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7.怎樣辨浮沉遲數虛實洪緩八種脈象?

問:浮沉遲數,虛實洪緩,八脈疑似之狀,可簡言之歟?

浮脈輕浮皮面中,渾如側耳聽松風,卻非洪大疑為散,(洪大脈來盛去衰,浮而有力為洪,異浮而似浮為散。脈大而散,有表無里,異浮而似浮。)表病能分脈理通。(脈浮為表病,)沉脈剛柔底中部,(沉脈內剛外柔,必按至底部,乃明其至數。)較來微弱不相同,(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異沉而似沉。

微脈極沉而軟,按之如欲絕,若有若無,異沉而似沉,)實為有力虛無力,(沉有力為裡實,沉無力為裡虛。)數熱遲寒一理通。(沉數為裡熱,沉遲為裡寒。)遲脈遲來狀若何,二三一息至無多,知非緩澀偏為慢,(《經》云:「脈來小駃,於遲為緩,即馬徐行,從容不迫,貌異遲而似遲」。《經》云:「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異遲而似遲。

白話文:

問:浮沉遲數、虛實洪緩、八脈疑似之狀,可簡言之歟?

答:

浮脈輕浮於皮面,感覺起來像聽松風般,但不是洪大,應歸為散脈。(洪大脈來勢強勁,去勢衰弱,浮而有力者為洪脈,浮而不實者為散脈。脈大而散,表裡不和,似浮而非真浮。)浮脈代表表證,說明脈理通暢。(浮脈為表病。)

沉脈位於深層,內剛外柔,必須按到脈搏底部才能明確感受到。(沉脈內剛外柔,必須按到底部才能得知其數。)沉脈較之浮脈微弱,力道不同。(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方能感到,舉手即無,似沉而非真沉。)

沉脈有力者為裡實,無力者為裡虛。(沉有力為裡實,沉無力為裡虛。)

數脈代表裡熱,遲脈代表裡寒。(沉數為裡熱,沉遲為裡寒。)

遲脈來得慢,一息時間只能感受到兩三次脈搏。(《經》云:「脈來小駃,於遲為緩,即馬徐行,從容不迫,貌異遲而似遲」。)

緩脈則如馬緩步行,不急不緩,與遲脈不同。(《經》云:「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異遲而似遲。」)

《經》云:「遲脈一息三至,去來極慢。」)表裡寒侵氣不和。(遲浮表寒,遲沉裡寒。)數脈應知至數多,(《經》云:數脈一息六至。又云:五六七八至,均為數。)中間起落兩頭拖,(如線從兩頭拖來,隱隱未停,而中間又起之貌。)緊彈促止休相擬,(緊脈往來數,此起此落,左右彈人手,兩頭無線拖,異數而似數。

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異數而似數。)見在浮沉熱不訛。(數浮表熱,數沉裡熱。)虛脈形之(《脈經》:虛實相較,兩兩相形乃得)。實(脈)不同,按來應指豁然空,(《經》云:「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可憐芤弱差相似,(《經》云:「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狀如慈蔥,主血虛,異虛而似虛。弱脈極軟而沉,異虛而似虛。

白話文:

脈象緩慢,一息三至,非常遲緩,說明表裡寒邪入侵,氣血不和。遲而浮的脈象,表示表寒;遲而沉的脈象,表示裡寒。脈象快速,一息六至,或一息五六七八至,都屬於數脈。數脈的特征是中間起落,兩頭拖延,像線從兩頭拉來,隱隱約約沒有停住,中間卻又跳動起來。緊脈往來頻繁,此起彼落,左右彈動手指,兩頭沒有拖延,雖然是數脈,但卻像緊脈。促脈來去迅速,時而停頓,時而又來,雖然是數脈,但卻像促脈。無論是浮脈還是沉脈,只要是數脈,就表示熱邪。虛脈的形狀與實脈不同,按下去會感覺手指豁然空虛,這是因為虛脈遲緩、寬大而柔軟,按壓無力。芤脈和弱脈也與虛脈相似,芤脈浮大而柔軟,按壓中間空虛,兩邊實,像慈蔥一樣,表示血虛;弱脈非常柔軟而沉,也與虛脈相似。

)陰損陽虧在箇中。(《經》云:「脈虛血虛,主陰損陽虧。」)實脈形(相較)虛(脈)卻不同,浮沉有力又長洪,(《經》云:「實脈浮沉有力,隨按皆得脈大而長,應指愊愊然。愊愊,堅也。」)微弦應指還愊愊,(如弓弦牽硬,愊愊然堅。)熱鬱偏陽便不通。(實脈病多是陽火鬱結,傷食燥煩,大便不通等症。

