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2)

1. 皂莢

味辛、咸,溫,有小毒。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療腹脹滿,消穀,除咳嗽,囊結,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

疏:,皂莢稟木氣而兼火金之性,故味辛微咸,氣溫有小毒。氣味俱厚,浮而散,陽也。入足厥陰,手太陰、陽明經。厥陰為風木之臟,其主風痹死肌。頭風淚出者,皆厥陰風木為病。得金氣之厚者,能勝木。稟辛散之性者,能利竅。木氣平,關竅利,則風邪散,諸證除也。關竅既利則神明自通,精物邪氣安得不去哉?又厥陰之脈,循陰氣而絡於肝。厥陰客寒為囊結,辛溫散厥陰之寒,則囊結解矣。肺受風寒所迫為咳嗽,入肺散邪則咳嗽止矣。咸能軟堅,溫主通行,辛能開竅橫走,故又主腹脹滿,消穀及婦人胞不落也。宣壅導滯之性,而云益精明目,無是理矣!

白話文:

皂莢性溫,味辛微鹹,帶有小毒。它能治療風濕痺痛、肌肉僵硬、頭風眼淚流出、開通九竅、殺滅邪氣、治癒腹脹滿、促進消化、消除咳嗽、消散囊腫、治療婦女難產,以及明目益精。皂莢也可以用來洗髮。

〔附〕子:氣味與皂莢同。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軟,煮熟,糖漬食之,疏導五臟風熱壅滯,及治大腸虛秘,瘰癧,惡瘡腫毒。

〔附〕刺:功用與莢同。第其銳利,能直達瘡所,為癰疽,妒乳,疔腫未潰之神藥。蘇頌以米醋熬嫩刺,作煎塗癬瘡,有奇效。又治癘風惡瘡,胎衣不下,殺蟲。凡癰疽已潰,不宜服。孕婦亦忌之。

主治參互

同真珠、象牙末、牛黃、冰片、白殭蠶、滴乳石、土茯苓,治蛀疳神效。孫用和稀涎散:治中風昏昏如醉,形體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斯須不治,便成大病。此證風涎潮於上,胸痹不通,急宜吐之。用大皂莢,肥實不蛀者四挺,去黑皮,白礬明者一兩,為末。每用半錢,重者三字,溫水調灌。

白話文:

皂莢的氣味和皂莢果實相同。將皂莢炒熟後,舂去紅色的外皮,用水浸泡軟化,煮熟後用糖醃製食用,可以疏通五臟的風熱壅滯,治療大腸虛秘、瘰癧、惡瘡腫毒。

皂莢刺的功效與皂莢果實相同。由於皂莢刺尖銳,能夠直接到達瘡口,是治療癰疽、妒乳、疔腫未潰的特效藥。蘇頌將皂莢刺用米醋熬製,製成煎劑塗抹癬瘡,有奇效。皂莢刺還能治療癘風惡瘡、胎衣不下,殺蟲。凡是癰疽已經潰爛者,不宜服用皂莢刺。孕婦也忌用。

皂莢與珍珠、象牙末、牛黃、冰片、白殭蠶、滴乳石、土茯苓一起使用,治療蛀牙效果顯著。孫用和的稀涎散:治療中風昏昏沉沉如醉酒狀態,身體不能控制,或倒地或站立不穩,或嘴角流口水,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變成大病。此症狀是因為風涎上潮,胸部氣血不通暢,急需嘔吐。使用肥實無蟲蛀的皂莢四個,去黑皮,加入明礬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半錢,重症者用三錢,溫水調服。

不大嘔吐,只是微微稀冷涎,或出一升、二升,當待醒,醒乃用藥調治,不可便大吐之,恐過劑傷人。累效不能盡述。

《聖惠方》:胸中痰結,皂莢三十挺,去皮切,水五升,浸一夜,挼取汁,慢熬至可丸,如梧子大。每食後,鹽漿水下十丸。又:釣痰膏:用半夏醋煮過,以皂角膏和勻,入明礬少許,以柿餅搗膏,丸如彈子大,噙之。《千金方》:二便關格。皂角燒研,粥飲下三錢,立通。

