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40.麻黃人參芍藥湯治吐血的道理是什麼?

問:先生言虛寒無吐血,何以李東垣有麻黃人參芍藥湯治外感寒邪吐血乎?

噫!讀醫書者豈可如時文家之截上截下乎?李氏書曰:一貧士脾胃虛,與補藥愈,後居曠室臥熱炕,咳而吐血,東垣仿仲景麻黃之法,作此湯愈之。夫臥曠室中之熱炕,則外感風寒,內受濕熱,其病本屬傷寒。咳而吐血,當重讀咳字,因咳嗽見紅,必所唾無多,略有浮火耳。

仲景麻黃湯治傷寒未汗而衄血者,故東垣仿之而效。此病重在虛人外寒遏內熱,不重在吐血。治法重在發汗,不重在止血,當人傷寒類,不應入吐血類。列為吐血方者,意欲炫技以欺人,醫書中如此者甚多,閱者當具隻眼。凡傷寒症,專治傷寒,偶爾見血,不必治血,亦能奏功。

白話文:

問: 先生說虛寒之人不會吐血,那麼為何李東垣會有「麻黃人參芍藥湯」來治療外感寒邪吐血呢?

答: 唉!讀醫書的人,怎麼可以像讀時文一樣只看片段呢?李氏書中記載:一位貧窮的士人脾胃虛弱,服用補藥後身體好轉,之後住在空曠的房子裡,睡在熱炕上,咳嗽時吐血,東垣仿效仲景「麻黃湯」的方劑,用這個湯藥治好了他。

住在那樣空曠的房子裡,睡在熱炕上,就很容易外感風寒,又因為內在濕熱,所以這個病的本質屬於傷寒。咳嗽時吐血,要特別注意「咳」這個字,因為咳嗽帶血,所吐出來的血液一定不多,只是稍微有浮火而已。

仲景的「麻黃湯」是用来治疗伤寒未出汗而鼻出血的,所以東垣仿效此法,也就奏效了。這個病症的关键在于虚弱的人在外感寒邪的阻滞下,体内热气郁积,而非以吐血为主。治疗的关键在于发汗,而不是止血,应该归类于伤寒类,不应该归类于吐血类。

把它列为吐血方,只是为了炫耀医术,欺骗别人,医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阅读者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凡是伤寒症,就專心治療傷寒,偶尔出現出血,不必专门治疗出血,也能取得疗效。

李時珍指東垣此方為萬世規範,實為東垣所愚,後之醫者遂妄增虛寒吐血一門,無非喜用參耆,故意引此條為古人以參耆治血之據,不啻以盲導盲,凡引用古方以害人者,亦如抄襲不對題之文,強題就我,連上犯下,猶自鳴得意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認為這一方子是永恆的標準,實際上被東崑騙了。後來的醫生便胡亂增加了一個虛冷吐血的病類,全都是喜歡使用人參和黃耆,特意拿這個例子來當作古人用人參、黃耆治療出血的例子,等於是在帶領著瞎子走,凡是引用古老方子去傷人的醫生,就像是抄襲不合主題的文章一樣,硬要套進自己的框架裡,讓上下都互相影響,還自己感到很得意。

2. 41.黃坤載以人參乾薑湯治吐血對嗎?

問:昌邑黃元御云吐血之證,由中下濕寒,土敗陽虛,當補中培土。所制靈雨湯,由人參乾薑力斥泄火之非。廉閱各種醫書,偏執之甚,莫過於此者。先生以為何如?

黃坤載醫書甚多,今通行者為《傷寒懸解》等八種。於歷代名醫,除仲景、孫思邈外,悉遭痛罵,謂皆無知妄作,無一線微通,曰群兒醉夢,曰群凶助虐,曰無賴賊。汙衊之談,滿紙皆是,隱然自命為仲景後身,狂妄剛愎,無逾於此。夫仲景用建中湯治虛勞,係指陽虛,非謂陰虧火旺者也。

白話文:

問題:昌邑的黃元御說,咳血癥狀是由於中焦和下焦溼寒,脾胃衰弱,陽氣不足,應該要滋補中焦和培養脾胃。他研製出「靈雨湯」,使用人參和乾薑來反對那些認為應清熱降火的方法。我看了一些醫書,其中最固執的人恐怕就是這個了。你怎麼看? 黃坤載寫了很多醫書,現在流傳的是包括《傷寒懸解》在內的八本。對於歷史上有名的醫生,除了張仲景和孫思邈之外,都被他狠狠地批評,稱他們都是沒有知識胡亂寫作的人,連一點點的理解都沒有,還稱他們是小孩子糊塗蛋、惡棍幫兇、無賴小偷等等。他的言論充滿污穢,好像自己是張仲景再世一樣,非常狂妄自大,這是最嚴重的一個例子。張仲景用建中湯治療虛弱,是指陽氣不足的情況,而不是說陰液缺乏火氣旺盛的情況。

