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牽牛丸中包含黑牽牛,主要是因為黑牽牛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其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消積導滯。
黑牽牛的有效成分為牽牛子甙,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的作用,對於便祕、腹脹、積食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在牽牛丸中,黑牽牛的加入,可以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牽牛丸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在於大黃的瀉下作用。牽牛丸為瀉下逐水之劑,主治水腫、腹水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瀉下作用強勁,可促進腸蠕動,增加腸道水分,利於排泄體內毒素和多餘水分,達到消腫利水之效。因此,大黃成為牽牛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發揮方劑的瀉下逐水之功。
牽牛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之功效。與牽牛子配伍,可增強其瀉下通便之力,並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便祕、濕疹瘙癢等症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減緩毒性:牽牛子性寒,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若單獨服用易傷脾胃,導致腹痛腹瀉。白礬可以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其過於峻猛,降低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牽牛丸」,主要成分為黑牽牛、大黃、白礬。主治功效為:膀胱內有熱,由於服用了溫熱性質的藥物,造成熱氣堆積,引起疼痛。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牽牛丸是一味中藥方劑,由黑牽牛、大黃、白礬等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膀胱內有熱,由於服用了溫熱性質的藥物,造成熱氣堆積,引起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牽牛丸, 出處:《宣明論》卷八。 組成: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 主治:一切濕熱腫滿。
牽牛丸,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黑牽牛3錢,大黃2錢,白礬2錢。 主治:膀胱有熱,服暖藥,致成壅滯作痛。
牽牛丸,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荊芥穗5錢,僵蠶5錢,斑蝥28個(去頭翅足,用糯米炒),黑牽牛5錢。 主治:瘰癧。
牽牛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延胡索2兩,破故紙(炒)2兩,黑牽牛子3兩(炒)。 主治:冷氣流註,腰疼不能俯仰。
牽牛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 組成:黑牽牛(生熟各半)、豬牙皂角(去皮)、何首烏、香附子、草烏頭(切破,冷水浸,秋、冬7日,夏3日)各等分。 主治:腸風痔漏。
牽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牽牛子2兩(一半生,一半炒),半夏(湯洗7遍,炒乾)1兩,木通(銼)1兩,桑根白皮(銼)3分,青橘皮(去白,銼,炒)半兩。 主治:傷寒後風氣壅滯,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