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四 (1)
卷十四 (1)
1. 木部下品
總九十九種,今疏其要者二十九種。
巴豆,蜀椒,皂莢子(子、刺附),訶黎勒,楝實(根附),椿木葉(樗木附),郁李仁,無食子,黃藥根,雷丸,蘇方木,胡椒,南燭枝葉,橡實,石南,益智子,紫荊木,紫真檀,烏桕木,杉材,接骨木,樺木皮,木鱉子(番木鱉附),鉤藤,赤檉木,水楊葉,柞木皮,棕櫚,木槿
白話文:
總共有九十九種草藥,以下列出二十九種重點草藥:
- 巴豆:具有強烈的毒性,能刺激腸道,常被用於驅除蟲蟲。
- 蜀椒:性熱,具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的效果。
- 皁莢子:含有皁素,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作用。
- 訔黎勒:能健脾消食、利尿止瀉。
- 楂實: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
- 椿木葉:可治療腸胃炎、腹瀉等症狀。
- 郁李仁:有利水通便、潤腸通便的功效。
- 無食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黃藥根: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雷丸: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的效果。
- 蘇方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胡椒:性熱,有暖胃散寒、止痛的效果。
- 南燭枝葉: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
- 橡實:能補脾益氣、止瀉。
- 石南: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瀉的效果。
- 益智子:有開胃消食、健脾益氣的作用。
- 紫荊木: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紫真檀: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羽桕木: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杉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
- 接骨木:能活血化瘀、止痛。
- 樺木皮: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木鱉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鉤藤:有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 赤檉木: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水楊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柞木皮: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棕櫚: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
- 木槿: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巴豆
味辛,溫,生溫,熟寒,有大毒。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殺斑蝥毒。可煉餌之,益血脈,令人色好,變化與鬼神通。
疏:,巴豆生於盛夏六陽之令,而成於秋金之月,故味辛氣溫。得火烈剛猛之氣,故其性有大毒。《別錄》言生溫、熟寒,恐熟亦不甚寒。氣薄味厚,降也,陽中陰也。入手足陽明經。其主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鬼毒蠱疰邪物,女人月閉者,皆腸胃所治之位,中有實邪留滯,致主諸病。故腸胃有病,則五臟六腑閉塞不通,此藥稟火性之急速,兼辛溫之走散,入腸胃而能盪滌一切有形積滯之物,則閉塞開,水穀道利,月事通,而鬼毒蠱疰邪物悉為之驅逐矣。溫瘧者,亦暑濕之氣入於腸胃也。腸胃既清,則溫瘧自止。火能灼物,故主爛胎,及去惡肉。性熱有大毒,則必有損於陰,故不利丈夫陰。《本經》又主傷寒寒熱,及《別錄》煉餌之法,悉非所宜。豈有辛熱大毒之物,而能治傷寒寒熱,及益血脈,好顏色之理哉?
白話文:
巴豆的藥性與功效
巴豆 味辛,性溫,生時溫熱,熟後略帶寒性,有劇毒。
主治:
- 傷寒、溫瘧寒熱: 可以治療因寒邪或暑濕侵襲而導致的發熱、寒熱交替等症狀。
- 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 可以消除腹中積聚的硬塊、痰飲、水腫等病症。
- 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 可以清除五臟六腑中的積滯,暢通經絡,利尿通便。
- 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可以去除腐肉,驅除邪氣、鬼魅、蠱毒,以及殺死蟲魚。
- 療女子月閉,爛胎: 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閉經,以及墮胎。
- 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 可以治療金瘡(外傷)膿血,但會損傷男性的精氣。
- 殺斑蝥毒: 可以解斑蝥毒。
煉餌之,益血脈,令人色好,變化與鬼神通: 可以用來煉製藥餌,補益血脈,使人面色紅潤,甚至可以通靈。
[疏論]
巴豆生於盛夏陽氣旺盛之時,成熟於秋天的金月,所以性味辛溫,帶有烈火般的剛猛之氣,因此有劇毒。
《別錄》記載巴豆生時溫熱,熟後寒涼,但實際上熟巴豆可能並不像生巴豆那樣寒涼。
巴豆的氣微味厚,具有下降之性,屬於陽中之陰。進入手足陽明經。
巴豆可以治療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鬼毒、蠱疰、邪物、婦女月閉等症狀,因為這些病症都與腸胃有關,是因腸胃積滯而導致的。
由於巴豆性烈,兼具辛溫之性,可以快速進入腸胃,盪滌一切積滯之物,使閉塞的經絡暢通,水穀通利,月經恢復正常,並驅除一切邪物。
溫瘧也是暑濕之氣入侵腸胃引起的,當腸胃清除了暑濕之氣後,溫瘧自然就會消失。
巴豆具有火性,可以灼燒物體,所以可以導致胎兒流產,也能去除腐肉。
巴豆性熱,有劇毒,會損傷陰氣,因此不利於男性的精氣。
《本經》記載巴豆可以治療傷寒寒熱,而《別錄》也記載了用巴豆煉製藥餌的方法,但這些記載並不合理。辛熱有毒的藥物,怎麼可能治療傷寒寒熱,又能補益血脈,讓人面色紅潤呢?