而黃氏動以溫燥之品治勞傷,本與仲景刺謬;諸家滋陰流弊,由於黏滯益熱,黃氏不明其故,反詬為瀉火伐陽,乃創泄水補火之談,使病者罹炎火銷鑠之慘。天下安有中濕而成驚悸吐血者乎?天下安有虛勞而可以人參升提,可以薑桂熏蒸者乎?此理前已詳論,茲不復贅。

察閱黃氏各種,實仿李東垣重視脾土之意,又並東垣而罵之,殆奴叛其主歟!無論男女老幼,內外萬病,不細察舌脈,以別表裡寒熱虛實,概以脾土受濕四字斷之,概以補火燥土四字治之,醫理竟如此易易乎?措詞誇鄙,時時狂罵,正如市井醉人;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剋,千篇一律,又如瞽者談命。

白話文:

黃某用溫熱乾燥的東西治療勞傷,與張仲景的觀點相悖;各家主張滋養陰氣的做法流傳下來弊端很多,原因在於粘滯導致更熱的情況出現,但黃某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反而責罵這種做法是瀉去火力傷害陽氣,於是創立了排水利尿補火的說法,讓病人遭受烈火銷熔的慘狀。哪裏會有因爲溼邪侵入而導致驚恐、咳出血的人呢?哪有虛損勞累之人可以用人參提升元氣,用姜和肉桂燻烤就能治癒的道理呢? 我已經詳細討論過這個道理,在這裏就不贅述了。觀察黃某的各種觀點,實際上是模仿李東垣重視脾胃的意思,並且還一起批評他,這大概就是奴隸背叛主人吧!無論男女老少,內外各種疾病,如果不仔細查看舌頭脈象來辨別病情的輕重緩急以及冷熱虛實情況,都把病因歸結爲脾胃受到溼邪的影響,治療方法都是補充火力乾燥土地四個字,醫術竟然這麼簡單嗎?言辭粗俗無禮,經常瘋狂地謾罵別人,就像喝醉酒在街頭鬧事一樣;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之間的相互剋制關係,每篇文章都說得一模一樣,就像是盲人在談論命運一樣。

不知身體竟是血肉,何嘗是真土木?空談五行,究與病源何涉?壯火殺水,不遺餘力,絕不思大地生物,悉資灌溉,使盡為焦土,則赤地不毛,成何世界?又不思胎育之初,陰血陽精,皆由濕化。使人身悉同燥土,則生機頓絕,何能滋長?專門名家之技,非文士所能兼擅,可讀者未必可行,猶之腐儒談兵,馳情千里,不明尺寸者也。長沙徐侍郎板而行之,彼都人士,奉為寶籍,此風傳至新疆,被害接踵,吁嗟可憫。

白話文:

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其實是血液和肌肉,怎麼可能是真正的泥土和樹木呢?只是談論五種元素,並不能真正瞭解疾病的來源吧!壯大的火焰會殺死水分,但人們卻毫不留餘力地去追求它,完全沒有想到大地上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水源來滋養生長,如果讓土地全部變成乾涸的土地,那麼就無法再長出任何植物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荒蕪無物了。另外也沒有想到在孕育生命的初期,陰性的血液和陽性的精華都是通過溼潤的方式產生的。如果我們的人體全都像乾燥的土地一樣,生機就會立刻消失,怎麼可能能夠成長壯大呢? 專門研究某一領域的技術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並擅長的,讀過書的人可能並不一定能做到實踐操作,就像那些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知識分子一樣,在戰場上並不能發揮實際作用。長沙有一位名叫徐侍郎的人將這些理論付諸行動,結果被當地人都視爲寶典,這種風氣甚至傳到了新疆地區,導致很多人因此受害,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啊。

3. 42.對黃氏諸種著作應如何評價?

問:黃氏《素靈微蘊》,有云罄心渺慮,思黃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載而悟。夫醫理果可頓悟乎?其《四聖心源》,論七十六病,清辯滔滔,陽潮張翰風推為長沙而後,一火薪傳,果無愧歟?

