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二 (8)
卷二 (8)
1. 38.用寒涼藥治病遇到別人責難怎麼辦?
問:失血之後,固不可補,竟以大寒涼藥灌之,親朋駭懼,徒受謗言。廉聞上工治未病,亦有法乎?吐血本危,雖用藥不誤,或旁人掣肘,未盡藥力,或壽命有數,適逢其厄,勢將歸咎於醫,其奈之何?
窘乎哉,問也!人生胚胎由先天真火摶結而成,自胎而育、而嬰、而童、而成人,皆恃陽火熱氣,周轉奔流,以運其軀殼。古人陽有餘陰不足之論確有至理。方其孕也,藉氣血為先天之火,及既育也,資飲食以益後天之火。然有利必有弊,飲食所以益火,而蓄火易生積熱。積熱者,浮於應有之熱也。
人必當節飲食,寡嗜欲,祛七情之紛擾,戒無端之滋補,偶因飲食增熱,必顯於舌,隨時清潤消導之。若昧於此,既成陽火偏亢,復失調治,或誤用藥,迨內熱已甚,勢將吐血,必脈數而沉弦,口苦唇燥,舌黃骨熱,心煩,屢有頭昏目眩鼻衄諸症,此時速投苦寒,或可免吐。(此論陽火偏亢,非指陰虧火旺已成症者,此病再誤治之,方成陰虛癆症。
白話文:
病人失血後,不能馬上補血,反而用寒涼藥物治療,親朋好友都非常害怕,擔心你會因此受到責怪。你問我,醫生是否能預防疾病?吐血本就危險,即使用藥正確,也可能因為旁人干預而無法發揮藥效,或者命運使然,最終還是難逃厄運,醫生反而會被指責。這真是讓人為難啊!
人體是由先天之火凝聚而成,從胎兒到嬰兒、兒童、成人,都需要陽火熱氣的運轉才能維持生命。古人說陽氣充足而陰氣不足,這句話的確很有道理。懷孕時,靠氣血滋養先天之火,出生後則依靠飲食補充後天之火。但是,有利就有弊,飲食雖然可以補充陽火,但也容易積熱。積熱就是比正常情況下熱度更高。
人應該節制飲食,減少慾望,避免情緒波動,不要隨意進補。如果因為飲食導致身體發熱,就會在舌頭上表現出來,應該及時用清涼的藥物來消散熱氣。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就會造成陽火過旺,導致失衡,甚至誤用藥物。當內熱過度,就會出現吐血的症狀,表現為脈搏快而沉,口苦唇乾,舌頭黃色,骨頭發熱,心煩意亂,經常頭暈目眩,鼻出血等等。此時,應該用苦寒的藥物治療,才能避免吐血。
這裡所說的陽火過旺,並不是指陰虛火旺已經形成的病症。這種病症如果再誤治,就會變成陰虛癆症。
)醫者治陽火宜苦平陽,治陰火則不得已而滋陰降火矣。陽火湧吐,陰火咳吐,此時脈亂或伏,全憑鑑舌:凡陽火證,舌由黃而黑,黑至舌尖則難治;陰火症,舌上絳色無苔,重則色變,如夏日豬肉將腐之形(非紅非紫,難以言狀),則難治。某家世習岐黃,聊思自治,非敢榜於門曰儒醫、曰世醫,以炫術而謀生也。
親友信而相邀,始往診視,倘群醫咸在,議論紛壇,或病家疑信參半,不能照服,即不與立方。若眾醫束手,病家不掣肘,為之審證施治,多有效者。惟病重人,往往閱歷多醫,積藥之誤未易驟清,初得對病之方必稍有轉機,救急尚易,除根最難。續服數劑,藥未勝病,反覺平常。
白話文:
)醫生治療陽火,應該用苦寒之藥來平息陽火,治療陰火則不得已而要滋陰降火。陽火上涌導致嘔吐,陰火下陷導致咳嗽嘔吐,這時脈象紊亂或潛伏,全憑觀察舌頭來判斷:凡是陽火症狀,舌頭由黃色轉變為黑色,黑色蔓延至舌尖則難以治療;陰火症狀,舌頭上呈現絳紅色,沒有苔,嚴重時顏色會發生變化,就像夏天的豬肉快要腐爛的樣子(既不紅也不紫,難以形容),則難以治療。我家族世代學習岐黃之術,略懂一些自救的方法,不敢在門上掛上儒醫、世醫的招牌,以炫耀醫術來謀生。
親友信任我,邀請我去診治病人,如果有很多醫生都在場,議論紛紛,或者病人家屬半信半疑,不能完全聽從我的意見,我就不會開藥方。如果其他醫生束手無策,病人家屬也沒有阻礙,我才會為病人仔細診察病情,施以治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有效果。只不過病重的人,往往看過很多醫生,積累了很多錯誤的藥物治療,不容易馬上清除,第一次得到針對病情的藥方,雖然可能會有轉機,救急容易,但根治很難。繼續服用幾劑藥後,藥力沒有戰勝病魔,反而感覺像平常一樣。
