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奪命散

牛黃奪命散

NIU HUANG DUO M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胃經 15%
大腸經 15%
脾經 15%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心經 7%
三焦經 7%
肺經 7%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奪命散」方劑中,包含「黑牽牛」的原因主要有二:

  1. 瀉下通便,解毒消腫: 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消腫解毒的功效。在「牛黃奪命散」中,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其他藥物,瀉熱解毒,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救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等危急病症的效果。
  2. 引藥下行,加速療效: 黑牽牛的強力瀉下作用,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下行,加速藥物到達病竈,並促進毒素的排泄,提高藥效。

因此,黑牽牛在「牛黃奪命散」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毒消腫、通腑泄熱的治療效果。

牛黃奪命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牛黃奪命散主治熱毒內陷,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等症,大黃能迅速瀉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涼血、解毒醒神的作用。
  2. 引藥下行: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藥物吸收和排泄,有利於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

牛黃奪命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瀉火解毒: 枳殼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瀉火解毒之效。牛黃奪命散主治熱毒攻心,神昏譫語,高熱煩躁等症,枳殼可清熱解毒,降火除煩,輔助牛黃等藥物快速退熱,解除毒素對心神的影響。
  2. 理氣寬胸: 枳殼能理氣寬胸,疏肝解鬱,可緩解因熱毒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配合牛黃等藥物,使心肺氣血通暢,症狀得以改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黃奪命散方劑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牛黃奪命散主治小兒暴喘(俗稱馬脾風),證屬心火淩肺、熱痰壅盛之證。此方針對急症,表現為突發氣喘、痰鳴氣促之證,古人認為此病機為心火上炎,灼傷肺金,導致肺熱痰壅,氣機閉阻而發暴喘。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1. 黑牽牛:為君藥,苦寒峻下,善攻痰逐飲,通利二便,可瀉肺氣之壅滯,使熱痰從下而泄。
  2. 酒大黃:為臣藥,酒制後減其峻猛之性,仍保留瀉火通便之效,協同黑牽牛通腑泄熱,使熱結從大腸出。
  3. 枳殼:為佐藥,苦辛微寒,行氣寬胸,下氣消痰,助前二藥開泄氣機,使氣降痰消。

配伍邏輯

此方以「通腑瀉肺」為核心治療思路:

  • 黑牽牛與酒大黃相須為用:形成強力的瀉下通腑組合,針對肺與大腸相表裡的理論,通過通瀉大腸來間接瀉肺熱。
  • 枳殼調暢氣機:在三峻藥中起到調節作用,既助降氣平喘,又能防止氣機過度壅滯。

治療原理

  1. 瀉火逐痰:通過黑牽牛和大黃的瀉下作用,引心火下行,使上焦痰熱從二便排出。
  2. 降氣平喘:三藥合力推動氣機下行,解除肺氣壅逆之勢,達到"氣平為度"的治療目標。
  3. 通腑保肺:體現"臟病治腑"思想,通過通利大腸減輕肺臟負擔,使肺氣得以肅降。

加蜜意義

臨服加蜜數匙有三重作用:

  1. 緩和藥性,減輕峻下藥物對小兒嬌嫩腸胃的刺激
  2. 潤滑腸道,助瀉下之力
  3. 甘緩和中,保護胃氣

此方配伍體現了中醫"急下存陰"的治療思路,對於熱痰壅盛之急症,採用峻劑速攻,但通過適當炮制(酒大黃)和服法調節(加蜜)來適應小兒體質特點。

傳統服藥法


黑牽牛、酒大黃、枳殼。
上為末。
白湯調下,臨服加蜜數匙,以氣平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大黃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奪命散, 出處:《醫鈔類編》卷六。 組成:黑牽牛、酒大黃、枳殼。 主治:小兒暴喘,俗名馬脾風,此心火淩肺,故熱痰壅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