總結:
巴豆性烈,有劇毒,藥用時需謹慎,不可隨意使用。其主要功效為瀉下、消積、驅邪,但對人體也有較大的副作用,需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主治參互
同白礬枯過,去巴豆,單用礬研細,吹入喉中,流出熱毒涎,喉即寬,治急喉痹如神。一味炒,煙盡存性,研膏,治癰疽潰後腐肉不落,傅上即拔毒去瘀生新。《外臺秘要》:飛屍鬼擊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走馬湯: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熬黃,杏仁二枚,以綿包捶碎,熱湯一合,捻取白汁,服之,當下而愈。量老少用之。
《瑣碎錄》:天絲入咽。凡露地飲食,有飛絲入上,食之令人咽喉生瘡。急以白礬、巴豆燒灰,吹入即愈。《經驗方》:耳卒聾閉。巴豆一粒,綿裹,針刺孔通氣,塞之取效。《普濟方》:一切惡瘡有蟲者。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調硫黃、輕粉末,頻塗取效。仲景三物白湯:治傷寒懊憹滿悶,身無熱者,為寒結胸。
白話文:
白礬可以治療喉嚨腫痛。將白礬與巴豆一起研磨成粉末,吹入喉嚨,可以排出熱毒,喉嚨就會通暢。白礬還可以治療癰疽潰爛後腐肉不掉,將白礬炒至煙消,研磨成膏狀,塗抹患處即可拔毒去瘀,促進傷口癒合。另外,白礬也能治療心痛腹脹、便秘、飛絲入喉、耳聾等症狀,使用方法各有不同,需根據病情和個人體質調整用量。
用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貝母三分,二味為末,納巴豆臼中杵之,以白湯和服。強人半錢,弱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簡誤
元素曰:巴豆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世以之治酒病膈氣,以其辛熱能開通腸胃鬱結耳。第鬱結雖開,而血液隨亡,真陰虧損。從正曰:傷寒、風溫、小兒痘瘡、婦人產後用之,下膈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而劑小耳。豈知蠟匱之,猶能下後使人津液枯竭,胸熱口燥,耗卻天真,留毒不去,他病轉生。
白話文:
取桔梗三份,巴豆一份去皮心熬至黑色,貝母三份,將這三味藥研磨成粉末,再將巴豆粉末放入研缽中研磨,以白湯調和服用。體質強壯者服用半錢,體質虛弱者減量。若病症位於膈膜之上,必會嘔吐;若病症位於膈膜之下,必會腹瀉。若腹瀉不暢,可服用一杯熱粥;若腹瀉過度,可服用一杯冷粥。
觀二公之言,則巴豆之為害昭昭矣。然而更有未盡者,巴豆稟火烈之氣,沾人肌肉無有不灼爛者。試以少許輕擦完好之膚,須臾即發出一泡,況腸胃柔脆之質,下咽則徐徐而走,且無論下後耗損真陰,而腑臟被其熏灼,能免無潰爛之患耶。凡一概湯散丸劑,切勿輕投。即不得已急證,欲借其開通道路之力,亦須炒熟,壓令油極淨,入分許即止,不得多用。
白話文:
觀察二公的言論,巴豆的危害性非常明顯。然而,還有一些未盡之處,巴豆性屬火烈,接觸人體肌肉,無一不被灼傷。試著用少許巴豆輕輕擦拭完好的皮膚,片刻就會起泡,何況腸胃柔弱的性質,吞下後就會緩緩地向下走,而且不論是下後耗損真陰,還是腑臟被其熏灼,能免於潰爛的風險嗎?凡是一概湯劑、散劑、丸劑,切勿輕易添加巴豆。即使不得已急症,想要借其通便之力,也必須炒熟,壓榨掉油脂,只添加很少量,不可多用。
3. 蜀椒
味辛,溫、大熱,有毒。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腸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邪,瘕結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蟲、魚毒。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開腠理,通血脈,堅齒髮,調關節,耐寒暑。可作膏藥。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