學問之道,半在讀書,半由閱歷。孔聖教人,思不如學,豈有冥心頓悟之理?黃氏自謂尊信仲景,然仲景何嘗括眾病於土濕?何嘗專主補火瀉水乎?黃氏惟取術家五行、儒家扶陽抑陰之泛語,奉為典要,以杜人口,余按《素問·調經論》曰:百病之生,皆有虛實,陰陽勻平,命曰平人。蓋陰陽二氣,貴得中和,固不可陰盛陽衰,亦不可壯陽殺陰。

今乃以益火竭水,賅諸醫術,是病人必火虛而水實,平人必有陽而無陰,亦不思之甚矣!所編《素靈微蘊》胎化解以下八篇,援引古書,足傲懦懦,醫方解以下諸篇,語必詬人,論惟主我。

白話文:

問題:黃氏的《素靈微蘊》中說到,如果全身心地思考黃帝、岐伯、華佗和張仲景等四位名醫的思想,三年就能有所感悟。醫生的道理真的可以突然明白嗎? 他的另一本書《四聖心源》中討論了76種疾病,言辭清晰流暢,被認為是在張仲景之後的一次重要的醫學思想傳承,他是否真正配得起這個稱號呢? 學習的方法一半靠閱讀,另一半則靠經驗。孔子教育人們,思考比不上學習,怎麼可能有人能夠通過冥想就突然明白了呢?黃氏自己聲稱尊重並相信張仲景,但是張仲景從來沒有把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歸結為土壤溼度吧?他也從未強調過主要應該增強火力減弱水分吧?黃氏只採用了五行為基礎的技術以及儒家支持陽氣抑制陰氣的一些模糊語言,並將這些視為最重要的原則,以此堵住別人的嘴。根據《素問·調經論》中的記述:“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身體裡存在著虛弱或堅硬的情況,當陰陽兩股力量達到平衡時,這個人就是健康的。”陰陽兩股力量最重要的是保持中庸和平衡,既不能讓陰力太旺盛導致陽力衰退,也不能為了增強陽力而消滅陰力。 現在卻用增加火力減少水分的方式來治療疾病,這樣的做法只能說明患者一定是火虛水實,健康的人一定是有陽氣但沒有陰氣,這種想法也太偏激了吧!他在《素靈微蘊》中編寫的“胚胎解析”以下8篇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資料,足以讓人感到驚訝;而在“藥物解析”以下的文章中,每句話都在攻擊別人,每個觀點都只是自己的看法而已。

在未讀四聖書者,輒以為《心源》默接,《微蘊》獨窺,實則拾五行之牙慧,己土偏崇,冒四聖之心傳,門牆未入,治法毫無證據,病源但握一經,明是一部論脾土文章,左縈右拂,舒其臆斷。夫四聖治病,必本十二經,以參二十七絡八脈,推詳陰陽,各判某經。陰陽偶偏則為病,故陽盛當毋盛盛,陽虛當毋虛虛;陰盛當毋盛盛,陰虛當毋虛虛。

盛者虛之,虛者盛之。不外補偏救弊,使陰陽各得其平,斯為無病。斷無偏執補中氣,溫脾土,升脾陽,不顧脾陰,不論病源屬某經,而可以治得其平者。設有脾為火困,中氣灼傷,脾受移熱,中焦鬱蒸,亦第執補中溫土,升陽祛水之說。陽已盛而偏盛之,陰未虧而偏虧之,必致脾血溫枯,四肢之大肉盡落,脾陽升極,一身之骨蒸內炎。謂此書文理精通則可,醫理精通則未可!盡信書不如無書也。

白話文:

那些沒有閱讀過四聖書的人,往往認為自己能夠默默地接受《心源》,獨自窺探到《微蘊》中的奧祕。實際上他們只是拾取了五行為基礎的一些皮毛知識,並且對自己的土地(指身體)有所崇拜,冒充著四聖的心靈傳承,但是連進入這個領域的大門都還沒有進去,治療的方法毫無根據和證明,對於疾病的來源也只是掌握了一個經典而已,這明明就是一篇討論脾胃的文章,左右搖擺,隨意地做出結論。四聖們在治病時,一定會基於十二經脈,參考二十七條經絡和八條主要的血管,仔細研究陰陽兩面,並各自判定是哪一個經脈出現問題。如果陰陽兩個方面偶然失衡就會產生疾病,因此當陽氣旺盛的時候應該避免更加旺盛的情況發生,當陽氣不足的時候應該避免更加虛弱的情況發生;同樣的道理,當陰氣旺盛的時候應該避免更加旺盛的情況發生,當陰氣不足的時候應該避免更加虛弱的情況發生。要讓強壯的地方變得柔軟一些,讓虛弱的地方變得堅固一些。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平衡陰陽,使其達到相等的程度,只有這樣纔能夠稱作健康。絕對不能單純地堅持補充中氣、加溫脾臟、提升脾陽而不考慮脾陰以及疾病的根源屬於哪一個經脈,這樣做是不可能得到健康的結果的。假如有時候脾臟被火所困擾,中氣受到了損傷,脾受到移動的熱量影響,中焦部位出現悶熱的情況,只是一味地堅持補充中氣、加溫脾臟、提升脾陽去除水分的做法。那麼陽已經很旺盛了卻還要繼續增強它,陰雖然沒有耗損太多但也開始減少了,最後肯定會導致脾血液乾燥,四肢上的肌肉全部脫落,脾陽上升到了極點,全身骨骼都會感到內部發燒。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的文章邏輯清晰,但是在醫學理論方面的理解還是存在缺陷的。完全相信書籍的話,那就不如不要看書了。

