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白朮丸

NIU HUANG BAI Z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2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心包經 10%
小腸經 10%
心經 10%
三焦經 10%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白朮丸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所致的黃疸、胃腸不適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黑牽牛(又名玄參子)是一味重要的藥材。黑牽牛性寒,味苦、辛,歸肺、腎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脹利尿的功效。在牛黃白朮丸中,黑牽牛的作用主要在於清除體內的濕熱,促進體液代謝,對抗黃疸所引起的身體浮腫及消化不良。同時,黑牽牛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輔助牛黃清熱解毒、白朮健脾和胃之功,共同調理體內環境,恢復臟腑功能平衡。因此,黑牽牛在牛黃白朮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綜合調節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牛黃白朮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能瀉熱通便,清泄腸胃積熱。牛黃白朮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病、脾胃積熱等症狀,大黃可輔助清熱瀉火,使邪熱得以消散,達到解熱退燒的效果。
  2. 通腑泄熱: 大黃具有通便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使熱邪得以宣洩。牛黃白朮丸中含有白朮、蒼朮等健脾燥濕藥物,大黃可以配合通腑泄熱,避免藥物壅滯,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大黃在牛黃白朮丸中起到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牛黃白朮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和中消痞: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和中消痞的功效。方劑中牛黃清熱解毒,白朮健脾利濕,二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痞滿、消化不良、腹瀉等症。
  2. 補氣固表,防止風邪入侵: 白朮亦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防止風邪入侵,避免病邪乘虛而入,加重病情。因此,白朮在牛黃白朮丸中可以起到輔助治療、增強療效的作用。

主治功效


牛黃白朮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儒門事親》的記載,牛黃白朮丸的主治功效明確指向「腰腳濕」的病症。此方劑的核心作用在於祛濕、消導,兼顧健脾。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牛黃白朮丸由三味藥組成,分別是黑牽牛、大黃和白朮,其配伍精妙,各司其職,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 黑牽牛: 黑牽牛性味苦寒,具有消食導滯、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方中,黑牽牛主要負責疏通腸道,導引濕濁下行,促使體內積滯的濕邪通過排泄排出體外。

  • 大黃: 大黃性味苦寒,功擅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此處大黃的作用不僅在於清瀉腸道積熱,更是為了活血化瘀,加速體內代謝,協助濕濁的排除。透過清熱解毒,亦能降低體內濕邪鬱久化熱的可能。

  • 白朮: 白朮性味甘溫,是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要藥。在此方中,白朮的主要作用是健運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脾能正常運化水濕,從根本上解決濕邪產生的根源。同時,白朮的燥濕作用能直接祛除體內已有的濕邪。

治療原理綜合分析: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並非單純的利水消腫,而是從多方面著手,旨在標本兼治。「腰腳濕」多為脾失健運,濕濁內停所致,故此方以白朮健脾為本,從根本上解決濕邪產生的來源;黑牽牛和大黃則負責疏通腸道,導引濕邪下行,並清除體內積熱瘀滯。三藥合用,既能祛除體內已有的濕邪,又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簡言之,牛黃白朮丸透過健脾燥濕,兼以消食導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將體內濕邪從多個途徑排出,有效治療腰腳濕痛。 此方劑並非單純的利水滲濕,更注重對體內濕邪形成機制的調節,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治療思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白朮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黑牽牛2兩,大黃2兩,白朮1兩。 主治:腰腳濕氣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