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序
序
1. 序
余向在蘭州時,有河魚之疾。醫者輒投溫劑,迄未霍然。癸巳來新疆,晤茂名梁特岩太守,請為診視,遽以白虎湯加三黃及小承氣湯見投,余心異之,未敢即服。然聞諸他所醫者皆應手效,姑嘗試之,竟亦立效。余怪而問之曰:「君之術何以獨異?」曰:「非異也,病固如是也。
君之體實,熱積於中,遇寒則水火相搏,腸胃遂不能相安,非因寒而泄也。醫者但知止泄,不揣其病所從生。譬如治河者,築堤捍水,歲歲增高,久且一決不復可治矣。自張仲景以來,醫說愈多,醫理愈晦,世之人死於病者十之三四,死於醫者或十之五六焉,雖然,無足怪也。投以溫補,病者雖死而無怨;投以寒苦,病者或先不任受矣。
白話文:
我先前在蘭州的時候,患了河魚症,也就是腹瀉的毛病。當時的醫生總是開溫性藥物,卻一直沒有明顯的療效。
到了癸巳年,我來到新疆,遇見了茂名梁特岩太守,請他診治。他立刻開了白虎湯,加入三黃及小承氣湯,讓我服用。我心中感到很奇怪,不敢馬上服藥。但聽說他醫治其他病人效果都很好,便姑且嘗試一下,結果病情也迅速好轉。
我感到很奇怪,便問他:「您的醫術為什麼如此獨特?」
他說:「我的醫術並非獨特,而是病症本身就需要如此治療。您的體質偏實,內熱積聚,遇到寒涼就會造成水火相搏,導致腸胃失衡,並非因為寒涼而引起的腹瀉。那些醫生只知道止瀉,卻不了解病症的根源。這就好比治理河流一樣,只知道築堤擋水,年年加高堤防,時間久了,一旦決堤就無法挽回。自從張仲景以來,醫學理論越來越多,醫理卻越來越晦澀難懂,如今世人死於疾病的比例大概是十之三四,而死於醫生的比例卻可能高達十之五六。不過,這也並不可怪。開溫補藥方,病人即使死了也無怨無悔;開寒涼藥方,病人可能一開始就承受不了。 」
」蓋其言若此。梁君昔治鄉兵,屢摧劇寇,博通今古,曾不以醫名,而醫學之精,亦一時所僅見。茲梁君行矣,陶君拙存裒其平日所與言醫者輯為《醫學答問》四卷。其論方藥、注本草與他書間有不同,治咯血一門,尤足闢庸醫之誤。蓋梁君家傳醫學已二百餘年,診驗既多,辨析尤確,著為醫說,足補古方所未逮,不泥古以立方。其家所傳《神農嘗毒經》,謂仲景悔過之作,而託名於楊紹基,殆庚詞耳。
今中外多故,世局日新,治法之不能泥古,獨醫也歟哉。
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長至日,護理新疆布政使鎮迪道兼按察使銜汝南丁振鐸。
白話文:
「蓋其言若此。」梁君昔日治理鄉兵,屢次擊敗強敵,博通古今,從未以醫術聞名,但醫學造詣之精深,卻是當時少見。如今梁君已逝,陶君不才,收集梁君平日與人談論醫術的內容,輯成《醫學答問》四卷。書中論述方藥、注解本草與其他醫書間有所不同,尤其在治療咯血一門,更能有效地糾正庸醫的錯誤。
蓋梁君家傳醫術已歷經二百餘年,診治經驗豐富,辨析精準,所著醫學論述,足可補足古方之不足,不拘泥於古法而創制新方。其家所傳《神農嘗毒經》,據說為仲景悔過之作,卻以楊紹基之名傳世,恐怕是假託之詞。
如今中外局勢多變,世局日新月異,唯有醫術不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冬至日,護理新疆布政使鎮迪道兼按察使銜汝南丁振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