一二十劑後,藥與病爭又覺不安。病人既轉機,病家無畏心,而希近功。信者復疑,舊醫復來,改弦易轍,前功盡棄,病益難為,良醫轉受其謗。故醫家治病當具卓識(習技未精者,萬勿毅然自信);病家延醫,尤忌紛更。
白話文:
經過十幾副藥之後,病情開始有變化,患者感到不適。由於患者的症狀有所改善,家人不再那麼害怕,但希望能夠快速見效。原本信任醫生的人現在懷疑起他,之前的醫生也回來了,改變治療方法,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病情變得更加困難,好醫生反而受到批評。因此,醫生在治癒疾病時應該要有卓越的眼光和判斷力(技術尚未純熟的人千萬不要過於自信心滿滿)。患者請醫師看診時,尤其要避免頻繁地換醫生。
2. 39.內熱體質和病愈之人能不能用補藥?
問:陽火吐血,宜苦寒,戒溫補,並戒甘寒滋補;陰火吐血,寒溫兩難,不得已而滋陰,聞所未聞,今始爽然無疑矣。但未知尋常內熱之人可以補乎?病痊之人可以補乎?
子無日不飲食,亦思飲食者,為其餓而補之也,試以美味飫饜飽之人,必脹滿成疾,氣逆嘔吐,而補適為損矣。《素問·五常政大論》曰:穀肉果菜無使過之。穀肉且然,何況藥餌?《素問·腹中論》黃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熱中是內熱,消中是善食易飢,陽火偏亢者多如此),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藥(高梁指一切厚味,芳草指辛溫之品,石藥如《和劑局方》所載各種鍛鍊金石燥烈之劑)。熱中消中,皆富貴人,禁高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
白話文:
**問:**陽火吐血,應該用苦寒藥物治療,避免溫補,也忌食甘寒滋補的食物;陰火吐血,寒溫都難以取捨,不得已只能滋陰,這點以前從未聽說過,現在才終於明白。但是,不知道平常體內有熱的人可以補嗎?病癒的人可以補嗎?
**答:**人每天都要吃飯,而且還會想著吃東西,這是因為他們感到飢餓而需要補充營養。試想,如果一個飽餐美食的人,一定會因為過飽而導致肚子脹滿,出現氣逆嘔吐,補益反而有害。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穀物、肉類、果實、蔬菜,都不要過度食用。」穀物和肉類尚且如此,藥物就更應該如此了。《素問·腹中論》中黃帝說:「你多次提到熱中消中(熱中是指體內有熱,消中是指容易飢餓,陽火偏亢的人往往如此),不能服用厚味、辛溫藥物,以及金石類藥物。」熱中消中的人,大多是富貴人家,禁止他們食用厚味是違背他們意願的,禁止他們使用辛溫藥物和金石類藥物是治不好病的,請您說說您的看法。
岐伯曰:芳草氣類,石藥氣悍,二者急疾堅勁,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云云。岐伯之意,富貴人不可妄服補藥,凡貧賤人有熱中消中之病者,亦不可妄服補藥,自不待言而喻。今之實熱人,不能自別舌脈,稍有不適即惶然曰虛,醫者一知半解,望問未悉,即毅然曰補,於富貴人尤甚。於是無病生病,小病增劇,輾轉誤治,流弊百出。
(誤補者益熱動火,升痰助氣,閉邪積滯,有小恙者固住不散,滋補輕劑,健人服之易化,無益無損,若小病不對,便有流弊,辛溫更不必說。)若夫病後之當補,則眾口一詞,牢不可破。不知藥本毒物,故昔人稱神農嘗藥為嘗毒。天下止有去病之藥,斷無憑空補人之藥。病體服藥,以毒攻毒,有病則病當之,病與藥相消相抵。
