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2)

1. 收靨症治歌括

大便秘結,內外極熱,毒氣散漫,無陰氣以斂之而不收者,宜內服宣風散(九十二),或三黃丸(八)、四順清涼飲(二十七),外用膽導法(五十)以敗草散(八十)襯之,或泄瀉氣虛,脾胃弱,津液少,肌肉虛而不收者,宜內服陳氏木香散(二十五),外用敗草散(八十)。或渴飲冷水過多,以致水漬脾胃,濕淫肌肉而不收者,內服五苓散(二十八)。

或因食少氣虛而不收者,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桂主之。已上諸症,以法治之,已潰者,結薄痂,未潰者結痂方為佳兆,若痂皮俱不結者,成倒靨矣。

邑文學胡小山,長女未嫁,出痘甚密,膿成過期不靨,請予調治。此女平日脾虛食少,性不肯服涼劑,予乃以錢氏異功散加木香、青皮、煉蜜作丸,米飲送服,調理而愈。

小山子胡仁山,幼時出痘甚密,膿成不靨,漸至潰爛,請予調治。予問自起發以來,未得大便,裡實熱蒸,故不成痂,議欲下之。小山曰:此子素弱,恐不可下之,時有一術士王克廉符水甚驗,乃書一符,焚而服之,少頃腹中鳴而利下清水,眾皆稱謝,予亦喜之。但思久未更衣,豈無燥糞?至次日痘亦潰爛,予作膽導法,取下燥糞十四枚後,皆溏糞始行,痘亦收盡而安。

一小兒,因渴飲水過多,濕傷脾胃不能收靨,以四君子湯,以人參補中,白朮燥濕,茯苓滲水,甘草解毒,加防風以勝皮毛之濕,白芷以逐肌肉之水,桂以利關節而去寒水之邪,砂仁以溫胃止渴,調理而安。

一小兒,大便不通,熱蒸於內,而生其濕,以致浸淫不能成痂,用當歸梢,生地黃以涼血,麻子仁以潤燥,酒大黃以瀉熱開結,生甘草以和中,得利而安。

一小兒,泄瀉不止,食少。此裡虛不能收靨,用陳氏木香散合肉豆蔻丸服之,愈。

遍身潰爛少完膚,膿血淋漓勢已痡,

坐臥不能惟用襯,瘢痕欲滅卻宜敷。

痘已成膿之後,過期不靨,以致潰爛,膿汁淋漓,不可著席,黏惹疼痛者,用敗草散(八十),或蕎麥粉(一二三)以絹袋盛於身體上撲之,更多布席上襯臥尤佳。面上欲成瘢鼾者,用滅瘢散(七十八)和百花膏(九十八)敷之。

邑人蔡承盛子出痘甚密,先延甘大用,襯膿成後,過期不靨,面瘡潰腫,起止呻吟,嗆水吐食,語音不清,甘謂不治而去,復請予。予視其病,面瘡腫起,正在灌膿,遍身皆然,非倒靨也。嗆水嘔食者,口唇腫硬,吞嚥不便,非咽喉潰爛也。語音不清者,鼻中壅塞,氣不得通,非失音也。

瘡毒盡出,表病里和,可治也。乃制一方,用苦參酒浸牛蒡子、白蒺藜、何首烏、荊芥穗各等分,為細末,酒糊為丸,淡竹葉煎湯下,調理一月起。

時鄰居一小兒,病症相同,亦請予視。予曰:不可治也。或問何故,予曰:症不同也。彼痘過期,痘熟宜靨,此痘猶生未得成膿,不宜靨者一也。彼痘腫脹猶灌膿血,此則面平目開,皮脫肉乾二也。彼痘喉舌無瘡,此則咽舌潰爛,嗆水失聲三也。彼傢俬與蔡氏求藥,服之無效,死。

白話文:

收靨症治歌括

痘瘡癒合不良,內外皆有不同成因。若因便秘、內熱、毒氣鬱積,陰氣不足以收斂痘瘡,可服用宣風散、三黃丸或四順清涼飲,並外用膽導法配合敗草散。若因泄瀉、氣虛、脾胃虛弱、津液不足、肌肉虛弱而致痘瘡不斂,可服用陳氏木香散,外用敗草散。若因飲冷水過多,導致水濕停滯脾胃,浸淫肌肉,則服用五苓散。若因飲食少、氣虛,則服用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桂枝)。以上諸法,痘瘡已潰爛者,待其結薄痂;未潰爛者,結痂為佳,若皆不結痂,則成倒靨。

胡小山之女出痘密集,膿成後久不癒合,因其平日脾虛食少,不喜服用涼藥,故予以錢氏異功散加木香、青皮、煉蜜製成丸劑,米湯送服,最終痊癒。

胡仁山之子出痘密集,膿成不斂,漸至潰爛,因其自起病以來未解大便,裡實熱盛,故無法結痂。原欲使其通便,但因其體弱,故未施瀉下之法。後用符水使其通便,次日痘瘡潰爛,再以膽導法排出燥糞十四枚,之後痘瘡收斂痊癒。

一小兒因飲水過多,濕傷脾胃,導致痘瘡不斂,以四君子湯加減人參補中,白朮燥濕,茯苓滲水,甘草解毒,並加防風、白芷、桂枝、砂仁等藥調理,使其痊癒。

一小兒因大便秘結,內熱蒸騰,產生濕邪浸淫,導致痘瘡不斂,以當歸梢、生地黃涼血,麻子仁潤燥,酒大黃瀉熱通便,生甘草和中,使其通便痊癒。

一小兒因泄瀉不止,飲食減少,裡虛導致痘瘡不斂,服用陳氏木香散合肉豆蔻丸,得以痊癒。

痘瘡遍身潰爛,膿血淋漓,可外敷敗草散或蕎麥粉,以布襯於身下,減輕痛苦。面上欲成瘢痕者,可敷用滅瘢散和百花膏。

蔡承盛之子出痘密集,膿成後久不癒合,面瘡潰腫,並出現嗆咳、嘔吐、聲音嘶啞等症狀,原醫治無效。經診斷為瘡毒盡出,表病里和,可治。處方以苦參酒浸牛蒡子、白蒺藜、何首烏、荊芥穗等藥,製成丸劑,淡竹葉湯送服,一月痊癒。

鄰居一小兒症狀相似,但因痘瘡尚未成熟,未成膿,且面部平坦,無腫脹,咽喉潰爛,故判斷其病情不同,不宜用同法治療,最終不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