)洪脈來盛去卻衰,大而無力又非宜,(《經》云:「洪實大而無力」。)陰陽偏勝虛傷血,(洪脈病多是陽盛陰,肝胃傷血,火炎肺金等症。)相火炎炎熱病時。緩脈緣何可使知,診來四至最相宜,從容應指精神健,無病和平協四時。(緩脈應指和緩,往來甚勻,一息四至,不論有病無病,得之均吉,若互見別脈則是病。

白話文:

陰虛陽損是內在的失衡狀態,《經》中說:「脈虛血虛,主陰損陽虧。」實脈和虛脈的形態有明顯差異,實脈浮沉有力,脈象又長又洪,《經》中說:「實脈浮沉有力,隨按皆得脈大而長,應指愊愊然。愊愊,堅也。」微弦脈應指時也堅硬,如同弓弦般緊繃,這是由於熱鬱偏陽導致氣血不通。實脈多伴隨陽火鬱結、傷食燥煩、大便不通等症狀。

洪脈來勢洶湧卻又衰弱無力,脈象雖大卻缺乏力量,這並不是好的徵兆,《經》中說:「洪實大而無力」。洪脈多伴隨陽盛陰虛、肝胃傷血、火炎肺金等症狀,是相火旺盛、熱病發作的表現。緩脈的脈象和緩,一息四至,應指時從容自如,精神健旺,體現了無病和平協調的狀態,無論有病無病,脈象都代表著吉兆。但若出現其他異常脈象,則可能預示著疾病。

2. 8.浮沉微洪四種脈象怎樣隨人而異?

問:浮沉微洪四脈亦隨人而異乎?

仲景《秘傳》(書名)有辨脈精要曰:肥人脈沉不為沉,沉而有力乃為沉;(肥人肉厚,輕手按均似沉,必重按至底,鼓指有力乃為沉。)瘦人脈浮不為浮,浮而輕浮乃為浮;(瘦人肉薄,舉手即得脈,輕手按均似浮,必靜按有輕浮皮面之狀,乃是浮。)士商脈小不為微,靜躁分之小微見;(士商脈不盡小也,而往往有小者,必其人靜而不躁也。人靜者,脈小不為微;人躁者,脈小即為微。

)農工脈大不為洪,氣力辨之洪大異。(農工脈不盡大也,而往往有大者,必其人有力而氣粗也。力粗者,脈大不為洪;力少者,脈大乃為洪。)五行分別在其中,(金人脈沉肺經病,木人脈沉心肝病,水人脈沉脾胃病,火人脈沉五臟病,土人脈沉是無病。五行有病沉脈分,沉脈應知皆里症。

白話文:

問:浮沉微洪四脈,也隨人而異嗎?

仲景《秘傳》中關於辨脈精要的論述:

肥胖的人,脈沉不一定是真正的沉脈。 沉而有力才是沉脈。(因為肥胖的人肌肉組織較多,輕輕按壓都像是沉脈,必須重按到底,並感覺手指有被脈搏有力地鼓動,才是真正的沉脈。)

瘦弱的人,脈浮不一定是真正的浮脈。 浮而輕浮才是浮脈。(因為瘦弱的人肌肉組織較少,輕輕按壓就能摸到脈搏,都像是浮脈,必須靜止按壓,感覺脈搏有輕浮在皮膚表面的感覺,才是真正的浮脈。)

讀書人和商人,脈小不一定是微脈。 靜躁分別,才能分辨微脈。(讀書人和商人的脈搏不一定都小,但往往會有小脈,關鍵在於觀察他們是否靜止或躁動。靜止的人,脈小不一定是微脈;躁動的人,脈小就一定是微脈。)

農夫和工匠,脈大不一定是洪脈。 氣力辨之,才能分辨洪脈。(農夫和工匠的脈搏不一定都大,但往往會有大脈,關鍵在於觀察他們的體力是否強健和氣息是否粗壯。體力強健的人,脈大不一定是洪脈;體力弱小的人,脈大就一定是洪脈。)

五行分別在其中。 (金人脈沉是肺經病,木人脈沉是心肝病,水人脈沉是脾胃病,火人脈沉是五臟病,土人脈沉則表示無病。五行分別對應着不同的病症,沉脈應知皆屬於里症。)

)六氣侵時卻不同。(六脈俱浮是表邪,六脈俱沉無表邪;六氣不侵脈不浮,六氣侵之脈必浮。浮在某關某經病,遲數虛實辨其症。)

白話文:

當六種天氣入侵人體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果六個脈象都浮起,表示有外邪侵犯身體表面;如果六個脈象都下沈,則沒有外邪侵犯身體表面的情況。如果六種天氣來侵犯,脈搏一定會浮起來。浮動的位置在哪一個關節或哪一條經絡上,就能判斷出病症所在。而脈搏跳動的速度和強弱也能分辨出病情輕重的程度。

3. 9.什麼是七怪脈?

問:七怪脈之狀若何?尚可治療否?