白話文:
岐伯說:芳草類藥性溫和,石類藥性猛烈,這兩種藥物都具有急效堅固的特點,熱氣也十分強悍,藥物也是如此,當這兩種性質相遇時,恐怕會損傷脾胃。岐伯的意思是,富貴人家不可隨便服用補藥,至於貧窮的人如果患有熱症或消渴症,也不可隨便服用補藥,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現在很多患有實熱的人,無法分辨自己的舌苔和脈象,只要身體稍有不適就急忙說自己虛弱,醫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沒有仔細觀察和詢問,就果斷地說要補,對於富貴人家更是如此。於是,原本沒病的人就生病了,小病變得更嚴重,病人輾轉求醫,誤治不斷,後果不堪設想。
(錯誤地補藥會加重熱氣,助長火勢,使痰液上升,氣機逆亂,邪氣被阻礙而積聚,原本的小毛病就會停滯不散。滋補輕藥適合健康的人服用,容易消化,沒有益處也沒有損害。如果小病用藥不當,就會產生不好的後果,辛溫類藥物就更不用說了。)至於病後應該補藥,這一點大家都認同,而且堅信不疑。但他們不知道藥物本質上就是毒物,所以古人稱神農嘗藥為嘗毒。天下只有治療疾病的藥物,絕對沒有憑空就能補人的藥物。病人服藥,是利用毒性來攻克毒性,有病就應該讓病痛來,病痛和藥物相互消解抵消。
正如天元數理,漸得其平,雖用重藥,亦無過慮。病止則藥止,除飲食益火之外,切不可別投補劑。草木無情,有補於此,必有損於彼。病後氣體未充,恐不得此之補,先受彼之損。(有喜用人參、燕窩調理者,不知世情詐偽,二物絕少真者。假參性烈,假燕窩性燥。又如海參壯陽,甲魚有毒而妄稱補陰,此等最易誤人,不可不知也。
)《五常政大論》黃帝曰: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化不可伐,時不可違(言化物必待天工,勿違之而助長),經絡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言病既去則血氣漸能自復。)養之和之,靜以待時。(養者,即上文之穀肉果菜也;和者,即所云無使過之也。)聖賢之養身如是,曰靜曰待,可以悟道。
白話文:
就像天文數學的道理一樣,如果病情得到控制了,即使使用強效藥品,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當病情停止發展的時候,就應該停藥,除了增加食物中的熱量外,千萬不要另外服用其他補品。植物沒有感情,對某個地方有益處,可能會對另一個地方造成傷害。在疾病痊癒之後,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恐怕不能夠接受這種補品的好處,反而受到那種補品的損害。(有些人喜歡用人參或燕窩來調理身體,但是他們不知道社會上有許多假冒偽劣產品,真正的人參和燕窩非常稀少。假的人參性質猛烈,假的燕窩性質乾燥。再比如說海參能夠增強男性功能,甲魚具有毒性卻被宣傳為滋陰補品,這些最容易讓人誤入歧途,不可以不謹慎啊!)
《五常政大論》中,黃帝問:"如果疾病的症狀消失了但患者變得消瘦怎麼辦呢?" 岐伯回答:"自然界的法則不能破壞,時間也不能違反(意思是說要等待大自然的力量自己發揮作用,不要急著催促它),讓經脈和血管暢通,血液循環正常,然後慢慢恢復患者的能量,使其達到和其他人的相同水平。(這就是說,在疾病消失後,血液和精力就能逐漸自我修復。)" 要好好地照顧他,保持安靜,等待最佳治療時期到來。(「照顧」是指上面提到的食物,包括米飯、肉類、水果和蔬菜; 「和諧」指的是避免過度使用任何東西。) 聖賢們都是這樣保養自己的身體的,他們講究的是「安靜」、「等待」,以此來領悟真理。
