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4)

1. 醫方發表門

大青龍湯,治太陽風寒兩傷,營衛同病,脈浮緊,身疼痛,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躁。又治兩傷病,脈浮緩,身不痛而重,乍有輕時,而無少陰症者。方解見一卷太陽下篇。

麻黃,石膏末(各三錢),桂枝,炙草(各一錢),生薑(錢半),去皮尖杏仁(十粒),大棗(二枚)

服取微汗,得汗即停。

張仲景曰:若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此。誤服則致變厥逆,筋惕肉瞤。此為亡陽,急服真武湯以救逆(見祛寒門)。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發熱,乾嘔,或咳或渴,或喘或噎,或少腹痛,小水不利,短氣不得臥,及雜病膚脹、水腫等症。

麻黃,桂枝,白芍,炙草(各三錢),北細辛,製半夏,五味子,乾薑(各二錢)

加減法:渴,去半夏,加花粉;喘,去麻黃,加制杏仁;噎膈,去麻黃,加炮附子;尿秘、少腹滿,去麻黃,重加茯苓;形腫、喘逆,去麻黃。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心下有水,脈浮者,加石膏末五錢。

葛根湯,治太陽病,項背𠘧𠘧,無汗,惡風。又治太陽陽明合病,下利,頭痛腰疼,肌熱,鼻乾,脈浮大而長。

葛根(四錢),麻黃,生薑(各三錢),桂枝,白芍,炙草(各二錢),大棗(二枚)

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加製半夏二錢。

葛根解肌湯,治傷寒溫病,發熱惡寒,頭痛項強。

前湯加黃芩二錢。

升麻葛根湯,治陽明傷寒、傷風,頭痛身重,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臥不得安,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凡寒暄不時致生疫疾,一切斑疹。

升麻(三錢),葛根,白芍(各三錢),炙草(一錢),生薑(三片)

隨症加味:頭痛,加川芎、白芷;身痛背強,加羌活、防風;頭面浮腫,加芥穗、防風、白芷、川芎、連翹、牛蒡、石膏末;咽痛,加桔梗;斑出不透,加紫草茸;脈弱,加人參;腹痛,倍加白芍;胃弱食少,加土炒白朮;發熱不止,春,加柴胡、防風、黃芩,夏,加黃芩、石膏。

凡痘疹初發熱,此湯主之(見五集痘科)。

柴葛解肌湯,節庵用代葛根湯。治太陽陽明合病,頭目眼眶疼痛,鼻乾,不眠,肌熱,惡寒,脈微洪,無汗者。

柴胡,葛根,羌活,黃芩,白芷,白芍,甘草,桔梗,石膏末(等分),生薑,紅棗(引)

惡寒甚,冬月加麻黃,春、夏、秋加蘇葉。

柴胡升麻湯,治少陽陽明合病,傷風,壯熱惡寒,頭痛身疼,鼻塞咽乾,痰盛咳嗽,唾涕稠黏,及陽氣鬱遏,元氣下陷,並時疫感冒,脈浮洪兼弦者。

柴胡,前胡,芥穗,黃芩,赤芍(各二錢),升麻,葛根,桑白皮(各錢半),石膏末(三錢),生薑(三片),豆豉(二十粒)

十神散,治時氣瘟疫,風寒兩感,惡寒無汗,發熱,頭痛,鼻塞,咳嗽,脈浮者。

白話文:

大青龍湯,治療太陽經受風寒侵襲,導致身體內外都生病,症狀是脈象浮而緊繃,全身疼痛,發燒怕冷,不出汗又感到煩躁。也治療風寒侵襲身體內外,脈象浮而和緩,身體不痛但感覺沉重,有時會覺得輕鬆一點,但沒有少陰病症狀的情況。藥方原理在第一卷太陽篇有詳細解釋。