舊訣云:脈如雀啄止復來,(如雀啄食,忽然止絕,頃倏復來,肝經絕也。)屋漏半日一點落,(如破屋漏雨,半時一滴,胃經絕也。)彈石硬來應指堅,(如指彈石,堅硬莫匹,腎經絕也。)搭指散亂如解索,(至數多少不準,散亂如索之解散,脾經絕也。)魚翔似有亦似元,(重按不動,輕按彈搖,似有似無,如魚之翔,心經絕也。

)蝦游靜中忽—躍,(指下儼有累累如貫,少焉而止,久之忽然一躍,進退難尋,如蝦之遊,大腸絕也。)更有釜沸湧如羹,(浮沉亂鼓,至數難分,如釜湯沸羹,肺絕也。)旦占夕死不須藥。(家訓云:順症見此確是絕脈,若痛症、閉症、熱極症、假絕症見此等脈,亦未為絕也。

惟宜舍脈憑舌症較對,有可醫者。)

白話文:

有人問:七怪脈的症狀是什麼樣子?還可以治療嗎?

古人說:脈像雀鳥啄食一樣,一下停頓,一下又回來,是肝經絕脈。脈像破屋漏雨,半天才滴一滴,是胃經絕脈。脈像用手指彈石頭一樣,堅硬無比,是腎經絕脈。脈像解開繩索一樣,散亂無序,是脾經絕脈。脈像魚兒游動一樣,似有似無,是心經絕脈。脈像蝦子遊動一樣,靜止不動,突然一躍,是腸經絕脈。脈像鍋裡煮沸的湯一樣,浮沉不定,是肺經絕脈。如果早上出現這種脈象,晚上就會死亡,無藥可救。

不過,如果病人是因疼痛、閉塞、發熱過度或假性絕脈而出現這種脈象,則不一定是絕脈,可以根據舌頭的症狀來判斷是否可以治療。

4. 10.脈法以外還有什麼審病法?

問:《內經》脈要精微論尺內尺外一節,釋之者或稱內外側,或指前後部,人執一詞,紛如聚訟。方寸之脈,古人已多疑竇,況岐黃切脈本不拘於兩手,諸法失傳,第執寸關尺求之,或以兩關屬脾,或以三部分三焦,或以手按輕重分三焦,或云六部皆肺脈,或云男女相反。

諸書所言各有其理,今人通行之法,安知其必無誤乎!名目雖多,臨證輒迷,血氣強弱,情狀萬殊,病體脈亂,往往怪絕。脈法實難盡恃,果有他法以審眾病乎?

察脈微渺,難臻神明,病脈多變,易致差謬。余家祖傳有辨舌之法,以濟切脈之窮。三寸舌上,以前後左右分臟腑部位,以淡白黃黑諸色判病證之寒熱虛實。小病主舌參脈。大病舍脈憑舌。凡病重人脈伏脈代,即病不甚重之人,脈亦有時而亂,(實因血氣不舒所致,並非絕症也。

白話文:

《內經》中关于脉要精微论尺内尺外一节的解释,有人说是内侧外侧,有人说是前后部,每个人坚持一个说法,争论不休。方寸之脉,古人就存在很多疑虑,何况岐黄切脉原本就不拘泥于两只手,许多方法已经失传,只执着于寸关尺来寻找,有的将两关归属脾,有的将三部分属三焦,有的用手按压的轻重来分三焦,有的说六部都是肺脉,有的说男女相反。

各种书上所言都有其道理,现在人普遍使用的这些方法,又怎么能保证一定没有错误呢?脉名虽多,临证却常常迷茫,血气强弱,病状千变万化,病体脉乱,往往怪异难解。脉法确实难以完全依靠,难道真的有其他方法可以诊断各种疾病吗?

观察脉象微渺,难以达到神明境界,病脉变化多端,容易导致错误。我家的祖传有辨舌之法,用来弥补切脉的不足。三寸舌头上,根据前后左右来区分脏腑部位,根据淡白黄黑等颜色来判断病症的寒热虚实。小病主要参考舌脉。大病则舍弃脉象,依靠舌象。凡是病情严重的人脉象沉伏或代脉,即使病情不严重的人,脉象也会有时混乱,(这实际上是由于血气不畅造成的,并非绝症。

)《脈訣》所云不治者,醫者泥於古書,即棄而不顧,雖有孝子慈孫,亦無從設法挽救。不知舌色顯分寒熱,皆可對病立方,應手而愈。辨舌勝於辨脈,余家行之五六世,確有把握。

白話文:

《脈訣》所說的無法治療的情況,是因爲醫生拘泥於古書中的說法,就放棄了診治,即使是有孝心的兒子和慈悲的孫子,也無法想出辦法來輓回病情。但是舌頭的顏色明顯區分了寒熱症狀,都可以根據病症開方治病,並且能夠迅速治癒。辨別舌頭顏色比辨別脈象更重要,我家已經這樣做了五六個世代,確實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