竊願病痊之人,忽揠苗助長,醫者亦毋畫蛇添足也。(後世顯貴之人,多姿意酒色,縱欲耗精,全恃參茸隨時彌補,醫者拘執俗見,診貴人病,不察舌脈,概以溫補為主,不知亦有仕途清流,本無姬妾。更有不以家室自隨者,而醫生仍多用參、茸、虎、鹿等物熾火鑠陰,損人最甚。
凡士商遠道謀食,孑然一身,不可誤信庸醫。無端溫補亢陽。益陽必增內熱,治之復誤,變症雜出。夭之生人,以平為期,一物不可獨虧,亦一物不能獨盈。陽精不泄,七八日後輒化濁質由溲溺出,溺桶中有如秋石者是也。人身精血一日一夜五十次周於身,循環無端,七日來復,曠夫陽旺,無論壯瘦,偶或遺泄,皆滿溢也。聽其自然,切勿逆制。
白話文:
我誠摯地希望病患能早日康復,不要急功近利,醫者也別適得其反。後世的顯赫人物,往往放縱於酒色之中,肆意耗損精氣,完全依賴著參茸等滋補品來彌補,但醫者若拘泥於常規觀念,對貴人的病情進行診斷時,往往不仔細觀察舌頭和脈搏的變化,只是一味地以溫補為主,卻不知道也有那些仕途清廉的人,根本沒有姬妾相伴。更有不帶妻小出行的人,但醫生們仍然大量使用參、茸、虎、鹿等物質,以強烈的熱力滋養陰液,這種做法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嚴重。
對於那些遠道謀生的士商人士,孤單一人,不可輕信庸醫,誤信溫補亢陽之法。過度補陽會導致內熱加重,若治療失誤,會引發各種複雜的病症。人壽以平和為主,每種物質都不應單獨缺失,也都不應過度充盈。過量的精氣如果不被釋放,七八天後就會轉化成混濁的物質通過尿液排出,桶中的尿液有如秋石一般。人體的精血一天一夜在全身循環五十次,無休無止,七天後會恢復,遊蕩的男子精氣旺盛,無論是壯實還是瘦弱,偶爾的遺洩都是正常的。應該順其自然,切勿違背其自然規律。
某甲夏日遺精,誤為大虛,重服溫補,適有暑邪遏住,遂頭弦目昏,醫者復補之,轉瞬即亡。某太令由滬至津,輪船中日服丸藥,閉塞風熱,到津赴宴返寓,明日不起。閩省某丞無子,常服溫補,久而陽痿,求余診治。視其舌,知積熱膠滯,投以白虎三黃等苦寒之劑,後連得男子。
某富室之婦,急於求子,久服溫補,不能生育,面黃經黑,治以苦寒,逾年得子。專對之才,奉使絕域;飽學之士,隨節重瀛。沾染夷風,口啖牛羊,不知西俗飲饌中,常有生大黃汁及咖啡等物暗中消導。比反中土,仍喜牛羊,而無其消導。積熱發病,群醫偏執辛溫,戒用苦寒,往往不救,深可惜也。
白話文:
【甲】在炎熱的夏天遺精,誤以為是大虛,過度服用溫補的藥物,正好暑邪阻塞,導致頭痛、視力模糊。醫生再次給他補藥,結果不久就去世了。某太令從上海來到天津,乘輪船期間每日服用丸藥,導致風熱閉塞,到達天津參加宴會後回到住所,第二天就無法起牀。福建某縣丞沒有子嗣,長期服用溫補的藥物,結果導致性功能障礙,尋求我診治。觀察他的舌頭,得知是積熱凝滯,我開了白虎、三黃等苦寒的藥物,後來連生了好幾個男孩。
【富室之婦】急於求子,長期服用溫補的藥物,但未能生育,面色黃暗,我用苦寒的藥物治療,一年後她懷孕了。這個人才,奉命出使遠方;學識豐富的學者,隨著季節前往東瀛。因接觸外國風俗,口食牛肉和羊肉,卻不知西方飲食中常有大黃汁及咖啡等物質能緩解消化,等到回歸中國本土,仍喜歡食用牛肉和羊肉,但沒有這些東西的幫助。積熱引起疾病,眾多醫生固執地使用辛溫的藥物,禁止使用苦寒的藥物,經常導致病情加重,實在讓人惋惜。
總之舌上有厚黃苔,刮之不脫淨;或刮下如漿糊者,即臟腑蒸熱也,勿服溫補。藥肆中人,常托醫者故意多開補藥貴品,以便射利,而醫者得分潤焉。僻地小邑,此弊最甚。)
白話文:
總的來說,如果舌頭上的黃苔很厚重並且難以刮乾淨,或者刮下來像漿糊一樣,那就是臟腑發熱的症狀了。不要服用溫補藥物。藥店的人常常找醫生特意開很多貴重的補藥來謀取利益,並且醫生也會從中分得一部分利潤。在偏遠的小城市裏這種弊端最爲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