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牽牛丸中包含黑牽牛,主要是因為黑牽牛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其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消積導滯。
黑牽牛的有效成分為牽牛子甙,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的作用,對於便祕、腹脹、積食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在牽牛丸中,黑牽牛的加入,可以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牽牛丸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在於大黃的瀉下作用。牽牛丸為瀉下逐水之劑,主治水腫、腹水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瀉下作用強勁,可促進腸蠕動,增加腸道水分,利於排泄體內毒素和多餘水分,達到消腫利水之效。因此,大黃成為牽牛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發揮方劑的瀉下逐水之功。
牽牛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之功效。與牽牛子配伍,可增強其瀉下通便之力,並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便祕、濕疹瘙癢等症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減緩毒性:牽牛子性寒,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若單獨服用易傷脾胃,導致腹痛腹瀉。白礬可以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其過於峻猛,降低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主治功效
牽牛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內容,牽牛丸主要功效為:
- 利水消腫:針對腳腫、水腫、虛腫等症狀,牽牛丸可通過利尿作用,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腫脹。如《醫心方》中提及“牽牛丸治腳腫滿,步行不能,眾惡毒水腫方”,《聖濟總錄》提到“治腳氣水氣,並虛腫。葶藶牽牛丸方”,以及《本草簡要方》中“腳腫。水腫。虛腫”的記載。
- 通便瀉下:牽牛丸可有效緩解大便不通、便秘等問題,對於因熱積、氣滯、風秘等原因導致的排便困難,有良好的通利作用。《本草綱目》中提到“牽牛丸服,治大腸風秘壅結”,《婦人大全良方》則指出“治婦人大便不通,心腹虛脹”,《本草簡要方》亦有“通滯下氣。利大小便”的描述。
- 清熱解毒:《世醫得效方》記載牽牛丸原方組成包含“黑牽牛(三錢),大黃(二錢),白礬(二錢)”,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汗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膀胱濕熱、服暖藥導致的壅滯作痛等症。
- 祛痰降氣:牽牛丸對於痰飲壅滯、氣逆喘嗽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聖濟總錄》中提到“治傷寒後風氣壅滯,胸膈聚痰,大便不通。牽牛丸方”,《本草簡要方》亦有“主治逐痰淌飲”的記載,《幼幼新書》中“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痰鳴,咳嗽氣粗,不食涎潮。牽牛丸,定喘。”的內容,這些都說明了牽牛丸在祛痰降氣方面的應用。
- 散結止痛:牽牛丸對於冷氣流注、腰痛不能俯仰,以及小兒乳癖、腹脅緊硬等症狀有緩解作用。《世醫得效方》中記載“牽牛丸,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聖濟總錄》則有“治小兒乳癖攻脅肋緊痛。如神散方”和“治小兒奶癖,腹脅緊硬,時作寒熱。牽牛丸方”的描述。
治療原理分析:
牽牛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通”、“降”、“泄”等法則。
- 以通為用:牽牛丸中,黑牽牛和大黃均為通便要藥。黑牽牛苦寒,歸肺、腎、大腸經,能瀉水逐飲、消腫通便;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二者合用,可增強通便瀉下的效果,使體內積滯、水濕等邪氣從大便排出。
- 降氣利水:黑牽牛具有降氣行水的作用,可使上逆之氣下降,並通過利尿作用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這對於治療水腫、痰飲等症狀尤為重要。
- 清熱燥濕:方中白礬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針對膀胱濕熱等病機,協助黑牽牛和大黃清除體內濕熱邪氣。
綜上所述,牽牛丸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發揮通便瀉下、利水消腫、祛痰降氣、散結止痛等多重功效,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病症的目的。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不同病機,靈活運用“通”、“降”、“泄”等治則,以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牽牛丸, 出處:《宣明論》卷八。 組成: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 主治:一切濕熱腫滿。
牽牛丸,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黑牽牛3錢,大黃2錢,白礬2錢。 主治:膀胱有熱,服暖藥,致成壅滯作痛。
牽牛丸,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荊芥穗5錢,僵蠶5錢,斑蝥28個(去頭翅足,用糯米炒),黑牽牛5錢。 主治:瘰癧。
牽牛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延胡索2兩,破故紙(炒)2兩,黑牽牛子3兩(炒)。 主治:冷氣流註,腰疼不能俯仰。
牽牛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 組成:黑牽牛(生熟各半)、豬牙皂角(去皮)、何首烏、香附子、草烏頭(切破,冷水浸,秋、冬7日,夏3日)各等分。 主治:腸風痔漏。
牽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牽牛子2兩(一半生,一半炒),半夏(湯洗7遍,炒乾)1兩,木通(銼)1兩,桑根白皮(銼)3分,青橘皮(去白,銼,炒)半兩。 主治:傷寒後風氣壅滯,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