余出塞年餘,見新疆人之患吐衄、喉痛、牙痛、胸痛、骨痛、胸脹痛、脊背強、嗽白痰、吐清沫、氣喘急促,喉結痰冷,或乾咳乾燒,掌心內熱,或二便閉澀,或面紅耳熱,骨瘦如柴;望其舌則黃黑居多,苔芒膩積;聞其聲則呻吟不禁,言語維艱;問其病則初起本輕,服藥漸重;切其脈則伏代常見,怪絕多奇;驗其舊方則皆遵黃氏諸書,參以陳修園之法,不問寒熱虛實,專用補中氣、溫脾土、升脾陽。

安得不逼成內傷實熱,真熱假寒諸證乎?余未精醫理,惟知審六氣七情,別表裡寒熱虛實,對病用藥,不敢偶偏。於臟腑實熱陽火吐衄各病,用苦寒救補,加重石膏、三黃、承氣等劑、大瀉實火,以平真陰。其畏而不信者,半途易轍,自取喪亡;其始終堅信者,病痊安身。群醫始詈之,繼怪之,謂余於諸書無所本也。

白話文:

我在邊境待了一年以上,看到新疆的人患有吐血、咽喉疼痛、牙齒疼痛、胸部疼痛、骨骼疼痛、胸悶疼痛、背部僵硬、咳嗽白色痰液、口吐清水泡沫、呼吸急速且困難,喉嚨有痰且冰冷,或者乾咳和發燒,手掌內部感到燥熱,或者是大小便堵塞不通暢,或是臉部和耳朵發紅,身體消瘦如同柴木一般。我看他們的舌頭大多是黃色和黑色,舌苔粗糙而黏稠堆積在一起。聽到他們的聲音不斷地痛苦哀號,說話非常吃力。詢問他們病情時,發現疾病在初期並不是很嚴重,但服用過一些藥物後反而變得更糟糕了。把脈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沈伏交替的情況,而且有些奇怪的症狀很難理解。檢查他們以前開的處方,都是按照《黃帝內經》和其他相關著作中的方法來治療疾病的,不管患者是屬於寒性還是熱性的病症,都只使用能夠增強中氣、暖化脾胃以及提升脾胃功能的藥物。

這樣怎麼可能不會導致患者的內傷和實際上產生的熱邪呢?我自己對於醫學理論還不是那麼精通,只知道要根據六種自然因素(風、暑、濕、燥、火)和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分辨疾病的表現形式、部位、寒熱程度及虛實情況,然後再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不敢有任何偏差。對於那些因為五臟六腑產生的實熱和陽火引起的各種出血性疾病,我都會使用苦寒類型的草藥來幫助恢復健康,並且增加石膏、黃連、黃芩、承氣湯等具有洩下作用的藥材,以便清除掉體內的實火,達到平衡陰陽的效果。有些人害怕我不相信我的診斷結果,在中途就改變主意,最後自己害死了自己; 而另一些始終信任我的病人,最終都能夠康復平安。其他醫生開始咒罵我,接著又責怪我說我在所有醫書中沒有任何基礎知識。

不知《內經》有云:熱淫於內,治以鹹寒。盛者瀉之(至真要大論),滿者泄之(寶命全形論)。是寒涼治實熱,理無不宜。若元御之執拗,無論何病,概用溫補,不知何所取義?四聖而外,誰知神醫,心傳之學,由淺及深。病人有舌有脈,本可切實審察,乃舍此不問,過為高論,敷衍五行,託名培土。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粗工嘻嘻,迷診亂經。

白話文:

不知道《內經》裡說過:如果身體內部有熱氣過多,就應該使用鹹冷的食物或藥物來治療。如果是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就要減弱它;如果是充滿了熱氣的情況下,就需要排放掉。因此,寒冷和涼爽可以治療實際上的熱症,這是沒有問題的道理。但是如果像元御那樣固執己見,不管什麼疾病都一律使用溫暖滋補的方法,這就不知道他從哪裡得到這個道理了。除了四位聖人之外,還有誰能夠理解真正的醫生的心意呢?學習醫術是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患者有舌頭和脈搏,原本是可以仔細觀察並進行確切評估的,但是卻放棄這些不去詢問,反而做出一些高談闊論的事情,只是敷衍地講解五行理論,還假借培養土壤的名字。近處就有道路但要去尋找遙遠的地方,容易的事也要去追求困難的事情,這種低級的醫生只會笑著迷惑患者的病症,使經典變得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