疏:,蜀椒稟火金之氣,得南方之陽,受西方之陰。《本經》:味辛氣溫。《別錄》:大熱有毒。氣味俱厚,陽也。入手足太陰,兼入手厥陰經。其主邪氣咳逆,皮膚死肌,寒濕痹痛,心腹留飲宿食,腸澼下痢,黃疸,水腫者,皆脾肺二經受病。肺出氣,主皮毛。脾運化,主肌肉。肺虛則外邪客之,為咳逆上氣。脾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為留飲宿食,腸澼下痢,水腫,黃疸。二經俱受風寒濕邪,則為痛痹,或成死肌,或致傷寒溫瘧。辛溫能發汗,開腠理,則外邪從皮膚而出。辛溫能暖腸胃,散結滯,則六腑之寒冷除,腸胃得溫則中焦治,而留飲、宿食、腸澼下痢、水腫、黃疸,諸證悉愈矣。其主女子字乳余疾者,亦指風寒外侵,生冷內停而言。泄精、瘕結,由下焦虛寒所致。此藥能入右腎命門,補相火元陽,則精自固而結瘕消矣。療鬼疰蠱毒,殺蟲、魚毒者,以其得陽氣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陰毒之物也。外邪散則關節調,內病除則血脈通。佐補陰涼血之藥,則頭不白,齒髮堅,耐寒暑,輕身增年所自來矣。
白話文:
花椒味辛,性溫,且燥熱,帶有毒性。主治邪氣導致的咳嗽氣逆,溫暖中焦,驅除骨骼關節、皮膚上的死肉,寒濕引起的痺痛,降氣,去除六腑的寒冷,傷寒,溫瘧,因風寒導致的大汗不出,心腹積聚的留飲宿食,腸道滑瀉下痢,泄精,女子產後乳房的餘疾,散除風邪,瘕結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滅蟲類和魚毒。長期服用可使頭髮不白,身體輕盈,延年益壽。能夠疏通腠理,暢通血脈,使牙齒頭髮堅固,調和關節,耐受寒暑。可製作成膏藥。過量食用會令人氣虛乏力。口部閉塞者服用會致命。
花椒禀受了火金之氣,得南方之陽,受西方之陰。《本經》記載其味辛氣溫。《別錄》記載其性大熱有毒。花椒的氣味都十分厚重,屬於陽性。入足太陰脾經和手太陰肺經,兼入足厥陰肝經。其主治邪氣導致的咳嗽氣逆,皮膚死肉,寒濕引起的痺痛,心腹積聚的留飲宿食,腸道滑瀉下痢,黃疸,水腫等症,都是脾肺二經受病所致。肺主氣,司呼吸,與皮毛相通。脾主運化,主肌肉。肺虛則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導致咳嗽氣逆,上氣喘息。脾虛則不能正常運化水谷精微,導致留飲宿食,腸道滑瀉下痢,水腫,黃疸等症。脾肺二經都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就會引起痛痹,或者形成死肉,或者導致傷寒溫瘧。花椒辛溫發汗,開通腠理,使外邪從皮膚排出。花椒辛溫暖腸胃,散結消滯,去除六腑的寒冷,腸胃溫暖則中焦調理得當,留飲宿食,腸道滑瀉下痢,水腫,黃疸等症自然會痊癒。其主治女子產後乳房的餘疾,也是指風寒外侵,生冷內停所致。泄精,瘕結,是由於下焦虛寒引起的。花椒能入右腎命門,補益相火元陽,精氣自然固守,結瘕消散。治療鬼疰蠱毒,殺滅蟲類和魚毒,是因為花椒得陽氣之正,能破除一切幽暗陰毒之物。外邪散去則關節調和,內病消除則血脈暢通。佐以補陰涼血的藥物,頭髮就不會變白,牙齒頭髮堅固,耐受寒暑,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主治參互
同女貞子、牛膝、地黃、何首烏、旱蓮草、枸杞子、沒食子、桑椹子、黃柏、人參、南燭子,能烏須黑髮,悅色駐顏。空心單服,能收輕粉、水銀毒。椒紅丸:治元臟傷憊,目暗耳聾。服此百日,覺身輕少睡,足有力,是其效也。服及三年,心智爽悟,目明倍常,面色紅悅,髭發光黑。
白話文:
主治參互
與女貞子、牛膝、地黃、何首烏、旱蓮草、枸杞子、沒食子、桑椹子、黃柏、人參、南燭子等藥材搭配使用,能使頭髮烏黑,容顏光彩照人,延緩衰老。空腹單獨服用,可解輕粉、水銀之毒。
椒紅丸:主治元氣虧損、臟腑虛弱,導致目暗耳聾等症狀。服用此藥百日後,可感覺身體輕鬆,睡眠減少,雙腳有力,此乃藥效之顯現。若持續服用三年,心智會變得清晰敏銳,視力比平常更好,面色紅潤有光澤,鬍鬚頭髮烏黑亮麗。
用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曝乾,搗取紅一斤,以生地黃搗自然汁,入砂器中煎至一升,候稀稠得所,和椒末丸梧子大。每空心暖酒下三十丸。合藥時勿令婦人、雞犬見。孫真人方:心腹冷痛。以布裹椒安痛處,用熨斗熨令椒出汗,即止。《普濟方》:飧泄不化,及久利。
