通經絡。

巴豆:能破除積寒、宣發滯氣。

對於積寒深重的症狀,沒有這種方劑不能攻治。

百草霜:具有調和中焦氣血、溫散寒邪的作用,也能消積治痢,可以作為輔助藥物。

(《醫貫》說:這個方劑的神奇功效難以言語,雖然含有巴豆,但不會令人腹瀉,其積寒自然會消化殆盡。)

李時珍曰:一婦年六十餘,溏瀉五載,犯生冷油膩肉食即作痛。服升澀藥,瀉反甚,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積冷凝滯,法當以熱下之。用臘匱巴豆丸五十粒,服二日遂愈。自此每用治瀉痢,愈者近百人。)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患有溏瀉五年,只要吃了生冷、油膩、肉食就會腹痛。服用升澀藥物後,腹瀉反而更嚴重,脈象沉而滑。這是因為脾胃久傷,寒邪凝滯,應該用熱藥攻下。於是,服用臘匱巴豆丸五十粒,服藥兩天後腹瀉痊癒。從此,這位婦女每次用這種方法治療腹瀉和痢疾,治癒的患者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