白話文:

如果患者沒有劇烈嘔吐,只是稍微吐出一些稀薄、冰冷的唾液,量大約是一升或二升,就應該先讓患者清醒,清醒後再用藥物治療,不要馬上強行催吐,以免藥量過大傷害身體。其他療效太多,無法一一列舉。

《聖惠方》記載,治療胸中痰結的方法是用皂莢三十個,去掉皮,切碎,加入五升水,浸泡一晚,然後搓取汁液,慢慢熬煮成可以做成藥丸的稠度,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用鹽水送服十丸。另外,還有釣痰膏,是用半夏用醋煮過,再加入皂角膏和少許明礬,並用柿餅搗成膏狀,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

《千金方》記載,治療大小便不通的方法是用皂角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粥水送服三錢,即可通便。

《宣明方》鐵腳丸同。《千金方》:齆鼻不通。皂角末吹之。《十全方》:風蟲牙痛。豬牙皂角、食鹽等分,為末,日揩之。《袖珍方》:便毒腫痛。豬牙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弦,出火毒,為末,空心溫酒服五錢。婦人妒乳同。《直指方》:便毒癰疽。皂角一條,醋熬膏,傅之,屢效。

《儒門事親》:便癰初起。皂角子七枚,研末水服,效。阮氏《經驗方》:年久瘰癧。用不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蓬砂二錢,同煮乾,炒令酥。看癧子多少,如一個服一粒,十個服十粒,細嚼米湯下。酒浸煮服亦可。一云:虛人不可用蓬砂。同蟬蛻、白殭蠶、杏仁、芭蕉根、白毛藤、土茯苓、獨核肥皂仁、白鮮皮、連翹、薏苡仁、萆薢、漢防己,治下疳廣瘡,神效。

白話文:

《宣明方》的「鐵腳丸」方劑與此相同。《千金方》記載:鼻塞不通,可用皂角末吹入鼻中。《十全方》記載:風蟲牙痛,可用豬牙皂角和食鹽等量研磨成粉,每天塗抹牙齒。《袖珍方》記載:便毒腫痛,可用豬牙皂角七片,煨至黃色,去皮和弦,取出火毒,研磨成粉,空腹用溫酒送服五錢。婦女妒乳也可用此方。《直指方》記載:便毒癰疽,可用皂角一條,用醋熬製成膏,塗抹患處,屢試有效。

《儒門事親》記載:便癰初起,可用皂角子七枚,研磨成粉,用水送服,效果顯著。阮氏《經驗方》記載:久年瘰癧,可用不蛀的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蓬砂二錢,一同煮至乾燥,炒至酥脆。根據瘰癧的數量,如一個服用一粒,十個服用十粒,細嚼後用米湯送服。也可以用酒浸泡煮沸後服用。有人說虛弱的人不宜使用蓬砂。皂角子還可以與蟬蛻、白殭蠶、杏仁、芭蕉根、白毛藤、土茯苓、獨核肥皂仁、白鮮皮、連翹、薏苡仁、萆薢、漢防己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下疳廣瘡,效果奇佳。

同連翹、白芷、甘菊、紫花地丁、白及、金銀花、甘草、鼠黏子、茜草、地榆,治下部癰疽腫毒。《神仙傳》:崔言患大風惡疾,雙目昏盲,眉發自落,鼻梁崩倒,勢不可救。遇異人傳方:用皂角刺三斤,燒灰,蒸一時久,日乾為末。食後濃煎大黃湯調一匕,飲之。一旬眉發再生,肌潤目明。

簡誤

皂莢利九竅,疏導腸胃壅滯,洗垢膩,豁痰涎,散風邪。暴病氣實者,用之殊效。第似中風證,由於陰虛火炎,煎熬津液,結而為痰,熱極生風,以致猝然僕蹶,世人多以稀涎散吐之,損其不足,竭其津液,津液愈耗則經絡無以榮養,為拘攣偏廢之證矣。法所最忌也。孕婦忌服。

白話文:

連翹、白芷、甘菊、紫花地丁、白及、金銀花、甘草、鼠黏子、茜草、地榆等藥材,可以治療下部的癰疽腫毒。古籍《神仙傳》記載,崔言患有嚴重的大風惡疾,雙眼失明、眉毛頭髮脫落、鼻樑塌陷,情況危急。他遇到一位異人,得到了一個藥方:用皂角刺三斤,燒成灰,蒸一個時辰,晒乾研成粉末。飯後用濃煎的大黃湯調和一小匙,服用。十天后,崔言的眉毛頭髮重新長出,皮膚光滑,眼睛恢復光明。

皂莢能通利九竅,疏導腸胃阻塞,清除污垢,化解痰涎,散除風邪。對於突然發病、氣機實證的患者,使用皂莢效果顯著。但是,像中風症狀,往往是因陰虛火旺,津液被煎熬,凝結成痰,熱極生風,導致突然昏倒。很多人用稀涎散來吐痰,卻損耗了本就不足的津液,越耗越嚴重,經絡得不到滋養,就會出現肢體拘攣、偏癱等症狀。這是使用皂莢最忌諱的。孕婦也不宜服用。

2. 訶黎勒

味苦,溫,無毒。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

疏:,訶黎勒,其味苦澀,其氣溫而無毒。苦所以泄,澀所以收,溫所以通。惟斂,故能主冷氣心腹脹滿。惟溫,故能下食。甄權用以止水道。蕭炳用以止腸澼久泄。蘇頌用以療腸風瀉血,帶下。朱震亨用以實大腸。無非苦澀收斂治標之功也。

主治參互

得人參,治肺虛受寒喘嗽。得橘皮、砂仁,主冷氣入內,心腹脹滿,及因寒食不下。得益智,止氣虛小水不禁。佐樗根白皮,止腸澼瀉血。佐白朮、蓮實,止久泄因於虛寒。同蛇床子、五味子、山茱萸、杜仲、川斷,止虛寒帶下。同人參、肉豆蔻,則實大腸。

白話文:

訶黎勒味苦性溫,無毒。它能清熱解毒,消脹止痛,幫助消化。由於其味苦能瀉,味澀能收,性溫能通,因此能治療因寒氣導致的心腹脹滿,以及食積不化。古人還用它來治療尿頻、久瀉、腸風瀉血、帶下等症,其作用主要是收斂止瀉。與人參配伍,可以治療肺虛受寒引起的咳嗽。與橘皮、砂仁配伍,可以治療寒氣入內引起的心腹脹滿,以及因寒食不下的症狀。與益智配伍,可以治療氣虛小便不禁。與樗根白皮配伍,可以治療腸風瀉血。與白朮、蓮實配伍,可以治療因虛寒引起的久泄。與蛇床子、五味子、山茱萸、杜仲、川斷配伍,可以治療虛寒帶下。與人參、肉豆蔻配伍,可以治療大腸虛寒。

簡誤

訶子性溫而味澀。澀主斂,不主散。故咳嗽因於肺有實熱;泄瀉因於濕熱所致;氣喘因於火逆衝上;帶下因於虛熱,而不因於虛寒;及腸澼初發,濕熱正盛;小便不禁,因於腎家虛火,法並忌之。至於滯下必本濕熱,喘嗽實由肺火,用之立致殺人。不可不深戒也!東垣謂苦重瀉氣,酸輕不能補肺,故嗽藥中不用,亦此意耳。

白話文:

訶子:性溫味澀,慎用之

訶子性溫,味道澀。澀性收斂,不具散發之功。因此,對於以下病症,不適宜使用訶子:

  • 咳嗽:因肺部實熱所致。
  • 泄瀉:因濕熱引起。
  • 氣喘:因火逆上衝所致。
  • 帶下:因虛熱引起,而非虛寒。
  • 腸澼初發:濕熱正盛。
  • 小便不禁:因腎虛火引起。

以上這些情況,使用訶子都可能加重病情。

尤其: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腹瀉以及因肺火引起的咳嗽,使用訶子更可能導致致命后果,不可不慎!

東垣先生認為:苦味藥物會過度瀉氣,酸味藥物輕微,不能補肺,因此咳嗽藥方中不使用訶子,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