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杉本重利

《犀黃之研究》~ 第三章、在中國之牛黃藥用史 (1)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在中國之牛黃藥用史 (1)

1. 第三章、在中國之牛黃藥用史

該藥始用於何時。已不可考。然神農之本草經已載有之。又吳普本草亦記有牛黃無毒。牛出入鳴吼者有之。夜視有光走角中。死則黃入膽中。如雞子黃也。

可知最晚已盛行漢末。漢末迄魏。應用於何病。如何用法。及其藥理。藥性如何解釋。及各時代之見解有何變遷。在以下各節稍加討論。

2. 一、牛黃之藥性

(甲)牛黃之氣味,吳普本草言牛黃無毒。雷斅曰。牛黃味苦平。有小毒。宋之大觀本草言牛黃味苦氣平。有小毒。宋之日華子本草言牛黃甘涼。元之湯液本草言牛黃味苦平。有小毒。明之本草集要言牛黃味苦平涼。有小毒。清之本草匯言牛黃味苦甘涼。清之本草述言牛黃味苦平。

有小毒。清之本草從新言牛黃甘涼。清之本草便讀言牛黃甘苦微涼。芳香無毒。由以上所述。其氣味見解。則因人而異。

(乙)牛黃之相使相惡,雷公藥對。載有牛黃人參為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地黃龍膽常山蜚蠊。畏牛膝乾漆。其後千金方。外臺秘要。新修本草。大觀木草。湯液本草。本草集要。本草經疏。本草匯。本草從新諸書。皆有相同之記述。則相使相惡之說。恐為徐之才等所定。

而後人竟沿襲盲從。且相使相惡亦非一定。如龍膽等常可與牛黃並用。本草綱目亦言之。

別錄曰。牛黃惡龍膽。而錢乙治小兒急疳病驚丸麝香丸皆兩用之。何哉。

龍膽治驚癇解熱殺蟲。與牛黃主治相近。亦肝經之藥也。不應相惡如此。按余在當地之漢藥藥鋪調查。龍膽亦常可配合而用之。

3. 二、牛黃之用法

名醫別錄謂牛黃得之即陰乾。百日使燥。勿令見日月光。

雷斅炮炙論曰。凡用牛黃。搗細。研如塵。絹裹定。以黃嫩牛皮裹。懸井中一宿去水三四尺。明早取之。

即古時採取牛黃。先於暗處陰乾多日。用時研為細末。

其他各朝代之醫書。如新修本草大觀。本草湯液。本草集要。證治準繩。本草述。本草匯等亦均述如此。只懸井水法。在雷斅炮炙論以外。僅見於本草綱目。大抵南北朝以後。均為研末而用。余之當地調查。亦系如此。

4. 三、牛黃之應用

牛黃在古時。應用於何樣疫病。可參考以下諸書。

神農本草經曰。牛黃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除邪逐鬼。

別錄云。牛黃治小兒百病。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又墮胎。久服輕身增年。令人不忘。

可知用於諸種痙攣性疾病。及小兒百病熱病等。或用為除邪逐鬼墮胎及長生不老之藥。其後用為漸廣。至唐朝之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內。亦記載治上述諸症。而藥性本草內有牛黃治小兒夜啼。安魂定魄。薜邪魅療卒中風。

千金方內牛黃益肝膽。定精神。除熱。止驚痢。辟惡氣。止百病。

茲將當時之處方。舉其二三如下。

千金方曰。初生三日去驚邪辟惡氣。牛黃一豆許。以赤蜜如酸棗。研勻綿蘸。令小兒吮之。一日令盡。又曰。牛黃丸。男子得鬼魅欲死。所見驚怖欲走。時有休止。皆邪氣所致。不能自絕。

牛黃,荊實,曾青,玉屑雄黃空青赤石脂玄參,龍膽(各一兩)

上九味。篩。蜜和服。如小豆。先食吞一丸。日三服。稍加以知為度。

外臺秘要曰。小兒七日口噤。牛黃研為末。以淡竹瀝化一字灌之。更以豬乳滴之。

廣利方曰。牛黃一豆許。研和蜜水灌之。

此外千金方中。尚載有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之處方。及治卒中惡邪鬼、驚痢、大小便不通。小兒驚癇客忤等症之牛黃萬病丸之處方。此等處方。亦皆以牛黃為主劑。可知唐代以牛黃多用於諸種痙攣性疾病。及小兒百病鬼魅等。