藥方組成:麻黃、石膏末(各三錢),桂枝、炙甘草(各一錢),生薑(一錢半),去皮杏仁尖(十粒),大棗(二枚)。

服用後以微微出汗為度,出汗後就停止服藥。

張仲景說:如果脈象微弱,出汗又怕風,就不能服用這個藥。如果誤服,可能會導致厥逆,肌肉顫動。這是陽氣虛脫的現象,要趕快服用真武湯來救急。

小青龍湯,治療傷寒病表證未解,體內有水氣,症狀是發燒、乾嘔,或咳嗽、或口渴、或喘、或胸悶,或小腹疼痛、小便不順暢、呼吸短促難以躺臥,以及其他雜病如皮膚腫脹、水腫等。

藥方組成:麻黃、桂枝、白芍、炙甘草(各三錢),北細辛、製半夏、五味子、乾薑(各二錢)。

藥方加減法:口渴,去掉半夏,加入花粉;喘,去掉麻黃,加入製杏仁;胸悶,去掉麻黃,加入炮附子;小便不順、小腹脹滿,去掉麻黃,多加茯苓;身體腫脹、呼吸急促,去掉麻黃。如果肺脹,咳嗽上氣,煩躁氣喘,心下有水,脈象浮,加入石膏末五錢。

葛根湯,治療太陽病,後頸和背部僵硬,不出汗,怕風。也治療太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發病,腹瀉,頭痛腰痛,肌肉發熱,鼻子乾燥,脈象浮大而長。

藥方組成:葛根(四錢),麻黃、生薑(各三錢),桂枝、白芍、炙甘草(各二錢),大棗(二枚)。

如果兩經合併發病,沒有腹瀉但有嘔吐,加入製半夏二錢。

葛根解肌湯,治療傷寒或溫病,症狀是發燒怕冷,頭痛脖子僵硬。

藥方組成:在葛根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芩二錢。

升麻葛根湯,治療陽明經受寒或受風,症狀是頭痛身體沉重,發燒怕冷,不出汗口渴,眼睛痛鼻子乾燥,無法安睡,以及陽明經發斑,想出又出不來的狀況。凡是天氣忽冷忽熱導致的傳染病,或各種斑疹都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

藥方組成:升麻(三錢),葛根、白芍(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藥方可根據症狀加味:頭痛,加入川芎、白芷;身體疼痛背部僵硬,加入羌活、防風;頭面浮腫,加入芥穗、防風、白芷、川芎、連翹、牛蒡、石膏末;咽喉疼痛,加入桔梗;斑疹出不來,加入紫草茸;脈象虛弱,加入人參;腹痛,加倍白芍;腸胃虛弱食慾不振,加入土炒白朮;發燒不止,春天,加入柴胡、防風、黃芩,夏天,加入黃芩、石膏。

凡是痘疹剛開始發熱,都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

柴葛解肌湯,是節庵先生用來代替葛根湯的。治療太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發病,症狀是頭部、眼睛周圍疼痛,鼻子乾燥,失眠,肌肉發熱,怕冷,脈象輕微洪大,不出汗。

藥方組成:柴胡、葛根、羌活、黃芩、白芷、白芍、甘草、桔梗、石膏末(等分),生薑、紅棗(作為藥引)。

怕冷嚴重,冬天加入麻黃,春夏秋加入蘇葉。

柴胡升麻湯,治療少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發病,受風寒,症狀是高燒怕冷,頭痛身體痛,鼻塞咽喉乾燥,痰多咳嗽,吐的痰液濃稠,以及陽氣鬱結、元氣下陷,還有時疫感冒,脈象浮洪兼帶弦的。

藥方組成:柴胡、前胡、芥穗、黃芩、赤芍(各二錢),升麻、葛根、桑白皮(各一錢半),石膏末(三錢),生薑(三片),豆豉(二十粒)。

十神散,治療時疫,感受風寒,症狀是怕冷不出汗,發燒,頭痛,鼻塞,咳嗽,脈象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