小椒一兩炒,蒼朮二兩土炒,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米飲下。《經驗方》:囊瘡痛癢。紅椒七粒,蔥頭七個,煎水洗之。《大全良方》:寒濕腳氣。川椒二三升,疏布囊盛之,日以踏腳。入仲景烏梅丸,治蛔厥。宗奭方:治盜汗。將椒目微炒,研細,用半錢,以生豬上唇煎湯一合,睡時調服,無不效。
白話文:
古籍記載,蜀椒可以用來治療眼疾和口閉,方法是將蜀椒炒至出汗後曬乾,搗成紅色粉末一斤,與生地黃搗汁混合,放入砂器中煎至一升,待濃稠適度後,加入椒末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溫酒服用,每次三十丸。製作藥丸時,需注意避免婦女、雞犬看見。孫真人方指出,心腹冷痛可以用布包裹蜀椒敷在疼痛處,用熨斗熨熱,直到椒出汗,疼痛就會止住。《普濟方》記載,食積不化和久瀉可以用炒過的小椒一兩和土炒過的蒼朮二兩研末,用醋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五十丸,米湯送服。《經驗方》提到,囊瘡痛癢可以用紅椒七粒和蔥頭七個煎水洗患處。《大全良方》記載,寒濕腳氣可以用川椒二三升裝入布袋,每天用腳踩踏。蜀椒還可以加入仲景的烏梅丸,治療蛔厥。《宗奭方》記載,盜汗可以用微炒後的椒目研末,取半錢,用生豬上唇煎湯一合,睡前服用,效果顯著。
甄權方:治腎虛耳中如風水鳴,或如鐘磬之聲,卒暴聾者。用椒目、巴豆、菖蒲,同研細,以松脂、黃蠟溶和為挺,納耳中抽之。一日一易,神驗。《千金方》:水氣腫滿。椒目炒搗細,每酒服方寸匕。
簡誤
椒稟純陽之氣,乃除寒濕,散風邪,溫脾胃,暖命門之聖藥。然而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嘈雜醋心、嘔吐酸水,或大腸積熱下血,咸不宜用。凡泄瀉由於火熱暴注,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陽痿腳弱,由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藥用。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
字乳余疾,由於本氣自病者,不宜用。水腫、黃疸,因於脾虛而無風濕邪氣者,不宜用。一切陰虛陽盛,火熱上衝,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法所咸忌。
白話文:
甄權方:
治療腎虛導致耳中如風水鳴、或如鐘磬之聲,突然耳聾的方劑。
**方法:**取椒目、巴豆、菖蒲研磨成細粉,與松脂、黃蠟一起溶化,製成細棒,插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療效神奇。
出自:《千金方》
此外,《千金方》中還記載了椒目治療水氣腫滿的方法:
**方法:**將椒目炒制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小匙,用酒送服。
椒目藥性與禁忌:
椒目性溫,具有純陽之氣,可除寒濕、散風邪、溫脾胃、暖命門。
但以下情況不宜使用椒目:
- **肺胃有火熱:**如咳嗽生痰、嘈雜胃痛、嘔吐酸水、大腸積熱下血等,不宜使用。
- **泄瀉:**由火熱暴注引起的泄瀉,而非積寒虛冷者,忌用。
- **陽痿腳弱:**由精血耗竭導致的陽痿腳弱,而非命門火衰虛寒所致者,不宜用於下焦藥物。
- **咳嗽:**非風寒外邪引起的咳嗽,不宜使用。
- **其他:**字乳余疾、由本氣自病者;水腫、黃疸,因於脾虛而無風濕邪氣者;一切陰虛陽盛,火熱上衝,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症,均忌用椒目。
總之,椒目藥性溫熱,雖可治療寒濕等症,但對於火熱、陰虛等情況則不宜使用。使用前需根據自身情況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