宋代則其應用尤廣。且可用於中風、失音、口噤。健忘虛乏及解毒之目的。茲錄當時之處方一二如下。

太平聖惠方內之小兒腹痛夜啼。牛黃一豆許。乳汁化服。仍書田字於臍下。

錢氏小兒方。初生兒胎熱。或身體黃者。牛黃一豆大許。蜜調膏乳化開。時時滴兒口。形色不實者勿多服。

小兒衛生總微論曰。小兒驚候。小兒驚熱。毛焦睡語欲發驚者。牛黃(六分),硃砂(五錢),同研以犀角磨汁調服一錢。

竇太師方內有牛黃清心丸治鎖喉毒。療寒熱往來。

京牛黃,輕粉(各三分),膽星(一兩),雄黃蓮末(各二錢),茯神,玄參,天竹黃五倍子荊芥防風桔梗,犀角末,當歸(各一錢),冰片麝香珍珠(各五分)

上研為細末。公和一處。再研勻。甘草熬膏和丸如龍眼大。硃砂為衣。日中曬乾。收入瓷瓶內。將瓶口緊塞。勿令出氣。每服一丸。薄荷湯磨服。

惠民和劑局方內有牛黃清心丸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頭目眩。胃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氣不定。驚恐怕怖。非憂慘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精神昏亂。俄頓死舌張不能語。四肢拘急。心神恍惚不知人。

牛黃(一兩二分研),麝香(一兩研),犀角末(二兩),雄黃(一兩),龍腦(一兩研),羚羊角(一兩研),蒲黃(二兩半),乾山藥(七兩),人參(三兩半去蘆),當歸(去蘆),防風,黃芩麥門冬(去心),甘草(各五錢),桔梗,白朮(各一兩),白芍藥(一兩),柴胡,白茯苓杏仁,芎藭(一兩二分),白蘞(七分半),乾薑(七分半),大棗(一百枚),大豆黃卷(研炒),阿膠(各一兩七分半),金箔(一千二百箔,內四百枚為衣)

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外為細末。入余藥勻。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後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湯溫化下。

此外又有

牛黃膏,治驚化涎。涼膈鎮心。祛邪熱。止痰嗽。局方。

牛黃涼驚丸,治小兒驚疳。小兒藥證直譯。

牛黃丸,治小兒大便不通。心中煩熱。太平聖惠方。

牛黃散,治口瘡。太平聖惠方。

元明時代牛黃之應用尤廣。

牛黃瀉心湯,治心經邪熱。狂語。精神不爽。御藥院方。

黃膏,治熱入血室。發狂。活活機要。

黃散,治一切熱毒黃疸。衄血。發斑。口咽瘡爛。吐血。便血。時氣發狂神昏不省。施圓端效。

牛黃,治痘瘡黑陷。王氏痘疹方。

牛黃丸,治驚風。五癇。天釣客忤。

牛黃丸,治乾疳。

牛黃散,治中風心臟。

牛黃散,治溫壯熱或寒熱往來。

牛黃解毒丸,治胎毒瘡癤及一切瘡瘍。

牛黃奪命散,治馬脾風,以上六例證治準繩。

牛黃散,治小兒口中百病。鵝口瘡。重顎不能吮乳。及咽喉頭腫塞一切熱毒。萬病回春。

清朝之牛黃應用。大略由下諸例。可見梗概。

本草匯曰。牛黃清心主之煩。熱狂邪氣俱濟。攝肝臟之魂。驚癇健忘同療。利痰氣而無滯。入肋骨搜風。

本草從新曰。牛黃清心解熱利痰涼驚通竅辟邪。治中風入臟。驚癇口噤。本草便讀曰。牛黃清心肝之煩熱。達竅搜邪。假靈氣以生成。疏氣解毒。驚癇痰迷。須取用。喉痹痘後最相宜。

清代之處方書例如

牛黃承氣湯,化穢利竅保腎安心。治溫暑時邪。挾渴內閉。口噤神昏。飛屍卒厥。五癇中惡。及驚厥之因於熱者。溫病條辨。

牛黃定志丸,壓驚鎮心化涎安神。治心臟中風昏冒。

牛黃瀉心湯,治火熱。

牛黃入寶丹,治痧症發斑發狂。渾身赤紫。痧後毒瘡毒瘍。以上三例。沈氏尊生書方。

牛黃搜風丸,治大麻風。瘍醫大全方。

由清以迄現代。牛黃之為用仍盛。與從前無異。統觀歷朝之文獻。可知牛黃在古時。已用於治諸種痙攣性疾病及熱病。小兒百病等證。漸用於墮胎長生。隋唐之際。更用於神經衰弱。宋後迄今。且可用為中風健乏虛弱或解毒之目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